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壞事做盡

第923章 壞事做盡

莫西爾的回憶完全符合史實,在此前棉蘭老島最繁華的三寶顏,因爲人口斷崖式下降,生產活動幾乎癱瘓,只有西班牙人和華人開辦的種植園,工廠,作坊……免遭劫難。

但是損失了大量人口的三寶顏,各個產業基本終斷,畢竟沒有人口,等於原本城市原材料供應,以及市場需求都被腰斬,東非完全是爲了破壞而破壞。

在此後一段時間裡,三寶顏人口依舊大量流失,主要是原本從事商業貿易的西班牙人,畢竟原本的原材料和市場被東非毀滅了,留在當地也發不了財,所以不如直接離開。

這並不是結束,東非和當地摩洛人的鬥爭一直持續了將近二十年,最終東非通過源源不斷的移民和軍事鎮壓,基本上消滅了摩洛人,整個島嶼上綠色教人口直接被清空,當然,如果改信,那自然安然無恙。

……

對於三寶顏慘劇,東非中央政府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但是對此大家並不關心,首先該區域是一塊不被重視的殖民地,其次東非對摩洛人的清洗,是對應摩洛人對東非態度的。

畢竟作爲殖民而產生的國家,東非對當地土著尚且網開一面,不至於完全致其於死地,主要是東非自從出道以來,就沒有遇到摩洛人這樣強烈抵制東非的土著。

最後,棉蘭老島的人口並不多,加上位置偏僻,所以影響也不大,畢竟沒有人會爲摩洛人發聲,畢竟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西班牙政府同樣在棉蘭老島搞過屠殺,只不過西班牙政府同樣需要摩洛人爲其殖民地建設當牛做馬,而東非就不一樣了,恩斯特只看中土地,對於土著完全沒有興趣,所以面對摩洛人的抵抗,東非只會採取比西班牙政府更加暴虐的統治手段。

不聽話,一意孤行,那就去見上帝,畢竟東非也給當地人留了出路,就比如轉信基督教,那自然可以網開一面,這都做不到,那自然只能去和上帝老人家親自談了,反正摩洛人歸安拉管,上帝不會怪罪東非。

當然,東非的所作所爲,西班牙政府自然是有些瞭解的,對於東非在棉蘭老島的所作所爲,就挺無語的。

畢竟搞殖民地的目的,那自然是爲了賺錢,但是東非現在這麼幹,未來棉蘭老島再不引入外部人口的情況下,什麼時候能回本,畢竟東非可是花了錢纔將棉蘭老島買下來的,駐軍,行政管理,後續投入都要花錢。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自然也清楚,但是棉蘭老島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當地的礦產上,就算東非放着不開發,未來也能有的賺。

至於人口遷入,那就簡單多了,從遠東引入即可,殖民地不是本土,並不需要擔心人口結構問題,華人移民比白人多也沒問題,畢竟蘭芳海外省就是案例,雖然蘭芳海外省白人人口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到。

當然,對棉蘭老島的開發治理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就是那些分散在島嶼各地的摩洛人,想要徹底被剿滅就十分困難。

前世越南戰爭已經打了模板,東非自然不可能學習美國一樣和他們死磕,所以東非的策略主要以“壓縮,替換,削弱”爲主。

首先就是截斷棉蘭老島和外界的聯絡,這一點很容易辦到,只要把沿海的港口封死基本上就可以做到。

此後,從沿海據點開始,逐步佔領適宜生存的土地,摧毀摩洛人的耕地,房屋等,將他們逼入原始叢林中。

這樣逃入原始叢林,東非雖然拿他們也沒有辦法,但是文明倒退,生產力倒退,加上雨林環境的惡劣條件,本身就能引發摩洛人人口下降。

同時,東非不斷對外圍摩洛人進行圍剿,加上放火燒山等相關措施,如果恢復了原始叢林生活的摩洛人,很難形成氣候。

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東非引入大量人口,從而形成一個個人口聚集區域,將適合生存的土地佔領,才能達到這個目的,不然東非前腳走,後腳這羣土著下山了,那就等於白費功夫。

實際上,這就是有預謀的種族滅絕,而且比東非在本土做的更甚,在本土,很多黑人至少還有海外這條路可以走,但是摩洛人東非連把他們流放的心思都沒有,從這一點來說,東非在棉蘭老島上真是把壞事做盡,展現了19世紀殖民者的“風采”。

所以在政府會議上,恩斯特直接說道:“未來十幾年我們要直接引入上百萬遠東移民,來填充棉蘭老島,只有這樣才能穩固棉蘭老島的統治。”

引入華人移民,對於其他國家或許是自掘墳墓,但是對東非這種混血爲主的國家,反而沒有威脅,同時棉蘭老島的上層統治者肯定以東非人爲主,這樣一來東非也不擔心未來棉蘭老島會分裂。

這些遠離東非本土的殖民地,說實話就算同種族,過個幾十年也會感情淡化,就像英國全球殖民地一樣,未來還不是會解體。

所以東非並不需要這些海外殖民地未來成爲東非的一部分,而是成爲依賴東非存在的附屬勢力。

這一點很容易做到,就比如棉蘭老島的位置和歷史,以後菲律賓獨立了,菲律賓不會動心麼?會不會搞“自古以來”這一套。

別的不說,澳大利亞爲什麼那麼怕印尼?還不是印尼人口太多,未來菲律賓肯定也會和前世一樣,人口爆炸式增長,這樣菲律賓自然會對從其分裂出去的棉蘭老島動心。

同理,蘭芳海外省的形勢比棉蘭老島還要複雜,棉蘭老島至少地理上同菲律賓是分裂的,而蘭芳海外省是直接和其他國家接壤的。

恩斯特可不敢保證未來印尼和馬來西亞這種國家還會不會出現,畢竟東非對南洋地區的拆解已經開始,毫無疑問,在恩斯特眼裡,這塊地區還是細分一下爲好,像前世菲律賓七千多個島嶼,印尼一萬七千多個島嶼,還能湊成一個國家就太離譜了,這顯然要“歸功”於荷蘭,西班牙這些國家。

他們倒是圖省事,爲了方便對當地的殖民統治,把一堆島嶼蹂雜在一起,在恩斯特看來,印尼至少應該分裂成幾個到十幾個國家纔算合理,同理,前世的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是如此。

當然,現在東非肯定是沒有能力這麼做的,這樣也就意味着和荷蘭,英國發生衝突,不過隨着東非國力增長,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不早說這些國家,就是澳大利亞在恩斯特眼中也大有文章可做,畢竟東非除了重視南洋海上交通樞紐位置以外,最貪圖的就是當地的資源,蘭芳海外省爲什麼能成爲東非本土,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少,資源上,未來註定不會脫離東非。

而棉蘭老島就不一樣了,島上礦產資源豐富,煤,鐵,銅等儲量豐富,而有了煤和鐵就意味着基本的工業發展資源並不缺乏。

所以在恩斯特的想法裡,未來棉蘭老島可以安排分封,直接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去當地當國王,這樣就算棉蘭老島獨立,也能和東非之間形成紐帶,同時有利於維繫東非王室的統治,一舉兩得。

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62章 激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203章 車展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50章 移民第351章 過往第1265章 新世界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612章 美食節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70章 投降!第820章 購艦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6章 船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5章 休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46章 災情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333章 1919年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77章 “貨物”到港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254章 錫礦第714章 伊林加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00章 龍騎兵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230章 水權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36章 東非菜?第187章 勸說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09章 事後第119章 農忙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81章 捷徑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261章 威脅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98章 和談第471章 漏洞第388章 換師
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62章 激戰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203章 車展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50章 移民第351章 過往第1265章 新世界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612章 美食節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70章 投降!第820章 購艦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46章 船隊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5章 休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446章 災情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1333章 1919年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77章 “貨物”到港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254章 錫礦第714章 伊林加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700章 龍騎兵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230章 水權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36章 東非菜?第187章 勸說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424章 契卡的監視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809章 事後第119章 農忙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81章 捷徑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261章 威脅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498章 和談第471章 漏洞第388章 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