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經濟寒冬

在德伯爾恩爲首的基特韋市政府野心勃勃的想要對本市經濟進行一場激進的大手術的時候,東非全國的情況卻並不友好。

隨着時間推移,歐洲流感在東非徹底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衛生問題,爲了應對歐洲流感,東非各地都做出了相對應的措施,工人放假,工廠停工,經營場所關門,整個市場一片蕭條。

東非經濟迎來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寒冬,全國民衆第一次深切的感受到了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壓力。

到了六月,東非的工業生產活動受到了嚴重影響,以鋼鐵企業爲例,全國百分之六十的鋼鐵企業受到疫情和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得不減產甚至暫時停止運作。

東非工業部長悲觀的向恩斯特彙報道:“今年全國的鋼鐵產量可能會因此被腰斬,一些鋼鐵企業,因爲疫情的原因,感染者數量集中爆發,不得不給工人放假,避免疫情的傳播。”

“同時,市場上的蕭條,導致訂單不足,一些即便沒有受到疫情影響的工廠也因此不得不減產。”

“按照目前的趨勢,今年我國的鋼鐵產量可能跌落到三千萬噸出頭規模,如果疫情和市場繼續惡化,說不定跌破三千萬噸也有可能。”

實際上從1918年開始,受到歐洲戰爭走勢的影響,東非鋼鐵產量就已經開始呈現下滑趨勢,此時,歐洲市場對東非鋼鐵以及相關產品的需求,因爲美國極速擴張的產能而回落。

但是,即便回落也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過去三年裡,東非的鋼鐵產能始終維持在三千七百萬噸以上。

而現在,因爲歐洲流感和其引發的經濟蕭條,東非鋼鐵產量可能直接減少六,七百萬噸,這幾乎相當於直接減少了一個英國全年的鋼鐵產量,當然,這裡只算英國本土的鋼鐵產量。

恩斯特聽後皺着眉頭說道:“雖然對於戰後工業萎縮的趨勢,早有預料,不過因爲歐洲流感的原因,其造成的影響還是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計。”

“現在,全世界的經濟狀況應該都不好受,我們尚且如此,想必美國,歐洲,俄國的情況都好不到哪去!”

這一點,還真如恩斯特所說,歐洲因爲戰爭原因,具體損失不好估計,畢竟疫情再嚴重,對歐洲各國來說情況也不會壞過戰爭的破壞,不過歐洲肯定不好受。

而美國完全可以用樂極生悲來形容了,誠然美國人對威爾遜在戰後爲美國爭取到的利益並不滿意。

但是,不可否認在戰爭期間,美國的經濟高度繁榮,在戰爭後期甚至重新超越了東非,可以說戰爭的五年時間裡,是美國有史以來經濟最好的階段之一,而這也是威爾遜爲什麼能繼續坐在總統寶座上的原因。

但是,自從歐洲流感在全球爆發之後,美國人就樂不出來了。

北美是僅次於歐洲的世界第二大疫區,而美國戰爭期間產業的盲目擴張在這個時候,所造成的惡果也呈現出來。

誠然,在戰爭期間,東非的經濟發展也十分激進,但再如何說,東非政府始終對本國經濟有所幹預。

而美國這種完全自由化的市場國家,在戰爭的催化下,美國企業和工廠,就像脫繮的野馬一般,毫無制約的貪婪擴張和發展。

同樣拿鋼鐵產量說事,在戰爭結束時,美國的鋼鐵產量已經突破了四千萬噸,直接達到了和前世差不多的水平。

但是,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畢竟這個時空裡,出現了東非這個新玩家,東非的出現,直接就導致全世界的鋼鐵產能,比前世多出了將近四千萬噸。

畢竟,前世非洲大陸,這個時候還全是一片殖民地,而且受到戰爭的波及,德國和英國在非洲大陸上大打出手,這就導致前世非洲本就可以忽略不計的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而有了東非這個意外因素之後,東非不僅整合了近半個非洲大陸的資源,成爲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大國,但是同樣讓世界的工業產能進一步膨脹。

而世界市場本來就那麼多,在有了東非這個橫空出世的工業大國的情況下,美國的工業產能逼近前世一戰中美國的水平,顯然這些多出來的工業產能並沒有足夠的市場來消化。

因爲美國疫情的原因,目前東非政府尚且不知道,美國的工業幾乎受到了腰斬,反映在鋼鐵領域,那就是美國的鋼鐵產能直接下降了一半。

而現在已經是1920年中,如果美國經濟情況得不到改善的話,那美國今年的鋼鐵產能可能跌到兩千多萬噸水平,甚至可能不及戰前美國的鋼鐵年產量。

這也好理解,在市場毫無約束的情況下,戰爭期間,美國鋼鐵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從銀行,股市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擴大生產規模,而彼時歐洲市場幾乎就像貔貅一樣,幾乎來者不拒。

所以在獲得大量利益之後,這就讓美國企業進一步受到刺激,加大產業的投入,擴大工業產能,前赴後繼之下,一個巨大的經濟泡沫在美國加速形成。

但是,歐洲戰爭一停,訂單減少,這個時候美國的經濟就已經到了懸崖邊,這也是爲什麼美國不希望戰爭停止的原因。

不過這個時候,美國的資本顯然沒有停手的意思,反而繼續炒熱經濟,從而尋找國內的接盤俠,也就是銀行的儲戶,股市的股民以及一些盲目的投資者。

而疫情直接給予了本就岌岌可危的美國經濟最後致命一擊,反噬也變得更加猛烈。

東非工業部部長梅特說道:“現在,全世界的經濟狀況都不好,即便我們東非提前做了許多準備,都被波及在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更是可想而知。”

“歐洲方面,現在各國債臺高築,本來就因爲戰爭受到重創的經濟,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可想而知,這會進一步拖累歐洲在戰後經濟恢復的速度。”

“美國方面的具體情況,我們並不瞭解,不過可能比歐洲更慘,歐洲各國剛剛擺脫戰爭的陰雲,疫情對歐洲的影響反而沒有那麼激烈,而美國則在一夜之間,從經濟蓬勃發展的國家,陷入到經濟蕭條,民衆生活困頓的場景,這種心理落差勢必會引發美國的社會矛盾。”

“俄國方面,俄國本來就是戰爭最大的受害者,世界大戰和國內內戰本就對俄國脆弱的經濟造成了巨大打擊,現在又面臨世界各國的經濟封鎖,情況顯然好不到哪去。”

從君臣二人的對話中,也可以發現,如今東非將美國,歐洲,俄國放在同等地位上,這個細節足以說明如今歐洲衰落的情況,曾經歐洲隨便一個大國就在世界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

當前,雖然依舊是這樣,但是對於東非這種規格的大國,單個歐洲國家顯然無法和這種大國競爭,而目前世界上這種規格的國家,準確來說有兩個,也就是東非和美國。

英國雖然綜合實力強大,但是帝國版圖由過於散亂的殖民地堆積而成,這種殖民地體系很難和東非,美國競爭。

而德國工業發達,但是體量太小,尤其是戰略縱深和地緣上的劣勢帶有致命性。

而排除這兩個歐洲大國,其他國家更無法和東非,美國競爭。

最後則是俄國,不過俄國不是純粹的歐洲國家,東非政府將其單獨列爲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不過,現在俄國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威脅太大,至於綜合國力方面,只能說有潛力,即便如此,俄國看着意識形態武器,也足以讓世界其他國家重視了,尤其是德國和奧匈帝國。

恩斯特說道:“從這一點來說,歐洲流感打亂了全世界的節奏,這也給未來世界格局帶來了不確定性。”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在戰爭結束後,世界各國應該就對俄國進行聯合武裝干涉,現在卻因此不能成型。”

“而我們無法預估獲得喘息的俄國工黨政權,會取得怎麼樣的發展,對未來歐洲和世界格局的衝擊程度如何。”

當前階段的世界工黨,是一個喜歡主動出擊的世界政治力量,在全世界範圍輸出其意識形態,而有了俄國作爲大本營之後,這就爲世界工黨在全世界的顛覆活動提供了後勤支持和保障。

如果不是歐洲大流感的突然爆發,這個時候帝國主義國家早就和俄國真刀真槍的幹上了。

兩者的關係是非黑即白,生死仇敵,你死我亡,不可共存的,當然,東非在恩斯特領導的情況下,顯然和一般的帝國主義國家稍微有些區別,但二者顯然也是敵對關係。

當初,東非如果出手的話,肯定足夠讓俄國工黨喝一壺的,不過這又會影響到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動,畢竟如果東非被俄國拖住的話,歐洲現在可能依舊處在戰爭狀態,而戰爭狀態下,總會發生一些意外,就比如催生出新的工黨政權。

工黨政權的誕生,本來就帶有一定的意外性,比如巴黎工黨建立政權是因爲普法戰爭,俄國工黨奪取政權靠的是一戰,東歐各國工黨政權是二戰……

總結來說,工黨國家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內部的鬥爭下,才讓各國工黨有了可乘之機。

當然,帝國主義的矛盾,說到底是各國上層階級的矛盾,而各國工黨是下層階級意志的代表,所以團結底層民衆是工黨的主要手段。

如果,帝國主義國家直接團結的話,那工黨國家出現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降低,但是,帝國主義國家團結顯然也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俄國工黨奪取政權之前,在沒有統一敵人的前提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狗腦子都能打出來,畢竟剛剛過去的一戰就是證明。

想到這裡,恩斯特說道:“疫情和經濟危機雙重影響下,現在世界局勢將暫時定格一段時間,我們也要儘快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現在世界各國因爲歐洲大流感的原因,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然也沒有閒工夫找其他國家的麻煩,帝國主義國家和俄國都是如此。

“對於歐洲大流感,在今年年底之前,我們都要嚴格限制其進一步惡化和發展,度過其最嚴重的階段。”

“等到明年,不管如何,我們都要全面在經濟領域發力,現在五五規劃已經受到了拖累,不可能因此就一直停滯不前。”

東非的第五個五年規劃,算是碰上了最不好的時機,因爲歐洲流感的影響,東非政府的各項政策,政府項目和工程,推進進度十分緩慢。

這就讓恩斯特不得不感覺到着急了,雖然歐洲大流感是一場危機,但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也是一些國家實現彎道超車,或者拉開和其他國家差距的好機會。

這個時候其實就是比爛,誰受到歐洲流感的影響最小,那個國家發展就比其他國家更快,至少當前世界的主要大國之中,東非的情況就比大多數國家好得多。

“這次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蕭條,也不知道在疫情結束後,能否結束,所以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

前世,西班牙大流感雖然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但是同時歐美國家也迎來了長達近十年的戰後經濟繁榮。

所以,恩斯特希望這次歐洲大流感和前世西班牙大流感一樣,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太大。

這樣一來,在東非完成產業升級之後,就能搭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順風車,重新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像東非這種體量超大的後發國家,在完成初步工業化之後,每再想更進一步都是十分艱難的。

所以,東非政府自然也不希望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世界經濟陷入長期蕭條,那樣不利於東非經濟更上一層樓。

這一點前世遠東帝國一樣,在過了長期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之後,反而是最希望世界經濟重新恢復的國家,尤其是在其經濟轉型階段,這就像闖關一樣,闖過去海空天空,闖不過去可能就和東南亞,南美那些曾經的經濟新秀國家一樣,陷入半死不活的循環之中。

如果,東非不能在經濟領域成功闖關,那就只能從軍事領域出發,和之前的德國一樣直接掀桌子了。

當然,恩斯特最希望看到的還是東非在各個領域都取得突破,這樣東非取得的成績和收穫才更加穩固。

所以,恩斯特說道:“五五規劃雖然受到了疫情和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對於帝國而言同樣是一場機遇,我們必須比其他國家做的更好,從而最先從疫情和經濟危機中脫身而出。”

“接下來的半年裡,由政府主導,進一步加強防疫工作的開展,最大程度的保證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運轉,最大可能的在這一兩年裡,止住經濟發展的頹勢。”

“同時,緊密關注歐美等地區的動向,尤其是東歐的局勢變動,我想未來一段時間裡,東歐可能會發生一些問題。”

關於最後一點,恩斯特當然說的是俄國,要知道,俄國工黨可比歷史上更加早的穩定國內局勢,而之前他們可是割讓了巨大的利益給同盟國,前世因爲同盟國戰敗,讓俄國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回了損失,顯然,這個時空裡的俄國工黨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就是不知道俄國工黨具體會有什麼樣的動作。

第161章 檢閱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58章 巴拉圭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281章 酒館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82章 近衛師第564章 貴人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293章 肢解第154章 發“貨”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607章 迂迴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64章 一日政治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367章 鐵甲艦第149章 王位第608章 會面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95章 拒絕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67章 推銷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11章 聲吶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193章 “理想國”第191章 青檸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26章 機耕路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740章 古戰法第1304章 坎帕拉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673章 象牙第140章 新品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82章 渡河
第161章 檢閱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58章 巴拉圭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281章 酒館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82章 近衛師第564章 貴人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293章 肢解第154章 發“貨”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607章 迂迴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64章 一日政治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367章 鐵甲艦第149章 王位第608章 會面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95章 拒絕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67章 推銷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1511章 聲吶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220章 萊茵人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193章 “理想國”第191章 青檸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26章 機耕路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740章 古戰法第1304章 坎帕拉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79章 黃金葉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673章 象牙第140章 新品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82章 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