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

當天晚上,洪承疇和沈世玉住進了分守道署衙的後院內。李致遠遣人從城內最好的酒樓定了一桌上等席面送入衙內,一同送來的還有四名年輕貌美的侍女,而吳三桂則以拜訪賀歉、李祿等父老故舊的名義並未前來陪同洪承疇用餐。

酉時左右,天色已漸漸暗了下來。在兩名侍女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後,身着青色道袍的洪承疇踱步前行,兩名侍女一左一右跟隨在身後,一名李致遠的僕從打着燈籠在前面引路。

左拐右繞後來至一所院落前,一身深色便服的李致遠和沈世玉站在院門口的燈籠下含笑相迎:“督師,裡面請!”

洪承疇當先邁步進入院中。

寬敞的院落中間栽植着一棵枝繁葉茂的槐樹,院子東南角用木頭搭起的架子上爬滿了葡萄的枝蔓。葡萄架下襬着一張石桌和幾張石凳,石桌上擺放着一個茶壺和幾個茶盞,看來是主人平時乘涼休閒用的。幾盆奼紫嫣紅叫不出名字的花卉散落在葡萄的根腳處,正在用絢爛而短暫的美麗迎接着夏天的來臨。

“寧思端的閒情雅緻啊!難不成寧遠此地如此養人?吾觀寧思似有樂不思蜀之意啊!呵呵呵呵!”

洪承疇喚着李致遠的字打趣道。

“洪公之言羞煞下官了!何來樂不思蜀之說,充其量是苦中作樂而已啊!洪公、沈賢弟裡面請!”

李致遠邊肅手有請邊苦笑着回道。

寬敞明亮的花廳裡擺放着一張方桌、三把交椅,廳內的窗戶盡皆大開,初夏的涼風襲來讓人感覺舒適無比。

三人落座之後,四名侍女有兩人侍立在主位的洪承疇身後,另外兩人分別立在李致遠和沈世玉身後,隨時準備服侍幾人用食;院裡和院門外人影晃動,不時傳來甲葉輕微的碰撞聲,數十名洪承疇的親兵被甲執兵在來回的巡視着。

“洪公剿賊滅寇、挽我皇明於危局,功蓋當世,實爲我大明擎天玉柱!恕下官直言,若無洪公十年間奔波辛勞,流賊怕是早已勢大難制!下官雖與洪公素未謀面,但洪公之大名卻是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實乃下官三生之幸!下官僅借杯中之酒以表對洪公敬仰之情!”

打橫相陪的李致遠雙手舉杯,言辭中對洪承疇這位名臣充滿了敬意,說完之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李致遠於崇禎初年二甲中試,後留戶部觀政一年,先後任職於南直隸、湖廣兩省的府縣主官。崇禎七年因惡了當時的吏部尚書王永光,被打發到了寧遠任分守道至今。雖說級別升至從四品,但官員們都視此地爲險途,知道一旦到了關外,除非搭上閣老的線,否則就算回到關內也只能落個閒職。

年過四旬的李致遠不甘心仕途就此終結,來到寧遠後也想做出一番政績,以博得京師大佬們的重視。但在手中有刀才說了算的遼西,他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被排擠的文臣,只帶着幾個僕從來到關外,面對着一羣連皇帝都不怕的粗漢,根本無對抗之力。

在嘗試了幾次之後,在發覺自己的政令就連署衙內的吏員都陽奉陰違時,李致遠不得不認清了現實,轉而做起了閒事不管的泥胎木塑。寧遠的守將見他知情識趣,倒也不再難爲他,並且還能時常分潤一點好處給他,李致遠則是來者不拒,不是不想拒,而是不敢拒,否則他在寧遠將寸步難行。

“寧思此言過譽也!吾雖於剿賊一事上略有小成,所賴不過是聖上信任、朝臣支持、將士用命,更兼有昆崗此等人傑襄助,邀天之幸,方纔有今日之局面,此非吾一人之功也!”

洪承疇含笑舉杯淺酌一口,心裡對李致遠的好感增加了幾分。一旁的沈世玉杯到酒幹,幾名侍女連忙給幾人倒酒佈菜。

李致遠的話雖有攀附恭維之嫌,但卻正好搔到了洪承疇的癢處。

隨着大明十年不解之局,以近百萬流賊的相繼覆滅而完美落幕,回首期間的種種艱辛,洪承疇心內慨嘆之餘,也時常對自己在其中所取得的決定性作用而暗自得意不止。

雖說盧象升和孫傳庭在剿賊中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沒有自己在流賊逐漸成勢時的勉力支撐,哪來的孫、盧後來取得的大勝?我洪亨九纔是種樹之人,其餘人等不過是樹蔭下乘涼罷了。

“寧思兄適才所言精闢之至!流賊禍亂大明北境十年,若無洪公獨立支撐,眼下之大明怕還是千瘡百孔之局,其後果不堪設想!此乃朝野上下之共識也!洪公雄才大略、身具無畏之心,以大魄力、大毅力,以弱擊強,最終掃蕩羣寇,廓清御宇,還大明以朗朗乾坤,此實乃聖賢之三不朽也!盛唐之出將入相者也不過如此!大明擎天玉柱,此稱謂洪公當之無愧!今日當爲洪公之爲浮一大白!”

沈世玉慨然言罷,舉杯一飲而盡,李致遠急忙端起酒杯跟上。

“昆崗言過了!呵呵呵呵!吾豈能與古之聖賢相提並論!數年來若無昆崗用心輔佐,爲吾打理日常軍務,百密一疏之下,剿賊之事也怕是有疏漏之舉!此番若能在關外取得一番成就,吾定向吾皇舉薦昆崗這等大才,務使大明野有遺賢才好!”

沈世玉是陝西藍田人,家境富裕,祖上曾有人任過撫州知府、滎陽推官等職位,其父於萬曆年間中舉後未曾出仕,而是在家侍奉雙親。沈世玉於崇禎三年中舉,之後眼見大明北地之局似有糜爛之像,遂與父親商議過後,毅然投筆從戎,自薦於洪承疇帳下。數年間幫着洪承疇處理日常軍務以及與皇帝、朝廷、地方之間的公文往來,深得洪承疇的讚賞和喜愛。

期間洪承疇曾數次打算將其舉薦給朝廷,但均被沈世玉以流賊未靖、出任地方難以心安爲由婉拒。洪承疇在惋惜之餘也是下了決心,待大明內外安定之後,一定要全力向皇帝和朝廷舉薦這位淡泊名利的才子,讓其有施展才華的平臺。

酒過三巡之後,洪承疇放下筷子清咳一聲,沈世玉急忙目視李致遠,後者一愣之下立刻會意,隨即一揮手,幾名侍女趕忙離開了花廳。

“寧思,汝於此地爲官數載,對關外世情當有所知;吾此次奉命督師薊遼,欲於關外整飭軍伍、撫育衆民,惜對遼西風情所知甚少,寧思何以教我?若有良策儘管講來!”

洪承疇目光炯炯的看着李致遠開口道。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三十章 預謀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章 駱養性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
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一百一十四章 壟斷第二百一十三章 敲打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三十五章 盧象升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三十章 預謀第九十六章 心思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三百一十七章 搶功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二百四十五章 坦蕩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零二章 趨利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七百五十章 醫療和教育決不能商業化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六十八章 輕鬆第五百一十一章 各有算計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一百六十三章 圍困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二百章 客戶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三百章 證據第五百七十三章 對自己人下手要狠一點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八百三十八章 無奈的加徵、錢姓少年的背景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四百一十章 彈幕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六十章 追擊2第六百八十章 銀子多了愁的怎麼花出去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五百三十五章 戰後軍隊整合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四百七十四章 孫白谷怒斥祖都督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二百一十四章 楚王府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十三章 誠意伯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章 駱養性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