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接觸戰

第9章 接觸戰

1864年2月1日。

普奧聯軍到達艾達河南岸,趁着夜色籠罩下的昏暗,在河面升騰瀰漫的茫茫霧靄掩蓋下,寂靜曲折的艾達河上人馬穿行。

南岸的德意志聯合軍指揮部,調動所有可用的船隻,和己方掌握的大小橋樑匆忙地通過了冰冷的艾達河。

數萬大軍,在狹窄平靜的艾達河面前急切行軍,帶來的動靜可小不了。

即使軍隊在出發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只要丹麥人偵察兵不是瞎子和聾子還是能觀察到的。

但是丹麥人只能眼睜睜看着一切的發生,聯軍的兵力佔絕對優勢,而分散在日德蘭半島狹窄的地形上的聯軍部隊,對於丹麥這種小國來說簡直就是鋪天蓋地。

愛達河曲折蜿蜒,可以登陸的地點多,難以防守。更要命的是發源於基爾南部丘陵的艾達河,水流平緩,河面也不寬闊,註定無法堅守。

除非舉國之力修築一條防線,沿着艾達河綿延百十里,對於人口只有幾百萬的丹麥短時間內自然不可能辦到。

不久,聯軍先頭部隊已經在北岸登陸,開始搭建沿岸陣地。

丹麥軍隊暫且不敢輕舉妄動,只是遠遠注視,偵察騎兵遊蕩在聯軍部隊的邊沿。

在這種詭異的環境下,雙方死死盯着對方,達成微妙的平衡。

丹麥軍方不敢怠慢,收縮兵力和聯軍對峙的同時,快馬加鞭的將德意志聯軍越過艾達河的消息發向王都。

等待政府的指令,做出對應措施,作爲防守方,同時是劣勢方,丹麥陸軍不敢擅自行動。

把問題儘可能的誇大,把危險的局勢儘可能的向後方傳達,這樣即使後續失利,也可以把罪責推向敵人。

不是士兵們懈怠了,而是德國人不講武德,兩個流氓國家拉着一幫小弟來攻擊我。

即使我失敗了,也是政府自己政治的失敗,敵人那麼強,你還拉不到盟友下場,等着下臺吧!

丹麥政府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外交部緊急聯繫英國大使。

首相親自帶隊向英國大使尋求幫助,同時政府向俄國,法國,甚至瑞典都派出公使。

很可惜各國公使語焉不詳,倒是英國依舊明確支持丹麥,不過當涉及出兵問題時,英國人表示,正在等國內消息,不要急,我相信王國很快就會做出迴應的。

2月2日。

普魯士率先向丹麥陣地進行了試探性進攻,試圖包抄丹麥人的側翼。

……

半小時前

日德蘭半島上的冬日依舊寒冷,寒風吹過手握鋼槍的士兵臉龐,嘴巴呼出的寒氣瞬間在眼前形成一片白霧。

帶隊的軍官從懷裡掏出一包香菸,煙盒上打印着“矢車菊”的精緻標記,這是恩斯特菸草廠的商標。

打開煙盒上的紙質蓋子,從裡面抽出一支來放入嘴裡叼着。

隨手從口袋裡掏出煤油打火機,在坑道里,靠着土牆,縮着腦袋,一隻手護住風口,另一隻手,撥動燧石滑輪,一陣火花激烈噴射出,瞬間引燃前方的浸油棉芯。

年輕的軍官,嘴對着火焰,把口中的香菸引燃。這支菸前端開始發出忽明忽暗的紅色光焰,

狠狠地吸上一大口,經過咽喉,在肺葉中流動,再順着氣息吐出大股煙霧。

年輕軍官感覺神清氣爽,內心的焦躁彷彿得到了緩解。開始鎮靜的等待衝鋒號令。

……

隨着,指揮部下達命令,普魯士軍隊開始攻擊,在軍官的帶領下,士兵們向着丹麥人的防禦工事發起衝鋒。

伴隨着炮火的嘶吼聲,身經百戰的普魯士士兵,向前方穩步推進,沒有人敢後退。

只有進攻和手中的槍支纔是士兵的依靠,換彈,瞄準,射擊,一氣呵成。

炮火交織,在大地上砸出一個又一個坑窪。塵土中瀰漫着硝煙,只有敵人槍炮射擊時的火光指引着前進的道路。

“砰…砰…砰……”

在一陣激烈的槍炮聲音,丹麥人依靠着防禦工事和地利,成功阻擋住了普魯士的進攻。

雖然,普魯士士兵還在進攻,但是明顯槍聲稀疏了一些。

第一波進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衝鋒部隊,死傷慘重,但是沒有擊潰紀律嚴明的普魯士軍隊。作爲試探,後方指揮所果斷命令強攻部隊有序撤下來。

聯軍與丹麥的第一步交火就這樣結束了,對於丹麥人來說,普魯士蠻子不過如此。

普魯士的後方指揮官倒是無所謂,這只是開胃菜,纔到哪!後方的火炮還未就位,先前的進攻不過是試一試丹麥陸軍的成色罷了。

丹麥人還是有些破壞力的,但是在普魯士軍官們看來還遠遠不夠。

普魯士人最不怕打硬仗,作爲歐洲武德最充沛的國家,什麼陣仗沒見過。

而且這次還只是普魯士單獨試探,德意志邦聯,奧地利帝國都還沒出手呢!

幾方實力可以說是丹麥人的數倍,對於和法,俄,奧等強國打交道的普魯士王國,從前都是在逆境中爆發。

像丹麥這種已經沒落的國家,完全看不上眼,這種順風局簡直不要自信感爆棚。

丹麥人上次(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能夠獲勝,更多是依靠國際勢力,這次丹麥政府反而在政治上表現出遲鈍。

沒有及時串聯歐陸上的其他國家來助威,比如此前已經對普魯士加以警告的英國。

現在英國人都還沒有大動作,作爲海軍強國,讓英國人單獨行動在歐陸上耀武揚威是辦不到的。

至於法國,倒是可以打斷普魯士的計劃,但是俾斯麥早已經玩明白了外交領域,用其他利益換取了拿破崙三世政府的沉默。

英國人倒是希望拉攏沙俄下水,但是上次克里米亞戰爭英法聯手重創了俄國人,俄國自然不可能此時干涉歐陸風雲。

這就讓英國人犯了難,總不可能海軍上岸去和普魯士蠻子拼命吧!

所以英國人只能口頭上給予丹麥人一切支持,但是毫無出兵的誠意。

維持當然歐陸勢力的平衡是英國的國策,丹麥失去兩個公國完全構不成對大陸局勢的影響。

頂多是丹麥人撤回日德蘭半島內部,損失些土地,而且失敗的丹麥人必然加劇對普魯士的仇視,更加堅定的站在英國人這一邊,爲下一次歐陸動盪時英國在歐洲大陸上埋下暗子。

當然英國人還有其他招可以使,遠達不到戰爭的要求,而且丹麥人也沒有使出全力呢!

要知道丹麥雖然是個小國,但是歷史上也發達過,單就上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就表現出不俗的實力。

丹麥人控制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達,放在現在也能養起數目可觀的軍隊。

戰爭又總是充滿不確定性,萬一丹麥人挺過來了呢?而且丹麥政府在戰爭開始前還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自信,不然也搞不到現在這個地步。

雖然不知道丹麥政府哪來的自信(至少恩斯特這樣認爲)。但是不妨礙丹麥政府在外交領域的遲鈍。

現在普魯士通過合縱連橫,穩住了大多數強國,還拉攏上了奧地利和德意志邦聯。

在輿論外交上的壓力沒有了,軍事上只要不遭受重大挫折,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就是碗裡的肉。不過,前提是戰後搞定奧地利,但是,俾斯麥早已經胸有成竹。

(本章完)

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72章 心態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265章 新世界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598章 新年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696章 油井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55章 五五開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38章 三把“刀”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37章 補丁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8章 衝突升級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11章 送行第871章 “萊茵”市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443章 監視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13章 野望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60章 衝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276章 酒精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15章 市場第496章 交戰第833章 拖拉機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30章 漢薩省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10章 海岸線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83章 到達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04章 警告第847章 畜牧業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07章 迂迴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809章 事後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466章 各國態度
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772章 心態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1265章 新世界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598章 新年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696章 油井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255章 五五開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238章 三把“刀”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37章 補丁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8章 衝突升級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11章 送行第871章 “萊茵”市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443章 監視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3章 尋找“光明”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13章 野望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60章 衝突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276章 酒精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15章 市場第496章 交戰第833章 拖拉機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30章 漢薩省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67章 大臣路線第810章 海岸線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183章 到達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04章 警告第847章 畜牧業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607章 迂迴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809章 事後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466章 各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