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

“諸卿,以農爲本是歷朝歷代都放在首位之大事,此事已是毫無爭議。但朕卻以爲,重農並非僅僅是種田,糧食也只是農事中最重之一環而已,林、牧、漁、油此四業亦是農事重要組成,在鼓勵農戶開荒種田之餘,上述四業亦當作爲大事來抓!”

朱由檢的這番話讓殿內衆臣都有些摸不着頭腦的感覺,因爲在他們的認知當中,農事就是農桑,種田植桑就是自古以來農事的兩個最爲重要的方面。

林業勉強還能理解,牧業應該是養牛騾驢等大型牲畜代替人力耕田,漁業?打魚的漁夫撒網捕魚嚐個新鮮,怎麼成了業?油不就是菜油燈油嗎?怎麼上升到了業的高度?

“啓稟聖上,聖上適才所提四業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且將此等類與農桑列爲一體,臣等雖略有所得,但深究起來仍有懵懂之惑,聖上能否就此事詳解一番,以解臣等之惑?”

本着不恥下問、在合適的時間和場合提出合適問題的原則,老溫在觀察到衆臣臉上疑惑的表情後,起身行禮發問道。

“首輔且坐,朕所提新四業其實與所有人都有着密切之關聯,也是朕深思之後想到之策略,今日當與諸卿共同探討一番。”

朱由檢笑着讓溫體仁坐下後,開始發表對四業這個概念的論述。

“衆所周知,衣食住行乃人之根本需求,而其中,食爲根本。食之一字包涵甚廣,於生民來講,可引申爲日常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朕與諸卿皆衣食無憂之人,平常飲用雖不致奢侈無度,但卻亦是應有盡有,除卻米菜之外,凡牛羊豬雞鴨之類肉食當是餐桌不可或缺之物。

可諸卿平時亦當有所覺,只要肉食等諸多葷腥之物食用一多,則糧米之費大減,身體也能長久處於飽腹之況,有此可見,肉食供應充足下,糧米所用便會減少。”

殿內諸臣對朱由檢的這番言論並不感到新奇,因爲這也算是生活常識,並不足爲奇。

“聖上所言之牧業便是於此相關?若是大明境內畜類多多,以此來補糧米之不足,臣等對此倒是並無異議,不過臣以爲,耕牛向爲歷朝禁止屠宰之物,故此牛已是排出;而羊之放牧向以陝西河南兩省農戶爲多,在當下連年大旱、衆多流民食不果腹之境下,想要大力推廣似是力有未逮;而家豬雖是易於飼養,但據臣所知,若想使其膘肥體壯,則需用糧食餵食,現今人均餬口尚且不保,恐是無法推之。”

侯恂起身施禮後,接着朱由檢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他這番論斷有理有據,殿內衆臣大多點頭表示贊同之意。

“侯卿之論朕豈能不知?卿之所言實爲當下現狀,但與朕之所圖並不衝突。

朕欲大興牧業,亦非急於求成,而是要使諸卿及各地官府將此事作爲重要事務予以考量,在促進轄區內開荒拓田之後,有餘力發展畜牧業,從而加快解決廣大黎民溫飽問題。

與開荒種田需要青壯勞力不同,飼養放牧豬羊雞鴨不需要佔用更多勞力,老弱婦孺皆可從之。一旦在官府引導扶持下,於北境推廣開來,多則三五年,少則一兩載,北境數千萬黎民於糧米之需求便可大幅減少,而省下之糧米又可餵豬養雞,如此循環往復,溫飽之事亦不再難求。”

在朱由檢所處的後世,這種良性循環早已實現。

由於肉蛋奶等副食供應量充足,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原先那種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情景幾乎絕跡,正常人一頓飯只吃一個饅頭或一碗米飯便已飽腹。哪像現在整個缺少油水的時代,由於日常難見葷腥,這個時代的人食量大得驚人,若是敞開肚子吃的話,一個青壯一頓飯吃一斤面也不一定吃的飽,這在後世簡直是不可思議。

衆臣對朱由檢的言論持着無可無不可的態度。畢竟皇帝說的也在理,餵養家畜之事老弱婦孺能幹的了,與種田產糧並不衝突,只是最終能取得何種成效就不好說了。

“啓奏聖上,那朝廷該當如何將此策推而廣之?凡牲畜類皆需仔苗,而育苗並非易事,若想於北境施行此策,非大量幼苗不可,此事當如何解決?”

這次說話的是孫傳庭。

作爲內閣次輔的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會商,本來在不熟悉的情況下不想多言,但在考慮到皇帝這種策略可能帶來的良好結果後,孫傳庭還是站了出來,將這項計劃的難點以及後續如何執行等疑慮講了出來。

“孫卿所慮正是朕接下來要講的。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孫卿適才所提育苗之事,於在座諸人來講似覺繁雜無比,但於相關業中熟手而言卻視若尋常,因其乃藉以謀生之手段也。正如讓其指揮千軍萬馬征戰沙場,其定不能也一般無二。

據朕所知,自崇禎八年,朕使名下皇莊開設畜牧養殖至今,四年間共爲宮中和勇衛營將士提供成豬五百餘頭、雞鴨蛋類不計其數,此舉不僅使皇莊養殖戶增收銀錢若干,且使宮中及軍中伙食大爲改觀,將士們體質明顯要強過其他只食米麪類軍糧之伍,此一點孫卿、盧卿、陳卿等上過戰陣之人盡皆知曉。”

孫傳庭、盧象升、陳奇瑜三人都是點頭表示贊同。

“皇莊本就有養殖類能手,只緣此前本小利小,故未能將規模擴大。在有足夠錢糧支撐下,其人手段盡顯,不僅飼養畜禽成活率高,且自有培育仔豬、雞鴨幼苗之良方,四年來,養殖規模一擴再擴,亦帶動整個皇莊養殖業迅速發展,衆多老弱婦孺從中受益,一年下來,所獲比種田還要強出不少。

錢糧一多,不光是養殖戶自身生活有了較大提高,其所出亦極大豐富了京師市場,使衆多手有餘錢之官吏工人可選食材更加繁複,從而變相較少了京城之糧食供應量。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畜牧業一事大有可爲,也是提高農戶收入最爲有效之手段!

朕已使皇莊管理局據此人多年養殖經驗之口述,記錄並整理成冊,現已刊印數千冊,內閣將推進畜牧業發展之策成文後,將此養殖冊頁付之於後下發個地方官府,囑其由本縣中挑選有經驗者按照冊頁所述實驗之,待驗證並糾正其中錯誤後,在本縣大力推廣!”

作爲內閣首輔,溫體仁當仁不讓的起身施禮後接旨,隨後接口道:“啓奏聖上,老臣以爲,塞外蒙古各部所產大型牲畜於我大明已是大有裨益,稍後內閣定策時需考量後行於文中。聖上所言畜牧業依然定策,那剩餘三業如何分說?”

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九十四章 獻營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五百九十一章 錦衣衛也有崇拜的偶像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四百八十章 宣大邊軍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一百二十七章 構想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三百五十五章 留膳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九十九章 料敵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七百三十二章 陳奇瑜的策略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三百六十章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二百八十章 父女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西班牙人的算盤第八十三章 訛詐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三百五十四章 緩圖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六百七十一章 減稅與股份變更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八百六十四章 裝備懸殊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