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水電佔比

談完了大湖區的水利建設問題後,思維特將話題轉向全國水電建設上來。

思維特說道:“等到四五完成後,我國將節省大量的原本用於發電的煤炭,從而減少本土煤炭資源的開發,進一步緩解我國能源緊張問題。”

1916年開年,東非的水電建設增速明顯加快,除了大湖區和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區的水電站建設以外。

東非全國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水電建設”熱潮,東非作爲世界電力大國,對於水電能源是相當感興趣的。

“根據四五規劃,到1920年前,東非電力結構將完全發生改變,對於水力發電將提升到佔全國總髮電量的至少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東非全國發電量的四分之一,這個比例是相當大的,將爲東非節省大量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化石能源。”

而其中重點替代的就是煤炭資源,相對於其他大洲而言,非洲的煤炭資源只在南美洲之上,當然,南極洲肯定不算,畢竟連人都沒有的地方,沒有太大實際意義。

不過南極洲的煤炭資源真和非洲對比,鹿死誰手還真不好確定,畢竟南極洲被冰原覆蓋,勘探工作並不好展開,而且南極洲也不是一直都在那個位置,遠古南極也曾經有大量的森林,植被和生物,這也意味着南極地區的煤炭資源有發育的基礎條件。

所以說,東非處在煤炭比較缺乏的非洲大陸是不幸的,不過好消息則是非洲大陸的大部分煤炭資源都在東非境內,這也是東非開啓工業化的基礎條件。

但是,東非的煤炭儲量,並不能讓恩斯特安心,所以水能這種能夠快速再生的資源也就被恩斯特極爲看中。

而東非爲什麼等到“四五”纔開始大力發展水電資源,這其實和過去技術不成熟息息相關,不管是建築工程技術還是水電技術皆是如此。

而四五開啓後,東非經過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這就讓東非開展水電開發的基礎條件正式成熟。

“目前在建的大型水電工程有興國水電站,樂鉑水電站,塞拉木水電站等百餘座,這些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我國電力能源供應問題。”

恩斯特對於這個結果是相當滿意的,他總結道:“如今我國每年的發電量達到了六百多億千瓦時,這幾乎是世界其他國家發電量的總和相當。”

“而如此多的發電量,卻並不能完全應對我國當下國民生產生活的快速增長。”

自從東非登上了世界第一電力大國的寶座後,就再也沒有從這個位置上下來過。

尤其是從一五計劃之後,東非發電量就像脫繮的野馬,徹底和歐美國家拉開差距。

但是這並不能滿足東非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畢竟在電氣化的道路上,東非走的更遠,工廠,鐵路,通信,船舶,軍事,居民生活等等領域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多。

而同期美國的發電量也只有東非的一半不到,但是僅美國的發電量就足以和歐洲所有國家相比較,斷崖式領先。

目前東非產業在電氣化和機械化程度上毫無疑問已經達到世界首位,在配合東非其他工業數據來看,已經穩坐世界第一工業國的位置,並且在短時間內領先其他國家。

當然,這種數據也只是東非的預估,畢竟戰爭環境下,各國實際工業數據並不好獲得。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各國的工業已經完全轉向軍工業和重工業爲主,這一點從過去一年的外貿數據就可以看出來。

東非在第三世界搶奪了大量原本屬於歐洲各國的工業訂單,尤其是在東非世博會的加持下,對南美,中東,中亞等地區的貿易可以說扶搖直上。

恩斯特:“這幾年我國對海外的煤炭資源進口量逐年加大,其中就和電力能源息息相關。”

“雖然也有市場兌換的考慮的,但是進口煤炭的性價比顯然不高,使用水能代替煤炭,就能讓我國工業進一步擺脫對煤炭能源的桎梏。”

市場兌換是目前東非的貿易形式之一,更通俗的來說也就是以物易物,畢竟東非在和第三世界國家貿易的時候,他們手裡也沒有多少真金白銀。

所以用工業品換取礦產和其他物產,就成了現在東非對外貿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進一步加強了東非萊茵盾的國際貨幣地位,畢竟只要發生穩定的長期貿易關係,最終都會涉及到貨幣問題。

“並且將這些節省下來的煤炭資源,投入到鋼鐵,冶金,化工等更加需要煤炭參與的領域,壓縮我國的工業生產成本,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比於消耗煤炭等化石能源,水電對於東非而言,簡直就是白撿的便宜,畢竟東非最不缺的就是水力資源。

這一點從東非的河流就可以看出來,不管剛果河,贊比西河還是尼羅河等大型河流,基本上都存在豐富的水電潛力亟待東非開發。

剛果河的幹流雖然只有下游靠近出海口的地區和上游有着巨大水電潛力,但是剛果河的支流,而很多支流都是從東非的高原山區流向剛果盆地,水能潛力巨大。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剛果河的幹流,尤其是中段因爲流經剛果盆地,所以水能資源潛力十分有限,畢竟盆地的地形也是相對平緩的,這使得從基桑市到下游的金沙薩之間的剛果河干流,並不適合建設水電站,反而適合開發航運。

而這也是金沙薩和基桑市兩座東非城市能夠在熱帶雨林區域成爲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兩座城市間的剛果河中段,可以自由的通行船隻,當然過了金沙薩就是剛果河下游瀑布羣,而基桑市則是上游瀑布羣。

這種地理形勢,使得基桑市和金沙薩市成爲必要的交通樞紐以及貨物集散地。

當然,如果讓恩斯特選的話,他更希望剛果河干流航運能直通大西洋,畢竟東非不缺剛果河下游瀑布羣那“一點”水電潛力。

除了東非的幾條大河以外,其他中小型河流的可開發水電資源都十分可觀,並且並不侷限於東非某一個區域,這種地理條件廣泛分佈在東非全國。

就算氣候相對乾旱的西北和東北地區亦是如此,不過這兩個區域因爲人口不多,工業少,農業規模小的原因,暫時也不需要那麼多發電量和水量。

這主要還是源於東非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人口分佈還是比較順應時代發展的,主要向沿海宜居帶和中部地區靠攏,當然,大湖區是一個比較例外的地方,大湖區涵養人口的能力太強,所以東非當初就向大湖區多遷移了一點點。

而當初東非工業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作爲一個農業國家,大湖區的人口增長十分驚人,這也就使得大湖區成爲了目前東非工業化的一個障礙。

畢竟想讓大湖區這個東非高密度人口分佈地帶的農業區域,步入工業化難度不是一般的大,當然,如果完成了對大湖區工業化,那基本也就意味着東非工業化完成了大半,在解決部分偏遠地區的問題,東非基本就可以達到英國和德國的工業化程度。

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72章 犀牛園第108章 歷史課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12章 美食節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37章 颱風第1185章 速成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17章 炊事車第460章 衝突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66章 集結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49章 熱度第37章 戰爭請假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05章 封賞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79章 總部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21章 申請第255章 五五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780章 追蹤第210章 小丑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633章 “故”人第149章 王位第355章 安卡村第369章 送別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347章 開飯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58章 巴拉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04章 調停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3章 推力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269章 距離感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86章 咖啡第327章 南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
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72章 犀牛園第108章 歷史課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12章 美食節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37章 颱風第1185章 速成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17章 炊事車第460章 衝突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66章 集結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49章 熱度第37章 戰爭請假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305章 封賞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179章 總部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21章 申請第255章 五五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780章 追蹤第210章 小丑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633章 “故”人第149章 王位第355章 安卡村第369章 送別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347章 開飯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58章 巴拉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04章 調停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3章 推力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269章 距離感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86章 咖啡第327章 南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