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表態站隊

朱由檢慷慨激昂的話語落地,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

殿內諸人從未聽聞過如此直白的演說是出自一位帝王之口。

史書上從沒有記載過這種形式,在大夥兒的認知當中,也從沒有任何帝王當着一衆臣子的面如此袒露心胸。

但是這番言語聽上去偏偏又是如此的蠱惑人心。

在座諸人都是經歷過無數場面、見識過芸芸衆生中的各色人等,都是心智極爲堅定之人,尋常言語情事已是很難將他們打動,但皇帝這番超出所有人認知的講話方式和語言,卻讓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之中。

此時此刻,衆人臉上的神情也是精彩紛呈。

或迷茫、或惆悵,或蹙眉、或瞪目,每個人的腦海中都在回憶着過往種種,有不堪,有喜悅,有憤然,有失落,有嚮往,有慨然;有的人則是種種神情在臉上來回交替變化着,悲喜交集中對他人行舉似無所覺。

最初讀經書是爲了什麼?

高官厚祿?

榮華富貴?

醇酒美婦?

手握大權,一言可決他人生死?

拯天下萬民於水火?解天下黎庶於倒懸?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立言立德立功,超越先賢、名載史冊?

用自身所學,助有爲聖君開創萬世不敗之基業?

這些似乎都是自己的初心。

可是

初心易得,始終難求。

許多年來,自己做到了其中哪一項?

好像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早就違背了初心,更是偏離了聖賢的教誨。

當初那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痛斥殘民以逞之貪官污吏的自己,已經變成了被自己所叱罵之人的樣子,現在正不知被多少人在背後唾罵着。

“諸卿中有人曾親睹數歲之前遍地流民之慘狀,賣兒鬻女、強忍骨肉分離之痛,以求其有條活路已屬尋常之事,據有司所奏,饑荒之下,易子相食之慘劇遍地可見。

此皆爲朕之子民也,朕聞之亦曾潸然淚下、心痛不已,亦曾深恨與羞愧,朕爲天下之主,竟是無力相助,只能任其自生自滅,最終屍骨無存,此朕之過也!”

說到這裡,朱由檢不禁喟然長嘆,神情重又變得凝重起來。

“諸卿,朕說句不足爲外人道之語:太祖有云,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我等現下之所享,皆是出自億萬人之辛勤所奉,

就算用最爲齟齬之思來考量,若吾輩有能力使天下人皆能衣食飽暖,使其後代繁茂無窮盡,那吾輩子孫豈不是便可永享彼之供奉?

諸卿家中皆有奴僕婢女,其也俱是平民黎庶出身,日常之時定是見不得其捱餓受窮,那爲何就對與其同類者之悲慘境遇無動於衷?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世間事,大都逃不過名利二字,但凡活在紅塵俗世,求名求利皆是人之常情,此不爲怪也。

諸卿要名要利,此舉無可厚非,只要不過分,朕可以給,朕並非要諸卿有捨己爲人之行舉。

但是,達則兼濟天下應當不難做到吧?

以諸卿手中之權勢,拔一毛而天下,何樂而不爲之?”

說到最後,朱由檢緩緩坐回龍椅之上,靜待着衆臣接下來的反應。

衆臣心裡明白,皇帝這是藉着爲天下蒼生着想的名頭,逼迫自己在士紳一體納糧這件事上表態呢。

“聖上適才之言令老臣自覺羞愧難當,與聖上胸懷天下蒼生之仁心相比,臣自思差之萬里也!

臣雖漸已老邁,蒙聖上不棄,撿拔爲首輔一職,但仍有心追隨聖上開此萬世之基,使天下萬民皆能沐聖上之恩,享太平盛世之福!

聖上但有所遣,老臣必以此身一力奉行不悖!”

在心緒逐漸恢復平靜之後,溫體仁起身施禮表明了態度。

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鐵桿保皇派,何況士紳一體納糧對自家的利益並沒有造成多大傷害,再加上關係到自己致仕後,此次溫侃的前程問題,那肯定就是抱緊皇帝大腿,一條道走到黑。

以皇帝現在的威望、實力和手段,溫體仁還真沒覺得有皇帝擺不平的事情。

皇帝可不是愣頭青,在官軍整肅完畢,那些老派軍頭全部被閒置、手握兵權的將領全部換成皇帝死忠的情形下,誰還翻得的了天去?

這次先拿宗藩下手,又派遣重臣和廠衛南下,以謀逆罪名查案,擺明了是要下重手收拾江南那羣不知死活的東西。

接下來只要能順利擺平了孔家,祭出聖人之後這塊擋箭牌,士紳一體納糧又怎樣?軟硬兼施之下,任誰不得乖乖地予取予求?

“聖上適才之言確是發人深省,聖上爲天下人謀福祉之論足可與古之聖賢相媲美,臣自當追隨於後,以萬民安居樂業爲己任,使天下大治之盛世儘快來臨!”

陳奇瑜第二個站出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自從從弟弟陳奇帆口中得知,在自己失職下獄之後族人對待其家眷的態度後,陳奇瑜在齒冷之後便打定了與陳氏一族分道揚鑣的主意。

在從漕運總督回到京師擔任順天府尹之後,陳奇瑜便讓陳奇帆在京城購置了房產店鋪,把兩家的親眷全部接了過來,美其名曰是爲了讓陳氏一族在大明開枝散葉,實際已經是脫離了保安州陳氏一脈而自立了門戶。

對於陳氏族人中有不少想讓他安排官職一事,陳奇瑜基本上都以各種藉口做了回絕,只是將能力還算不錯的陳奇申安插到陝西商州山陽縣做了知縣一職,至於陳奇申以後的前程,那就看他的政績和名聲如何了,要是值得拉一把就拉,要是不值得,那就棄之不管了。

陳奇瑜在京師安家之後,只是打發陳奇帆去京郊購置了一千畝良田,其餘的銀錢除了拿出部分在京師繁華地段購買了幾家店鋪外,其餘的全都存放在了家中。

而他的親弟弟陳奇帆則是以舉人的身份被放在順天府做了一個經歷司經歷,等到有合適的職位後,陳奇瑜會再想辦法予以拔擢。

對於皇帝想要推行的新政,陳奇瑜也是無可無不可的態度,反正受損的是陳氏又不是他,跟他沒有任何關係,至於其他人是不是因爲利益受損而鬧出什麼大的風波,陳奇瑜也不感興趣。

皇帝只要想搞事情,那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時候誰先露頭誰先死。

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
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七百零三章 想培養人才地朱慈烺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二十一章 密旨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一十八章 穀賤傷農?不會的,那可是賺錢的機會。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七十章 圍城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八十一章 打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四百零一章 開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二百三十掌 登船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七百一十三章 議定出兵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