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

眼見時辰已至未時,朱由檢安撫完周後,便帶着王承恩去了乾清宮。

楊嗣昌上午時已經進宮復旨,言道孫傳庭已然順利的入京返家,並將孫傳庭的手本轉呈了上來。

朱由檢誇讚幾句後,楊嗣昌見皇帝並沒有新的旨意,便施禮後出宮而去。

看着孫傳庭的手本,朱由檢不由得回想起兩年多以前與其面談的場景。兩年的時間倏忽而過,而局面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能臣就是能臣,只要有各方面足夠強大的支持,這樣的能臣就會施展出力挽狂瀾的本領。

歷史上孫傳庭之所以失敗,各方面掣肘是最根本的原因。無銀無糧無兵,只有接旨後的疲於奔命,最終帶着不甘與憤懣埋骨沙場,甚至留下了一個藉機脫身潛逃的名聲。

考慮到孫傳庭已經兩年多不曾與家人相見,再加上最近並無重大軍情傳來,朱由檢打算讓他在家好好歇息一段時日再召他入宮,就等與那位傳奇女英雄入京時一起陛見吧。

朱由檢在等着從南京傳來的消息,算算時日也差不多該到了。

這次裁撤南京留守朝廷之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波折,南京那些人根本沒想到會發生如此驚天之事,他們在溫柔鄉中已然忘我,猝不及防之下很難想出應對的策略。

江南之地已經沒有了可以自恃的武力能與朝廷對抗了。現在的南京既得利益者們,猶如懷抱巨金行於鬧市的孩童,隨便一點力量便會將其打倒在地。

他們已經習慣了兩百餘年來大明官場的各種套路和規矩,骨子裡認定就算皇帝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他們甚至從未將皇帝放在眼中。

在這些人的腦子裡,皇帝就是一個被朝臣們耍的團團轉的猢猻,在強大的官紳士紳集團的壓制下,皇帝的旨意只要不如他們之意,那這樣的旨意就是廢紙一張而已。

就在朱由檢安座思想間,在殿門外小太監的高聲通稟中,駱養性邁步進入殿中。

“妥了?”

朱由檢擡頭望向駱養性。

“回皇上,應是妥了!此是李若鏈由南京發來的奏報!”

駱養性躬身施禮趨前幾步,將手中的幾本奏報和題本交給走下御階的王承恩。

“好!駱卿且等着,大伴,着人傳內閣諸臣、六部尚書、順天府尹昭仁殿議事!”

接過奏報大致翻看過結果後,朱由檢用輕鬆歡快的語氣吩咐道。

王承恩應聲下了御階,出了殿門後小聲吩咐幾句,一名年輕太監飛奔而去。

“給駱卿看座!”

隨着朱由檢的吩咐,隱在殿角的一名太監趕忙從側殿搬來錦墩放下,駱養性施禮後坐了下來。

朱由檢與駱養性閒扯了一會,離乾清宮最近的溫體仁、王應熊、張至發三名閣老聯袂而來。還未等三人詢問何事相召,朱由檢便吩咐先去昭仁殿內商議其他事項,待重臣們到齊後再商議今日的重頭戲。

見皇帝在昭仁殿的御座上坐定,溫體仁等人拱手施禮後坐在了日常的位子上。

“溫卿,前番於京畿之地召集郎中授課一事進展如何?期間可有須修改之處?”

朱由檢所說的郎中授課,是他上個月剛剛想到的一個新政策。在與內閣諸人商議過後,現在已在京畿地帶的州縣開始試行,待總結其中經驗後再向其他行省進行推廣。

這項新的政策就是要在今後的數十年內,在大明交通便利的各個村鎮,全面推行朝廷補貼的醫療制度,爭取每個村落都要配備一名懂得基本醫療常識的郎中。

這項政策暫時無法惠及偏遠山村的百姓,因爲交通條件的制約性實在是難以克服。

在朱由檢對內閣幾人提出這條新政時,溫體仁等都是沉默了下來,他們雖然佩服皇帝這種前無古人的想法,但卻對這件事的前景極度的不看好。

朱由檢此舉效仿的是後世建國初期施行的赤腳醫生的那套方法。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將會使大明境內的廣大農戶從中直接受益,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

不過這項規模浩大、涉及面極廣、週期相當長的惠民工程,需要花費的銀錢也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然,阻礙這條新政推廣的最大障礙並非是銀錢,而是大明境內郎中數量的嚴重不足。

中醫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日積月累,一個合格的郎中成長起來至少要一二十年的時間。而目前大明境內的郎中大都集中在州縣以上的城中,鄉村的農戶一旦染病,不管距離多遠,也只能跑到縣城裡找郎中診治,耗時費力不說,一旦是急症發作,很可能在路上便沒了性命。

朱由檢也知道,依照現在的醫療條件和水平,加上極度落後的交通環境,得了急症就算送到城內也基本上是一個死字。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在於搶救無法醫治的病人,而是讓那些因風寒發熱、腹瀉腹痛這樣的常見病沒得到及時醫治、最後導致病情加重的病人們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幫助。

“啓稟聖上,自接聖喻之後,臣等會同順天府尹共同商議具體施政策略,乃決議將順天府下轄之大興、宛平兩縣,以及通州、涿州、霸州、薊州、昌平等州縣一併納入到此次惠民新政當中。蓋因此數州縣抵近京師,醫、藥均資源遠勝大明其餘州縣,新政推行相較而言應會順暢一些。內閣已行文至此數州縣,令當地官府於城內擇一處寬敞之所在,配備相應設施,僱請當地名醫輪番授課,學員皆爲鎮村之中醫術淺陋者,由於施行時日尚短,目下尚未有具體奏報回傳。”

溫體仁端坐拱手回稟道。

內閣諸人與順天府尹陳奇瑜會商後拿出了現在施行的這個方案,並從戶部給每個州縣分別下撥了兩千兩銀子作爲新政的經費,用在僱請名醫、負責受訓學員的食宿等方面的花費上。

“諸卿做的不錯,此項新政非一時一日能見功效,須常抓不懈、持之以恆爲佳;朕於閒暇時亦曾靜心慮及此事,爲免新政因種種制約半途而廢,特決意成立專責此事之有司,所有與之相關人員物資配屬均由其全權負責,新建有司暫名衛生署,署正爲正四品之職,首任署正由太醫院院判吳有性擔任,其餘官員吏目品級、員數由內閣與吏部會商後決定。衛生署直屬內閣管轄,其職責權限由內閣商議後呈報上來,其署衙由閣臣選址新建,望內閣諸卿將其職司制訂詳盡,朕會斟酌考量其中利弊後予以推行!”

有鑑於目前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平穩運行,那麼在大明有條件的地方,有步驟的推行基本衛生常識便被朱由檢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衛生署出面,當地官府配合,在縣城村鎮開展消滅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的大掃除運動,推廣飯前便後洗手、涼水必須燒開後方能飲用、夏天飯食隔夜必須加熱食用、重大傳染性疾病施行隔離、村鎮茅廁改造等一些列舉措,從根本上整治村鎮的衛生環境,杜絕因爲個人和環境衛生問題引發的種種疾病,這就是朱由檢設置衛生署的初衷。

而這些即將展開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所需費用由內帑與戶部共同負擔,其中內帑出資佔到七成。

至於以後是否在人口密集地設置公立醫院一事,現在只能列入計劃,但要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如何實施。

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十五章 譁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十章 預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
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吏治就是治吏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六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夜裡還敢安睡嗎?第一百三十八章 殺俘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三十二章 內政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十五章 譁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鄭芝鳳第七百二十五章 閩人藉機復仇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八百六十九章 風波平息 公主的婚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三十章 預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謀劃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四章 洪承疇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內閣 新章程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