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

西域,安西都護府就建設在西州城內,西州原本是高昌城,只不過高昌已不在了,這裡已成了大唐的西州。

此地距離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

在高昌原本的王宮前,這裡建設了一座官邸,官邸的門匾上寫着五個字。

一個穿着草鞋的年輕人,模樣看着二十歲有餘,他藍色的眼眸望着那五個字,念道:“安西都護府。”

護衛在這處都護府外的人,是唐人。

這個年輕人有着淡黃色又捲起的頭髮,他行禮道:“我來見裴都護。”

唐人護衛聽到話語聲便入官邸稟報。

這是裴行儉在西域的第三年,他穿着藍色的粗布衣裳,頭上裹着布巾,神色凝重地看着地圖。

“裴都護,有人求見。”

聽到護衛的稟報,裴行儉見到了站在官邸外的人,低聲道:“讓他進來吧。”

“喏。”

那西域人走入這處官邸,他是裴行儉少有的西域朋友,兩人是在天山腳下結識的。

當時裴行儉正在殺敵,便見到了這個人,那時候他坐在天山腳下,盤腿而坐面色虔誠。

裴行儉道:“你一定要在這裡等着玄奘回來嗎?”

“是的。”

這位來見裴都護府的西域和尚叫作白方,是龜茲阿奢理兒寺的高僧鞠多的弟子。

當年玄奘在龜茲與諸多高僧有過一場辯論,那時候起他得到了白方這個名字。

這個應該是法號,乃是玄奘給他的名字。

唐軍拿下龜茲與天山之後,關於玄奘在西域的傳聞就越來越多了。

裴行儉低聲道:“聽說玄奘在天竺得到了天竺王的禮遇,說不定他不會回來了。”

白方唸了一聲佛號,盤腿而坐道:“他會回來的。”

白方的關中話說得很好,一頭黃髮捲曲的長髮又有着藍色的眼眸的人還能說着一口流利的關中話,與他談話裴行儉總覺得不舒服。

“水快燒乾了。”

聽到白方的提醒,裴行儉這纔拿起一旁的水壺,倒上一碗茶水,又道:“關中送來的茶葉,你也喝一口?”

白方恭敬地接過茶碗,道:“上一次喝茶,還是高昌王所賜,那時候茶葉一兩價值三頭羊,半頭駱駝,現如今唐人來了,茶葉沒有當初昂貴了。”

“現在的一兩茶葉依舊很貴。”

白方回道:“一兩茶葉一頭羊。”

裴行儉飲下一口茶水,看着地圖沉默不語。

白方接着道:“聽說裴都護要重建交河城?”

“是啊,已召集了不少降兵建設交河城。”

其實安西都護府很簡陋,並不像宮殿,只是一座稍大的房子,白方又唸了一聲佛號,繼續道:“都護是想要讓交河城的舊人回來?”

裴行儉狐疑地看着對方,在西域任職都護需要做的事有很多,多數事都是崇文館的人所帶來的太子政令。

不僅僅要建設交河城,還要建設北庭都護府,在蔥嶺以北建設碎葉城。

這些工事可能要持續數年,裴行儉覺得假以時日就算回到了長安,這些事也要由後繼任的都護繼續主持建設。

白方站得筆直,一手端着陶碗,碗中是有些燙口的茶水,他目視地圖,低聲道:“聽聞現在的唐皇太子喜歡在西域建設城池,唐皇信任太子,也就放任太子在西域的建設了。”

裴行儉面色不悅地道:“你再敢議論陛下與太子,我現在就砍了你。”

在安西都護府殺一個西域人很容易,甚至不需要太多的理由。

白方笑着道:“玄奘說過生死不過一念之間,生死不重要。”

裴行儉沉聲道:“你是個無禮的人。”

“西域人應該對天可汗心懷感激,這是對的,天可汗希望西域人安居樂業。”

白方依舊一手穩穩地端着碗,又道:“當初大唐的太子讓吐谷渾人修建河西走廊,給了吐谷渾人肥皂,讓吐谷渾人能夠用肥皂換取戰馬與羊羣,讓他們可以繼續放牧。”

“那時候我覺得太子是一個十分仁慈的人,他會將吐谷渾人當作人看,而不是像歷代的西域國王,並不將人當作人看,如果唐人能夠繼續將西域人當作人來看待,我往後願用一生光陰,爲大唐太子祈福。”

裴行儉低聲道:“以前也有一個天竺的僧人爲太子祈福。”

“哦?”白方聽聞了一件以往沒有聽過的事,又道:“那位僧人後來如何了?”

裴行儉翻看着樑建方送來的軍報,道:“後來他死了。”

白方忽然一笑道:“我依舊願意爲太子祈福。”

裴行儉蹙眉看着軍報,契苾何力與劉仁願已殺到蔥嶺。

白方接着道:“我可以讓當年的交河城舊人回來與裴都護府共建交河城,唐人需要在西域樹立威信,想必裴都護與太子都希望西域人能夠擁護大唐。”

以前的交河城並非現在的高昌城,而是高昌治下的一座郡城。

當年漢朝便幾次征戰交河城,需要重建的交河城是一座郡城,工事很龐大,需要的人手也很多。

當然,就連太子都不知道交河的舊人還留存於世。

白方那藍色的眼眸帶着笑意,道:“交河是以前的車師,而當年的車師舊人一直擁護着漢朝,現如今交河依舊擁護漢朝,如果他們能夠擁護唐人,往後西域何愁不定?”

“我心知太子殿下十分看重西域,但太子對西域的舊事瞭解得並不多,若得到了交河舊人的支持,裴都護就會得到能夠書寫隸書並且能夠唸誦儒家典籍的西域人。”

裴行儉走出了都護府,目光落在這座西州城,如今住在西州的人有西域人,還有很多回鶻人,吐谷渾人,唐人府兵以及一些吐蕃人,甚至還有波斯人。

在這裡的人很多,有各種各樣的人生活在如今唐人統治的西州。

裴行儉帶着白方走出西州城,便見到一隊隊駝隊來到城前,他們裝滿了貨物前來交易。

王文度坐在城前,正在剝着大蒜,將大蒜剝開之後放入口中嚼着,問道:“裴都護府,我什麼時候回長安?”

裴行儉一手揹負一手拿着一卷文書,道:“快了,等朝中旨意。”

白方面帶溫和的笑容,道:“以後的太子若成了下一個天可汗,一定會是一個更強大的人,因現在的太子有如此多能人的擁護。”

裴行儉板着臉道:“我不是太子門下的人。”

白方依舊笑着道:“裴都護心中清楚,這並不重要。”

裴行儉很想將這個和尚的笑臉撕了,看在交河城大事的份上,先忍住了。

白方又行禮道:“裴都護是唐人的將領,能夠號令兵馬,若玄奘回來了,還請裴都護帶我見一面玄奘。”

“你怎麼就知道玄奘會回來,又怎知玄奘會見你,若他不肯見你呢?”

白方道:“只要裴都護答應我,這都不重要。”

裴行儉頷首道:“好,我答應你了。”

“多謝裴都護。”

“你不阻止我們在這裡大徵勞役,是覺得西域人的死活也不重要,是也不是?”

“對,這不重要。”

白方帶着溫和的笑容,邁着腳步朝着天山方向而去。

多麼殘忍又不仁慈的和尚,裴行儉在一旁坐下來,接過王文度遞來的大蒜,也無精打采地吃了起來。

半月之後,白方果然帶來了人,這些人也是黃頭髮藍眼睛的,一共九個人,兩戶人家。

“裴都護,從漢時遺留下來的交河舊人就剩下他們了,一共兩戶人家。”

裴行儉看着這些人,問道:“就剩下兩戶了?”

白方道:“如果不是裴都護來到了西域,或許當年的交河舊人就要死絕了。”

言罷,白方讓他們書寫,他們寫的字果然是隸書。

“裴都護,當年的交河舊人是擁護大漢的,現如今他們依舊敬仰着中原王朝,天可汗可以收納他們爲臣子。”

接下來幾個時辰,裴行儉與這些交河舊人交談着。

說得都是一些關於西域的往事,中原的王朝變遷之後,這些人依舊用漢人的文字與語言交流。

魏晉之後,就沒有漢人再來西域了,就算是前隋皇帝都早已忘了他們。

聽到要重建交河城,他們都是神色感激。

能夠得到交河舊人的支持,這對裴行儉來說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又讓王文度安排了一千人手,開始修建交河城。

裴行儉將這裡的事寫在文書上,讓人快馬加鞭送去長安。

以前,問過白方,他爲什麼總是將這個四個字掛在嘴邊,裴行儉依稀記得,從天山得勝之後,便問他緣由。

說起緣由,還是在龜茲的阿奢理兒寺,他那時候還沒有名字,只是一個僕從,是玄奘給了他名字,當他問玄奘要是死在了西行的路上害怕嗎?

玄奘告訴他,“這不重要。”

後來白方就將這四個字掛在了嘴邊。

其實玄奘在西域的弟子還有很多,只是玄奘從未承認過這些人是他的弟子,只是說他們都是佛的弟子。

裴行儉又問道:“你真的這般禮佛嗎?”

白方微笑道:“我最近在觀察崇文館的人與郭駱駝,他們所作的事比佛更有意思。”

“那你往後不禮佛了?”

“這不重要。”

裴行儉很想揍他,只要問他,他都會說這不重要,來來回回這麼一句話。

裴都護的文書送到關中時,關中已是從深秋到了隆冬時節。

這些天張玄弼近來很糟心,這種糟心與兒子時常被晉王殿下揍無關,而是與各地的士族有關。

張玄弼奉陛下命,讓各地的士族來投效朝堂,可這些人依舊無動於衷,他們都還在爲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

“崔仁師!你這是在害人!”張玄弼怒聲道。

“孩兒聽晉王殿下說過,往後的科舉不再與姓氏有關。”

言罷,張柬之眼看父親又要惱怒,快步離開。

對現在的大唐太子來說,餘下的每一天都該是心情美麗的。

李承幹坐在寢殿內,打開一卷書信,書信是衛公的兒子李德謇讓人送來的,德謇出遊至今已有四年。

信中說他到了東海邊,看到了汪洋的大海,看到了魚兒裝滿一整艘船的盛景。

他還泛舟出海,喝了一口難以下嚥的海水。

李德謇活成了他夢想中的樣子。

李承幹覺得李德謇就算以後不回來了,也不足爲奇。

看了書信,李承干將其放在了桌上,又打開裴行儉送來的文書,說的都是他在西域的事宜,一切進行都還算順利。

現在李承幹對一些細枝末節的事,已不感興趣了,因沒有心力去應付這些瑣碎,看似重要又不重要的事。

往邊上一看,見兒子又不在身邊。

李承幹掃視一眼昏暗寢殿,也不知這小子爬到哪裡去了。

七個月大的兒子正是最能爬的年紀,一個不注意就找不到他了。

在寢殿內到處找着,不在牀榻底下,也不在被褥下面,打開一箇舊箱子,他也沒在裡面。

打開前兩天新造的衣櫃,在一堆衣裙的底下也沒發現兒子。

女兒倒是不這麼好動,也好看管。

唯獨這個兒子實在是太累人,每每照看他的時候,李承幹每天處理完朝章政事之後,就要找兒子。

東宮的寢殿還是太大了,李承幹目光掃視地面,終於在一排書架底下發現了一條蓮藕般的腿。

扯着兒子的腿,將他從書架底下扯出來。

“咦呀呀!”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還有些掙扎,伸着脖子還想再鑽回去。

李承幹抱着兒子,低頭看了看書架底下,發現原來吸引他注意力的是一個魔方。

伸手將魔方從書架底下拿出來,看來是打掃得不夠徹底。

“不許吃!”李承干將魔方放在了書架上,這孩子抓到什麼就要往嘴裡送,必須改正他的惡習。

“殿下,父皇與母后來了。”

蘇婉的話語聲從殿外傳來。

李承干將孩子交給她,又道:“一不留神就不知道這位小子爬哪兒去了,一定要看好了。”

蘇婉將孩子放入木製的嬰兒車內,笑着道:“妾身會看好的。”

臨走前,李承幹還瞪了一眼這小子,就快步去見父皇與母后。

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54章 無底洞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84章 戰書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29.第429章 讓步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15.第215章 存糧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8.第358章 軍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55章 狄家父子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73章 “肥羊”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53章 崇文館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43章 吐蕃往事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63章 杖責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37.第337章 “奇觀”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441.第441章 塞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70.第270章 新家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524章 同盟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32章 拜訪舅爺499.第499章 千秋殿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323章 新爺孫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1.第1章 太子殿下
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363.第363章 文翰四賢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487.第487章 唯纔是用第554章 無底洞第526章 謀士與險地第44章 到底是少年太子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82.第282章 洛陽變故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84章 戰書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429.第429章 讓步336.第336章 老府兵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359.第359章 天可汗的最後一戰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496.第496章 堅定的追隨者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111.第111章 喜悅與橫掃西域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215.第215章 存糧第72章 能從天黑講到亮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404.第404章 唐蕃之軍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358.第358章 軍心447.第447章 唐軍歸程第184章 歷代皇帝的憂慮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155章 狄家父子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511.第511章 戰爭從未離開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440.第440章 才俊與老將軍第73章 “肥羊”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147章 千里之外的來信第108章 酷暑的關中471.第471章 河東裴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435.第435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賊?439.第439章 李唐兒女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506.第506章 走入長安城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第153章 崇文館第565章 皇帝下揚州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41章 一樣很重要的人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493.第493章 李孟嘗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558章 上官儀心事第543章 吐蕃往事228.第228章 明達的修行第113章 班底構成第163章 杖責396.第396章 朕的老叔叔們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337.第337章 “奇觀”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570章 志不在此的人239.第239章 太子的噩夢441.第441章 塞人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70.第270章 新家第139章 解釋不清的誤會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第524章 同盟417.第417章 今年科舉第32章 拜訪舅爺499.第499章 千秋殿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559章 不可分割第323章 新爺孫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1.第1章 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