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皇權下鄉纔是根本

最新一期的皇明週報如期刊發,在各衙門開衙上值後,朝堂重臣們照例都收到了一份,結果是剛到辰時,戶部和順天府堂官們便被火速招到了內閣,聽候輔臣們的問詢。

“今日報紙所刊發之內容,諸位同僚想必均已看到,令人不曾想到的是,如此盛世之下,竟然有孫成一家之悽慘狀況!此爲我等執政之失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我等平日皆以國之干城自居,常以目下欣欣向榮之局面爲傲,亦以代聖人牧萬民而自豪!可孫成一家之遭遇,卻如一記無形之手,狠抽在我等臉上,令我等顏面盡喪!也會使宮中聖上倍感失望!

傳庭身爲內閣首輔,對此事負有不可推卸之責!正如吳駿公在文中所言,京畿乃天下數一數二之繁華所在,尚且有此等慘狀,而天下中下赤貧府縣無數,此般狀況當是不在少數!

今日既是相關同僚齊聚,那我等必須就此事拿出一個章程來,全面解決大明類似之情況!

諸位但有建言儘可直講,想必聖上很快便會召集我等入宮,我等若未在短時間內拿出方略,豈不是又要勞聖上耗費精神?

若是事事處處皆要如此,那聖上要我等輔弼有何用?

莫非紙糊閣老、泥塑尚書之稱呼,又要於今朝重現?”

榮登首輔之位已有近一年的孫傳庭高居內閣議事堂主座之上,其餘輔臣及應召而來的堂官們按照排名順序分坐於堂下兩側交椅上,所有人到齊後,面色沉重的孫傳庭率先開口點明瞭今天的主題,然後催促大家儘快拿出解決方案來。

在這個信息醞釀、發酵、傳播極其緩慢的時代,信息量巨大的皇明週報已經取代了塘報、邸報,成了一衆朝官必備之物,也成爲民間獲取朝廷信息最重要的來源。

週報工坊的規模一擴再擴,工人一招再招,單期的發行量已經達到了三萬份,而隨着發行數量的大幅提升,報社財物也從政策性虧損變成了盈利,這種迅猛的發展勢頭也是朱由檢始料未及的。

“首輔所言直擊要害!象生亦以爲是!

此等事實爲執政之恥也!若不即刻加以改正,每日間,還不知有多少人於困苦煎熬中不甘離世!拯萬民於水火亦會成爲一句空談!

現今太倉充盈無比,我等坐享天下萬民所奉,每日錦衣玉食、僕從如雲,卻已忘數年前大廈將傾、億兆人民流離失所之慘狀!此事須引發諸位深省之!

順天府上下須引以爲戒,派遣精幹吏員下至鄉間村落,對所轄區域展開全面排查摸底,發現類似狀況即刻予以解決!

此舉當在一月之內完成,不得延誤!期間但有敷衍塞責者,已經發現即刻開革!”

身爲次輔的盧象升首先表達了對孫傳庭的支持之意,隨後以自我檢討的方式,對這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背後所隱藏的朝廷方略失誤發表了看法,最後則是責成順天府要迅速開展行動,排查與孫成一家相似的家庭,並予以妥善解決。

內閣次輔負責協助首輔主持朝廷大全面工作,順帶協調處置京師及京畿地區的整體工作,有權對順天府堂官們提出問責並可就相關事宜面聖,基本上屬於順天府的頂頭上司了,所以盧象升才專門向順天府諸位堂官提出了具體要求。

“還請大學士放心,下官回去後會即刻着手部署安排,下轄五州、二十二縣定會在一月之內辦成此事,以慰聖心!

此事下官等人有失察之罪,事後下官等會入宮面聖、自請降罪!”

盧象升話音剛罷,順天府尹倪元璐隨即起身施禮領命,府丞孫三山、推官元至善兩人也是紛紛表態,定會以最嚴肅的態度承辦好內閣交辦之事,不使聖上爲此憂心。

“適才次輔之議極爲恰當,本官以爲,內閣當就此事行文各布政使司,嚴令各地開展自查,並就最終結果上稟,凡有懈怠者,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就地開革!”

在孫傳庭和盧象升相繼表態後,排名第三的陳奇瑜也就此事表明了態度,隨後李邦華、楊嗣昌等人也紛紛就此事發言,明確自己在這件事上的立場。

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重臣們心裡都清楚,今上可是出了名的愛民如子,皇明週報現在肯定已經擺在皇帝的案頭,這件事必定會再次引發朝廷政策的一系列變化,各人在此事上的態度很快便會被聖上得知,這個隊可一定得站好,要不然的話就會被聖上所厭,那後果可想而知了。

朝臣們猜的一點沒錯,辰時剛過,帶着王承恩來到乾清宮處理政務的朱由檢,坐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報。

當他看到第一版最醒目位置上刊登的吳偉業的文章後,朱由檢的心情一下子變得糟糕起來,但隨着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舉止氣度越來越沉穩的他並沒有大光其火,因爲他心裡清楚,這種事在大明應該是有着較大範圍的存在,若想徹底予以解決,那就要建立一套新的有效的機制,合理的應對今後類似事情的發生。

朱由檢並沒有馬上召集閣臣入宮議事,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他這個來自後世的靈魂應該比閣臣們更有解決辦法,這是時代和眼光給他的財富,是當代的人傑們無法比擬的。

他知道,孫傳庭、盧象升等人並非那些尸位素餐的舊式官僚,他們都是從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都不缺乏正義感和良知,只不過因爲現在身居高位、國事繁忙的緣故,所以他們並沒有機會去探查到這種事情,否則的話,依照孫、盧二人的性格,早就進宮上稟了。

朱由檢認爲,此類事情的形成和發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千百年來形成的現有體制,也就是全天下已經形成共識的皇權不下鄉的問題。

要想徹底解決,就必須打破皇權不下鄉的慣例,擴大皇家和朝廷的權利,讓大明決策層的每一項政策,都能通過基層組織和人員,完整的落實到每個村落和家庭,使每個守法百姓都能真正得到實惠。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李定國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三百一十四章 悠閒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三百六十二章 紅夷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二百四十三章 薊鎮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五百七十六章 整體規劃和佈局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十一章 勇衛營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四十章 大戰4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六百三十九章 這回忍了,下回呢?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百五十七章 藩屬國的造血作用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五百六十二章 巨大而複雜的移民工程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