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到1905年,交通方面,全國鐵路應該達到十五萬公里里程,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新建兩條達累斯薩拉姆市地鐵和城際鐵路,聯通第一鎮市和萊茵市以及索加市,擴建萊茵市地鐵網絡,水泥和瀝青公路突破兩百萬公里,新建運河十二條,串聯莫桑比克和中部之間的水運網絡。”

遷都後,原本第一鎮市的政治地位下降,這也就意味着第一鎮市失去了原本政治產業,所以第一鎮市如果不被廢棄的話,只能同達累斯薩拉姆市合併才能持續發展,因爲遷都的問題,第一鎮市本身的資源已經難以支持其繼續發展。

思維特在放大版的濱海省(原中央省)地圖,用紅筆將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分別圈出來。

“諸位請看,地圖上東部的這四座城市,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之前都在第一鎮市辦公。”

“現在的問題在於,以前第一鎮市能夠發展起來,靠的就是最高優先級的政治資源,包括醫院,學校,交通,產業等等,都圍繞政治服務展開。”

“但是隨着遷都工作完成,同時意味着第一鎮市原本的城市生態無法維持,而且醫療,教育,產業資源也被拆分大部分到萊茵市重組,連第一鎮市的人口都只剩下不到五萬餘人。”

恩斯特這個時候也補充到:“雖然遷都後第一鎮市喪失了原本的地位,但是其目前依舊是濱海省的政治中心,交通樞紐之一,城市建設也相當完善,所以對於第一鎮市的安排是充分利用其優勢,保證其後續發展,目前我的想法是將第一鎮市併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區內,這樣有利於強強聯合。”

雖然東非首都變更了,但原中央省,現濱海省政府依舊在第一鎮市,並且在充當首都期間,第一鎮市積累了大量醫療,教育和行政資源,雖然大部分隨着遷都轉移到萊茵市,但剩下的資源在規模和質量上也是十分可觀的。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行政區劃變動下,某些被取消行政區的教育資源依舊會留在當地,第一鎮市也是類似情況。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一鎮市就是這個情況,雖然遠不及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規模大,但是在行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上,第一鎮市甚至比達累斯薩拉姆市要發達。

思維特接着說道:“第一鎮市可以作爲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衛星城,配合索加市形成東部濱海省的科技,政治,文化中心,構建大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發展集羣,從而實現對歐美超大城市的反超。”

“以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索加市四座城市抱團發展,區域內城市人口超百萬,在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方面也處在全國第一梯隊,而想要實現四座城市的協同發展,核心問題就是解決交通避障。”

“目前第一鎮市和索加市,達累斯薩拉姆市之間都有中央鐵路直接連接,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有東部沿海鐵路連接,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之間又有運河連接,這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交通網絡,四者間還有公路溝通,在交通領域的先天優勢明顯。”

“只不過以前這個交通網絡是以第一鎮市爲核心的,而今第一鎮市顯然不能承擔指導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任務。”

“同時爲了釋放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活力,建成印度洋經濟新橋頭堡,促進東部城市的分工,提升我國產業和工業升級,所以集羣發展是必然選項。”

“在這個基礎上,對當地交通進行進一步改善,實現四城協同發展的方案也就提上日程。”

以前達累斯薩拉姆四市交通雖然發達,但其已經建成的交通網絡主要爲全國服務,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是東非東部主要港口之一,在東非早期國土僅限於東非區域的時候,更是唯一的重要出海口,當時蒙巴薩都還沒有發展起來。

而相對應的,濱海省城市間的協同發展就還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以前因爲時代限制,當地交通側重於爲全國服務,現在東非政府就是要讓其交通爲區域經濟服務提供便利。

顯然,東非不可能取消當地已建成交通的原本職能,那就只能在此基礎上,重新規劃和建設爲當地經濟產業一體化服務的新交通網絡,而其中的關鍵也就是城際鐵路和公路建設。

思維特接着說道:“也就是構建一個圍繞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城際鐵路環線,將達累斯薩拉姆市,索加市,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串聯在一起,實現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暢通。”

“同時修建城際快速路,也就是四座城市間的直接公路,方便未來汽車等公路交通的聯絡。這樣既能緩解原本交通網的壓力,也能進一步提升四城協同發展的能力。”

“同時新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將覆蓋原本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整合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船舶製造業,同時提供大量可開發土地和更多工業人口,推動濱海省經濟更高效發展。”

其實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本來也不差,如果再整合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其科研能力和潛力將直接超過東非目前的科研中心姆貝亞市。

畢竟這四座城市的教育和科研資源單拎出來也屬於東非城市中的第一梯隊。

而教育和科研資源只是其中的一項,產業上的整合纔是大頭,本來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就屬於東非城市中的全能型選手,在很多產業領域本來就沒有短板,如果在和巴加莫約市合併,其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提升。

巴加莫約市在當前東非城市中並不是屬於小城市,而是較發達的中型城市,並且是當前東非的船舶製造業中心,人口也達到了三十多萬,所以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市兩地結合,人口就已經突破一百萬,加上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就是一百多萬。

而從距離上來說,幾座城市分佈也比較密集,相互之間距離不超過六十公里,如果是後世遠東帝國的一線城市,都足以實現同城化了。

當然,在19世紀,東非顯然是沒有辦法做到的,畢竟交通上就沒有辦法做到無縫銜接,所以城市圈的概念比較符合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四座城市。

當地唯一的短板估計也就是礦產資源不充分,並且也做不到遠東帝國上海那樣向內地的經濟縱深,畢竟東非的地形特徵決定了未來東非沿海會形成多箇中心點,而不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一家獨大。

畢竟在以前,東非沿海只有坦桑尼亞和肯尼亞沿海的時候,達累斯薩拉姆市就不能穩壓蒙巴薩市一頭。

第1372章 平原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8章 訂婚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83章 新民族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084章 底氣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238章 三把“刀”第531章 兵城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525章 血清第704章 底氣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75章 紹奎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40章 工地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36章 軍售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38章 三把“刀”第318章 朱壩鎮第968章 分歧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8章 分歧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50章 摻沙子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54章 電報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399章 加入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861章 分贓第619章 繳獲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1章 招人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6章 平衡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547章 登陸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293章 肢解第496章 交戰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章 接觸戰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65章 新世界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01章 城市化第1230章 水權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4章 飲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04章 鐵路併網請假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
第1372章 平原省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8章 訂婚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483章 新民族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1084章 底氣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238章 三把“刀”第531章 兵城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525章 血清第704章 底氣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775章 紹奎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40章 工地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36章 軍售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38章 三把“刀”第318章 朱壩鎮第968章 分歧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8章 分歧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50章 摻沙子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54章 電報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399章 加入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861章 分贓第619章 繳獲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01章 招人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56章 平衡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547章 登陸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293章 肢解第496章 交戰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章 接觸戰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265章 新世界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701章 城市化第1230章 水權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04章 飲食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1004章 鐵路併網請假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