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

“呵呵,這荷蘭人還是較爲講究禮節,居然不遠萬里給朕與皇后帶來這等禮物,待此次談判完結,其歸國之時,朕也要回贈禮品讓其帶回國內,來人不往非禮也,我堂堂中華之國,於禮節上當不可廢。

大伴,差人將這些禮物交給皇后分派吧,給陳卿、鄒卿看座、上茶!”

乾清宮裡,朱由檢饒有興致的把玩着一杆鑲滿各種寶石的燧發手銃,笑呵呵的對前來複命的陳奇瑜和鄒維璉道。

荷蘭特使除了給朱由檢送上這柄手銃外,另外還有大小自鳴鐘十臺,給周後送的禮物同樣是鑲嵌不少寶石的西式后冠一頂,還有一個木匣子裡裝滿的寶石,以及荷蘭本土生產的一些呢絨面料。

“聖上所言極是!臣觀那兩名荷蘭特使,雖是身材高大,但舉止甚是有禮,講話之語氣也是帶着對他人之尊敬之意,僅此一點,臣便斷定其國並非那種蠻夷小國,而是甚爲富庶之地。

而反觀那名大佛郎機國之使節,則是舉止無禮、言語粗俗,令人不勝厭之!此等蠻夷之國,若是爲我皇明近鄰,其必屬日日生釁之輩,實乃必徵之國也!”

在順着朱由檢的話語誇了荷蘭人一通後,老陳果斷的給埃特羅下了眼藥水,言下之意是,也就隔得遠,要是隔得近了,大明就應當派軍隊把它給滅了才行。

“唔,陳卿卻是看到其國人之本質,去歲臺灣總兵雖率部全殲荷蘭八百人,但荷蘭人此行卻並未就此提出何種異議;因其國人以爲,既是交戰,便有勝負,輸者乃技不如人也,若想報仇,大可遣軍隊戰而勝之以慰其亡魂即可,此便爲西夷之公平之說。

而所謂大佛郎機人,臨我大明之境,其狂妄之態盡顯,明明是欲圖謀我臺灣寶島卻遭遇敗陣,卻口口聲聲索要賠款,其言行殊爲可笑,此等樣國,確乃必徵之國也!”

朱由檢清楚的記得歷史上發生在今年的馬尼拉屠華事件,但他也明白,在沒有國家民族概念的現在,大明上下對這種事情並無同仇敵愾之心。

因爲在絕大多數明人眼中,這些跑到南洋的明人已經背離了自己的祖宗,被人殺了純屬活該,大明沒有義務給他們報仇雪恨。

但朱由檢卻不這麼認爲。

只要祖輩都是生活在大明領土上,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流落到海外,只要他着漢服、說漢話、習漢字、興漢俗,那他們就應當受到母國的保護,如果這個保護來不及,那就復仇。

兩萬多條鮮活的生命死在西班牙人的屠刀之下,並且這個劊子手還妄圖派兵侵佔大明本土,然後從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攫取更多的財富,對這樣的國家沒有什麼話可說,只須以牙還牙、以血還血便可。

既然這個埃特羅成功的挑起了陳奇瑜等人的不滿甚至殺心,那就趁機來一把大的吧。

陳奇瑜對皇帝出人意料的贊同先是感到詫異,接着便是欣喜不已:只要皇帝支持,那就找個茬把那個驕傲的矮子弄死得了,不過,找誰合適呢?

不要以爲身居高位者就沒有愛恨情仇這些凡夫俗子的雜念,只要是人,就擺脫不了這些思維,何況陳奇瑜這種在詔獄中無數次反思過自己的人。

在總結自己過往得失的時候,陳奇瑜認爲,心慈手軟是自己的一大缺陷,整個必須要改。

“啓稟聖上,老臣以爲,切勿因個人一時好惡而對他人妄下斷語。據臣所聞,大佛郎機國實力不容小覷,其國也是多善戰之兵,況且兩國相隔萬里,無必要與其成仇。

此次其所提賠償一事,除卻臺灣島系其咎由自取之外,天津衛碼頭被親軍斬殺之兩人,還是給其些許銀兩瞭解爲好,如此也不使我皇明空負惡名!”

一旁地鄒維璉眼見皇帝和這個新晉大學士陳某,一副要商議着怎麼收拾西班牙人的樣子,對此事有些不以爲然的他趕忙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他眼裡,雖說這人殺了也就殺了,但沒必要再有進一步的舉動,賠幾個銀錢完事就好,至於那個矮子提出的其他要求,直接回絕就完事了。

“此等小事由鴻臚寺與之商談便是。鄒卿,你與福建任上多年,與外夷,尤其是西夷瞭解應當比常人要多些,卿如何看待荷蘭此國?”

朱由檢本來沒打算賠償被擊殺的那兩個西班牙人什麼銀錢,但考慮了一下後,覺着這種帶有外交性質的事件需要謹慎處理,一個處置不當傳揚出去,就會給其他國家留下一個大明太過蠻橫無理的印象,這樣會不利於大明在外界的整體形象。

煌煌大明,不論做什麼要有泱泱大國的風範,不服者、挑釁者,派軍隊正大光明的趟過去滅之就可,根本不必在這種小節上失了分。

“啓稟聖上,老臣於福建時確實與聞諸多西夷商家之瑣事,其中尤以荷蘭國爲多,蓋因其大船巨帆,馳騁於各大洋之上,與各國往來最爲頻仍之故。

臣聞,荷蘭國國土狹小,其土地或許如京畿相差彷彿,其人口約有百五十萬之數,論其體量根本無法與我皇明相提並論,其實屬西夷小國也。

但實際卻並非如此!

據臣所聞,荷蘭國乃數個不同族羣所組成,其國雖小、人口雖少,立國雖短,但國內無論男女老幼,皆以勤儉勞作爲榮,以奢靡懶惰爲恥,故此國之國立呈現蒸蒸日上之態勢,猶如旭日之東昇,其昂揚向上之氣令人慨嘆!

據臣所知,荷蘭國於將作、天文、農業、紡織、服飾等諸多方面有着較爲高超之技術,尤其在造船方面,其國更是獨佔鰲頭,往來南洋及東洋之上的商船,大部分爲荷蘭國所有。

不瞞聖上,崇禎六年料羅灣海戰,若非靖海伯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依仗衆多小船對其八艘鉅艦展開撕咬之攻勢,最後勝負尚難預料。就算如此,靖海伯手下僅有之兩艘巨船也爲其大炮擊沉,至於人員傷亡更是多達其數倍!

對了,老臣還想起一事,據聞荷蘭國乃世上僅有之商人掌權之國,其於我朝隆萬之前,乃爲大佛郎機之屬國也,後不知爲何反出大佛郎機而自立,此次不知兩國爲何竟會聯袂來訪,此一點着實令人詫異!”

聽到朱由檢的問詢後,鄒維璉打開了話匣子,把他所知道的有關荷蘭方面的情況滔滔不絕的講了出來,朱由檢與陳奇瑜都是聚精會神的一邊傾聽一邊思考着。

“如此說來,荷蘭其國人倒是與我皇明國人極爲相似,其勤儉勞作之風實是令人讚歎!”

聽完鄒維璉的講說之後,陳奇瑜手捋鬍鬚點頭讚道。

“聽聞鄒卿所言,朕倒是忽生一策!”

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
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十二章 匠戶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章 心安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百九十九章 斬將潰敵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四百五十一章 從流賊到王師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七百五十一章 南北經濟發展要均衡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八百零五章 來大明見世面的藩屬國貴賓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四百六十一章 楊嗣昌的擔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百三十七章 盧象升抵達南京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五百一十章 一切可以重來嗎?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八百三十六章 夜市上的紛爭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六百二十章 父女反目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三十三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一十九章 逮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十章 初見文臣第十六章 平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一十一章 急症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八百七十六章 醫療不能私有化第二百二十五章 使者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章 駱養性第八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四百八十三章 戛然而止的戰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