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

說話的是不到三旬年紀的松江府通判黃盛舉。

年輕氣盛他雖然仰慕盧象升的風采,但在看到這位聲名遠揚的大學士自從到達松江後,言語之間似乎一直若有所指,而作爲一府主官的知府謝汝運的迴應卻顯得軟弱無力,於是黃盛舉果斷的站了出來,以較爲強硬的姿態對盧象升發表的言論進行了回擊,言辭間隱隱流露出懷疑朝廷重臣們想借機難爲松江府諸官的意思。

“啓稟盧學士,適才通判之言雖有過激之處,但總體而言還是不無道理。

自襲官殺人一事生髮後,下官也是盡遣衙中能手全力緝查此案。從襲官現場來看,雖有數名官吏傷亡當場,但事發地並無刀兵遺留,死傷者俱爲棍棒磚石等器物所致,若依學士所言有幕後主使,那主使者豈能不爲行兇者準備傷人利刃?

至於行兇者之人數,當在十餘至二十之間,由於事發時天色已暗,碼頭施工之青壯驚慌之下四散奔逃,故無人能識得其中是否有相熟之人,而被襲者皆是京師所賴,更無認得他人之說。

凡此種種,才導致此案無跡可尋,不過,下官以上報刑部,請求朝廷下文,名各地官府緝拿可疑之人,以求早日瞭解此事。”

黃盛舉開了個頭之後,推官耿元仁也是順勢接話,試圖把盧象升地視線轉移到其他地方去。衆說紛紜之下,盧象升的思維一旦混亂,那麼給皇帝的奏報便會傾向於松江府衆人給出的結論,這樣一來,這件事有可能會被重新定性爲一般刑事案件,那是對松江府上下最爲有利的結果。

“呵呵!貴府及諸官所言雖也不無道理,但其中一點卻是無法掩飾!

自隆萬開海以來,江南繁華日甚,富豪者更衆,由此可見經海貿獲利者不知凡幾,而海商與漕商卻並無任何區別!皆是通過兩地之間販運獲取商利,此一點本無可厚非。

但是,諸位當是知曉,凡經運河行商者,俱要於鈔關征稅,而反觀海商呢?其商貿所得數倍乃至十數倍於漕商,朝廷卻並未從中獲取絲毫之利!

僅僅基於此點,聖上及一衆朝臣便可斷定,襲官殺人者之目的便是阻撓朝廷開設海關征繳稅金!諸君難道不曾見,上海縣之港口碼頭至今停工未動?此一點正是本官將要說的第二點!

聖上言明,自即日起,松江府須代朝廷出面,自當地找尋僱請精通土木之術者,重金僱請其參與港口之建設中來,若其於其中表現卓越,朝廷將不拘其身份出處,將其拔擢到工部擔任實職。

貴府稍後會署衙後須即刻安排人手書寫張貼公告,儘快使此策廣爲人知。

再者就是,工部此次奉旨再派官吏隨本官南下,聖上嚴令,上海縣碼頭務必於半年之內完工並投入使用,松江府於此事上當盡全力予以配合,若半年之後還未完工,將會嚴厲追責!”

盧象升對衆人剛纔的言論並未表態,但表情和言詞上卻似乎有所鬆動,這讓謝汝運等人的心裡終於放鬆了些許。

“稟學士,由於襲官之事太過惡劣,松江府上下月餘來都把精力放在全力追兇之上,加之土木之術無人通曉,是故才使其陷於停滯。既是有聖上之嚴令,那下官及諸位同僚自當當做目下頭等大事來抓!

不過,下官心中仍有疑問,不知學士可爲下官等解惑否?”

謝汝運連解釋帶保證一番之後,再次提出了一個問題。

“貴府有話不妨直言,只要是有關公事,本官自是知無不言!”

看到盧象升的態度越來越溫和,謝汝運心裡也更加有了底氣。

“學士適才言道,聖上及朝臣認定,是因開海徵稅一事觸及海商之利益,故而方有襲官之事生髮,那下官想問的是,若是松江府相關遵從旨意,於半年內完成港口建設,那是否從另一面證明,並無海商參與其中?聖上所定謀逆之罪是否便能改爲偶發之刑事?”

“貴府所提似是有些道理,此事先略過不提吧,一切都要邊走邊看!此番刑部也已遣人隨同本官辦差,耿推官儘快與其接洽爲好。”

面對謝汝運提出的關聯問題,盧象升沉吟一會後並未給出確切答覆,但語氣卻是有了鬆動,這讓在場諸人的心裡踏實了不少,隨後衆人不鹹不淡的閒扯幾句,松江府諸官起身施禮告辭而去。

“文昌,惟貌,盧建鬥今日之態度你二人如何看?接下來有何計較?”

松江府後院緊閉的書房內,謝汝運目視黃盛舉和耿元仁,叫着二人的表字開口發問道。

三人在回返署衙後便聚集於此,共同商議如何應對這次朝廷的強硬舉措。

“府尊,我覺着此事非同小可,未曾想到朝廷如此之速便派人下來!此一點足以說明,皇帝和閣臣們確是動了真怒!

下官以爲,要想化解此事,減輕其對我等之害,須得從盧建鬥處着手,將謀逆之罪名祛除方可!如若不然的話很容易將我等牽連進去!

顧、呂等人雖是對我等皆有四時之敬,但我等絕不可因此事而搭上身家性命!

下官以爲,須當儘快使顧、呂等四家認清事情之嚴重性,拋卻試圖抗稅逃稅之幻想,並要以實際行動力助港口之建設,藉機洗脫嫌疑!

港口越早投入使用,朝廷所徵商稅越早入了太倉,那謀逆之罪名便無從談起。只要過了此關,我等最好儘快動用關係調任他處,那以後之事便與我等再無關聯!”

黃盛舉的建議讓謝汝運和耿元仁點頭不已。

顧慎卿等人平日與他們三人走得很近,並且每逢三人家中各種生辰壽誕、滿月百日、婚喪嫁娶等大小事情時,四大海商都會有厚禮送上,正是有了這種密切的關係,所以顧慎卿等人在松江府纔可以橫行無忌。

這次的襲殺官吏一事,謝汝運等人也是一清二楚,因爲顧慎卿等人曾專程就此事徵詢過他們的意見,但是最後的結果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當初顧慎卿信誓旦旦地向他們保證,只是驅趕或打傷工部派來的官吏,讓這些朝廷之人膽寒後撤走就行,沒想到最後卻演變成了惡性殺人事件,顧慎卿等人這種極度蔑視朝廷的做法也讓謝汝運等人心下大爲不滿。但由於雙方交集過密,幾乎融爲了一體,所以他們只能捏着鼻子認了此事,並在奏報中把這件事說成了民變。

“文昌此議極是妥當,稍後本官便讓人走一趟顧家!再就是,盧建鬥所提港口重建之事也要當做大事來抓,此事便交由文昌全權負責!惟貌明日便親身陪同刑部上差去往各處找尋線索,其間不必遮掩!”

謝汝運說罷,黃盛舉和耿元仁點頭應下。

因爲參與此事的所有相關人等已經全部清除乾淨,所以謝汝運等人並不擔心刑部派來的人能夠找到什麼破案的線索。

就連松江府的錦衣衛千戶所到現在爲止都沒有找到任何與此案有關的證據,更別提這些人生地不熟的京官了。

但謝汝運等人沒想到的是,除了明處的刑部官差以外,另外一個更加恐怖的所在也已經悄悄降臨到了松江府。

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
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零五章 就是明着栽贓,你能怎樣?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七百四十四章 吏治與治吏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七百八十八章 科技成果是水到渠成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八百二十八章 病重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七十章 商路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十六章 西安左衛2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二百八十一章 準備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六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二百八十六章 販私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七百零八章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二百六十七章 南下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八百二十九章 溫體仁的心思第五百九十章 謀逆可是十惡不赦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三百九十章 分歧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七百九十五章 海戰史上的奇蹟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六百三十五章 嚇破膽子的士紳們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概念、新思路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五十八章 聖意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變之日、同樣的方式、不同的人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八百六十五章 打靶表演賽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七百零七章 帶着文臣武將去靶場第一百二十八章 風波第十五章 譁變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