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

蘭芳海外省在東非地理版圖的地位可以說比較重要,這裡緊鄰着馬六甲海峽,而所處的加裡曼丹島又被稱爲南洋十字路口,雖然比不過英國控制的海峽殖民地(主要是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包括新加坡),但在東非南洋海外領地中算是最能拿出手的了。

初期開發條件遠超過棉蘭老島殖民地和巴拉巴克島,棉蘭老島平原太少,人口更是比蘭芳海外省更加稀少。

雖然棉蘭老島的土著很多,但是這些土著在東非政府眼裡都是不服王化的野蠻人,現在東非還在對當地進行肅清鎮壓,統治成本高居不下。

可以說東非在棉蘭老島的統治,和北方呂宋島的美國人併爲臥龍鳳雛,兩國都在爲鎮壓本地區土著幹着同一件事。

而且因爲宗教等原因,東非對棉蘭老島的肅清活動,遠比美國更加血腥,當地土著反抗決心遠超北方的呂宋島等菲律賓殖民地區域。

所以東非在棉蘭老島的統治成本高居不下,並且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自然也不可能轉入建設階段。

至於巴拉巴克島,該島對東非而言只有一定的軍事用途,島嶼面積小,還以山地爲主,不具備開發價值。

所以,蘭芳海外省和這兩個東非在南洋的海外領土對比,現階段是最適合大規模開發建設的。

至於未來,棉蘭老島的價值可能大於蘭芳海外省,畢竟棉蘭老島的資源遠比蘭芳海外省豐富。

……

“根據文件要求,本次移民主要任務是在坤甸市周邊建設兩座國營農場,以及一座木材加工廠,蘭芳海外省可利用土地面積是非常多的,但是開發不容易,要先毀林開荒,同時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木材出口也是蘭芳海外省當前的重要產業之一。”

“在開荒期間,省政府會派出軍隊對你們的安全進行保護,你們也不用擔心,這裡只有一些野生動物可能產生一定威脅,不過在坤甸市周邊,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

加裡曼丹島上的野生動物比較多,尤其是蘭芳海外省這種地廣人稀的區域,生活着犀牛,蟒蛇,猴子等等。

至於人的威脅,如果是蘭芳海外省其他區域,可能會遇到一些土著中的非法越境者,但是這種情況在坤甸市周邊不可能發生。

“坤甸市的水資源十分豐富,地形平坦,但是土壤比較貧瘠,這是熱帶雨林地區的通病,除非像爪哇島那樣有豐富的火山灰土壤,所以在坤甸市進行農業生產還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你們也不需要太擔心,質量不夠,面積來湊,坤甸市周邊可利用土地非常豐富,而今坤甸市總人口也才五萬多,放在帝國本土恐怕也只有沙漠和雨林地區的人口密度差不多。”

“而且在本土的照顧下,農具,化肥我們都爭取了不少份額,所以當地開荒也相對容易。”

“目前坤甸市的人口主要以華人爲主,只有一小部分會德語,所以交流上可能有一些困境,但是我們也在這裡建設了幾所學校,你們中有想法的,也可以參加教學工作。”

東非本土國民大多數接受過義務教育,所以部分人教學德語勉強是可以做到的,這也是蘭芳海外省和坤甸市政府需要的人才。

真正的難點在於,德語教師必須有一定漢語基礎,畢竟完全用德語教學,對於本地大多數華人學生而言就是雞同鴨講,而在東非本土強勢德語推廣政策下,本土新生代保留漢語口語的人數恐怕還真不多。

至於掌握漢語文字的人,在東非就是更加鳳毛麟角了,畢竟當初東非的華人移民,絕大多數目不識丁。

而且教育工作還有其他難點,那就是本地人口雖然以華人爲主,可遠東帝國地域面積廣大,人口衆多,方言也多,光是小小的蘭芳海外省就有漢語的六七種方言,主要以南方地區方言爲主,還有一部分夾帶土著口音的華人羣體,主要是南洋很多華人和當地土著混居太久,所以造成了語言習慣上的異化。

畢竟加裡曼丹島,遠東帝國稱爲婆羅洲,當地很多華人居民在明代就生活在這裡,不可能不受到影響。

所以,即便是教師工作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勝任的,蘭芳海外省政府肯定會進行考覈。

……

本輪移民蘭芳海外省的東非本土移民,實際上能從事的職業比較有限,如果是一般殖民地,或許東非政府可以安排他們對當地人進行管理,或者從事一些中高端工作。

但蘭芳海外省比較特殊,它本省在東非版圖裡就不是殖民地,當地的土著,絕大部分基本被東非政府驅逐了,而殖民是一種寄生形勢的治理,顯然蘭芳海外省沒有這種寄生當地土著的基礎條件。

至於蘭芳海外省尚未完全規劃的華人居民,對於東非而言,他們或許在某種意義上屬於當地“土著”的一種,畢竟他們很大一部分在當地歷史也比較久,但是經過東非政府長達十幾年的篩選,這些華人居民已經成爲東非國民,只不過因爲教育資源稀缺,義務教育和德語普及不順利,所以他們絕大部分保留了傳統特色。

不過這對於東非政府而言,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東非統治時間越長,對當地居民同化只是時間問題。

這也就意味着蘭芳海外省確實是以東非本土省份的模式進行治理,雖然受制於條件,發展程度較低,經濟無法和東非本土相比,可在制度和政府層面和本土無異。

而這也就決定了東非政府不會以殖民地形式統治當地,別看東非建國已久,但是東非本土還有大量土著奴隸,所以一定意義上來說,東非本土都比蘭芳海外省更像殖民地。

所以東非政府所說的建設開發蘭芳海外省,完全是符合事實的,而這些本土移民,就像是蘇聯開發西伯利亞一樣被東非政府派遣到當地的先鋒,這也決定了他們未來的路會比較艱苦。

不過蘭芳海外省條件雖然比東非本土條件差很多,但這只是針對東非本土整體而言,在本土北部,西南,東南等落後地區,同樣有着一批人爲了國家建設從而在惡劣環境中艱苦工作。

所以到蘭芳海外省進行開墾建設,和本土到落後地區支援建設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也是東非這幾代人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20世紀初,各國社會民衆,不管是工業國還是農業國,都是要參與繁重體力勞動的,東非也不例外,所以東非政府爲了不被國際社會所淘汰,只能付出比歐美國家更多的熱血和汗水。

包括東非海外領地,這些海外領地實際上能給東非提供的經濟價值很少,所以對於海外領地建設更多需要東非本土進行幫扶,只不過現階段東非也只能推動蘭芳海外省,馬達加斯加島領土以及阿拉斯加皇室領地的建設,而且投資十分有限。

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63章 站隊第992章 入籍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446章 災情第390章 勸離第1518章 旅遊業第162章 打魚第572章 停火線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967章 奧拓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09章 聖誕節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303章 撤資第596章 壓迫感第304章 調停第616章 行蹤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81章 “火車頭”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94章 訛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73章 象牙第1316章 對話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53章 新家第1448章 竊聽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12章 美食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11章 送行第6章 戰爭臨近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49章 疾病防控第464章 勸說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903章 萊茵宮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61章 危與機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774章 搬遷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9章 聖誕節第581章 “火車頭”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7章 西逃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793章 籠中鳥第474章 討論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98章 太特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0章 農業
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63章 站隊第992章 入籍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446章 災情第390章 勸離第1518章 旅遊業第162章 打魚第572章 停火線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967章 奧拓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09章 聖誕節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303章 撤資第596章 壓迫感第304章 調停第616章 行蹤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81章 “火車頭”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94章 訛詐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73章 象牙第1316章 對話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53章 新家第1448章 竊聽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612章 美食節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11章 送行第6章 戰爭臨近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49章 疾病防控第464章 勸說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903章 萊茵宮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961章 危與機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774章 搬遷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9章 聖誕節第581章 “火車頭”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421章 鑄鐵廠第287章 西逃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793章 籠中鳥第474章 討論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98章 太特市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0章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