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

裴行儉大步走入左領軍府,又回頭看了看白方道:“進來說話。”

白方看了看四下,頓時回過神來,確實在大街上說這種事不合適,周圍已經有不少人用奇怪的目光看着自己。

這位西域將軍忙跟上腳步,一邊笑着與這裡的其餘將領打招呼。

從前幾次大戰中,不難看出白方這人打仗顧前不顧後,塞人王要去遠征,他就願意給人坐鎮大後方,且不說大食人的敵人在哪裡,光是糧草輜重的運輸,就足夠讓白方頭大了。

一個塞人王,一個西域將軍,當真是一個敢說一個敢做……

不過這件事已得到兵部的批覆,這一次遠征迫在眉睫,不僅僅塞人王願意出去遠征,就連天竺也派了不少人。

大食的阿里死了,如今的大食就是一盤散沙。

唐人是需要遠征,聽說第一批遠征的唐人將領是一個叫王孝傑的年輕將領,也不知道他以後還會不會回來。

陛下曾經說過,要讓更多的唐人走出去,去更遠的地方,在世間各地留下種子,哪怕在外面建立了一個唐人小國,陛下也會不吝賞賜,甚至會給予封侯爵,乃至一個郡王,甚至還會賜予李姓。

這個李唐最不缺少就是有冒險精神的人,當年的玄奘一個人走穿了西域,一個人遠行去了天竺,後來的唐人沿着玄奘的足跡征服了西域。

以後還會有人沿着前人的足跡繼續開拓。

陛下就是希望越來越多的唐人能夠走出去,在更遙遠的遠方留下唐人的種子。

裴行儉在將軍府的正堂坐下來,神色嚴肅道:“你知道大食人都在哪裡嗎?”

白方搖頭。

“你知道要怎麼和大食人打仗嗎?”

“這有何難?”

“你知道地形嗎?知道哪裡有河,哪裡有田地嗎?哪裡是糧倉?”

白方還是搖頭。

裴行儉又道:“讓塞人王去找王孝傑。”

白方狐疑道:“找他做什麼?”

“讓王孝傑帶着他打仗。”

白方扭捏道:“那功勞豈不是要分他一半功勞。”

裴行儉喝着茶水,神色不悅道:“來人,送客!”

“慢着!”白方忙道:“你說,我都聽。”

關鍵時候,白方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裴行儉從一旁的書架上拿下一卷卷宗,給他講述着大食的形勢。

白方看着這些卷宗很吃驚,問道:“你什麼時候有這些的。”

“當年在蔥嶺時,我搜集了很多波斯舊民遺留在各地的書籍,這些書籍我帶回了長安城,又詢問過了在長安的波斯使者與波斯王子,才寫了這些卷宗。”

白方瞧着卷宗上密密麻麻的字,驚歎道:“我果然不能與你這樣的人相比。”

裴行儉解釋道:“不能光看,也要多寫多記,這是崇文館學子們的學習方式,他們提倡寫得再多不如記得多,寫得多。”

白方緩緩搖頭道:“難怪朝中的文官說,你這樣的人成了一個武將實在是可惜了。”

裴行儉道:“我本就是文官出身。”

當然了,這大唐文武雙全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據白方所知的同輩人中還有好幾個這樣的人。

其中就有深謀遠慮狄仁傑,穩中取勝李奉誡,黑臉將軍劉仁軌,無人能敵薛仁貴,戰無不勝王玄策。

或許這些人在文人方面也有高低,但不妨礙白方覺得這些人都是文武雙全。

在臨走前,白方又在長安城留了半月,這半月間苦學兵法。

經過幾番考校,在裴行儉這裡勉爲其難地得到允許之後,白方告別準備離開前往西域。

白方在長安城的朋友很多,可來送別的只有裴行儉。

他面帶笑容地道:“等我下次回來給你送大食的寶物。”

裴行儉心知肚明,白方在長安城認識的將領很多,可那也只是認識而已,成爲朋友還有些遠,只是白方將他們當作朋友。

白方笑道:“將軍們都很忙,恐怕不能來送我,我走了。”

裴行儉給他牽來了戰馬,將繮繩放到了他的手中。

白方剛要上馬,忽然動作一停,身後傳來了戰馬的馬蹄聲,馬蹄聲走得很慢,但是每一下都很重,顯然是披甲騎兵的戰馬纔有的馬蹄聲。

在戰場上廝殺多年的白方對這種聲音往往能夠敏銳察覺,他回頭看去就見到了一個身穿黑甲的唐人將領。

此人目視前方,完全無視白方,就這麼孤身一人一騎走向了長安城。

這位黑甲將軍的眼神十分銳利,面無表情,表現出來的氣場讓白方都不自覺退後了兩步。

到底是見識少了,白方與去過西域的將領相識,沒想到大唐還有如此將領。

待對方到了長安城前,白方小聲問道:“這是哪位將領。”

裴行儉蹙眉道:“劉仁願。”

白方又追問道:“誰?”

“別問了,去西域。”裴行儉扶着他上了馬,一鞭子揮下就讓戰馬帶着他一路西去。

裴行儉認識劉仁願,第一次相識就是在征戰高昌國的時候。

那時候的劉仁願就是獨來獨往的,當年是這樣,現在的他看起來也是一副生人勿進的模樣。

這人一到長安城前,就連長安城前的議論聲都小了幾分。

裴行儉觀察着對方,等到對方進了長安城,他也纔跟着進城。

以前,東征一戰結束之後,劉仁願就去了朔方,之後朝中讓劉仁願去建設安東都護府,後來又在靺鞨一戰協助了阿史那社爾。

而現在他又回來了,本就是朝中的將領,他回來多半也是受皇帝召見前來的。

多年不見,沒想到劉仁願只是人到中年,卻已兩鬢斑白。

裴行儉經過幾番打聽,才知這次朝中會召見劉仁願回到長安城的原因。

劉仁願出身綏州豪族,少年時便十分兇猛,能徒手與猛獸搏鬥,之後便在軍中任職,而後在遼東一戰揚名,又與英公征戰漠北屢立戰功,再之後又建設了安東都護府,鎮守遼東。

近年來,朝中有傳言,說是劉仁願想要割據遼東自立。

裴行儉對這種謠言嗤之以鼻,而且當今皇帝也不是一個會懷疑將領的皇帝,大唐的兩位天可汗雖說行事方式不同,但對朝臣都是極爲信任的。

當今皇帝從來不會多疑,因爲這位皇帝根本不用懷疑一個人,這位皇帝只看證據。

隨着劉仁願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個老將軍,這位老將軍是邢國公蘇定方。

皇宮內,李承幹在承天門後接見了兩位將軍。

皇帝一路走向皇宮的西苑,兩位將軍就跟在後方。

這個時節正是暖春,也是百花爭奇鬥豔的時候,李承幹來到西苑的花園,看着這裡的花卉笑着道:“坐吧。”

“謝陛下。”

兩人應聲坐下。

一陣風吹過,讓滿園的花也跟着晃動。

李承乾道:“劉都護,這些年辛苦了,兵部已安排了新的人手去接替都護府的事宜。”

劉仁願頷首道:“臣已得知此事。”

“嗯,有人說你想要造反。”

陛下話語輕描淡寫,可驚得劉仁願忽地站起身,帶動一旁的茶几都差點被掀翻,他行禮道:“陛下,不知是誰在污衊末將!”

李承幹頷首道:“嗯,換作是朕,朕也想要將造謠之人碎屍萬段。”

“末將!”劉仁願渾身有些抖顫,躬身行禮道:“臣絕無反心。”

李承幹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不用緊張。”

劉仁願依舊低着頭。

李承幹又道:“朝中有人說你要在遼東割據,朕自然是不信的,你不過比朕年長了幾歲,你二十餘歲時就隨軍出征了,爲了社稷,你東征西討,奔波半生。”

劉仁願低着頭,半跪在地,朗聲道:“謝陛下信任末將。”

李承幹揣着手笑道:“無妨,你不用謝朕。”

不論劉仁願是不是真的造反,李承幹根本不在乎,他就算真要造反大不了派兵去撲滅,身爲皇帝,要對自己的江山社稷要有信心。

對此,李承乾的信心還是很充足的。

李承幹又道:“貞觀一共二十年,其中有十六年不是在征戰就是在征戰的路上,餘下的這些年月,朕一直按照父皇叮囑休養民生蓄養國力,朕希望朝中的老將軍也能夠退下來,好好地休養一些年月,劉將軍帶着你的妻小去見見你在朔方的親人吧,朕聽聞你在朔方親人也年邁了,去看看吧。”

一個高大且驍勇的將軍,此刻閉眼片刻竟然落下了一滴眼淚。

劉仁願安靜了片刻,行禮道:“末將,謝陛下。”

李承乾笑着擺手道:“朕讓人準備了賞賜,已給你的妻小送去,回去吧。”

“喏。”

劉仁願又一次行禮,這才離開。

劉仁願是豪族子弟,雖說他出身的豪族已沒落了,但那也是豪族,而在朔方的確有一個劉仁願的親人,那是他年邁的生母。

李承幹不知道這個將軍心中是何感想,恐怕當他得知朝中有人懷疑他謀反,他該有多麼焦慮不安,又得到皇帝的召見他該有多麼害怕。

李承幹看了站在身後的蘇定方道:“這一路有勞邢國公開解劉仁願,如不是有您這位老將軍開解,朕的確擔憂劉仁願會做出什麼衝動的事。”

蘇定方笑道:“其實陛下明白,劉仁願根本不會反,他若反了天下人會共討之,陛下召見他,他若抗旨,就算是陛下不殺他,也會有人幫助陛下殺他,是陛下考慮周全,讓臣開解他,讓他順利來到了長安。”

李承幹給這位老將軍倒了一碗茶水,聞着園內的花香面帶笑容。

內侍端着一個木盆而來,木盆上放着一個琉璃碗,這個琉璃碗晶瑩剔透。

聽說最近皇帝賞賜了很多質地上好的琉璃器具,起初也只是聽說,可親眼看到,蘇定方這才確信,這件事是真的。

“朕不讓老將軍平白幫忙,這是朕給邢國公的報酬。”

“臣不敢要陛下的報酬,臣不敢。”

“老將軍若不收,那些老國公指不定在背後如何議論朕,編排朕。”

聞言,蘇定方神色凜然,雙手接過琉璃碗行禮道:“臣雖年邁,願爲陛下左右。”

李承乾道:“過兩年還請老將軍登凌煙閣。”

蘇定方再一次行禮道:“謝陛下。”

說起凌煙閣,蘇定方心頭火熱,覺得手中的琉璃碗似乎都不這麼名貴的,當初告老之後他也懊悔,如果當初再爲李唐社稷奮鬥幾年,說不定真的就位列凌煙閣。

“在兵部還有些事有請老將軍前去交接,有勞了。”

擡眼見到陛下的笑容,蘇定方道:“臣告退。”

不打擾陛下游園的雅興,蘇定方跟着內侍離開。

來到皇城中,蘇定方一路走在去兵部的路上,也在想着都是什麼人在懷疑劉仁願謀反,還敢勸諫陛下。

來到兵部官邸前,蘇定方並沒有進門就問是誰在造謠劉仁願,而是笑呵呵地來到于志寧面前。

于志寧是陛下極其信重的重臣,讓自己開解劉仁願也是陛下吩咐于志寧,讓他安排人私下讓人送來的書信。

這裡官吏對蘇定方這位老將軍是極爲敬重的,紛紛行禮。

蘇定方笑着迴應這些目光,坐在於志寧身邊問道:“不會再有人猜忌劉仁願了。”

蘇定方道:“朝臣們擔憂社稷,只有陛下在擔憂劉仁願這個將軍,纔會讓老夫走這一趟,一個關心將領,爲將領設身處地去想的皇帝,會得到更多人的擁戴,其實陛下從不擔憂劉仁願會不會造反,而是想着如何把劉仁願從猜忌之中救出來。”

因爲誰也不知道,劉仁願若是獨自一人面對這種猜忌,他甚至都不敢回長安城,此刻又有個長輩來幫助他是最好的。

于志寧將手中的卷宗遞上,蘇定方的感慨聲停下,不解道:“這是做什麼?”

“萊州的海外有些事,需要邢國公主持一番。”

“這是你們兵部的事……”蘇定方退後幾步,道:“老夫都告老了……告老……”

話語聲越來越低,蘇定方想起陛下所賜的琉璃碗,還有凌煙閣的承諾,果然這些都不會白給……中計矣!

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31章 只有利益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61章 迎接陛下429.第429章 讓步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1.第1章 太子殿下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321章 臂膀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85.第385章 登基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15章 各縣彈劾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68.第368章 新設441.第441章 塞人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1章 圖表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152章 東宮舊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85章 兵馬未動237.第237章 笄禮第98章 奉命放假第95章 合力撈魚78.第78章 解氣?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535章 有很多人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3章 “肥羊”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54章 臣來告老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
442.第442章 傳說中的商人第531章 只有利益503.第503章 老君山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26章 孤想在沙漠種水稻341.第341章 不是當年第38章 想要集權的父皇第61章 迎接陛下429.第429章 讓步461.第461章 平生所願,位列凌煙閣410.第410章 學子矛盾299.第299章 爲何哭,爲何笑448.第448章 相聚西州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204.第204章 太子的產業1.第1章 太子殿下第571章 這就是盛世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321章 臂膀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553章 只需成功一次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385.第385章 登基372.第372章 寢食難安第313章 太子的新喜好332.第332章 中年危機的布衣之交第185章 果然成了祥瑞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548章 喝酒的朋友205.第205章 河西重城第115章 各縣彈劾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00章 終究成了父皇的功績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284.第284章 關中雷雨221.第221章 太子想要的是將來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277.第277章 京兆府無所畏懼第140章 和諧的宴席248.第248章 失蠟鑄造法466.第466章 連反賊都算不上457.第457章 李義府回朝第13章 耿耿於懷第41章 大勝而歸第115章 各縣彈劾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第317章 朝臣人心浮動第523章 唐軍建設的壯景368.第368章 新設441.第441章 塞人第71章 最划算的買賣483.第483章 運河運河第11章 圖表498.第498章 皇帝的班底第19章 他們越反對,它就越光芒萬丈第109章 指指點點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419.第419章 要去西域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第23章 太子游長安第152章 東宮舊人418.第418章 皇帝給的體面第549章 劉仁軌與禮部爲敵378.第378章 豪情萬丈的時代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第85章 兵馬未動237.第237章 笄禮第98章 奉命放假第95章 合力撈魚78.第78章 解氣?第118章 不缺添亂的人187.第187章 合適的環境第535章 有很多人401.第401章 唐蕃之交218.第218章 太子休沐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567章 朕就再多活兩年408.第408章 一位正直的人第73章 “肥羊”第539章 又年輕又真誠的人第54章 臣來告老214.第214章 大旱大澇第15章 你猜我猜?第543章 吐蕃往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557章 不是懷疑是拯救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56.第256章 迂迴繞後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500.第500章 爲期百年367.第367章 看洛陽第40章 東宮的錢袋子425.第425章 越老越留戀370.第370章 啓程封禪329.第329章 這是唐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