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底氣

第704章 底氣

溫堡。

東非南部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也是東非對峙德蘭士瓦人的最前線,這些年布爾人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在內戰之前,布爾人就着手修建費特河南岸的防禦工程。

所以現在溫堡對面也有一座布爾人修建的大型軍事堡壘,而且在英國人的技術支持下,建設的非常專業,即便使用東非當前自產的重炮,恐怕也難以攻克,除非從沿海把進口的超大口徑岸防火炮調往前線。

內戰結束後,德蘭士瓦人才得以繼續建設費特河南防線,和東非的北費特河防線遙相呼應。

所以德蘭士瓦人想進攻東非不容易,反過來東非也要面對布爾人修建的堡壘羣,所以從一開始就註定在南方發生的大戰不會好打。

東非在之前的戰爭中,遇到過修建工事的敵人,只有桑給巴爾蘇丹國和大湖湖畔的幾個土著國家。

至於葡萄牙的兩個殖民地,因爲面積太大,所以根本無力修建成體系的防禦工事,一但和東非開戰就只能以孤立的據點和東非周旋。

但是東非的強項就是人多,所以一處難以攻克,完全可以選擇留下部分部隊圍而不攻,然後主力部隊繼續向後方穿插,疲於應對的葡萄牙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東非在國土上橫行無忌。

德蘭士瓦復國軍大將瓦爾斯皮格:“我們修建的費特河防線全長兩百多公里,一共建設大型碉堡一百三十七座,小型碉堡三百多座,同時修建了長達數百公里的公路,以達到後方物資快速向前線支援,總共建設時間長達七年之久,七萬多黑人勞工參與建設,各個堡壘之間可以快速反應,不給東非人可乘之機!”

“南”費特河防線是瓦爾斯皮格的心血之作,也是德蘭士瓦人對抗東非人的底氣。

“總結東非人上次對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戰爭,突出的就是一個快字,林波波河處處都是漏洞,而且當時我們對東非的狼子野心沒有清晰的認知,結果導致主力部隊在和祖魯人交戰的時候無法回防。

東非卻兵分三路,沿着德拉肯斯山脈迅速把整個德蘭士瓦共和國分成三部分,而且東非還有騎兵部隊能迅速支援各個戰場,對山地作戰也頗爲熟稔,分明就是蓄謀已久,所以德蘭士瓦共和國的覆滅也在情理之中。”

對於上次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東非的戰爭的情況,小比勒陀利烏斯至今歷歷在目。

當時的德蘭士瓦人可以說被東非打的找不着東西南北,比勒陀利亞直接失去和各個地區的聯絡,最後困守孤城,被東非擊破,當時自己狼狽出逃,所以小比勒陀利烏斯對東非是最痛恨的。

而爲了應對東非的威脅,德蘭士瓦人可以說是充分吸收了上一次戰爭的教訓。

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拖住東非人的行軍速度,且不能和東非人進行野戰,而且必須有重火力支援。

比勒陀利亞之所以陷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布爾人缺乏反制東非火炮的手段。 當初東非的部隊火力可以說在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開普敦,納塔爾和馬普托三地的駐軍可以相比。

“還有,一定要嚴密監視東非人的渡口,當年在林波波河一帶,我們就疏忽了渡口的重要性,乃至於東非輕而易舉的登陸林波波河南岸,所以這次不能重蹈覆轍,尤其是夜間,多佈置探照燈來,讓敵人無法趁着夜色摸過費特河。”

布爾人在費特河南岸建設的防線,自然也在東非的監視之內,可以說是在東非的見證下一步步建設起來的,中間奧蘭治自由邦內戰時期,受到過影響,但是損失不大,主要是當初奧蘭治人手裡缺乏重武器,所以只能任由德蘭士瓦人和英國聯軍攻破防線。

當然,這也和奧蘭治人的抵抗意識薄弱有關,雖然德蘭士瓦人不厚道,但終究是同一民族,上層打的你死我活,並不妨礙下層轉換陣營。

實際上奧蘭治人之所以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底層奧蘭治人向德蘭士瓦政府投降,尤其是奧蘭治人聯軍顯頹勢之後,每天逃兵數量都在攀升。

“有了南費特河防線,東非人想要南下,基本上不可能重現上次攻克德蘭士瓦共和國的情況,我們只需要依託防線和東非消耗,後面英國人和葡萄牙人在其他區域對東非進行攻擊,東非人就會疲於奔命,我們在戰爭進入僵持階段之後,再主動出擊,應該就可以獲得優勢。”瓦爾斯皮格樂觀的向小比勒陀利烏斯介紹道。

“那假設東非源源不斷的把後方兵力向這裡支援呢?要知道現在東非大部分駐軍就集中在費特河一線,而且他們佈局多年,很明顯所圖甚大,你怎麼確定英國和葡萄牙人出手後,東非人就把精力放在其他區域,如果能先攻破費特河防線,對於整個南非的戰場的意義應該很大,畢竟奧蘭治自由邦可是深入東非國土!”小比勒陀利烏斯反問道。

“總統閣下,這就要看葡萄牙人和英國人的部署了,首先就是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殖民地,在我看來其對東非的威脅遠在我們之上,畢竟東非的首都和經濟重心都在斯瓦希里海岸,達累斯薩拉姆市應該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所以東非是一定要部署重兵提防葡萄牙人的。”

“而葡萄牙掌握着戰略主動權,首先就是他們的殖民地分成兩塊,在東非的一左一右,這種情況天然就對東非不利,東非肯定也知道這一點,所以葡萄牙人估計纔是東非人的首要目標,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東非肯定是要解決其中一個,來實現他們自己的戰略安全問題。”

“至於我們德蘭士瓦,再重要能比的上東非東部麼?而且東非之所以在南方部署這麼多軍隊,恐怕也不是因爲我們有多重要,而是因爲我們的軍事威脅,畢竟東非人也知道我們對他們的仇恨是難以化解的,這就和當初普法在邊境屯兵是一個道理,我們德蘭士瓦的強大軍事力量纔是東非維繫這麼多駐軍的原因。”

瓦爾斯皮格說的很對,東非確實有這方面擔憂,和葡萄牙對比,德蘭士瓦人的軍事實力反而更能讓東非高看一眼。

德蘭士瓦人的士氣就比葡萄牙要高的多,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畢竟葡萄牙的兩塊領土終究只是殖民地和本土之間區別很大。

殖民地是隨時可以丟掉的,雖然很難受,但是也不至於就要死要活,畢竟葡萄牙丟的殖民地太多,要是沒有一顆大心臟,葡萄牙人早就暴斃了。

(本章完)

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82章 出口第151章 在法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8章 貝拉市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24章 預謀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9章 戰敗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03章 萊茵宮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336章 東非菜?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45章 援助團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327章 南下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418章 學徒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42章 宣戰第758章 331師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6章 船隊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90章 勸離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67章 奧拓第968章 分歧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83章 到達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008章 分析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5章 電燈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45章 空軍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413章 拉攏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5章 牛馬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64章 肉類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49章 南下第1章 穿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72章 平原省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41章 學習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63章 年底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26章 深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38章 換血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
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82章 出口第151章 在法國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8章 貝拉市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24章 預謀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49章 戰敗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03章 萊茵宮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336章 東非菜?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45章 援助團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327章 南下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418章 學徒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42章 宣戰第758章 331師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46章 船隊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90章 勸離第96章 西北悲歌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67章 奧拓第968章 分歧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83章 到達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1008章 分析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5章 電燈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45章 空軍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413章 拉攏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35章 牛馬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64章 肉類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749章 南下第1章 穿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72章 平原省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41章 學習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63章 年底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726章 深入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17章 炊事車第77章 “貨物”到港第938章 換血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