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整頓

三天之後,辰時剛過,巡撫衙前的廣場裡的人已逐漸多了起來,西安三衛的指揮使、同知、僉事、鎮撫以及千戶陸陸續續從駐地趕了過來。

首先到達的是西安後衛指揮使張潤達,他三旬左右,臉圓面白,臉上掛着人畜無害的笑容,雖然一身武將裝扮,但更像是以爲富家子弟,這次與會他只帶着兩名親兵騎馬而來。

此時他的周圍聚集着本衛一併趕來的將官,張潤達吃相不難看出,雖也沒少吞併衛所軍戶田產,但並不是獨吞,同知僉事千戶們都有分潤,他待手下的軍戶也不甚苛責,佃租只收五成,算是心沒黑透的那種。

衆人正七嘴八舌的小聲議論着,巡撫大人爲何召集沒什麼用的衛所將官前來開會。

自家人知自家事,雖然衛所也是大明的一隻武裝力量,但陝西有邊軍守衛邊疆,衛所高官們忙於爭田地做生意,名義上各衛所都有兵額,朝廷時不時按人頭下撥餉銀,實際上就連張潤達自己都記不起上次操練手下兵卒是哪年的事了,朝廷的餉銀基本全部進了將官們的腰包。下面所爲的兵卒連口湯都沒喝上,更談不上操演了。

衛所的兵由於根本沒有日常操演,甚至連縣裡的鄉勇都打不過,如今陝西流賊猖獗,難不成巡撫大人是要衛所出兵剿賊嗎?

指揮同知高訓友說道:“大人,這麼多年來,別說巡撫大人,就連布政使,按察使咱們都見不上,更別提召集咱們衛所將官議事了。這位新任巡撫大人突然想起咱們衛所了,肯定不是什麼好事,這位可是來者不善啊,這上任不到一月,手裡的標營愣是把整齊王這等悍匪給滅了,聽說那個左二虎被馬踏爲泥,屍骨無存啊,這等厲害人物咱可要小心應對,他說什麼咱們就答應什麼,千萬不可硬來啊!”

張潤達笑嘻嘻的道:“老高,咱們相處二十年了,你見我跟別人硬來過嗎?放心吧,某又不是傻子,巡撫大人怎麼說咱們就怎麼做,畢竟咱們都是朝廷的人,上下尊卑還是知道的!”

指揮僉事吳力同擔憂的開口道:“莫非巡撫大人要查衛所吃空餉之事?那可就麻煩了,走個過場也就罷了,假如巡撫大人要認真起來,我等可如何是好?”

另一個僉事王生財開口道:“我覺得不是查空餉一事,要是巡撫大人真要做,一是會得罪大批官員,做官嗎,講究面子,要認真做事,人都得罪光了他怎麼幹下去?二是他要是查空餉之事,早就明裡暗裡派人下到衛所了,不管哪個渠道,我等都沒收到這方面的消息,所以我認爲不是此事!”

張潤達見手下將官都眼巴巴看着他,笑着開口道:“別瞎猜了,不管哪件事,都不是一個人的事,那牽扯的官員可多了去了。文官最怕沒了前程和名聲,他要真查起來,惹了衆怒,大傢伙組織下面的軍戶鬧將起來,他的前程還要不要了?咱們靜觀其變就行,喏,比咱們厲害的人那不是來了嗎?”,說完朝一個方向一揚下巴,衆人回頭望去,只見左衛指揮使劉輔國帶着二十個親兵騎馬踏步而來。

張潤達眼珠一轉,笑嘻嘻的迎上前去,遠遠的大聲招呼道:“劉兄,有日子不見了,神采更勝往昔啊,想煞小弟了!”

劉輔國翻身下馬,馬匹自有親兵牽到一邊,他四十餘歲,瘦削高大,馬臉高鼻,面色冷漠,給人的感覺比較陰沉有心計。

看到張潤達走了過來,劉輔國一副我跟你很熟嗎的表情,皮笑肉不笑,淡淡的開口道:“我以爲是誰呢,原來是張員外!怎麼,你也來議事不成?”

他對張潤達少收佃租一事非常不滿,覺得那是壞了大家發財之路,正因此事,左衛的軍戶們對劉輔國憤恨異常,兩成佃租足可以讓家境寬裕不少,軍戶們算敢怒不敢言,但私下裡都是罵的他肉都臭了。甚至有人拿紙做個小人,寫上劉輔國的名字,每天都用針扎,說是學陸壓道人的釘頭七箭書,早晚要扎死他。劉輔國聽聞後都氣瘋了,可是苦於找不到到底是誰所爲,也只能作罷。

張潤達知他心中所想,心裡暗自鄙夷道:“老子吃肉,好歹讓下面的人喝口湯,否則還有誰替我幹活賣力?你老小子直接把鍋給端走了,也活該手下人恨你!”

他不動聲色繼續笑着道:“劉兄說笑了,某好歹也是世襲後衛指揮使,與劉兄級別一樣,職責相同,朝廷裡也算同僚啊!劉兄就愛開玩笑,何時有空到我衛所視察一番,也讓小弟和劉兄暢飲一番啊!”

劉輔國不想搭理他,甚至想把他的胖臉打腫,然後一腳踹飛他。

他沒接張潤達的話茬,直接往巡撫署衙走去,這時前衛指揮使孫作旺也已趕到,張潤達上前熱情的招呼後與他並肩走進衙門,各自的手下也都跟隨進入。

衆人進入署衙,只見前方大堂外兩側各站着八名陳才高達的巡撫標營親衛,盔甲鮮亮,按刀肅立,目不斜視。各自寒暄議論的衛所諸人頓時鴉雀無聲,感到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讓人戰慄不已,劉輔國三人走在前面,神態也端正起來。

進入寬敞的大堂後,前端是巨大的書案,背後一座屏風遮擋住視線,下方兩側各有一排座椅,三名指揮使對視一眼,他們級別相同,無論怎麼坐,都會有一人居於下手位置;張潤達徑直走到左手邊第二把椅子上坐下,笑呵呵的道:“二位大人論年齡都比我大,小弟就不客氣了!”

孫作旺還有點不好意思,劉輔國則毫不客氣的坐到了張潤達上方的第一把椅子上,孫作旺坐倒了對面,其餘人等按照級別做了下來,有些千戶沒有座位,只能站到各自上官背後。

衆人坐下沒等多久,一道響亮的聲音響起:“巡撫大人到!”

只聽一聲清咳,身穿緋袍頭戴烏紗,身形高大的孫傳庭從屏風後轉出,聲色冷厲的掃視衆人一眼後,徑自坐倒書案後,莊元洲作爲幕僚站到其身側位置。

劉輔國等人起身聚到大唐中央,大禮參拜巡撫大人,孫傳庭命他們起身,衆人紛紛起身回到原先位子就座。

孫傳庭沉吟一會後開口道:“本官奉皇命巡撫陝西,上任已有月餘。來此之前對陝西之境況便略知一二,知曉此地流寇四起,民生凋敝,政令不暢,軍紀廢弛。到任以來,本官及一衆隨員,對西安周邊府縣以及衛所進行了明察暗訪,以便於掌握更多民情;通過本官耳聞目睹及隨員們的反饋來看,此地情況之惡劣,遠超本官之想象!毫不客氣的說,暗流涌動,民變即將爆發,一旦各種機緣湊到一起,關中之地將成爲另一個陝北,河南!到時不光本官愧對聖上之信任委託,諸位眼下的富貴榮華也會煙消雲散,甚至舉家之性命難保!”

衛所諸人面面相覷,心道,巡撫大人講這番話是何用意?陝西的確是流賊衆多,但大都集中在陝北一帶,且有官兵正在剿殺,至於民變,自己手下那幫窮軍戶,給他們是個膽子也不敢造反啊。府縣之事更與咱無關了,咱是武將啊,民政之事自有文官處置啊。

孫傳庭將衆人的神情看的一清二楚,不禁冷笑一聲,說道:“爾等皆知陝西乃流賊起家之地,可知是何其因?陝北之地,民風彪悍,自古就是各朝各代絕佳兵源之地。如今連年大旱,田地顆粒無收,百姓爲了活命,賣兒賣女,甚至易子而食,實乃人間慘劇。如此境地下,某些腦具反骨之輩用心蠱惑,於是民變四起,饑民打破士紳莊園,攻下縣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從一個樸實的農民,驟然變成了惡魔般的匪徒。地方官府爲了不影響其前程,遮掩隱瞞,矇蔽聖上及朝廷,待朝廷知曉真相後,賊寇已經兵強馬壯,難以剿殺!”

衛所諸人更是覺得莫名其妙,今天巡撫大人召集大家前來,說的這些都與咱們無關啊,咱們是衛所,兵不是兵,民不是民,過自己的日子而已。

孫傳庭說到這裡話鋒一轉:“太祖高皇帝驅除韃虜,創立我大明以後,有感於養兵不易,所以仿李唐之府兵制,在各地建立衛所,屯田養兵,控扼要地,減輕百姓負擔。衛所制自施行之初,其效顯著,屯丁日常爲農,戰時爲兵,以其田地出產養其兵,如果按制執行,天下自會太平無事。然而,現今衛所成了什麼?成了某些人損公肥私,貪污剋扣兵卒餉銀,倒賣軍資,甚至交通賊寇,侵吞公田及軍戶口分田,役使軍戶如豬狗,藏污納垢之地!”

孫傳庭聲音嚴厲起來,目光冷冷的看着衆人,衛所將官心道,終於來了。

“本官前段時日曾微服於西安左衛,所遇之軍戶,皆是貧困潦倒之輩,詢問其因,明裡暗裡皆指向衛所高官,言衛所兩千餘頃田地,某人獨佔六成有餘,軍戶耕種其名下田地,成爲其佃農,且佃租高達七成,普通軍戶辛苦勞作一年,竟難得吃幾頓飽飯!其住所皆是黃泥茅草,冬不避寒,夏不遮暑,有的軍戶甚至一家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而吾觀某人所居宅院,規模宏大,雕樑畫棟,奴僕成羣,雖未曾入內詳觀,但窺斑知豹,足可見其日常之奢華!其手下養有數十打手,用以鎮壓敢於反抗之人,軍戶人等敢怒不敢言,其人門下有管家者,依仗其主之勢,爲所欲爲,巧取豪奪,其家產日益增多,而軍戶日漸貧困,逃亡者甚衆,整個衛所上下,怨聲載道,民情洶洶,猶如滔天之水,總有一天潰堤而出,到那時,就是某些人身敗名裂,舉家皆亡之日!”說到最後,孫傳庭猛地一拍桌子,聲音驟然高亢起來。

劉輔國的臉色蠟黃,額頭隱見冷汗,身體微見抖動。張潤達、孫作旺也是面色蒼白,後背皆已溼透,其餘屁股底下不乾淨的將官也是兩股戰戰,口不敢言,只有少數爲人還算正直,行事並不過分,對待軍戶還算溫和的將官暗自拍手稱快。

孫傳庭語氣冷冽,繼續說道:“你們西安三衛,本應有在冊官兵兩萬餘人,朝廷雖然下撥不及時,但軍餉被服兵器甲仗也會經常發放;我問你們,你等轄下還有幾個能戰之兵?還有多少可用之軍械?又有多少軍戶逃亡,甚至加入流賊隊伍?你們知道又有多少軍戶恨不得食你等之肉,喝你等之血?本官離京之時,得聖上欽賜尚方寶劍,某正想試試其鋒是不是利,莫非爾等以爲某不敢將你們斬之?!”孫傳庭厲聲大喝道。

寬敞的大堂中寂然無聲,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到響聲,衆人都屏住呼吸,大氣不敢喘,爲首的劉輔國三人渾身如同蒸籠一般,騰騰冒着熱氣。莊元洲咳嗽一聲,堂外的十幾個親衛嘩啦一聲涌入大堂,個個抽刀在手,掃視着裡面的人,衛所衆人只覺脖子涼嗖嗖的,彷彿刀已架在上面一樣。

終於有人承受不住這強大的壓力,只聽噗通一聲,張潤達從椅子上站起後跪倒在地,臉上身上大汗淋漓,嘶啞着嗓子喊道:“大人明鑑,下官雖也侵吞不少田地,也貪污了不少軍餉,但下官待手下軍戶並未過分,佃租也只收五成,下官願意退回所佔田地,以恕前罪!還望大人給下官一個機會!”說完衝着孫傳庭磕了一個頭。

孫作旺,劉輔國也相繼跪下,發誓賭咒般的講了一通和張潤達所說相似的話,然後衛所將官全都跪倒在地,或大聲或小聲的重複着大致相同的話語。

孫傳庭並未讓衆人起身,他掃視着堂下衆人,語氣沉重的說道:“不要以爲本官危言聳聽,假使流賊殺入關中,你等衛所之軍戶定會羣起響應。本官來陝西不僅是四處滅火的,更是要防患於未然,爲了陝西的穩定,爲了大明江山社稷,爲了聖上,爲了大明的百姓,本官不惜此身,誰敢陽奉陰違,阻礙本官行事,哼哼,那就讓他成爲本官祭旗之物!”

說完令衆人起身,衛所諸人戰戰兢兢的起身回到原位,莊元洲一擺手,標營親衛收刀退了下去。

孫傳庭開口道:“本官還有許多大事要做,所以清退田地一事要儘快完成,給你們一月時間,把所佔田地退回,指揮使一級保留田地五千畝,同知三千,僉事一千,千戶五百畝,名下田地有購買憑證者保留;軍戶的口分田按照原數分發到戶,公田佃租一律降爲三成,衛所兵額全部廢除,本官已經向朝廷上疏,另募新兵,歸巡撫直屬。整頓衛所一事乃聖上親口交代,並且言明網開一面,以前爾等所貪污的軍餉就不再追回,這是聖上寬容,爾等心中要感恩,要是按着本官的性子,吃了多少就得給我吐回多少來!好了,爾等速速回去安排,本官再次警告心懷鬼胎之輩,千萬不要自誤!”

衛所諸人如蒙大赦,紛紛行禮退下,各自返回駐地而去。

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九十二章 分進
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六百五十一章 關鍵技術絕對不能外泄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六章 皇莊2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六百一十一章 朕有一個夢想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四百八十七章 矇在鼓裡的邊將們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八百零四章 太子大婚、萬民同賀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一百四十六章 肥羊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三百五十六章 女醫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三百二十章 示威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二百二十三章 殺雞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六百一十章七章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七百三十八章 駐軍是爲了保護你們的安全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百四十九章 全面推廣的難題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八百八十七章 豐收的喜悅、競價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宮裡的一把火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良心第二十七章 初戰第九十二章 分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