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

崇禎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靖海伯鄭芝龍向京師發來有關呂宋島的呈報:大明海外移民慘遭西班牙駐軍及當地土著屠殺,目下雖不知具體死亡人數,但據駕船逃回來的閩籍移民聲稱,至少有數千名大明籍移民被戕害,倖存者或是躲進深山叢林,或是乘船逃回福建行省。

鄭芝龍的呈報送達內閣後,並未引起很強的反響,大多數內閣輔臣在閱覽過後根本沒把這個當回事,因爲這件事已有前例,這回不過是歷史重演罷了。

早在萬曆三十一年時,西班牙就曾經在馬尼拉屠殺過超兩萬的大明移民,事發之後,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擔心會遭到大明朝廷的報復,於是他便假惺惺的嚮明廷寫了一封道歉信,言稱此事是不得已而爲之,希望獲得大明政府的諒解,雙方可就賠償一事進行談判。

沒想到大明上下對此事反應冷淡,只不過是象徵性的回信予以口頭譴責和警告,表示堂堂大明是熱愛和平地國度,朝廷奉行與人爲善的立場,不忍心加罪於西班牙人,希望西班牙人以後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保護好在馬尼拉的大明移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西班牙人在接到回信後欣喜若狂,他們從這封信中看到了大明朝廷對待海外子民的態度,從此之後西班牙人變得更加有恃無恐,並且直接導致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對大明移民地第二次大屠殺。

其實當初大明皇帝和朝廷之所以不願意管這件事,主要是兩個原因。

第一,大明官方從上至下都認爲,離開大明前往東南亞謀生的這些移民,已經不再是明朝子民,因此朝廷沒有必要再去管他們。

其二,當時大明朝廷爲了支援朝鮮,與東亞日本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戰爭,國力消耗巨大,也沒有國力再和西班牙繼續交手。

正是基於上述兩個原因,這纔將此事做了輕描淡寫的處置,可是明廷的這番態度卻使得西班牙人變得更加無所畏懼,這種心態一直延伸至今日,致使第二次屠殺慘劇再度發生。

而現在部分內閣成員們的反應與當初幾乎一摸一樣,多數人以爲依樣畫葫蘆,寫信予以譴責即可,反正大明民間對此事也不會太過關注,這種想法在內閣中佔據了主導地位。

這部分閣臣們同樣認爲,這些移民已不是大明朝廷治下之民,現在國內剛剛經歷過持續十幾年的動盪,局勢雖已好轉,但朝廷目前的工作重心應該以安民屯田爲主,不應該再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甚至付出諸多犧牲去進行報復。

“白谷、建鬥,你二人如何看待此事?”

內閣首輔溫體仁的公房中,溫體仁、孫傳庭、盧象升三人坐在黃花梨打製的官帽椅上,正在商議對鄭芝龍的呈報進行票擬。

票擬,也叫做票旨、條旨,也就是說對於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學士“用小票墨書”,即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以進呈。

這實際上就是代擬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採納。不過,內閣的“票擬”終究不過是給皇帝提供參考的初步意見,最後的拍板定案仍決定於皇帝的御批(批朱)。

而內閣權力的有無及大小,內閣實際地位的高低,也主要表現於所擬“票擬”被採納的程度上。

如果內閣輔臣們在諸多事務上建言得當,處置公允,時間長了之後,皇帝對閣臣處置公務的能力就會十分信任,也會慢慢將權利放到內閣之中,反之亦然。

“溫公、建鬥,傳庭以爲,靖海伯呈報之事,於萬曆年間已有先例,但其最終處置卻是有失我皇明之風範!

想那所謂西班牙之國,地處極西,卻依仗船堅炮利而橫跨萬里襲佔呂宋諸島,致使其版圖擴展,其狼子野心可見一斑!

這兩次屠戮事件中之罹難者,大多數是迫於生計而漂洋過海遠至呂宋,其用意無非謀生也。這其中更有諸多無辜之老弱婦孺,西人悍然對此般手無寸鐵之人痛下殺手,其手段委實太過暴虐,傳庭以爲,此舉已干犯天條,我皇明不能坐視如此人間慘劇一再生髮!”

雖然久歷沙場,見過無數血肉模糊的戰場慘狀,但孫傳庭內心深處仍舊秉持這扶助弱小的士大夫傳統思想,所以他對西班牙人無差別大量殺傷的行爲憤然不已。

“象升贊同白谷兄之言!

無論事情起因爲何,西人此般行爲已如禽獸一般,比之流賊建奴還要令人痛恨!

我皇明坐擁十萬虎狼之師,當派兵以大義之名分予以懲戒,以警示西夷諸國,勿要在我皇明之眼前生事,否則其後果自負!”

盧象升面色沉靜地出言贊同道。

他的心思與孫傳庭相差無幾,同樣對西班牙人的殘暴行爲極爲不齒,並且直接建議票擬上奏明,應當調派大明官軍對西班牙人進行打擊,以此來警告那些西方野蠻人,既然來到離大明不遠的地方,就得老老實實地,別想着爲所欲爲,不然的話大明官軍會教你如何做人。

與溫體仁、侯恂、李邦華、楊嗣昌、範景文等一班純粹的文臣不同,孫傳庭和盧象升以文臣之姿領兵出戰日久,對於武力還是比較崇尚的,所以他們並不排斥用武力來解決一些事情。

雖然閣臣們早就知道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已經做出了攻打馬尼拉的作戰方略,但大多數人的心裡卻是十分地不以爲然。

遠涉重洋跑到呂宋,就是爲了打下那個距離大明十分遙遠的破島,此舉實是有窮兵黷武的嫌疑。

現如今天下已經太平,盛世即將來臨,不是應該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嗎,怎麼還要無故興兵?

那些武將要是有了太多的軍功,以後可就很難控制了。

兵部堂官與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們爭吵不休的事情已是人盡皆知,這讓文臣們在內心不舒服的同時,也隱隱感到了不安。

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
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九十一章 細節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莊元洲的思慮與選擇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七百一十六章 錯估形勢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一章 奇兵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八章 皇莊4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