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似是而非的遺蹟

于志寧回道:“陛下,臣都忘了當年說過的話語。”

雷雨來得很急,如同老天倒水一般的大雨來得快,停得也快。

依舊還能聽到許敬宗與褚遂良的爭執聲,他們的話語聲從殿內傳出來,聽着還有些許朦朧,大致話語聲都是互相叫罵的,光是聽他們爭執也沒什麼價值。

其實這種事三兩個人商量就足夠了,當涉及戶部的事,人一多就容易爭執不休。

其實朝政就是如此,皇帝說要執行到百分之一百,到了朝臣手中的執行力可能只有八成,而出了朝堂可能就只剩下了六成的執行力,而到了地方,可能到了最後就剩下了三成?有五成都算不錯了。

因此,既要鞏固集權中樞的強大,也要讓地方響應的效率更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要規訓又要改變風氣。

李承干將心中的想法與上官儀說了一遍。

聽罷,上官儀又道:“陛下,臣以爲既然下面執行不當,該將人換了。”

于志寧站在一側沒有言語。

上官儀是個樂觀的人,也是一個想法積極的人,既然執行不力那就是換個人執行。

李承乾道:“換來換去,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如你想得那樣。”

于志寧補充道:“陛下,臣以爲規訓更重要。”

李承乾道:“如何規訓呢?”

上官儀與于志寧又沉默了。

李承幹低聲道:“其實所謂規訓,這還是一個誰圍着誰的問題,如果說朝臣都圍着皇帝,給皇帝辦事,那麼底下的人只需要對皇帝負責,需要皇帝來看管他們。”

“反之,若官吏需要對鄉民負責,那麼不需要皇帝去看管他們,鄉民爲了自身的利益就會去看管官吏,如此一來立場不同了,朝中只需要建立一個能夠與鄉民聯繫的地點即可,而不用朝中時時刻刻去盯着他們,鄉民們會去盯着官吏的。”

上官儀道:“陛下,可官吏終究是掌權的。”

殿內的話語聲停下了,應該是褚遂良與許敬宗也識趣,不想繼續爭吵。

商戶出關的事還是交給了禮部與京兆府去辦,一來禮部本就主持各國使者往來,二來京兆府早就有與商戶往來的經驗。

再者說,朝中不會親自與商戶接洽了,禮部也不會與商戶接洽,而是要讓商戶自發,全憑自願的。

這是上官儀與于志寧的主張。

待幾人離開新殿,李承幹坐在殿內,獨自一人喝着茶水,看着手中的書,這卷書崇文館所編寫的,用來蒙學用的書籍,書籍中有着淺顯的數術與地理知識。

崇文館將蒙學的書籍都編撰成一卷,如此一來只要有一卷書就能夠學到大多數所需的知識。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儘管關中與洛陽兩地的紙張與印刷加大規模,加大人數,如今的書籍數量還是不夠,能夠天下學子人手一冊書,都是一件極其難的事。

楊內侍又見陛下只顧喝茶,似乎陛下也覺得沒什麼事可做?

離開新殿,李承幹腳踩着溼漉漉的地面,時不時轉頭看看宮裡的殿宇,其實皇宮內的綠化並不多,越是靠近兩儀殿,越是開闊,來往的人也越多。

走到千秋殿前,小鵲兒正在練着拉弓。

李承幹在原地站定了良久。

楊內侍道:“自驪山回來,公主殿下很勤勉。”

李承乾道:“要是爺爺還在,他老人家一定會高興的。”

李家的這代孩子依舊是刻苦練習箭術的,其實也並不希望孩子們的箭術能夠有多好,只是希望李唐往後的孩子們都能記得,先祖的箭術了得。

如今也不是亂世,太平的盛世下,也不用讓孩子們的箭術多麼地獨道,會用就好。

李承乾沒有打擾孩子,走到邊上的兩儀殿,就有內侍上前來報,道:“陛下,來濟找到當年周幽王留下的烽火臺遺蹟了。”

李承幹問道:“那烽火臺還在嗎?”

“回陛下,烽火臺不在了,倒是挖出了一片瓦礫與砂土,來濟推斷這就是當年留下來的痕跡。”

李承乾道:“他能這麼說多半是沒錯的,來濟通曉史書,有史料佐證的位置大概是對的,讓工部派一些人過去,將那個地方圍起來。”

聞言,正好路過的蘇婉與寧兒停下腳步。

寧兒的神色帶着些許凝重。

蘇婉道:“陛下是要重建周幽王的烽火臺?”

李承幹擺手道:“當然不是了,朕只是覺得將那片地方圍起來,警示以後的皇帝別成爲周幽王。”

寧兒這才頷首道:“陛下聖明。”

來濟是不是真的找到了周幽王留下的遺蹟還不可知,那是一千多年前西周王朝的事了。

山川地勢都改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哪裡能找到周幽王的烽火臺地點?

就連驪山的樣子恐怕在這千年間都換了好幾次。

當然了,遺留的實物肯定是找不到了,早就化作了塵與土。

來濟也只是找尋到一個大概的位置,就當作是遺蹟了,讓故事繼續流傳下去。

小鵲兒帶着她的弟弟妹妹而來,道:“父皇,來下棋。”

兩儀殿內,李承干與孩子們下着棋,一個人同時應付三個孩子,三個棋盤。

皇城內,于志寧不知道自己喝了幾杯茶,出了承天門,便去解手了。

回到中書省之後他又解手三趟,剛坐定於志寧道:“近來與陛下談國事越來越費茶了。”

吏部侍郎杜正倫好奇道:“陛下又說什麼國事了?”

于志寧道:“都是禮部的事,與老夫無關。”

杜正倫稍稍頷首,接着又道:“陛下如今勤政,我等還需多費心。”

長安城內,除卻四大學館,李泰打算重新建設國子監,將國子監搬離皇城,在安邑坊的崇文館邊上又新劃了一片地,建設一個翰林館。

廢除國子監的決定是魏王李泰做的,由陛下准許的。

以往國子監的陳舊規制必須廢除,就像是大唐要重新規劃稅法,一切都是新的。

朝中從來沒有說過新政,但種種跡象來看,皇帝就是在施行新政。

一種從未給見過的旨意,一種從未給見過的政令,並且在皇帝的旨意下,從頭到尾都沒說這是新政,但這就是新政。

關於新政的言論此起彼伏,李唐要變了,李唐要變得不一樣了。

平日裡,李世民雖說住在村子裡,但閒暇之餘還是會來長安城走動的,今天來長安城吃麪。

長孫無忌說這家麪店的面很好吃,便過來嚐嚐。

雖說天氣轉暖了,可乍暖還寒,這個季節的風還是很冷的,雖說釣魚是件很放鬆的事,可李世民覺得自己也不能像兒子那樣釣魚。

承幹自小就是這樣,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不分嚴寒酷暑的。

李世民吃了兩口面,也不覺得這店家的面有什麼特別的,這面的味道很一般,可能是宮裡的飯食吃習慣了。

再看眼前吃得正痛快的長孫無忌。

李世民索然一嘆,也不知道這傢伙吃個什麼勁,明明味道很一般。

長孫無忌將碗中的醬汁也吃完了,又道:“魏王殿下將國子監拆了。”

李世民道:“拆了也好,以前國子監還在的時候,朕就覺得心煩。”

李孝恭還在攪和着麪條,心說當年陛下也沒說國子監煩心,怎麼現在國子監要拆了,才說。

長孫無忌面色淡然地道:“沒了國子監,勳貴子弟就要去崇文館讀書了。”

李世民擱下碗筷,望着外面的朱雀大街又道:“科舉施行之後,在國子監讀書的學子也要經過科舉才能入仕,國子監本就意義不大了。”

長孫無忌頷首。

在李孝恭的認知中,當年陛下要建設國子監實則是爲了拉攏孔穎達,而現在孔穎達都已經過世了,李唐的根基也穩固了,這大唐也早已不是當年。

話語中,李孝恭還是能夠感受到陛下話語中多少有些不情願,都是當爹且上了年紀,難免面對新事物新規矩有些失落,對此深有同感。

自知自己不如長孫老狐狸那般有手段,又靈醒。

李孝恭坐到邊上,低聲道:“陛下要是心裡不舒服,就喝點酒水。”

李世民道:“家裡的孩子不讓朕喝酒了。”

李孝恭哈哈一笑,道:“某家孩子也不讓喝酒,可若沒有酒,這人生多沒意思。”

說罷,李孝恭一拍桌子,道:“店家上酒!”

店家很熱情地遞來了一壺溫熱的酒水,倒了三碗。

李世民拿起酒碗聞了聞酒香,道:“朕記得,這是新豐酒的味道。”

店家笑着道:“客人,我們店只給客人新豐酒。”

能夠賣新豐酒對這個店家來說,好似是一件多大榮幸的事。

隨着國子監的轟然倒塌,李世民與李孝恭,還有長孫無忌三人在酒肆內放聲大笑了起來。

李承幹也是之後纔得到消息,聽說河間王叔與舅舅在喝酒,而且喝得很開懷,也沒有讓人去打擾。

翌日,溫暖的陽光照在了關中,溫暖的長安城內,李承乾結束了今天的早朝。

兩個內侍急匆匆走向武德殿,他們一邊走着一邊道:“陛下,今日要去武德殿收拾,這婁師德怎這般來打攪陛下。”

“是呀,陛下是個很孝順的人。”

武德殿內,李承乾親自收拾着這裡,而那個叫婁師德的御史就站在殿內。

此人手拿着早朝時的笏板,正低着頭一言不發。

李承乾擦拭着書架,低聲道:“你就這麼執着要去西域嗎?”

婁師德道:“望陛下成全。”

李承幹停下手中的動作,嘆道:“誰都知道蔥嶺大戰在即,此去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來。”

婁師德又道:“陛下,御史實不是臣所願。”

“朕知道,當年你就要辭官調任軍中,被上官儀攔下了。”李承幹坐下來,吃着糕點道:“這樣吧,近來的確要有一批人前往西域,你可以走一趟。”

婁師德朗聲道:“謝陛下。”

“其實很少有人會向朕請命,他們都還以爲朕是一個不喜被別人提要求的人。”李承幹又嘆道:“其實朕還是挺願意聽他們勸諫的。”

婁師德再一次躬身行禮。

李承幹吩咐道:“再有幾天就要動身了,你早些準備。”

“喏。”

“慢着。”

婁師德剛轉身要走,回頭又聽到陛下的話語聲,只能停下腳步行禮道:“陛下。”

李承幹接着道:“你可以去西域,但你回來之後一定要將太子給朕帶回來。”

“喏。”

婁師德再一次行禮,離開了武德殿。

李承幹坐在爺爺曾經坐過的搖椅上,目光看着武德殿的藍天,當初給爺爺做的巨大落地窗依舊還在,有些泛着黃的玻璃現在被窗簾遮擋着,也沒有陽光從落地窗照入。

忽又坐起身,李承乾道:“關門,保持原樣。”

幾個內侍點頭行禮。

關中以西,過了隴右地界是繁華的河西走廊,玄奘依舊是一個和尚的樣子,他來到了剛修建起來的姑臧城。

以前的姑臧,是漢代的武威郡首縣,地處河西走廊要地,是河西走廊的一顆明珠。

而如今在皇帝的旨意下,姑臧城重新被修建了起來。

隨着河西走廊的重新興盛,玄奘覺得這姑臧城一定會是這片地界最繁華的地方。

漢時的姑臧在漢武帝時期興盛,而在漢書中,姑臧有人口七萬餘人,有戶籍萬七千。

而現在剛修建起來的姑臧城,恰恰要恢復當年的威勢。

“其實皇帝還要修一座城關。”一個坐在城門口的官吏道。

“還要修什麼城關?”

聞言,抱着幾匹棉布的玄奘停下腳步,蹙眉聽着。

那官吏道:“在祁連山與北山的要道口,河西咽喉之地,修建一座巨大的城關,此關若能建成,那將會是天下第一關!”

聽着官吏豪邁的話語聲,玄奘望着長安方向又有一聲長嘆。

誰說現在的皇帝不喜歡建房子的,其實皇帝還是喜歡建設房子的,只不過現在的皇帝喜歡建設城,建設城關。

西域重建了交河城,建設了碎葉城,又建設了現在的河西走廊四郡,還建設了姑臧城,將來還會繼續建設城關。

298.第298章 中秋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19.第219章 調令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20章 戰前441.第441章 塞人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19.第219章 調令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93.第493章 李孟嘗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72章 精氣神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13章 華清宮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58章 講學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79.第279章 清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72章 長安再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68.第368章 新設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74章 太子拜師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07.第207章 演武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50章 仗義出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85章 兵馬未動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503.第503章 老君山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79章 效益436.第436章 老將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2章 爺孫倆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07.第207章 演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78.第78章 解氣?
298.第298章 中秋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19.第219章 調令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107章 太子的欣賞第312章 令人煩惱的孩子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520章 戰前441.第441章 塞人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219.第219章 調令474.第474章 彪悍又可愛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493.第493章 李孟嘗406.第406章 少年才子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172章 精氣神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513章 華清宮355.第355章 冬至家宴第149章 皇子的名聲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77章 遠大的理想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308.第308章 儲君治下第158章 講學第32章 拜訪舅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279.第279章 清查413.第413章 他們奔向長安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572章 長安再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68.第368章 新設第181章 老師家事第74章 太子拜師505.第505章 誰言微不足道207.第207章 演武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150章 仗義出手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449.第449章 安西軍的歸途第85章 兵馬未動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409.第409章 今有唐人種樹503.第503章 老君山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79章 效益436.第436章 老將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10.第210章 長安大雨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52章 爺孫倆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207.第207章 演武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8章 長安之南第547章 天可汗的旨意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262.第262章 祿東讚的生活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78.第78章 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