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

作爲曾經留學英國的學生,拉瑪六世自然對在南非戰爭中和英國“打平手”的東非頗有研究,畢竟要論世界各國對南洋諸國的影響力,幾個傳統列強,包括已經沒落的荷蘭和葡萄牙,都在南洋積威深厚。

而目前在南洋地區扛旗的就是英國,沒有哪個本地國家不畏懼英國的,當然,那些叢林裡不懼生死,其沒有開化的土著除外。

而事實上,越是這種文明未開化的土著,反而越對生死比較看淡,畢竟他們的生存環境太過惡劣,死亡和受傷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而暹羅這個南洋地區的文明古國,顯然就“機靈”的多,這也導致如今暹羅對外外交的軟弱。

這是20世紀初落後國家的悲哀,恐英症,恐法症,恐德症,恐西班牙症……,以至於最新的“恐東非症”總有一款列強乃至多個列強適合這些小國,弱國的。

而現在暹羅就是這種情況,被英國,法國和東非三個帝國主義國家輪流伺候,也算“福氣”深厚了。

近些年來隨着,東非在南洋地區殖民活動的深入,可以說東非在區域內也坐穩了帝國主義的名頭。

其實,除了東非以外,美國,日本和德國三個後發國家也算南洋殖民的新玩家,不過德國的殖民道路已經斷絕,美國則還在菲律賓折騰,日本則實力有限,至少目前日本無力插手南洋局勢,唯獨東非最聲勢浩大。

可以說拉瑪六世即是出於對東非強大軍事實力的瞭解,以及東非在南洋地區的勢力存在,所以纔會果斷投降。

現在好歹能和東非進行談判,從而避免核心領土被分割,要是真等東非海軍打過來了,不僅暹羅海軍有覆滅的風險,最後賠償的賠款和土地只會更多。

1916年9月1日,東非蘭芳海外省高官安德帶隊前往曼谷同暹羅政府展開了詳細的談判。

安德高官對拉瑪六世說道:“根據我們兩國之前的口頭約定,這次領土劃分主要涉及到暹羅在馬來半島上的領土,所以我們要求貴國將包括春蓬府以南的全國領土,以及島嶼交給我國管理。”

暹羅的一級行政區以“府”爲單位,全國劃分爲將近七十個府,地位大約相當於其他國家的“省,州,邦”這種一級行政區。

當然,在東非人眼裡,暹羅所謂的府,不過就相當於地級市規模,畢竟暹羅的全國面積才幾十萬平方公里左右,卻分成了約七十個府,每個府的平均面積也就五千平方公里多一些。

而春蓬府就是這樣一個行政區,這個府的位置,剛好處於克拉地峽的最狹窄處,不過它的西面是緬甸的領土,而非暹羅所有。

不過緬甸境內多山地,所以人口不多,這也是曾經緬甸無法和暹羅在馬來半島上競爭的主要原因。

反觀暹羅這一邊,多平原丘陵,水系發達,所以人口豐富,這也是暹羅能夠在地區內西拒緬甸,南抵阿拉伯教勢力滲透的主要原因。

拉瑪六世看着安德大手在地圖上隨意一揮,心裡直接繃緊說道:“閣下,這不可能,按照你這種劃分模式,我們暹羅無法承擔,南部靠北的幾個府和地區雖然偏遠,但是人口不少,土地也比較肥沃,兼具交通位置優勢。”

“所以南部靠北方的幾個府我們是不會割讓的,我們暹羅只能接受東南方向的幾個府劃歸東非管轄。”

如果觀察地圖就可以發現,暹羅在馬來半島上的突出部,還有一塊凸起深入到前世馬來西亞境內。

這幾個地區也就是拉瑪六世所說的東南幾個府,其中還包括北大年的部分地區。

北大年地區曾經是北大年蘇丹國的土地,這個國家建立在十五世紀,後來於十八世紀中後期被暹羅所滅。

從國家名稱就可以看出這個被暹羅所覆滅的國家帶有典型的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教國家色彩,就比如曾經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蘇丹國。

而暹羅征服北大年蘇丹國也就不到兩百年曆史,當地土著的信仰自然和暹羅不同,加上英國割去的那一部分北大年土地。

可以說北大年在暹羅疊加了兩層負面影響,一個是宗教,一個是邊境,而這種情況下,北大年及周邊區域自然也是暹羅最容易分裂的地方。

所以,如果東非將東南部的幾個府收入囊中,對暹羅反而有利有弊,弊處自然不用多說,利處則是暹羅政府可以擺脫這個“包袱”的同時,讓東非隔絕南部的英國人,從而讓兩者相互制衡。

而安德自然不可能同意拉瑪六世的方案,雖然北大年地區東非並不介意收入囊中,但一個北大年地區遠遠不夠。

安德說道:“這不可能,北大年我們勢在必得,至於其他區域同樣一個不能少。”

“畢竟東南部的幾個府連我們方案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如果是這樣,那和我們所預期的目標就差太多了。”

“這還不如我們將北大年地區留給你們,而包括春蓬府在內的其他區域則交給我們,這樣你們也可以輕鬆一點。”

拉瑪六世在心裡將安德罵了一頓,十分鬱悶的想到,什麼輕鬆一點,他可不貪圖北大年那一點土地。

當然,並不是真的不貪,畢竟國土這種東西肯定是越多越好,只是如今暹羅沒有選擇,那就只能及時止損。

所以北大年地區就是拉瑪六世手裡的籌碼,他希望通過將這個包袱地區丟給東非人,從而避免其他區域被東非割走,但是顯而易見,東非的野心太大,北大年地區是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貪婪。

拉瑪六世只能無奈改口道:“北大年地區再加上宋卡府,這是我們最大的誠意了。”

宋卡府的面積相當大,至少對於暹羅這個國家來說是如此,其和北大年地區緊挨着。

而安德對此的反應很平淡的說道:“對於他彼河平原,我們勢在必得,所以還是依照春蓬府爲界,我們可以放棄對南部暹羅地區的訴求,包括洛坤,甲米以南的土地都可以繼續由貴國繼續掌控。”

拉瑪六世自認爲從這裡基本上就可以看出東非的意圖了,東非所謀求的區域,很顯然是他彼河平原。

他彼河是暹羅南部最重要的河流,也是當前暹羅南部人口最密集的區域。

顯然東非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畢竟以拉瑪六世的思維,一般這些西方列強都喜歡殖民經濟價值高的區域。

但是,恰恰這裡就是暹羅唯一不能放棄的地區,畢竟東非人認爲有價值,對暹羅而言就更是如此了,他彼河平原可以說是整個暹羅南部的精華所在。

在馬六甲海峽沒有崛起的年代,這裡更是東西方貿易的節點,所以從土地肥沃程度,人口密度,戰略價值上來講,拉瑪六世也不可能放棄這塊地區。

暹羅的土地雖然肥沃,但是國土面積狹小,這使得即便面積不大的他彼河平原對暹羅的價值也極大。

畢竟暹羅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國家收入主要來自於農業,而他彼河平原就是這個國家的財稅重地之一。

至於更南方的那幾個區域,反而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治理成本還高,所以遠不及他彼河平原對暹羅重要。

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0章 入侵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22章 卡賓達第1445章 凱末爾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72章 犀牛園第564章 貴人第1549章 潰兵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0章 海岸線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52章 夏威夷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49章 王位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9章 農忙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1章 部落衝突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91章 歸途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81章 金沙薩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56章 鐵路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15章 交涉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89章 易手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5章 大逃亡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71章 漏洞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67章 奧拓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6章 船隊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49章 戰敗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504章 借人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75章 大逃亡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98章 移民第56章 平衡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51章 在法國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10章 小丑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
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30章 入侵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22章 卡賓達第1445章 凱末爾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72章 犀牛園第564章 貴人第1549章 潰兵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10章 海岸線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52章 夏威夷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49章 王位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19章 農忙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31章 部落衝突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91章 歸途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681章 金沙薩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56章 鐵路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15章 交涉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89章 易手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5章 大逃亡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471章 漏洞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967章 奧拓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6章 船隊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49章 戰敗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504章 借人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75章 大逃亡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98章 移民第56章 平衡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51章 在法國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0章 各國反應第210章 小丑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