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

崇禎十一年九月初六日辰時中,正值夏末秋初之時,風和日麗、天高雲淡。

京師德勝門外戒備森嚴,馳道兩側每隔數步便立着一名頂盔摜甲、手執刀槍的武士,外圍還有上千名藍色罩服的錦衣衛嚴密監控着周邊,一匹匹高頭大馬馱着軍將們來回奔馳巡視這,各色旗幟隨着微風輕輕飄蕩着,在威武的軍卒和各種旗幟的襯托下,整個德勝門內外的氣氛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

在軍卒們的背後則是一片熱鬧無比的氛圍,數萬京城士紳商賈、黎民庶人擁擠在寬敞的道路兩旁,一邊吵吵嚷嚷交談着、嬉笑着、喊叫着,一邊迎候着剿滅後金之戰後大軍的凱旋。

德勝門寬大的城門洞外搭起了一座巨大的木棚,木棚的粗大的立柱上飾以錦緞和綵綢,棚下放置一座大案,一身玄色袞冕七章服、頭戴九旒冕、腰繫硃色大帶、服配兩組玉佩、足蹬皁色白地官靴的皇太子朱慈烺端坐於御座上,侍立在他身側的是貼身小太監趙信,以武英殿大學士溫體仁、陳奇瑜、李邦華、楊嗣昌、侯恂、範景文爲首的京師四品以上高官、以及在京的勳貴、司禮監秉筆太監、錦衣衛堂上官在內的大鐺們雲集在大案下首兩側,棚內放眼望去,皆是一片朱紫色的官袍。

年僅十二歲的朱慈烺受朱由檢的委託,率文武百官親至德勝門外,以盛大的郊迎儀式靜候大軍的歸來。

“報!大軍前隊已至五里!恭請皇太子殿下示下!”

一騎快馬飛奔至木棚外數十步後停下,馬上的騎士飛身下馬後疾奔入棚,在距離大案前十步左右時停下腳步,單膝跪下行軍禮後大聲稟報道。

“再探!”

按照事先排定的程序,朱慈烺例行公事的下令道。

探馬再次行禮後站起身來,雙手拱過頭頂,倒退十步左右後這才轉身奔向戰馬,隨後躍上馬背揚鞭催馬而去。

片刻之後,又一騎探馬奔至,這次探得大軍前隊已至三裡之外。

等到第三波探馬回稟前隊已至兩裡之外時,溫體仁出列恭請朱慈烺步出棚外,一衆文武以品級劃分緊隨在他身後兩側。

就在朱慈烺走出木棚沒有幾步,一陣整齊踏步聲夾雜着零星聽聞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向着德勝門而來,因爲觀看郊迎儀式而延伸到最北面的圍觀者中已發出了陣陣驚歎聲。

各色各式軍中旌旗迎風招展着,放眼望去,彷彿無窮無盡一般,大軍前隊的最前端,兩位武英殿大學士孫傳庭、盧象升、五軍大都督、一品夫人秦良玉三騎並轡緩行,身後是騎馬跟隨的孫應元、周遇吉兩人,五千名長槍兵以十人一排高舉鑲着紅纓的長槍齊步緊隨其後。

在遠遠看到朱慈烺的身形後,身穿大紅官服的孫傳庭三人勒住坐騎後翻身下馬,統領前隊的孫應元單臂高舉,身後數十步外的長槍兵們停止了前行的步伐,手中的長槍也改成了胸前握持的姿態,整個過程中無人出聲,但數千人整齊劃一的舉止卻是散發出了一種震撼人心的氣場,使得剛纔還熱鬧非凡的數萬人變得鴉雀無聲。

“臣孫傳庭、(盧象升)、(秦良玉)奉旨率十三萬大兵出征關外,剿滅不服王化之建州虜寇,臣等與各部官軍將士同心勠力,上下用命,十餘萬大軍拋顱撒血、不畏矢石,皆誓言以忠誠回報君王,並於寧遠城外、錦州城外、西寧堡外、瀋陽城內外四戰四捷!陣斬建州八旗親王、郡王、貝勒數名,梅勒章京、甲喇章京一下虜寇將領不計其數,殲敵六萬餘名、俘獲四萬有餘,使遼東跳梁完全覆滅、奴酋葬身火海之中,我大明東北之境從此無憂!

臣等身負皇命督軍前線,最終幸不辱命!今率大軍回返覆命,有勞皇太子殿下親迎,臣等與衆將士皆感不勝榮幸之至!”

孫傳庭與盧象升、秦良玉並排而立,在衝着朱慈烺拱手彎腰行禮之後,位於中間的孫傳庭拱手高聲向朱慈烺回稟道。

“卿等自奉皇命率軍出征,於半歲期間不顧寒暑之侵,十餘萬將士皆以忠誠奮勇爲榮,與敵浴血搏殺於戰陣,更有無數大好男兒血灑疆場,以赤膽忠心捨身報國,此等壯舉當爲我皇明所永志!

此番卿等終不服聖託,建不朽功業於遼東,滅負隅虜寇於北境,爲我皇明之安危立下汗馬功勞,爲黎民之樂業付出赤血性命,其功之偉,堪比國初!

孤今受父皇委託,迎卿等及大軍於郊外,心下亦是與有榮焉!

酒來!”

朱慈烺言罷高呼一聲,四名太監端着覆着紅綢的托盤走上前來,盤中分別放置着四隻晶瑩剔透的玉碗,裡面盛着半碗琥珀色的黃酒。

朱慈烺端起一隻玉碗,三名太監齊齊上前,躬身將托盤高舉過頂,孫傳庭等三人分別取碗在手,太監們退到一旁。

“卿等且暢飲此杯美酒,以示大功之成!諸卿,飲勝!”

說罷,朱慈烺雙手捧碗微揚脖頸,將半碗美酒一飲而盡,孫傳庭三人微微躬身施禮後將碗中酒傾進喉中,幾名太監再次上前,朱慈烺等人將玉碗放回盤中,太監們躬身後退數步,隨後舉步離去。

就在此時,不遠處笙鼓齊鳴,大明皇室打擊樂隊奏響了《平定天下曲》,曲調簡單但卻有激昂之意,橫管、仗鼓、大鼓、雲板、笙等等數種樂器,模仿戰陣上軍鼓號角、兵士拼殺發出的聲響,還原着戰場上激烈廝殺的場面,在場的數萬人盡皆肅立不動,直到短暫的演奏結束。

隨後,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兩名身材魁梧高大的軍卒同樣手捧木盤從後陣行至朱慈烺身前,單膝跪下後將托盤高舉過頂,盤中分別擺放着朱由檢賜給孫傳庭和盧象升的王命旗牌,此舉表明,孫、盧二人所受之皇命已經結束,代皇帝行使的權利也將全部收回。

朱慈烺驗看過木盤中的物事後,兩名太監上前接過木盤,然後與兩名軍卒躬身退下。

“諸卿,且乘車前往午門,父皇已在午門處等候!其餘軍將士卒沿途誇功,接受萬民之敬仰!”

隨着樂曲的結束,朱慈烺笑着對孫傳庭等人開口道,三人再次施禮,朱慈烺當先轉身移步,向不遠處停放的金輅行去,寬敞無比的金輅後面依次排列着三架四輪敞篷馬車,這是供孫傳庭等人乘用的。

待衆臣恭送朱慈烺坐進金輅之後,溫體仁、陳奇瑜閣臣則分別陪同孫傳庭、盧象升、秦良玉登上四輪馬車,金輅啓動後,在數百名大漢將軍的護衛下率先由德勝門入城,孫傳庭等人乘坐的馬車才緩緩跟隨上去。

隨着官員們陸續入城,一排排的軍卒在將官們的帶領下開始進京,城內城外的氣氛熱烈起來,歡呼聲、鼓掌聲、驚歎聲此起彼伏,蜿蜒行進的大軍猶如一條長龍般向城內延伸而去。

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
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定國打算給西班牙人一個教訓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米涅槍第一次實戰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零九章 現皇后找前皇后訴苦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三百六十七章 重火槍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四百章 佈防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十八章 容情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