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水電佔比

談完了大湖區的水利建設問題後,思維特將話題轉向全國水電建設上來。

思維特說道:“等到四五完成後,我國將節省大量的原本用於發電的煤炭,從而減少本土煤炭資源的開發,進一步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問題。”

1916年開年,東非的水電建設增速明顯加快,除了大湖區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的水電站建設以外。

東非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水電建設”熱潮,東非作爲世界電力大國,對於水電能源是相當感興趣的。

“根據四五規劃,到1920年前,東非電力結構將完全發生改變,對於水力發電將提升到佔全國總髮電量的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東非全國發電量的四分之一,這個比例是相當大的,將爲東非節省大量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其中重點替代的就是煤炭資源,相對於其他大洲而言,非洲的煤炭資源只在南美洲之上,當然,南極洲肯定不算,畢竟連人都沒有的地方,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不過南極洲的煤炭資源真和非洲對比,鹿死誰手還真不好確定,畢竟南極洲被冰原覆蓋,勘探工作並不好展開,而且南極洲也不是一直都在那個位置,遠古南極也曾經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和生物,這也意味着南極地區的煤炭資源有發育的基礎條件。

所以說,東非處在煤炭比較缺乏的非洲大陸是不幸的,不過好消息則是非洲大陸的大部分煤炭資源都在東非境內,這也是東非開啓工業化的基礎條件。

但是,東非的煤炭儲量,並不能讓恩斯特安心,所以水能這種能夠快速再生的資源也就被恩斯特極爲看中。

而東非爲什麼等到“四五”纔開始大力發展水電資源,這其實和過去技術不成熟息息相關,不管是建築工程技術還是水電技術皆是如此。

而四五開啓後,東非經過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這就讓東非開展水電開發的基礎條件正式成熟。

“目前在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有興國水電站,樂鉑水電站,塞拉木水電站等百餘座,這些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我國電力能源供應問題。”

恩斯特對於這個結果是相當滿意的,他總結道:“如今我國每年的發電量達到了六百多億千瓦時,這幾乎是世界其他國家發電量的總和相當。”

“而如此多的發電量,卻並不能完全應對我國當下國民生產生活的快速增長。”

自從東非登上了世界第一電力大國的寶座後,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置上下來過。

尤其是從一五計劃之後,東非發電量就像脫繮的野馬,徹底和歐美國家拉開差距。

但是這並不能滿足東非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畢竟在電氣化的道路上,東非走的更遠,工廠,鐵路,通信,船舶,軍事,居民生活等等領域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多。

而同期美國的發電量也只有東非的一半不到,但是僅美國的發電量就足以和歐洲所有國家相比較,斷崖式領先。

目前東非產業在電氣化和機械化程度上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世界首位,在配合東非其他工業數據來看,已經穩坐世界第一工業國的位置,並且在短時間內領先其他國家。

當然,這種數據也只是東非的預估,畢竟戰爭環境下,各國實際工業數據並不好獲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各國的工業已經完全轉向軍工業和重工業爲主,這一點從過去一年的外貿數據就可以看出來。

東非在第三世界搶奪了大量原本屬於歐洲各國的工業訂單,尤其是在東非世博會的加持下,對南美,中東,中亞等地區的貿易可以說扶搖直上。

恩斯特:“這幾年我國對海外的煤炭資源進口量逐年加大,其中就和電力能源息息相關。”

“雖然也有市場兌換的考慮的,但是進口煤炭的性價比顯然不高,使用水能代替煤炭,就能讓我國工業進一步擺脫對煤炭能源的桎梏。”

市場兌換是目前東非的貿易形式之一,更通俗的來說也就是以物易物,畢竟東非在和第三世界國家貿易的時候,他們手裡也沒有多少真金白銀。

所以用工業品換取礦產和其他物產,就成了現在東非對外貿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進一步加強了東非萊茵盾的國際貨幣地位,畢竟只要發生穩定的長期貿易關係,最終都會涉及到貨幣問題。

“並且將這些節省下來的煤炭資源,投入到鋼鐵,冶金,化工等更加需要煤炭參與的領域,壓縮我國的工業生產成本,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比於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水電對於東非而言,簡直就是白撿的便宜,畢竟東非最不缺的就是水力資源。

這一點從東非的河流就可以看出來,不管剛果河,贊比西河還是尼羅河等大型河流,基本上都存在豐富的水電潛力亟待東非開發。

剛果河的幹流雖然只有下游靠近出海口的地區和上游有着巨大水電潛力,但是剛果河的支流,而很多支流都是從東非的高原山區流向剛果盆地,水能潛力巨大。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剛果河的幹流,尤其是中段因爲流經剛果盆地,所以水能資源潛力十分有限,畢竟盆地的地形也是相對平緩的,這使得從基桑市到下游的金沙薩之間的剛果河干流,並不適合建設水電站,反而適合開發航運。

而這也是金沙薩和基桑市兩座東非城市能夠在熱帶雨林區域成爲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兩座城市間的剛果河中段,可以自由的通行船隻,當然過了金沙薩就是剛果河下游瀑布羣,而基桑市則是上游瀑布羣。

這種地理形勢,使得基桑市和金沙薩市成爲必要的交通樞紐以及貨物集散地。

當然,如果讓恩斯特選的話,他更希望剛果河干流航運能直通大西洋,畢竟東非不缺剛果河下游瀑布羣那“一點”水電潛力。

除了東非的幾條大河以外,其他中小型河流的可開發水電資源都十分可觀,並且並不侷限於東非某一個區域,這種地理條件廣泛分佈在東非全國。

就算氣候相對乾旱的西北和東北地區亦是如此,不過這兩個區域因爲人口不多,工業少,農業規模小的原因,暫時也不需要那麼多發電量和水量。

這主要還是源於東非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人口分佈還是比較順應時代發展的,主要向沿海宜居帶和中部地區靠攏,當然,大湖區是一個比較例外的地方,大湖區涵養人口的能力太強,所以東非當初就向大湖區多遷移了一點點。

而當初東非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作爲一個農業國家,大湖區的人口增長十分驚人,這也就使得大湖區成爲了目前東非工業化的一個障礙。

畢竟想讓大湖區這個東非高密度人口分佈地帶的農業區域,步入工業化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當然,如果完成了對大湖區工業化,那基本也就意味着東非工業化完成了大半,在解決部分偏遠地區的問題,東非基本就可以達到英國和德國的工業化程度。

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62章 打魚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30章 跑路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18章 朱壩鎮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98章 魚餌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92章 菜市場第299章 預判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164章 爭議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15章 交涉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967章 奧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199章 討論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03章 “大殺器”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281章 酒館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374章 波斯第189章 佔領第830章 蓄水池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請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69章 戰場問詢
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62章 打魚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30章 跑路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18章 朱壩鎮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98章 魚餌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92章 菜市場第299章 預判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164章 爭議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215章 交涉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967章 奧拓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199章 討論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03章 “大殺器”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24章 籌措資金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281章 酒館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374章 波斯第189章 佔領第830章 蓄水池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請假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169章 戰場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