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

洪承疇和盧象升就任時要不要帶着軍隊過去呢?

這個得好好考慮一下。

因爲這會牽扯到幾方面的問題。

主要的問題就是糧草物資。

盧象升手下原有六千天雄軍、五千山東兵、六千川軍,考慮到連場大戰的戰損,一萬五千人上下應該還是有的。

這還不包括新降的劉國能部的五千人,裁汰老弱後三千人應該有。

祖寬和李重進也沒計算在內。

單是這一萬五千人,每月消耗的糧草物資就是個不小的數目。宣大邊鎮本來就不富裕,若是盧象升再帶着這麼多人馬過去,那四海商行就得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供應他們,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商行的正常週轉運行。現在雖然不缺銀子,但商行更重要的作用是讓南北貨物可以順暢的大規模流通,這樣會更加有力的促進製造業的發展,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的人員致富。

再說天雄軍離開大名府已經八年了,期間陣亡將士的遺骸雖然已經送回,傷殘者也回到家鄉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但活着的將士這麼多年未曾見到家中的親人,思鄉之情怕是到了臨界點了。這八年裡會有很多家庭發生了鉅變,許多人的親人也已離開了人世,再不讓將士們回家安歇看看,實在是太不人道了。

盧象升和盧象同也得回家省親了,他們的老母親身體不好。盧象升曾經上本提到過,剿滅了流賊就要辭官回家,在母親身邊盡孝,雖然被朱由檢駁回,但現在總得讓這個大孝子衣錦還鄉吧?

也包括洪承疇,都要回家看看。

老洪事業心強,從沒提起過返鄉一事,但自己作爲他的領導總得有人情味吧。

反正現在暫時沒事,起碼今年沒有大規模的戰事發生了。

川軍也回家看看吧,順便把餉銀和繳獲送回去,一同回返的還有陣亡將士的骨灰,缺胳膊斷腿的退役傷殘。

都回去吧。有了銀子,回家討個媳婦,或者幫自家兄弟也一起娶妻成親,給自家延續血脈,了了父母那份心願。

後世自己在外地上大學時,最盼望的就是每年的兩個假期。一想到回到雖不富裕但卻滿是溫馨的家中,看到父母那逐漸老去的面龐上帶着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心中總是滿滿的迫不及待。

人活着不僅是爲了建功立業,金錢美色,最重要的是那份割捨不斷的親情和牽掛。是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等的困境,心中那份濃濃的親情和期盼對自己無聲的鼓勵與支撐。

秦良玉的白桿兵也回去吧,朱由檢會安排人將白桿兵的餉銀送到石柱。

雖然白桿兵未再參與大的戰事,但其忠誠聽話的行爲也值得這份餉銀。

山東兵也回去吧,這羣老實孩子成軍後就參加了大戰,表現的非常優秀,也該回家歇息一下了。

黃得功就帶着山東兵在單縣屯田好了,邊屯田邊操訓,對於吃苦耐勞的山東兵來說,也算修生養息的一種方式。

還有陝北的官軍,遼東的騎兵,同樣也要回家,具體返營日期就由主將自行規定好了,相信他們爲了博得軍心也不會把假期定的很短。

自己應該算史上最有人情味的君王了吧?

君子當成人之美。

這應該是史無前例的全軍放假了,而且還是帶薪休假,期間月餉照給。

恐怕所有接到旨意的官員將士們都會大吃一驚吧?這是多大的手筆和氣魄!

如此寬容大度、優待士卒的皇帝,怕是所有人聽都沒聽說過。此舉應該超過千古一帝的李二了吧?那麼英明的一個皇帝,也沒敢如此大規模的給全軍放假。

士卒不是機器,是有思想有七情六慾的正常人。

長期的緊張情緒,嚴酷的軍紀,連續的轉戰數千裡,惡戰時戰場上的血肉模糊、驚叫慘號,這些巨大的壓力下將士們居然沒有崩潰,這已經是令人不可思議之舉了,他們的身心也該得到充分的調養。回家就是最好的手段,所有的負面情緒,在回到家中,見到親人的面孔時就會消散殆盡。

自己要不要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

管他朝臣們如何非議,老子的軍隊,老子說了算。

只是委屈了曹文昭和曹變蛟這對叔侄了,他們遠在大西北,現下怕是正在與韃子奮勇作戰吧?

還有孫傳庭,他還暫時不能返家探親,雖然他功勞不次於洪、盧二人。

但他和洪承疇、盧象升不同。

兩人是卸了臨時差遣,暫時無事的情況下才得以返鄉探親。

而作爲一省主官,沒有上諭是不能離開當地的。

隨後幾日,一隊隊快馬奔出京城,將朱由檢的諭旨傳往陝西、湖廣、四川等地。

對於即將到來的會試,朱由檢並不太重視。

雖然舉子們臨時抱佛腳,都在突擊惡補農政實務方面的內容,但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切都要結合實踐纔會知道效果如何。

這個效果和結果需要兩三年纔會看出來,到時候誰是人才誰是庸才,通過其治下百姓的生活狀況就能一目瞭然。

將來每個州縣配備的御史以及錦衣,會將所見所聞一一彙總起來,吏部會根據這些情況彙總做出升黷的決定。

這是朱由檢在引導大明官場向務實型轉變邁出的重要一步,逐步改變地方官員重政治輕財經的理念。

知縣做的好不好,將來升遷與否,不再單純只看賦稅,而要看百姓的生活水平。看一年新增的田畝,看畝產量是否提高,看水利設施是否完備,看商品市場是否繁榮。

州縣主官要根據當地實際,鼓勵具有特色的各種手工業的繁榮和發展。

比如,某個縣有大量的林業資源,當地百姓有用樹木枝條編織各種器皿的傳統,那你這個知縣就該大力扶持這種地方特色產業,鼓勵農戶創辦擴建各種作坊,爭取使更多百姓除了糧食外有了其他收入。

朱由檢會讓四海商行參與其中。

四海票號要在這種州縣開展小額的放貸業務,利息要降到微利即可,其產品收購經銷則有四海商行負責。

票號對類似這種小微產業起到的主要是推動其發展的作用,而不是以盈利爲目的。這點蠅頭小利對於四海商行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根本微不足道,但具體到貧困已久的百姓身上,一文錢十文錢也許就會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除了配備到縣的御史、錦衣以外,督察院與錦衣衛還會派遣專人暗訪巡視,以防各地有弊情發生。

經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改變,幾年之後才能看出一個州縣主官的行政能力,所以這次會試的結果並不重要。

若是其中有表現突出的地方官,拔擢重用是肯定的,朝廷也會將其成功的經驗以行文的方式向全大明推廣,使其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而對於庸懶散官員的處置,朱由檢暫時還未想好。

在這個時代,能力突出、接地氣的官員太少了,大部分官員端上金飯碗之後便喪失了進取心。

只能升不能降的潛規則很難改變,牽扯的人太多,面積太廣,後世那麼嚴格的制度都無法解決,何況現在。

能者上、庸者下,這個想法太過理想化,你不打破固有的體制,怎麼做到?

雖然朱由檢已經給孫傳庭下令,在破而後立的陝西率先施行不拘身份、只看能力選拔官員的舉措,但目前並未收到孫傳庭關於這方面情況的具體奏報,看來他也不敢輕易更改既有的制度和規則。

文人集團對官位與權力的掌控很難被打破。

你一個胥吏雜官再有能力,但你一沒中舉、二沒中試,憑什麼就要做到地方主官?置我們這些寒窗苦讀的正牌舉人進士與何地?

朱由檢現在唯一想到的一點就是分權。

將科舉出身官員的權利分出去。

知縣下面不是有縣丞、主簿嗎?那就試着加強佐貳官的權利,仿效後世的分管制度。

知縣知州名義上依舊是一地主官,大事還是由主官說了算,但具體辦事的權利要分散。

其實這些舉措都屬於細枝末節,朱由檢最終的目的就是減少官府對地方生產活動的干預,最大限度的減輕官員胥吏對百姓商人的盤剝,尤其是各種巧立名目的收費行爲。

如果按照比例來講,相對於大明一億左右的人口,大明官員並不多。

後世曾經有資料證明,大明從太祖到崇禎的兩百餘年裡,總共只有十幾萬官員,其中進士官有兩萬多人。

也就是說,明朝皇帝手下最多時手下一共有兩萬多官員,比起後世龐大的公務人員羣體來說,根本微不足道。

這兩萬多官員數目,還是按世宗、神宗這樣在位時間長的帝王來算的。

但雖然官員不多,但州縣衙門中的胥吏衙役雜役卻是太多了。

這些人的薪資朝廷是不會發放的,那他們怎麼養活自己和家人?

盤剝壓榨百姓就成了他們收入來源的最重要途徑。

他們採用什麼手段盤剝朱由檢雖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是想方設法從百姓身上搜刮。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讓百姓把對他們的仇恨轉嫁到官府身上。

但地方官還真離不開他們。

地方官府每年收取各種賦稅需要大量的人手,離開這些人誰去做事?

如何去限制這羣人呢?

首先就是要將他們列入吃餉之列,讓他們成爲體制中的一員。

其次就是限制雜役的數量,減少各種臨時工。

再就是讓地方錦衣衛加強對他們的監督,以狠厲的手段清除他們中的害羣之馬。

對付這些人不會引起任何一方的反對,只會獲得各方一致的好評。

這一切都要建立在皇權下到州縣之後進行。目前錦衣衛還未大規模的往州縣派遣,等掃盲運動完成後就開始下派,幾萬人的龐大隊伍,人手足夠使用。

御史下派就有點麻煩,本身人手就少的可憐,每個州縣都派遣根本不現實。

這個也不難解決。

目前在京城準備參加會試的幾千名舉子不就是現成的候選御史嗎?

朱由檢前段時間提出的重建國子監,就是他改革大明官場的一個最重要的手段。

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
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六百九十三章 你想打我?我想把你給揍了再說。第六百零九章 朱由檢下了狠手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六十八章 奪門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四百九十五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一百零七章 大勝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七百零一章 太子逛街遇賊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十八章 容情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十章 大戰4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四百九十六章 西夷特使想拜見皇帝第十五章 譁變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