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第407章 愛抓蟲的皇帝

站在先生面前,駱賓王問道:“老師,那什麼最有用呢?”

李義府閉着眼道:“我也不知道。”

駱賓王蹙眉良久,道:“學生不解。”

“殺人很累,本以爲殺人應該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可殺了一個又有一個,殺不完啊。”

李義府稍稍睜開眼,道:“在長安有一個很厲害的皇帝。”

駱賓王疑惑道:“那皇帝很厲害嗎?”

李義府頷首道:“他是個很厲害的人,很有手段的皇帝,你將來要是去了長安,你就去聽聽關於這位皇帝的事,如果你將來要入仕爲官了,一定要見一見這個皇帝。”

駱賓王道:“家母不讓學生爲官。”

“爲何?”

“家母說,當官沒有好下場的,讓學生縱使有才學,也不要爲官,更不讓學生看書了。”

李義府道:“那就聽你母親的話,入朝爲官,是很累的。”

駱賓王又迷茫了,他收拾好先生的官袍,拿去讓家母去洗。

隔壁的抽泣聲停下了,李義府也不知是什麼時候睡着的,再次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清晨。

李義府發現自己還坐在椅子上,睜開眼見到了眼前的婦人,這婦人牽着駱賓王就站在院子裡。

還是覺得疲憊的李義府站起身,行禮道:“見過駱母。”

駱母看着還幼小的兒子,低聲道:“其實你爹一直因有你這個兒子驕傲,母親不想你爲官是因母親看着你爹經歷了太多事,你是一個多麼有才華,有天分的孩子。”

看到母親說着話,又眼含着淚水,駱賓王道:“娘,你不要哭,孩兒會聽話的。”

駱母收起眼淚,向着李義府行禮道:“這孩子很有天分,還請先生好好教導,讓他看書吧。”

李義府作揖道:“定不辜負。”

駱母又有了笑容,道:“去李御史家裡看書吧,母親給你準備飯食。”

“嗯。”

駱賓王臉上又有了明媚的笑容。

李義府深知這一家人經歷過很多起落,深知人心之惡。

這孩子其實很聽話,也很懂事,長年來顛沛讓他懂事得很早。

在揚州還有很多事要辦,御史臺辦事其實不需要蒐集太多的罪證,只需要瞞報賦稅一條,揚州各縣的縣官都被拿入了揚州城內。

整個揚州城也開始了戒嚴。

上官儀拿着朝中的文書腳步匆匆而來,道:“我要去一趟秦淮的烏衣巷,揚州的事交給你了。”

說起烏衣巷,自然離不開江左的中古門閥的王謝兩家。

李義府拿過文書道:“崔仁師的案子與王謝兩家有關係嗎?”

上官儀頷首道:“當年崔仁師在太原收了幾個弟子,其中就有王謝兩家的子弟,當初崔仁師要去江南之前,他的弟子就派人聯絡了。”

李義府走入屋內,拿出一個靈位。

見到這人又拿出了當年的靈位,這個啞巴死了,李義府擔心沒人祭拜,就一直將靈位留着,每當重要的時節就會拿出來祭拜。

上官儀見他還如此執着,便留下了文書搖頭離開。

幹慶二年,夏季過去之後,中原各地都已入秋。

關中的秋色正濃,李承幹離開了皇宮,來到了鄭公家中。

穿着一身黑色衣袍的李承幹站在鄭公的靈位前,拿出文書在靈位前焚燒着,低聲道:“鄭公,東征之前你交代的話語朕在做了,你深知有些事只能讓朕來做,君子一諾重千金,朕會持之以恆,往後數年數十年,始終如一。”

如今鄭國公家中的家事都是魏叔玉在主持,他承襲鄭國公。

良久,李承幹站起身走出靈堂。

魏叔玉並不知道當年家父與陛下都說了什麼,大概是一些很重要的話語,站在靈堂前向陛下行禮。

李承乾道:“鄭公對朕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對大唐來說是一個值得被銘記的人。”

魏叔玉忙下拜行禮。

李承幹看了眼鄭公病逝時所住的書房,稍有思量了片刻之後,重重拍了拍魏叔玉的肩膀,而後離開。

如今的朝野皆在議論揚州的事。

中書令岑文本坐在中書省內,聽着衆人的議論,講述的都是李義府,杜正倫,上官儀,張行成四人在揚州的舉動,御史在揚州殺了很多人。

已有三百名犯官與五千多的反民被押送到長安。

李承幹回到宮裡,就聽到了內侍的稟報,這位內侍已很老邁了,貞觀年間便執掌宮內事務,陛下幾次勸他告老,他都不願意離開,願侍奉李唐皇帝到老死。

這位老內侍低聲道:“陛下,趙國公還在等候着召見。”

“讓他入殿吧。”

其實這個時候陛下應該不願意見趙國公的,但還是召見了,老內侍拄着柺杖走到殿外,讓年輕的內侍宣讀陛下的旨意。

半刻時辰之後,長孫無忌這才走入新殿內。

面前還放着堆積成山的卷宗,李承幹看着眼前的卷宗道:“舅舅,這些卷宗都是揚州送來的。”

長孫無忌行禮道:“陛下,揚州的事處置得太過剛烈了。”

李承幹頷首道:“朕知道,已下發了旨意,讓他們注意分寸。”

“那些人犯該如何處置?”

“主簿以上的官吏全部斬首,其餘人等一律發往西域種樹,遇赦不赦。”

聞言,長孫無忌用力地嚥下一口唾沫,道:“陛下,貪婪是人性,有些事是杜絕不了的。”

李承乾點頭道:“朕知道,因此朕覺得監察要持之以恆,並不是這一次就結束了,往後數年李唐會將監察進行下去,讓監查成爲一種尋常事,並且一直查問,循環往復。”

長孫無忌擡首問道:“陛下是要與人慾鬥爭?”

李承幹站起身,走到舅舅的身邊,道:“朕自小就喜歡抓蟲豸,尤其是抓社稷的蟲豸,這的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天下各道州府,皆寒蟬若禁,地方會有反情的,會有人記恨陛下的。”

李承幹看向新殿外的晴空,面帶笑容道:“若沒人記恨朕,朕反倒覺得人生沒這麼精彩了。”

長孫無忌又道:“臣擔憂陛下。”

如今的長孫無忌鬚髮也有了灰白之色,鬢髮也已斑白,李承幹帶着舅舅走出殿外。

不多時,天空已是陰雲密佈,李承乾道:“與人慾鬥爭,是必須的,鄭公終其一生都在與之鬥爭。”

長孫無忌不想再勸了,眼前的這個孩子已是皇帝了。

承干與別人不同,與青雀,稚奴他們都不一樣,從東宮還是個溫和的少年開始。

承幹就揹負着太多人的期待,就因這些期待,是他所不能辜負的。

長孫無忌想勸他,你這樣活着太累了。

可他卻說,做這些事很高興。

溫彥博到死也沒有看到大唐東征的場面,如果他現在沒死,也該會老淚縱橫吧。

溫彥博畢其一生,執念東征,一度將東征的事交託給了當年的東宮太子。

虞世南老先生過世時,將北堂書鈔交給了太子,將文書編撰的要領留下了。

鄭公過世之際,或許也留下了囑託。

這三位老人家是對陛下影響最深的人。

長孫無忌很想讓自己也成爲如鄭公他們那樣的。

但如今看來這位年輕的陛下充滿了精氣神。

這麼多年過去了,陛下似乎還是當年在東宮時候,那十六七歲的模樣,如今一點都沒有變化。

不知不覺,看了陛下許久。

李承幹注意到舅舅的目光,道:“舅舅覺得朕的處置,如何?”

思緒又回到了揚州之事,長孫無忌道:“陛下聖明。”

李承乾道:“其實朕也不喜殺人的,殺人是一件很浪費生產力的事,皇帝一言可能有數萬顆人頭落地,那就讓他們去種樹吧。”

“喏。”

長孫無忌還想說這一次來還想來告老的,但此刻秋雨忽然落下,突如其來的涼意,讓他又將話語嚥了下去。

李承幹察覺到舅舅的神態,道:“舅舅可還有話要囑託?”

長孫無忌忙道:“臣這就下政令。”

從一旁的內侍手裡,拿過竹傘,李承乾親手爲這位舅舅撐着傘。

長孫無忌聽着雨水落在傘面上的聲音,走在陛下的身側,道:“陛下,長大了。”

李承乾道:“舅爺他老人家說過,殺人要殺乾淨,至少讓對方不敢再有反抗之心,其實舅舅的話給了朕啓發,往後朕處事會更完整些。”

走到承天門前,長孫無忌行禮道:“陛下,不用再送了。”

李承幹執意撐着傘,道:“朕在陪舅舅走一段路,很久沒有這麼與舅舅談心了。”

長孫無忌再次行禮道:“臣領命。”

君臣兩人走入了皇城中,當即陛下親自爲趙國公撐傘的場面,被朝中的官吏看在眼中。

陛下一直送着趙國公到了中書省門前,這才停下腳步。

衆人再看着陛下離開,紛紛又收回了目光。

幹慶一朝,足可見皇帝對趙國公的倚重,親自撐傘,親自相送,至今沒有人能夠得到皇帝的這般禮遇。

許敬宗下了值,便和郭正一坐在一起,商量着吐蕃與天竺的事。

“陛下與趙國公的事,又成了朝臣的談資。”

許敬宗沒有否認,也是笑着。

事關皇帝的事,肯定會在朝野傳播,而且陛下這等賢明又有孝道的行爲,肯定會被人們稱頌。

皇帝對待舅舅是這般,羣臣勢必以此事,來教導自家的孩子。

郭正一道:“尤其是長安的儒生,他們都要瘋了,甚至要將當今陛下尊爲聖賢。”

許敬宗冷哼道:“那羣儒生就是這樣的人,他們遵循父子綱常,要當個好孩子,父親要是個好父親,要成爲一個好兒子,首先要有一個好爹,這種言論實在是……”

郭正一看着外面的雨景道:“聽聞陛下現在很喜墨家之道。”

許敬宗道:“墨家之言,先要自愛,再去愛別人,愛天下人,這纔是陛下所喜的觀點。”

“聽聞李義府在揚州收了一個弟子?”

許敬宗道:“是一個叫駱賓王的孩子,送來的文書有記錄,這孩子的父親以前是青州的縣令,聽說那是一個七歲便能作詩的孩子,先前還有一個盧照鄰。”

思量着,許敬宗語氣多了幾分抱怨,道:“現在的少年才子怎麼越來越多了?”

郭正一道:“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一個在雨中奔跑的人打斷了兩人的談話,來人喊道:“旨意下來了!”

門下省的屋檐下,站着不少躲雨的官吏,他們紛紛問道:“陛下的旨意如何?”

那冒雨跑來的文官,渾身溼漉漉的,可能還因秋雨太冷,來到屋檐下,身上還冒着熱氣,他道:“陛下有旨,主簿及以上的官吏皆斬,其餘人等流放西域種樹。”

聞言,許敬宗板着臉道:“可嘆裴行儉,押往西域的犯人越多,他就越煩。”

郭正一忍着笑意,甚至可以想到裴行儉在安西都護府發怒的模樣,以前他也見過裴行儉,那是一個文人出身的將門才子,科舉入仕之後,又辭了官,去打仗。

沒想到這個裴行儉還有一身頗爲高超的兵法,在西域無往不利,來大唐的使者,都懷疑大唐的文官也能領着大軍出去打仗的。

事實證明,其實大唐的文官真的很厲害。

就連崔敦禮,現在換防到了鬆州,主持青海大局,一個兵部尚書的文官,轉眼成了一個鎮守一方的大將軍。

現在的兵部尚書由於志寧擔任。

這是今年夏時,所安排的變動。

聽聞旨意,衆人還在議論,見雨勢小了許多,許敬宗走入了雨中,就要回家。

長安城外,一衆人犯還跪在城外,等候着處刑。

一隊隊的官兵圍了上來,刑部侍郎狄知遜站在衆人面前,唸誦着陛下的旨意。

刀斧手揮刀而下,一顆顆人頭落地。

三百顆人頭落地,來濟在史書上寫下,幹慶二年秋,於長安城前斬首犯官三百餘人,流放西域五千人。

一場揚州之變,又是人頭滾滾。

誰能想到一個如此和善又愛民的皇帝,下刀也會如此地狠辣,這一次的處置沒有經過朝議,而是由輔政大臣趙國公親自送下去的政令。

世人皆知,這個皇帝,真的很愛抓蟲豸。

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3章 新爺孫第20章 忠誠不極端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84.第484章 比試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58.第358章 軍心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4章 臣來告老第543章 吐蕃往事337.第337章 “奇觀”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51.第351章 少了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85.第385章 登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13.第213章 旱情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32章 拜訪舅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58章 講學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60.第360章 歸心484.第484章 比試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98.第298章 中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37.第337章 “奇觀”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04.第304章 寒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92章 兄弟三人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24.第424章 重逢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80章 漠北恩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19.第219章 調令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70章 家事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51.第351章 少了386.第386章 新年第325章 佳節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
第519章 待價而沽第323章 新爺孫第20章 忠誠不極端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484.第484章 比試437.第437章 天竺的厚禮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358.第358章 軍心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39章 他的成就是大唐的第54章 臣來告老第543章 吐蕃往事337.第337章 “奇觀”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99.第399章 誰更聖明351.第351章 少了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385.第385章 登基第76章 就孤最平庸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13.第213章 旱情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32章 拜訪舅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469.第469章 百代之過客第158章 講學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60.第360章 歸心484.第484章 比試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98.第298章 中秋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330.第330章 你們是臂膀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509.第509章 心有慶幸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第170章 多錢善賈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337.第337章 “奇觀”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346.第346章 眼光要長遠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04.第304章 寒冬412.第412章 帝國的養分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第92章 兄弟三人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249.第249章 他比皇帝更集權第55章 認真的一箭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198.第198章 一地雞毛424.第424章 重逢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32章 豪傑依舊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428.第428章 長孫無忌的半生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80章 漠北恩怨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219.第219章 調令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486.第486章 漕運之爭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70章 家事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475.第475章 集權皇帝的文治351.第351章 少了386.第386章 新年第325章 佳節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