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

以天下之財養大明。

這是幾年前朱由檢在召集閣臣議事時說過的話。

當時很多人還沒琢磨過味來,因爲他們不懂紫本主義和植民經濟的本質----掠奪資源,這也是後世西方經濟高速發展最重要原因,而這些東西對於崇尚儒家文明的重臣們來講,有點太那個。

不仁不義。

不過,在朱由檢制訂的戰略計劃陸續開始實施後,輔臣們現在回過頭來一看,當初的策略已經初見成效了,並且沒有丟失仁義之名。

理工學院遊覽結束後,在鴻臚寺官員引領下,藩屬國貴賓們乘坐一輛輛內有銅質炭盆的四輪馬車,前往京郊的四海水泥廠繼續參觀。

貴賓們早就見識過北京城外四通八達道路上這種光滑平坦且硬度十足的特殊材料,已經有不少人打聽這是何物了,都想着在本國也修上幾條這種路面,再從大明採購一些四輪馬車,回去后街上一亮相,那場面,肯定是觀者如山啊,嘖嘖,想都不敢想,簡直不要太美妙。

參觀完畢回到京城,禮部侍郎、鴻臚寺卿鄭芝鳳宴請了各位貴賓,就大明朝廷將會幫助各國發展經濟一事發表了了熱情洋溢的演說。

宴會的第二天,各方代表出席了大明禮部召開的相關情況說明會,大明方面依舊是鄭芝鳳作爲代表出席,鄭侍郎接着昨晚話題與各方代表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要想富,先修路。

諸藩國內道路交通條件實在太差,這直接導致了大明商人想要從諸國採買更多商品都難,爲啥啊?因爲運不出來。

再好的東西到了收穫季節,因爲道路狹窄崎嶇,只能靠人力一點點背到市面上去,最後只能眼看着爛在田裡、樹上,這些東西可都能換成銀幣啊。

只有道路通暢,交通條件便利,各國產品才能更多地賣到大明,各國朝廷纔能有更多稅收,諸藩貴族才能享受高品位生活。

有鑑於此,大明朝廷決定在諸國選址建設水泥廠,以便幫助諸國改善交通、發展經濟;與此同時,大明將採取措施加大與各國的貿易往來,提高從各國採買產品的數量,爭取早日讓各國民衆早日擺脫貧困,過上更好生活。

爲了表示出大明扶持各國的誠意,大明四海票號將會分別向諸國提供低息借貸各三十萬銀幣,還款期限爲三十年,各國以礦山、田地、港口、島嶼爲抵押,逾期不還者,抵押物將歸四海票號所有。

此項貸款將用於各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購買水泥修建道路、建設港口、興辦學堂、醫院等等。

考慮到各國缺乏足夠的專業人才,大明工部將會派遣有關方面的專家和隊伍吩咐各國,幫助各國朝廷開展各個項目的建設。

大明將向各國無償贈送五輛四輪馬車,以供各國國主及要員乘用。

另外,四海商行將在各國尋找合作伙伴,專門銷售商行出產的各種精美物品,四海商行除了在各國開設一間辦事處外,不再單獨設立自己的商鋪。

鄭芝鳳給出了大明方面關於加強各方合作的初步方案,其中借貸以及與四海商行合作的事宜,還是引起了各國代表的無限遐想。

這擺明了是給大夥兒的好處嘛。

借貸三十萬銀幣,這對於這些窮的掉毛的藩屬國來說可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大財,他們國家每年的歲入也沒有三十萬大明銀幣,要是這筆大財一下子拿到手,自家可就能仿照大明那些大戶人家的豪宅給徹底改造一番了。

不就是用什麼島嶼港口田地之類死物做抵押嗎?

島嶼上都是些野人,也就產一些稻米水果之類的,港口?自家又不會造大船,現在的港口還是西班牙人,還有天朝幫着給建起來的,抵押就抵押出去好了,能換回白花花亮錚錚的大明銀幣,那一切都值了,錢到手,先花了再說。

礦山嗎,能值一些錢,可也得天朝派人指導着開採才成,多年來挖個坑就僱人下去挖礦,沒挖出啥寶貝來,人可沒少死。

四輪馬車可真是稀罕的很,要是真能帶回本國獻給國主,那自己地位就會更加牢固了。

看到諸人都對上述建議動了心,鄭芝鳳並沒有催促大家立刻簽訂協議,而是笑着招呼諸人前去大明官軍營地參觀,等回來後再做出決定也不遲。

鄭芝鳳笑着安慰大夥兒,以上只是大明朝廷給出的建議,選擇權還是在各國自己手中掌握,大明是愛好和平、講究道義的國家,不會強迫各國簽署任何違背自己利益的協議,所以會給各位貴賓留出充分的時間考慮。

看到天朝上官如此通情達理,一些還在猶豫着的藩屬國人氏終於鬆了了一口氣,因爲他們還要在私底下商量一番,看看能不能從大明朝廷身上多撈點好處。

這些小國作爲大明藩屬國也有一兩百年曆史了,各國國主每年都會遣人帶着些不值錢的土特產來朝貢,回去時卻是帶着大明皇帝賞賜和贈予的綢緞瓷器等好東西,多年來已經讓他們養成習慣了。

可是,最近這些年,大明皇帝突然不再對他們的朝貢進行大肆回贈了,頂多就是鴻臚寺官員出面宴請一次,以後食宿費用可是都得自己掏了,堂堂天朝上國,啥時候變得如此小氣了?

不過這些話也就私底下發發牢騷行,可不敢讓天朝官員聽到。

現在天朝官吏,不管職位大小,可不是從前那般好說話了,和咱們說話都是眼睛看天,還就是眼前這位鄭侍郎和善,和誰說話都是帶着真誠的笑容,態度和藹,讓人覺着親切無比。

於是,在這位“和藹可親”鄭侍郎帶領下,一行人等前往勇衛營設在城北一處營地進行了觀光,等到下午回返鴻臚寺後,所有藩屬國代表都痛痛快快在大明擬定的合作協議書上簽字用印,沒有人再提出任何附加條件。

回國之後,這些人在向本國國主稟報詳情時,對當時那幕萬炮齊鳴、瞬時間彷彿天崩地裂的場景記憶猶新,所有人都發自肺腑勸說自家國主,千萬順從大明天皇帝,一旦惹惱了天皇帝,他們這些人也會跟着遭殃。

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章 駱養性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十五章 襲殺
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八百三十章 體仁病故、吏治的根本性改變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三十章 預謀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變通第二百八十三章 溺斃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三十二章 錦衣衛彈得琵琶不是你認知中的琵琶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級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二章 駱養性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四百二十八章 難拆的拒馬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二百二十四章 閣臣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二百三十九章 起因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七章 皇莊3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八百一十九章 發展是讓最廣大者受益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五百四十五章 以地換地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二百七十二章 衝鋒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零七章 秋後算賬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六十三章 錦衣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八百零六章 以天下財養大明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第八章 皇莊4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五百三十三章 是執法還是行兇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七百六十八章 賞爵、婦幼醫院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四十一章 尋找合適的發展模式第五十五章 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