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除了人只有人

還有人覺得可以用新建成的潼關貨物集散地,來解決貨物如何買賣的問題。

那麼從此以後京兆府不管生產,各縣的事甩手不管了,只看大方向。

隨之而來的困難,就只剩下京兆府在決策上的能力與崇文館的指導,這兩樣就顯得尤爲重要。

殿內的衆人開始議論起來,議論聲越來越多,甚至還有爭執。

看着他們的爭論,李承乾麪帶笑容,心中暗道:沒關係的,不用害怕改變,哪怕再過幾年看看。

外面已到了午時,其實陛下一直坐在興慶殿外,安靜地聽着殿內傳來的那些顯得沉悶的話語聲。

從以前的疑惑,到逐漸理解,到現在李世民才覺得他是真的跟不上這個兒子了。

幾個太監站在一旁,陛下不讓他們去告知殿下,也不讓他們去打擾殿內的談話。

小兕子提着一個食盒而來,她看了看四下,又看看緊閉的殿門,再看看父皇,道:“咦?皇兄呢?”

李世民拉過這個女兒,讓她坐在邊上,低聲道:“你皇兄還在與羣臣談着呢。”

“母后讓女兒給父皇還有皇兄送飯。”

李世民自顧自打開食盒,看到是一碗菠菜,一碗羊肉,兩碗黍米飯,又道:“不用叨擾你皇兄,他還不需要用飯。”

言罷,小兕子看着父皇端起碗吃了起來。

父皇吃得很開懷,很快就將皇兄的那一碗也吃了。

注意到女兒不悅的神色,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道:“怎麼?你皇兄還會餓着不成?”

小兕子坐在石階上,一手撐着下巴道:“姐姐時常說,父皇早點告老,也挺好的。”

李世民聽到這話,微笑着道:“朕還沒老,還能護着承幹幾年。”

小兕子又長嘆一口氣,側目看着父皇,她伸手從父皇落下了的一縷鬢髮上,揪下一縷白髮,道:“父皇多了一根白髮。”

其實陛下的頭髮頭髮還是烏黑的,偶爾有一兩根白髮,如今的陛下也不過四十有五。

李世民看着這個女兒道:“近來可有生病?”

剛滿十歲的小兕子不服氣地哼道:“他們都說女兒身體弱,其實跟着李道長學本領之後,女兒就沒有生過病。”

李世民臉上帶着笑容,道:“你皇兄善於養孩子。”

小兕子搖頭道:“不對,皇兄不善養孩子的,小於菟就管不好。”

聞言,忽覺有幾分不對,遲疑道:“告訴朕,那小子在何處?”

小兕子道:“在父皇的甘露殿呢。”

李世民心中忽覺不妙。

興慶殿內,岑文本與褚遂良還在爭論。

大家都是人到中年了,吵架時罵人都髒了不少。

中年人之間的吵架,不帶點文雅的話語,就顯得不合適。

聽到一些不太適合當下場面的言語,衆人只是雅笑一番,各自不語。

岑文本怒拍桌道:“山東與河北各地不能與關中一樣,關中糧食價格越來越高,中原各地必須依舊以務農爲主業。”

褚遂良道:“就算是你這麼說,中原各地的人難道看不見關中的富裕,他們難道不會效仿嗎?”

這大抵上就是兩人在觀念上的矛盾之處。

從關中百萬人口的生計,一直談到了中原天下幾千萬人口的生計。

可能要接連爭論數十次,近百次,不會只有今天一次。

從關中規劃,一直說到解決山東的隱戶問題。

房玄齡道:“關中是關中,中原各地沒有關中近十年的積累,也沒有關中這般齊心,不能一概論之,若不以耕種爲主,依舊不能解決隱戶。”

房相的一句話又將話題轉移到了田地上,褚遂良也不在爭執,低頭不語。

李承乾道:“我們從山東挑選六個縣,但孤有一個條件,將各縣的縣官換成近來年的科舉及第的官吏。”

衆人又開始猶豫。

也明白了爲何殿下要關起門講話,這裡的話語要是朝堂上指不定又會鬧成什麼亂子。

坐在殿內的十餘人,神色各異。

張行成道:“無故罷免縣官,恐怕不妥。”

李承幹頷首,“調任呢?”

張行成又看向長孫無忌。

而這位趙國公撫須片刻,道:“老夫可以安排,將各縣官吏調走安排新任官吏,需要一些時日。”

舅舅的能力還是值得信任的,或許這件事難辦了些。

李承乾道:“其實也不用全部都換,將其中七成的人手換走,便可以大展拳腳了。”

長孫無忌頷首,繼續端坐。

還在想着殿下的話語。

李承幹又道:“山東地界內的聊縣,博平,武水,清平,高唐,堂邑六縣,也就是洛陽以東河北道的博州全境,六縣兩城十六萬戶,五十萬口人。”

殿內衆人又是一番議論。

“有人說孤還年輕,年輕有年輕的好處,就算是做錯了,事後改正就好,總要嘗試的。”

褚遂良率先站起身,朗聲道:“臣領命。”

長孫無忌對褚遂良這個人越來越不滿了,冷着臉坐在殿內沉默不語。

生產模式需要因地制宜,中原各地還是以小農經營爲主。

經營之前必有整頓,李承幹又吩咐了上官儀一些事。

吏部與御史臺合作先走一步去博州,也讓李義府先去一趟。

當衆人從興慶殿內出來,本來在殿外的陛下與晉陽公主已不在了。

岑文本走到殿外,看這天時已是到了下午,拿着一卷紙急匆匆去安排人手。

事前的準備要在今年休沐之前辦好。

張行成幾人覺得,現在的中書省恐怕要跟着京兆府學生產關係。

衆人離開之後,幾個太監在收拾殿內。

李承幹回到了東宮,正在用着飯食。

寧兒看着太子殿下忙到現在才能用飯,道:“妾身再給殿下盛一碗麪。”

蘇婉與東宮門外的宮女交談了一句,便拿着一卷書信而來,“殿下,家父書信。”

李承幹接過書信,一邊吃着,打開封蠟看着紙張上的內容。

蘇亶回到武功縣之後,便開始對武功蘇氏這一脈的士族進行了整頓,他認爲士族該以學派爲主,不該以姓氏爲主,並且號召他自家的子弟在武功縣各地開設學舍,教授鄉里的孩子。

關中的華西秋雨在午後飄來,用了飯食的李承幹在躺椅上躺着,看着漫天的雨水從屋檐落下,整個人也放鬆了下來。

這個社稷還有很多事要做,這個社稷還有很多的困難。

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這個時代的很多人都願意去做那些青史留名的大事。

雨水飄灑,澆灌着整座長安城,近來長孫無忌時常看望舅父。

一來是高士廉的年紀越來越老了,長孫無忌前來照顧,二來是因東宮太子近來的所作所爲要告知舅父,即便舅父可能不愛聽。

聽長孫無忌講述着今天在興慶殿的事。

高士廉道:“歷朝歷代的太子爲了登上皇位,他們會專心權謀之術,而不知治理,而後他們登基了,卻不知如何治理國家,再而後就會任由大臣,可大臣終究不是皇帝,他們不能如皇帝所想,就會做一些錯事。”

“之後一錯再錯,最後落得他們與世道人心碰得頭破血流。”高士廉道:“承幹是個懂事的孩子,他從不用權謀手段,也不屑去用。”

長孫無忌注意到桌上還有幾個月餅,看來是宮裡所做的,先前也送到自己府邸過。

高士廉低聲道:“承幹這孩子呀,從來不在乎誰掌權,他只在乎誰有用。”

看着長孫無忌的神色,他又道:“怎麼?你怕太子會覺得你沒用了,把你丟了?”

長孫無忌搖頭。

高士廉意味深長地一笑。

今年西域的風沙很多,裴行儉騎着馬從河西走廊一路趕回安西都護府。

出了敦煌郡就能看到一大片的胡楊林,那是五年前,太子讓他們在這裡種樹,現在這片胡楊林已長成了,在前方還有人在種樹,這是崇文館安排的人手。

如果你在這裡種三百棵樹,並且保證這些樹存活下來,崇文館就會給你十頭羊,讓你有了羊羣可爲生。

現在種樹的人比往年少了,但一直有人種着,之後從中原送來的犯人也會押送到這裡種樹。

他們會在沙州與瓜州種滿胡楊樹,直到安西都護府。

帶着一隊兵馬,裴行儉匆匆回到了安西都護府。

將馬兒拴在城門前,裴行儉又見到了白方。

走入城中,裴行儉不耐煩道:“你怎麼還跟着某家。”

白方道:“何時放了玄奘?”

裴行儉的腳步很快,靴子踩在坑窪的地面上還能踩起一些塵土,又道:“你都與他們劃清了界限,你還在乎玄奘的死活?”

白方道:“他給了我名字。”

走到了都護府門前,裴行儉拿起一個水瓢,從缸中撈起一些水道:“你還是戴罪之身,不去好好修城若再跟着某家,別怪我不客氣。”

“裴都護說笑了,在下問幾句話就走。”

裴行儉在西域的朋友不多,白方心中明白,裴行儉不在乎玄奘的死活,但他在乎朋友。

裴行儉將水缸重新蓋起來,打了一個嗝,走入昏暗的都護府。

白方跟在後方道:“現在的中原應該是冬季了?”

“嗯,快入冬了。”

白方接着道:“朝中決定用粟特人?”

裴行儉脫下了靴子,赤着腳盤腿而坐,又拍了拍身上的沙塵,回道:“消息來回沒有這麼快。”

白方瞭然道:“長安真的很漂亮嗎?”

“不漂亮。”

“長安的人很漂亮嗎?”

“與你何干?”

“我想去長安。”

“你殺人了。”

“我殺的是該死的人。”

“給你五年的刑罰算是輕的了,朝中過問下來某家說不定還要擔罪,你這人怎這般不要臉。”

白方又堅定道:“我會去長安的。”

裴行儉不悅道:“如今,長安的糧食貴,你這樣的人去長安會餓死的。”

“那又何妨。”

裴行儉踹了他一腳,罵道:“孃的,問完了就滾。”

白方被踹得險些栽倒,他又追問道:“我想把寺廟當作學舍,給西域的孩子教書,教授他們儒家經典。”

裴行儉接過守衛遞來的一隻烤羊腿,正在撕咬着。

“裴都護,我近來跟着崇文館的人讀書,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你們中原既需要儒家的禮義廉恥來教化人,甚至可以用禮義廉恥來判斷一個的人好壞,可爲何崇文館的人說中原人很長一段時間卻將儒家當成評判的標準。”

他又道:“他們說,治理西域需要有和平的環境,還需要有足夠的糧食與錢財來穩定,如此一來就算是遇到外敵,西域人也能被號召起來,爲保衛西域出力,如果西域人沒有得到安定就會再次作亂。”

“這與儒家的禮義廉恥當真有關嗎?那麼我白方還需要學儒家嗎?假設人們不要儒家的教化,那麼儒家又成了什麼呢?”

裴行儉咀嚼了良久,目光木然,他已經很久沒有看書了,出征西域以來一直學着怎麼殺敵,任職都護以來想着怎麼讓別人也不殺人。

現在想着怎麼樣才能殺光所有人,好讓自己有片刻的清閒。

白方還是知道好歹的,見裴都護的神色不好,他急忙行禮離開。

裴行儉哪裡聽說過這些話,更不想聽。

白方這種不要臉的人談論儒家經典,還口口聲聲說禮義廉恥,這種人就該被吊死在沙州的佛洞前,讓他跟佛去辯經去。

裴行儉暗罵了一句,道:“都有病。”

走在西州城內,白方又去了崇文館,向這裡的人討教學問,他們的學識都是白方以前都沒有經歷過的。

如果可以,白方希望讓所有西域人都學儒家典籍。

崇文館的學識很現實,現實到白方每天都來學,他們說想要西域穩定就需要讓貿易穩定,唐人治理的西域要公正且穩定,一個不公正不穩定的西域是沒有人守護的。

讓西域人說中原話,寫中原的文字,從而在這裡紮下根基,崇文館的人說人生來是沒有記憶的,是沒有來生的,而教授學識並且延續學識的是那些壽命有限的人,除了人就只有人,再無其他。

現在,白方很討厭在這裡走動的白衣胡商。

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7章 善意的話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79.第79章 家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98章 奉命放假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20章 戰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79.第279章 清查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41章 大勝而歸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91章 及冠賀禮423.第423章 江邊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84.第484章 比試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5章 難免的424.第424章 重逢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4章 偏心的父皇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301.第301章 親衛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5.第215章 存糧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213.第213章 旱情471.第471章 河東裴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172章 精氣神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79章 效益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33章 孫神醫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
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117章 善意的話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79.第79章 家宴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98章 奉命放假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152章 東宮舊人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第544章 要一起完成的事第520章 戰前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160章 太子言出必行279.第279章 清查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41章 大勝而歸443.第443章 胡人的恐懼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第91章 及冠賀禮423.第423章 江邊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第48章 恢復寧靜的東宮(今晚凌晨零點上架)第531章 只有利益第550章 每年的大雪484.第484章 比試第166章 第一百六十五 嘴上不饒人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195.第195章 不完美的工事第165章 難免的424.第424章 重逢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第572章 長安再見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97.第297章 西征歸來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402.第402章 貞觀老人們的元宵265.第265章 母后與妹妹的安排392.第392章 不慈悲的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497.第497章 規矩成明文234.第234章 有陛下當年之風第85章 兵馬未動第528章 人類的史觀291.第291章 休沐不休息472.第472章 不好的風氣第14章 偏心的父皇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516章 劉仁軌的秩序301.第301章 親衛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101章 東宮爭吵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215.第215章 存糧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60章 皇帝的清閒227.第227章 軍中安排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310.第310章 高效的朝政行爲344.第344章 並不順利的治理213.第213章 旱情471.第471章 河東裴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85.第485章 大唐的瑰寶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第172章 精氣神405.第405章 律法之森嚴427.第427章 越來越近的敵人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8章 東宮的新生活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第179章 效益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第33章 孫神醫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94章 父皇想要的人才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