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

德國民族黨突然停頓的攻勢,讓德國工黨有些猝不及防,不過他們也來不及思考阿道夫有什麼陰謀,此時,德國工黨受到的損失不小,需要儘快恢復元氣,還要應對接下來的選舉。

德國工黨內部對暴力推翻德國政府,還是議會競爭也有分歧,因此他們選擇兩條路線同時進行。

在德國新一輪暗流涌動的時候,南方的奧匈帝國,在蘇聯政府的支持下,奧地利等地的工黨也在悄悄謀劃着大動作。同時,因爲德國工黨的教訓,這讓他們的行動變得更加隱蔽起來,防止意外發生。

……

1932年1月14日。

遠東帝國,申城。

近期,東非政府駐申城領事館,以軍事援助的名義,向該區域的遠東帝國軍隊,也就是第十九軍捐獻了一批武器。

遠東帝國軍隊,實際上一直都比較缺乏重型武器,而仿製能力也比較薄弱,尤其是金陵政府,更是對重工業尤其不重視。

金陵政府解決武器缺口的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從國外採購,就比如1930年,遠東帝國政府就從德國採購了少量火炮。

不可否認,在一戰光環下,德國軍力強大,幾乎成爲了全世界的共識,這也讓德國軍火在世界軍火市場中大受歡迎。

而金陵政府的領導人,也極其推崇德國軍事體系,比如參謀制度,普魯士軍隊的紀律性,並且認爲德國模式更適合遠東帝國。但是對於遠東帝國而言,德國軍械也並非全是優點,尤其是其價格實在太貴了。

與前世德國作爲戰敗國不同,本時空裡德國國防工業更加傲慢,因此,哪怕在國際市場上,德國武器也絕對不算便宜,而前世同時期,德國對遠東帝國出口武器甚至比美國武器都要低百分之三十左右。

道理也很簡單,前世德國軍事力量被限制,軍工廠自然更重視海外市場,同時作爲戰敗國的德國,在態度上也沒有底氣,還有前世德國經濟危機比本時空更要嚴峻,所以更需要出口創匯,甚至可以接受以物易物。

所以,本時空裡,德國和遠東帝國的軍事領域合作,規模也縮水了不少。

而同爲“德械”的東非武器,價格雖然便宜,也很有限,而且近十幾年來,東非幾乎沒有和遠東帝國的大規模軍事合同。

和金陵政府關係密切的英美兩國,出於政治利益考慮,也採取了和東非類似做法。

當然,他們和東非有着本質的區別,東非政府是受恩斯特影響,不願意干預遠東帝國內政,哪怕到如今,遠東帝國也僅僅是名義上統一。

英國和美國也是顧及日本,英國本身和日本就是合作者,兩國在遠東帝國保持默契,所以,英國不可能扶持遠東帝國軍工產業的發展,甚至不會向遠東帝國出口殺傷性大的重武器。

美國也有類似想法,不過這也和美國如今的外交政策有關,也就是“孤立主義”盛行,而和遠東帝國軍火交易,顯然不符合孤立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金陵政府不僅不重視國防工業,連國際上的“酒肉朋友”都比較罕見,目前,其主要進口重武器,基本來自於德國和奧匈帝國。

此時,東非領事克魯斯就打量着頗爲“寒酸”的遠東帝國軍隊。

他對着身旁的蔡軍長說道:“很難想象你們這支部隊,是一支駐紮在遠東第一大城市的軍隊。”

此時,申城是整個遠東第一大城市,經濟十分繁榮,至少明面上來說,可能也就日本東京可以相提並論。

同時,申城除了是遠東帝國經濟第一城市外,還是其重要門戶,尤其是扼守長江出海口,如果此地被佔領,那敵人就能沿着長江,逆流而上,把軍艦開進其腹地。

當然,這個時候的申城,本來就和殖民地沒有太大區別,就比如東非領事館,就在申城的法租界旁,長江裡英國,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的軍艦遊弋。

從出海口的申城,到金陵政府所在地,最後是漢口都有各國租界分佈,通商口岸更是高達十多處,一直到上游的山城。

英國有專門的長江艦隊,常駐申城和漢口,日本的第三艦隊駐紮在申城,之後是美國的長江巡邏隊。

所以說這個時代的長江等河流,根本不是遠東帝國說了算,屈辱的成爲了一條“國際河流”。

放在其他世界大國,就絕對不允許這種情況出現,就比如東非的贊比西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英國的泰晤士河,法國的塞納河……

萊茵河和多瑙河纔是真正的國際性河流,畢竟分屬於不同國家。

蔡軍長對克魯斯不敢怠慢,但是,也對他的話感到莫名其妙,他詢問:“不知道貴領事說的是哪一方面?”

克魯斯領事直言不諱的說:“我是說第十九軍的裝備還有待遇,和申城這座城市顯得有些突兀。”

“申城的繁榮和燈紅酒綠,即便放在全世界也能排的上號,但是你們這支駐守如此經濟和軍事重地的軍隊,實在有些寒酸。”

聽到如此直白的話,蔡軍長臉色有些難堪,他想開口解釋,卻又不知如何說起。

“蔡軍長,別怪我說話難聽,申城是貴國經濟最發達和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是金陵政府的門戶,距離也就三百公里左右,藉助長江航道,如果申城淪陷敵手,能直接威脅貴國首都金陵的安全。”

“因此,我認爲貴國應該在申城部署重兵,或者加強你們這些當地駐軍的武器裝備。”

“可是,我這一路過來,對你們軍營的狀況,只能評價一句,實在不堪入目。”

也不怪克魯斯這樣說,本來此時遠東帝國軍隊水平就差,更何況第十九軍在遠東帝國也只能算二流軍隊。

第十九軍並非金陵政府嫡系,也就是中央軍,其原本屬於地方的粵軍,後來才歸順金陵政府,但始終都被金陵政府視爲“雜牌軍”。

在裝備,武器,補給,待遇等方面,都比不上中央軍,也就比地方軍閥部隊略微強一點。但是,他們承擔的任務和自由度就比軍閥部隊差得多,時常被金陵政府派往危險或者艱苦地區執行任務。

就像他們現在的駐地——申城,申城作爲此時遠東經濟最發達城市,毫無疑問在許多人眼裡是一口肥肉,當地油水豐厚。

可金陵政府的高層們,爲什麼捨得把這裡讓第十九軍駐守,其中的貓膩就不小。

因爲這個時候,金陵政府心裡十分清楚,申城並不安全,他們對於日本政府的一些行動,並非完全沒有察覺。

恰好相反,正是金陵政府的高層清楚日本對申城有所圖謀,所以他們在1931年底,把“雜牌軍”的第十九軍調到這個經濟和軍事重地。

這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金陵政府內部高層在面對日本狼子野心時,不僅沒有守衛國土的決心,反而想把“鍋”甩出去。

假設日本真的進攻申城,並且成功的話,到時候蔡軍長和十九路軍就是“罪犯”,“背鍋人”。

否則的話,駐守申城的就應該是中央軍的精銳,而不是這支營養不良,裝備落後且匱乏的雜牌部隊。

克魯斯接着說道:“申城這樣的經濟重地和門戶,就很像當初東非的達累斯薩拉姆市,而金陵就好比原我們東非首都第一鎮市。”

“當年,第一鎮市還是首都的時候,別說達累斯薩拉姆,就算巴加莫約還有桑給巴爾島,我們都部署重兵,並且不吝嗇軍事上的投入,建設近海防禦火力網,組織艦隊,機槍火炮等武器更是數不勝數,後勤保障充足。”

“這還是東非大多數時間屬於和平時期的軍事投入,也就上個世紀南非戰爭,英國和葡萄牙聯軍對東非近海有過威脅。”

“反觀貴國,本身海軍實力就很孱弱,長江這條內河,更是不被你們本國控制,這種情況下,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我們東非艦隊都能輕易開進長江,威脅長江沿岸,以及貴國首都金陵的安全。”

“所以目前,貴國根本沒有海權和內陸水權,海軍投入大,我們可以理解貴國經濟上的難處。”

“可是,你們國家在陸軍上的投入,就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俗話說揚長避短,既然無力支持海軍的發展,那就更要重視陸軍的投入,哪怕多裝備些火炮,也能加強你們的國土安全。”

“尤其是如今貴國和日本處於戰爭狀態下,你們政府的操作,更是令人不恥,如果是我的話,不說前線,至少申城的日本軍隊,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下令把他們幹掉。”

事實上,1931年遠東帝國和日本就已經處於交戰狀態,不過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是,金陵政府居然向東北軍隊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把東北這一重要農業和工業基地,拱手讓人。

要知道1931年的遠東帝國可是因爲水災,南方受災嚴重,糧食大規模減產,彼時金陵政府還要求東北地區調集糧食救災,結果現在東北直接讓金陵政府“白送”。

還有東北的工業,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在重工業和軍工業領域,是遠東帝國最發達的區域,也便宜了敵人。

面對克魯斯對金陵政府的批評和羞辱,蔡軍長不禁握緊了拳頭,當然,他並不是針對克魯斯,而是不爭氣的金陵政府。

他面帶苦澀的說道:“領事先生,雖然你的嘴裡沒有什麼好話,但是你說的很對,政府內部某些高層確實有些短視。”

“可惜,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我人微言輕,並不能動搖國家的決策,否則的話,我們或許早就清理申城的敵寇了。”

克魯斯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我很理解閣下的苦衷,不過不得不說,這種情況很難讓人忍受。”

“畢竟軍人的使命還應該加上一條,那就是守土有責,貴國政府的行爲過於抽象,我想你的心裡也憋了一肚子火。”

“可惜,我只是一個外國人,也無法插手貴國的內政,不過,對於貴軍的遭遇,我們東非還是能夠提供一些幫助的。”

“這次我們東非從倉庫裡淘汰了一批七十五毫米步兵炮,一般而言這些上個世紀的火炮,應該按照廢鐵處理,回爐重造,不過我們政府決定把這批火炮,還有一些彈藥送給第十九軍。”

七十五毫米步兵炮,東非在上個世紀大量生產,並且在南非戰爭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不過如今東非已經不再需要太多,所以一小部分庫存就被運送到了申城,一共三十多門。

三十多門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對於東非而言,就是一堆廢鐵,但是對於第十九軍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因爲此時,第十九軍的火炮數量都不到八十門。

第十九軍裝備的火炮,主要有三種,分別是仿製德國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大約三十門,還有大約四十門上下的八十五毫米迫擊炮,以及不到十門的野戰炮。

也就是說東非援助第十九軍的這一批七十五毫米步兵炮,幾乎相當於原本第十九軍小半個炮兵火力。

除此外,在東非贈送的“廢鐵”中,還有不少馬克沁機器和彈藥,這對於第十九軍戰鬥力的提升可不小。

對於東非人的慷慨,蔡軍長心有疑慮,他說道:“貴國這樣做,可能不合規矩,我擔心金陵……”

克魯斯安慰他說道:“蔡軍長不需要擔心,不過十幾門火炮,我想貴國政府應該不會在意,反正我們東非也不需要你們付出代價。”

“至於你所擔心金陵方面的問題,我們東非會出面解決,你可以把我們的態度迴應上去,當然,如果他們沒有發現問題的話,也可以不這麼做。”

第十九軍人數就有三萬多人,突然多出三十門火炮,基本沒有辦法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這一切都取決於蔡軍長怎麼做。

東非自然也不希望惹上麻煩,雖然東非本身並不害怕麻煩,說實話,東非的這次定點軍事援助,本身就是對金陵政府的不信任,三十門火炮,如果交給金陵政府,那絕對用不到第十九軍身上。

按照東非情報部門的信息,接下來,日本大概率會對申城發動戰爭,所以,東非方面希望當地駐紮的第十九軍給日本找些麻煩。

因此,克魯斯特意提醒說:“蔡軍長,如果你相信我們東非獲取的一些情報的話,那我們希望你記住,近期日本很有可能進攻這座城市,到時候,這批軍援或許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385章 煽動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01章 駁回第55章 到東非去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07章 迂迴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32章 押解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36章 道路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91章 抵達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67章 奧拓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435章 雙總部第1504章 脫鉤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9章 加入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31章 準備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26章 回歐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7章 日常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53章 下一站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564章 貴人第676章 摩托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37章 徵兵第483章 新民族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30章 水權第789章 態度第1448章 竊聽第953章 新家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471章 戰鬥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52章 夏威夷第161章 檢閱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185章 速成第88章 衝突升級
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385章 煽動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401章 駁回第55章 到東非去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607章 迂迴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832章 押解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36章 道路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91章 抵達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67章 奧拓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435章 雙總部第1504章 脫鉤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399章 加入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31章 準備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426章 回歐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97章 日常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53章 下一站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564章 貴人第676章 摩托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437章 徵兵第483章 新民族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230章 水權第789章 態度第1448章 竊聽第953章 新家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1471章 戰鬥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52章 夏威夷第161章 檢閱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185章 速成第88章 衝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