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

翌日,一隊隊的兵馬來到了長安,送來了漠北與西域的消息。

這些軍報送入還在養病的皇帝案前,顧不上現在的病情,李世民咳嗽着召見了房玄齡,尉遲恭,長孫無忌,李孝恭到興慶殿議事。

李承幹也被召見,作爲太子在殿內旁聽。

而後父皇將軍報交給幾人,吐蕃集結了二十萬兵馬在青海以北,似乎有異動。

欲谷設的消息也送到了,這個於貞觀十一年西逃的人終於是有了消息,他又重整了兵馬,在伊犁河北岸與咥利失可汗對峙,分東西對立,雙方短暫地平穩相處,並且各自蓄養兵馬。

這場戰爭決定了誰會是西域的主人,李承幹看完了這份軍報,交給了一旁的舅舅。

大唐不在意欲谷設與咥利失可汗誰會成爲伊犁河的主人。

大唐意在掃平西域,掃平天山,那麼他們兩個西突厥的霸主都不能成爲將來的主人。

只希望他們兩個南北交鋒的可汗在作戰的時候少死一些人,能夠給未來的發展都留下人口。

李承幹接過皇叔遞來的奏章。

李孝恭道:“這漠北終究是成了禍患。”

漠北有個叫薛延陀部落,在那裡有一個真珠可汗,當年頡利戰敗之後,漠北就開始吞併頡利的領地。

這也是阿史那杜爾一直以來記懷的事,貞觀十年前後,阿史那杜爾幾次帶着族人攻打漠北,都敗下陣來,現在他還想着這件事,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打回去。

看着軍報上說的,真珠可汗在頡利的故地建設了牙帳,手中兵馬有二十萬,他還有兩個兒子,分別統領草原南北。

房玄齡看完了奏報道:“伊犁河南北的事尚且不足論,漠北可先分化之,現吐蕃虎視眈眈,頗有進取之意。”

尉遲恭默不作聲地向陛下遞了一份名冊。

貞觀十二年這纔剛剛開始就被蒙上了戰爭的一片陰雲。

長孫無忌道:“陛下,吐蕃聲稱二十萬之衆,但如今按馮德遐的奏報來看該只有十萬之衆。”

李孝恭道:“說十萬是有多的,五六萬足矣,如今鬆州有牛進達駐守,他們不見得敢攻打鬆州。”

李承幹安靜地站在一旁,拿過太監的水壺,親自給父皇倒上一碗熱水。

熱水入茶碗中,注意到桌上的名冊,這份名冊上寫着兩個字,是百騎。

一列列名字上都寫着不良人,挑選了不良人入軍中。

李承幹倒上茶水,繼續揣手站在一旁,父皇終究是建設了百騎,擇善射者百人,爲二番於北門長上,曰:百騎。

乃大唐禁軍之一,直屬皇帝。

而百騎自建立以來在李唐的歷史上就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禁軍。

聽父皇與他們繼續議論着,最後得出了結論,封真珠可汗的兩個兒子分別爲漠北的小可汗,讓其內部先出現毛病。

命尉遲恭派出人手進入漠北,查探情況,如有必要,讓真珠可汗的兩個兒子先打起來。

李世民寫了旨意斥責真珠可汗在頡利故地駐紮牙帳的行爲。

至於伊犁河兩岸的事暫且擱置,張士貴的大軍深入西域是爲了安西都護府,在此之前並不會插手欲谷設與咥利失的恩怨。

幾道旨意接連送出興慶殿,見父皇又咳嗽了,李承幹伸手拍着父皇的後背,道:“還請父皇注意休息。”

“怎麼?”李世民的咳嗽平復後又道:“這些事你也能安排。”

李承幹微笑道:“父皇雄才大略,兒臣盡力學,那位叫馮德遐的使者如今還在吐蕃?”

李世民道:“嗯。”

“看來吐蕃的高原也不是不能克服。”再看着衆人紛紛走出興慶殿,李承幹又道:“兒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潤口點頭。

離開興慶殿,李承幹注意到站在殿外的舅舅,道:“吐谷渾已被大唐拿下,松贊干布還敢進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膽量很大的人。”

長孫無忌道:“邊關已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還請殿下放心。”

李承乾點頭道:“孤自然是放心的。”

這些天主持朝政,下了早朝就來中書省處理政事,寫了一卷書信交給一旁的于志寧叮囑道:“將這卷書信交給李震。”

“喏。”于志寧得信,腳步匆匆離開。

父皇拿了不良人少年一百人,建設百騎,大唐的禁軍又多了一支。

這些天父皇時常去看這支百騎禁軍,甚至還有尉遲恭將軍訓練。

處理完早朝,李承幹來到皇宮北側,這裡原本是要給爺爺修建夏宮的地方,現在被父皇用來訓練百騎。

穿着甲冑的士兵騎着戰馬在沙地上奔走着,他們但凡有動作不對,或者有偷懶,就會將領揮動鞭子打在這些少年人的身上。

“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李世民稍稍點頭。

得到父皇的准許,李承幹走到邊上,居高臨下看着一個個苦練的不良人少年。

“這些人與軍中的勳貴子弟不同。”

李承幹頷首道:“兒臣明白,他們得到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們會好好珍惜,越是活得不容易的人,越是不容小覷。”

李世民頷首道:“怎麼?你的右率嚴苛還是朕的百騎嚴苛?”

“父皇心中是清楚的,從太子右率開始建立,就不是兒臣能夠控制的,就連人員的選擇都是父皇安排的。”

李世民繼續道:“當初你怎麼不向朕討要掌管右率人選之權。”

李承幹揣手神色凝重了些許。

李世民雙手揹負,笑呵呵道:“怎麼?現在想起來後悔了?”

李承幹又搖頭道:“父皇說笑了,有些權力兒臣可以爭取,就算現在不給,將來有朝一日,父皇也會主動交給兒臣的。”

“有朝一日?”李世民齜牙笑着,道:“朕也希望有朝一日,朕的太子也能這麼痛快地與朕說這些話。”

李承幹遞上一份奏章,道:“洛陽的崇文館建設好了,現在有學子五百人,其中一百人是從長安的崇文館調去的,特地來與父皇說一聲。”

李世民拿過奏章,依舊沒看,還是雙手揹負的姿態。

“兒臣告退。”

“嗯。”

李世民看着校場背對着這個兒子,似乎是越走越遠了,沒有回頭去看而是問道:“他走遠了?”

一旁的老太監回道:“太子殿下走下城樓了。”

李世民長嘆一口氣。

等下面的百騎重新列隊站好,尉遲恭走上城樓稟報道:“陛下,今日的操練結束了。”

李世民微微擡首,看着開闊的藍天,天空碧藍零星的雲彩飄蕩,“承幹這孩子說,有朝一日不用他向朕討要,有些權力朕自會賜予給他。”

皇帝的父子家事不好評價,尉遲恭行禮道:“太子殿下一時少年意氣罷了。”

李世民拍了拍有些中年發福的肚子,轉回身道:“讓這些孩子們休息半日吧。”

“喏。”

“朕年事越來越高,卻不如這些孩子有銳意。”

“陛下,正值壯年,爲何說如此暮氣的話。”

李世民笑道:“敬德,伱也幾次向朕辭官告老,就不要與朕說什麼暮氣。”

尉遲恭低頭,嗓音渾厚地道:“末將慚愧。”

走了兩步,李世民又有些懊惱,問向跟在一旁的尉遲恭,“你說承幹這孩子怎如此偏執?”

腳步繼續走着,尉遲恭思量了片刻,道:“陛下,太子殿下以往說過一句話。”

“什麼話?”

“殿下說爲官爲臣,即是爲社稷爲萬民,有些事就該是偏執的,這不是吹毛求疵,這是應該有的要求,因此纔會有傳言,各縣的縣官都活得戰戰兢兢。”

李世民笑着搖頭道:“敬德,你也糊塗了。”

尉遲恭撫着自己黑裡摻白的鬍子,道:“末將愚鈍,不知是何處說錯了?”

問他東,他說西,敬德也不敢評價太子。

李世民面帶笑容,又是輕咳了兩聲,沒有再多言。

皇帝的風寒已得到了好轉,現在偶爾會有輕咳,身體已沒有大礙了。

其實東宮的紀王殿下恢復得更快,同樣是風寒,紀王殿下只用了五天就恢復得當。

東陽公主說這是紀王殿下正在長身體,得個小病恢復得自然很快。

陛下人到中年,自是沒有少年人恢復得快。

朝中近來很忙,同樣忙碌的還有渭河沿線的幾個縣。

一個簡陋的淤地壩立於河道中,橫跨渭河兩岸,東西兩側形成高低不同的水流。

第一個淤地壩總算是建成了,許敬宗用滿是淤泥的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這下也有不少淤泥掛在額頭上。

看着水流從堤壩口流出來,衆人心喜。

李泰坐在一邊寫着記錄,道:“現在正是關中水位較低的時節,六月之前再建設兩處淤地壩,是來得及的。”

許敬宗汲取先前的經驗,但並不是因當初堤壩建設時出了差錯,而是因當時水位較高。

不過這座淤地壩很厚實,依舊是按照水位最高的要求來造的。

李客師奉命護衛魏王,他腳步匆匆而來,道:“殿下,吳王殿下來了。”

李泰擱下筆,吹拂紙上的墨跡,將其晾在一旁,用一塊玉石壓住,站起身道:“讓他過來吧。”

“喏。”

現在關中的紙張越來越便宜了,十錢一尺的紙張已成了現在關中最緊俏的物件。

杜荷造出來的新紙雖說昂貴,但沒有渭南出產的舊紙賣得好。

李泰細細盤算過,其實要說利潤還是不如杜荷的新紙來的高,即便如今買這種舊紙的人更多。

因舊紙回收也是本錢,利潤就相對單薄了,可新紙不同,不用額外掏出銀錢去回收紙張。

對此,杜荷對舊紙的買賣是看不上的。

正想着就看到杜荷帶着一隊人,這些人扛着扁擔而來,給修建堤壩的民壯分發吃食。

他一直都熱衷於幫扶京兆府的人。

等吳王兄到了近前,杜荷提着食盒也來了。

“聽聞第一座淤地壩建設好了,特意來看看。”

李恪笑呵呵走上前。

杜荷將食盒放在桌上,道:“吳王殿下來得正好,準備一些飯食,一起用吧。”

李泰道:“坐吧。”

等吳王與魏王坐好,杜荷站在一旁佈置着飯菜,他們都是太子殿下的弟弟,該照拂還是不能少。

以免太子殿下覺得魏王與吳王在外過得不好。

李泰道:“杜荷,你也坐下來一起用飯吧。”

杜荷行禮道:“在下用過飯了。”

李恪先是拿起了筷子,夾起一塊紅燒肉吃着,嘴裡嚼着又道:“近來邊關送來的軍報,可有聽說?”

李泰慢條斯理吃着飯菜,搖了搖頭。

“聽聞漠北的真珠可汗行事越來越出格,竟然在頡利當年的汗廷舊地修建了牙帳。”

李泰一邊吃着,手中的筷子沒有停下,神態自若地道:“這些事父皇與皇兄自有安排,不用我們牽掛。”

李恪正想吃又擱下筷子,道:“看來是皇兄覺得恪心氣高了,讓恪奔走各縣,或許早就知道了這些事,將恪提前支開。”

“王兄多慮了,皇兄怎麼可能提前知道這些事,絕無此意,邊關變動難料,父皇也是前幾日纔得到軍報,皇兄縱使有通天的權勢,也不能未卜先知。”

李恪道:“那皇兄當年爲何提前在河西走廊佈置了六十萬石糧草。”

李泰吃着飯,稍稍擡手用下巴示意杜荷,意在你問杜荷。

注意到吳王殿下的目光,杜荷連忙作揖道:“魏王殿下,吳王殿下有何吩咐?”

“當初修建河西走廊的事你也有參與?”

聽吳王殿下問,杜荷先是行禮,又道:“在下也是爲了賣肥皂,配合了太子殿下的安排,僅此而已,送了一些肥皂罷了。”

李泰給了李恪一個眼神,示意他客氣一些。

別看杜荷不在朝中任職,可是皇兄最信重的人。

眼前的飯菜都是杜荷準備的,更不要說這很有可能是皇兄的安排。

李恪收回目光,帶着狐疑的神色吃着飯菜。

見兩位殿下不再問了,杜荷離開此地,看看包子與黍米粥的分發情況。

每個民壯兩個包子,一個是羊肉大蔥餡的,一個是野菜餡的,一葷一素一碗粥便是他們一頓飯。

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163章 杖責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24.第424章 重逢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70.第270章 新家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154章 陳年舊事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6章 德智體美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12章 倒春寒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45章 冒失舉薦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0章 天分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14章 驚蟄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12章 等暖風來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62.第362章 祭拜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58章 講學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02章 科舉揭榜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95章 合力撈魚351.第351章 少了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57.第257章 活捉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60.第360章 歸心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197.第197章 叔叔們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0.第250章 夜釣436.第436章 老將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71.第371章 虎牢關190.第190章 下蛋了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07.第207章 演武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
450.第450章 三年之約第17章 他要卷死孤463.第463章 假的比真的更值錢第163章 杖責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424.第424章 重逢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70.第270章 新家第141章 陳倉縣尉第92章 兄弟三人第119章 太子殿下的情面第154章 陳年舊事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527章 了不起的大唐安西軍第16章 德智體美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512章 倒春寒第552章 一生的目標369.第369章 捨我其誰第169章 願爲前鋒第45章 冒失舉薦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第324章 勸諫與反問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16章 用心險惡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306.第306章 皇帝出遊508.第508章 括地誌只是開端第50章 天分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第514章 驚蟄415.第415章 他們欺君了348.第348章 洛陽魚不肥335.第335章 新年的正月第538章 吐蕃之於大唐第12章 等暖風來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362.第362章 祭拜第151章 想要“強權”的太子第150章 仗義出手第158章 講學490.第490章 名士之後287.第287章 比金錢更值得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02章 科舉揭榜251.第251章 戰爭陰雲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42.第342章 不留遺憾的一戰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229.第229章 皇帝家的家事第95章 合力撈魚351.第351章 少了263.第263章 他的事業257.第257章 活捉178.第178章 開設規劃第318章 稚奴的事業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28.第28章 孤將來一定會羨慕你的成就465.第465章 消化不良的大唐360.第360章 歸心114.第114章 “一見如故”303.第303章 玄奘的歸心第125章 太子的又一篇文章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334.第334章 荒謬且短見421.第421章 我的吐蕃兄弟208.第208章 大唐飛虎隊第555章 也沒有物是人非197.第197章 叔叔們477.第477章 高祖皇帝290.第290章 將來的一代人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50.第250章 夜釣436.第436章 老將第522章 玄奘走過的蹤跡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451.第451章 再見了,玄奘384.第384章 貞觀的從前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55.第255章 明智的對手371.第371章 虎牢關190.第190章 下蛋了302.第302章 交河城舊事459.第459章 他去了何方199.第199章 臨近新年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551章 未來的數十年第530章 踹門與點馬廄207.第207章 演武464.第464章 被眷顧的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