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

李世民沉默片刻沒有言語。

而後看這個兒子還在吃着石榴,問道:“還以爲你會將棉花送到杜荷手裡,讓杜荷給你賺取銀錢。”

“舅爺教過兒臣,不要將目光放在眼前的蠅頭小利,這都是微不足道的,兒臣是儲君是太子,就要做大事業,父皇以爲呢?”

“朕知道,杜荷一直都是東宮的錢袋子。”

“金錢在權力面前不值一提,金錢只不過是雕欄玉砌,隨時會倒塌,但只有皇帝的位置是屹立不倒的,換言之,皇帝可以造就一個人的大富大貴,可大富大貴的人不見得能夠當皇帝。”

“因此只盯着一些細枝末節,或者對自己並沒有影響的事,總會自縛手腳,兒臣要讓大唐做大且做強的,不在乎這些。”

李世民問道:“這都是你舅爺教的?”

李承干將石榴籽放入一個盆中,道:“兒臣從舅爺身上學到的還有很多。”

李淵打量着眼前的父子,還以爲這父子間這麼多年了,談話能夠收斂一些,沒想到會是這般地露骨。

父子之間能夠敞開心扉也是好事,但聽着總覺得有些太過分了,承幹就差開口問他父皇什麼時候退位了。

在經濟方面,父皇甚至想到了將關中製成的棉衣棉被賣給西域人,用西域人的棉花,賺西域人的錢。

李承幹苦惱地扶着額頭道;“老天真是眷顧大唐的。”

李世民板着臉道:“此話何意?”

“沒什麼。”

飯食送到了眼前,弟弟妹妹在東宮內與母后一起用飯,三人就在崇文殿前用飯。

“明日一早,伱母后要在曲江池主持遊園,你需與朕一同。”

李承幹蹙眉道:“會有我們李家的親眷嗎?”

“都是當朝的功臣家眷。”

“兒臣明白了。”

李世民手拿着碗筷,道:“這些天朝中已有了傳言,有人覺得東宮太子的支教之策沒有成效,反而是支教夫子在各縣惹出了一些麻煩事。”

“他們開始反對支教了嗎?”

“有些事遲遲看不到成效,自然會有人動搖,哪怕是當初依照崇文館安排前去支教的夫子。”

李承幹擱下碗筷,道:“父皇,兒臣還是堅持己見。”

“朝中的那些言官勸諫支教之事,朕不得不管。”

“父皇將這些勸諫奏章送到東宮來,明日兒臣見一見許敬宗。”

“好。”

李淵低聲道:“難怪觀音婢不喜與你們父子用飯。”

李承幹用了飯便在一旁看着書。

李世民朝着咀嚼飯食的動作稍有停頓。

翌日,皇帝休朝一天,並且邀請了許多勳貴遊園,李承幹得到了父皇讓人送來勸諫奏章之後,在中書省單獨召見了許敬宗。

“你看看你做的好事!”

褚遂良看着太子殿下將一頓的勸諫奏章都砸在了許敬宗的頭上,頗爲同情。

“臣辦事不力,還請太子殿下責罰。”

李承幹指着他道:“去年纔將人手送出去,這纔過去一年就快辦不下去了?”

許敬宗連忙道:“下官這就去查問。”

李承幹指着散落一地的奏章罵道:“你看看這些勸諫的奏章,他們要將支教方略毀了!”

許敬宗臉色一黑,沉聲道:“支教困難乃是京兆府辦事不利,與太子方略何干,臣不服!”

“孤讓你因地制宜,讓你下查民情,你這兩年將這些話丟到哪裡去了,現在就告訴你,要解決不了這些事,你也去西域,給孤去挖坎兒井。”

“喏!”

許敬宗慌忙行禮,捲起地上的一大堆勸諫奏章,快步離開。

剛發了火的太子整了整衣襟,深呼吸幾口氣,回頭看向這裡的一衆官吏。

衆人紛紛低下頭躲避着太子的目光,默不作聲地忙着各自手頭上的事。

今天長孫皇后主持遊園,邀請了不少勳貴功臣,李世民與皇后坐在車駕上。

秋收已過去,就要入冬了,皇帝坐在曲江池的一處樓閣中,身邊是一個太監的稟報。

“陛下,那許敬宗被太子殿下罵了一頓之後,他許敬宗按照勸諫奏章上的名字,挨家挨戶去各家問話。”

“怎麼?他許敬宗要與各家打架嗎?”李世民饒有興致地問話。

“倒也不是,此事有點古怪。”老太監回稟道:“說是去收集意見,那些對支教有不滿的人挨個詢問,想問問他們對支教有何不滿之處京兆府與崇文館可以改進。”

“哦?”

“還有,倒是有幾家蠻橫不講理,與許少尹打了一架,許少尹身手了得,連續去各家打架都不落下風。”

李世民錯愕地笑了笑,看向面前的舅父。

高士廉本不想來這一次遊園的,本着事關孫兒的大事,這纔不情願地來看看。

“之後許敬宗又讓京兆府做了一件事,將各路勸諫支教的言官的意見,統統記錄下來,他們對支教的不滿之處都張貼在了京兆府門前,讓他人看,讓他人評論。”

“這些人對支教有意見,想要反駁支教之策,許敬宗自是不能應付這麼多人,與其這樣,不如將他們自以爲支教應該如何如何的想法,都貼了出去,反倒是又有人對這些言官提出來的勸諫不滿了。”

老太監說完,李世民問道:“舅父以爲此舉如何?”

高士廉咳了咳嗓子道:“支教方略是好的,許敬宗此舉讓各家勸諫的言官進退兩難,如此一來往後誰也不敢再議論支教之策了,只要有人敢勸諫,京兆府就會再拿出來,讓更多的人品評。”

“各縣是各縣的問題,朝中有朝中的問題,若承幹只顧按照朝臣的方式行事,反倒是落了下乘。”

李世民冷哼道:“這小子若能聽話,就不是他的行事作風了。”

高士廉目光看了看四下道:“老朽的外孫兒怎還不來?”

“陛下,許國公,太子殿下到了。”宮女指着曲江池邊。

高士廉擡眼看去,見到了身形修長的年輕人站在曲江邊,這是自家的大外孫,在人羣中一眼就能認出來。

他笑呵呵道:“承干與陛下長得越來越像了。”

李世民道:“他可不像朕能夠聽得進去朝臣的勸諫,朕也不會用這些手段來對付朝臣。”

秋風吹入樓閣內,高士廉的鬚髮飄動着,他道:“一個有手段的儲君比一個只會聽之任之的孩子更好,他有自己主見並且能夠踐行,而不是被他人左右。”

“陛下若想將來的皇帝是一個守成且不需要成就的皇帝,也就不需要讓房玄齡做太子的老師,更不需要讓于志寧來輔佐太子,更不用將大權給他,尋一個德高望重的儒生來教導太子便足矣。”

“可陛下恰恰沒有這麼做不是嗎?當下的朝堂,東宮門下的勢力早已站穩了腳跟。”

高士廉的臉上掛着驕傲的笑容,笑道:“呵呵呵……老朽失言了。”

李世民憂心道:“他還年輕,鋒芒太盛。”

“有鋒芒纔好統御臣子。”

李世民望着曲江池邊衆人,沉默不言。

安排了朝中事宜,李承幹便依照父皇與母后的安排,來曲江池遊園。

曲江坊重新建設之後,這處皇家的園林也被好好修整了,這些都是麗質經手的,她如果在身邊就能說出那座水榭花了多少銀錢,那座樓閣又用了多少木料,多少錢。

在曲江池邊站了片刻,就能注意到有許多目光看了過來。

這些目光中,有朝中的熟人也有一些陌生的勳貴,其中絕大多數的都是一些女眷,或者是適齡婚嫁的女子。

如果在這裡站久了,李承幹就覺得自己像是一頭碩大的珍稀動物,被這些人打量,觀察,評價。

“太子殿下這邊請。”

聽到身後的話語聲,李承幹注意到是母后身邊的宮女,這纔跟着前去。

當開始走動的時候,這種被人注視的感覺更強烈了。

每每走過一個水榭,這邊熱鬧的喧譁聲便消弭,並且許多人家女眷的目光也會跟着移動。

一個成年,成熟且在朝中擁有權勢,又富有賢名,更是還未婚配的東宮太子,對適齡出嫁的女子來說大抵是惶恐的。

這麼多年來,在同齡人的傳言中,東宮太子又是生人勿進的做派。

李承幹跟着宮女的腳步,繞過曲江池,一路上在許多人家的女眷面前走過。

這路線想必也是母后安排的。

每每距離她們更近一些,這些人就忽然噤聲低頭。

李承幹覺得自己若是朝着她們笑一笑,這些人大抵會被嚇死的吧。

人羣中,有個十五歲的姑娘小聲道:“你們看,太子殿下很俊朗吧。”

皇帝與皇后的兒子自然是俊朗的,就連魏王殿下身形寬胖,那有英氣眉眼與俊俏的五官依舊不受體形影響。

皇帝與皇后還在少年夫妻的時候,就富有盛名。

這個十五歲的姑娘,正是孔穎達的孫女。

又好奇同齡女子問道:“你現在是長樂公主的弟子,在東宮一定經常見到太子殿下吧。”

“你有沒有對太子殿下拋過媚眼。”

“你有沒有對太子意圖不軌。”

面對周遭同齡人議論,她臉都紅了,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尖聲道:“我就沒去過東宮。”

“肯定去過東宮,你肯定對太子殿下芳心暗許了。”

“我沒有。”孔穎達的孫女又是尖聲道。

而後一羣姑娘打鬧在了一起。

在曲江池後方這裡有一片梅花林,麗質與母后就在一旁。

李承幹上前行禮道:“母后。”

長孫皇后道:“坐吧。”

“嗯。”

坐下之後,就有人送來的茶水與糕點。

李承幹看了眼來人道:“徐慧?”

聽到太子殿下呼喚自己,徐慧拘謹地行禮道:“殿下。”

小武比徐慧小一歲,她也跟着行禮。

李承乾道:“孤還記得,當初見到時,你才這麼小。”

看着太子比劃着當初自己的身高,徐慧道:“讓殿下見笑了。”

李承幹端起茶水,看着這片梅林。

隨後,這兩個姑娘又回到李麗質身邊。

又有一家女眷走入了梅林,長孫皇后面帶笑容道:“承幹,那房間裡有個人你需要見的。”

李承幹看了看梅林旁的一間屋子,疑惑道:“什麼人?”

長孫皇后低聲道:“你父皇與你爺爺安排的。”

擱下手中的茶碗,李承幹站起身,朝着這間小屋走去,還未推開門便聽到了屋內的琴聲。

在門前蹙着眉站定片刻,李承幹推門而入。

不遠處,李麗質看着皇兄的背影正在偷笑着,道:“母后,皇兄會滿意嗎?”

長孫皇后撫着女兒的髮髻道:“這半年,你爲你皇兄想了這麼多,又安排了這麼多事,他會滿意的。”

李麗質抱着母后的手臂,道:“就怕皇兄覺得妹妹多事了。”

“怎會。”

“弟弟妹妹都是皇兄養大的,女兒總想着爲皇兄做一些什麼,這些年皇兄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的,形單影隻。”

長孫皇后輕拍着女兒的手背,面容上帶着笑容。

李麗質看着母后眼角的皺紋,她又將母后的手臂抱得更緊了,低聲道:“這是女兒第一次自作主張,還瞞着皇兄這麼久。”

長孫皇后笑着沒有言語,這女兒是擔憂承幹向來形單影隻,一直以來都是獨自面對諸多事。

可她不知道,即便是承幹成婚了,恐怕他依舊會是這樣。

這已是承乾的心性,不是這麼輕易就能夠改變的,不然這麼多年過去了,他早就有許多朋友,可如今依舊沒變。

李麗質看向身後的兩個弟子道:“你們先去曲江池吧。”

徐慧與小武稍稍一禮,便離開了這片梅林。

李承幹推開這間小屋,屋內站着的是兩個女子,面上微有粉黛,穿着也特意準備過的,看起來都是新衣裳。

心中當即明白了母后的意思,李承幹走入屋內,順手就關上了門。

她們行禮道:“太子殿下。”

她們的行禮得到,似有被規訓過。

李承幹看着兩人,看向穿着青衣的寧兒。

寧兒今天沒有穿着宮女的衣裳,而是穿着勳貴女子纔會穿的衣裳,她行禮道:“殿下,奴婢……”

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76.第376章 封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207.第207章 演武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85章 兵馬未動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75章 莫要內耗269.第269章 蘇勖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183.第183章 識大局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19.第219章 調令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65章 難免的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41章 大勝而歸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19章 待價而沽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70章 家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323章 新爺孫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73章 “肥羊”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57.第257章 活捉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24章 同盟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87章 通達?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3.第213章 旱情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59章 父子春遊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8章 奉命放假207.第207章 演武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46.第446章 寒風第6章 小女徐慧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56章 告老辭官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36.第336章 老府兵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17章 大宛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82章 搶還是買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137章 波斯奇物
352.第352章 洛陽大雨第37章 舅爺與舅舅376.第376章 封禪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183.第183章 識大局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207.第207章 演武第69章 活該一輩子太子?510.第510章 想鄭公了第85章 兵馬未動373.第373章 我要當太子第524章 同盟第316章 人的孤獨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第175章 莫要內耗269.第269章 蘇勖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521章 五色鹽與阿里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183.第183章 識大局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374.第374章 泰山腳下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219.第219章 調令第66章 大將軍教導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第165章 難免的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第41章 大勝而歸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491.第491章 不過年的文臣武將們第519章 待價而沽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第70章 家事476.第476章 漫長的人生331.第331章 趙國公的憂愁第323章 新爺孫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350.第350章 無地自容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73章 “肥羊”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57.第257章 活捉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第524章 同盟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87章 通達?426.第426章 比二郎更有野心的皇帝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3.第213章 旱情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10章 涇陽的葡萄第159章 父子春遊216.第216章 期盼與未來第556章 乾慶十五年第4章 紅樓與曹先生第98章 奉命放假207.第207章 演武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11.第211章 他辭官了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46.第446章 寒風第6章 小女徐慧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第56章 告老辭官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336.第336章 老府兵340.第340章 爲過去,也爲將來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17章 大宛502.第502章 唐人與西域人第82章 搶還是買400.第400章 皇宮歡慶第137章 波斯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