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

波斯也就是俄國領袖弗拉基米爾口中的半殖民國家,在歷史上同樣和俄國有着血海深仇,和遠東帝國一樣,沙俄是近代蠶食波斯領土最多的國家。

而且比遠東帝國更不幸的地方在於,沙俄搶奪的波斯領土,可以說是波斯最肥沃的土地。

這些土地包括前世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土庫曼等裡海沿岸大片領土,同時波斯也淪爲俄國手中的傀儡政權。

而卡扎爾王朝本身就發家于波斯的北部,俄國搶奪的領土說是卡扎爾王室的龍興之地也不爲過,這一點又和遠東帝國原清皇室的遭遇雷同。

所以從波斯的歷史遭遇來說,波斯和俄國的關係就好不了,只不過俄國實力太強,以至於波斯敢怒不敢言。

反觀,東非雖然也是狼子野心的國家,但是東非和波斯畢竟隔着印度洋,這反而能讓波斯有些安全感,同理,如果這次來到波斯的不是東非,而是英國或者美國,那波斯就更有安全感了。

很可惜,英國人現在有心無力,至於美國,如果波斯敢投美,東非艦隊第二天就敢出現在波斯家門口,事實上如今東非的第三艦隊就能教波斯如何做人,而第三艦隊就駐紮在波斯周圍。

在簽訂了倫敦海軍條約之後,而今印度洋實力最強大的海軍就是東非海軍,英國雖然通過倫敦海軍條約鞏固了皇家海軍世界第一海軍的地位,但是海軍規模的縮減,反而控制的區域比一戰前更少。

倫敦海軍條約限制的是各國主力戰艦,也就是遠海作戰能力,而印度洋相對於英國本土來說,毫無疑問是遠海。

而東非本身就在印度洋佔據優勢,加上一戰期間在波斯灣獲得了大量土地,反而可以部署大量非主力作戰艦艇,有波斯灣沿線的軍事基地作提供後勤保障,進一步提升了東非在波斯灣的影響力。

除此外,東非在卡塔爾的空軍基地也在建設之中,等到該基地建設完成之後,整個波斯灣沿岸都將處在東非的射程之內。

就目前東非在波斯灣積累的雄厚優勢,基本上不可能再有其他國家成爲波斯灣地區的新玩家。

而波斯灣地區的老玩家裡,英國垂垂老矣,奧斯曼帝國空有其表,其他國家更是慘不忍睹,這也就意味着現階段沒有國家能挑戰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霸權。

當然,波斯人心裡對此也很清楚,這也是德黑蘭政府心安理得接受東非“保護”的原因之一。

隨後,卡布里爾開始和艾哈邁德國王政府就兩國“合作”進行細節上的研究和討論。

卡布里爾說道:“爲了應對俄國的威脅,波斯應該全面和帝國進行各方面的深化合作,首先就是廢除過去波斯和俄國的一切合作,對於這一點國王陛下是否同意?”

艾哈邁德國王心裡腹誹道我不同意又能怎麼樣!當然,這一點他肯定不敢透露出來,而是笑容可掬的說道:“這是自然,我們波斯絕對不會和俄國這個邪惡的國家同流合污,卡布里爾將軍,不瞞你說,波斯早就苦俄國久矣,如今波斯的所有苦難,其中至少七成都是俄國所造成的。”

至於剩下三成,按照艾哈邁德國王心裡的意思,自然是英國人的鍋。

當然,英國雖然不是好東西,但是相對於貪得無厭的俄國人,那已經算“好人”了。

對於艾哈邁德的表態,卡布里爾將軍十分滿意,他說道:“國王陛下不用擔心,有了我們東非支持之後,一定會盡力幫助貴國抵禦俄國的入侵,不過這也需要貴國的配合。”

“首先,波斯政府應該全面拆除波斯境內,原俄國標準建設的鐵路,阻斷俄國南下的便捷通道,同時東非幫助波斯建設德黑蘭等地到波斯灣沿岸的鐵路,當然,建設鐵路的資金由波斯政府承擔,帝國負責提供人員,技術上的支持。”

“如果貴國缺乏資金的話,也可以向東非申請貸款,可以用波斯的礦產作爲抵押,國王陛下也不需要擔心,我們肯定會給波斯一個合適的價格,不會和其他國家一樣,打着修建鐵路的名義,搶佔貴國的資源,當然,這主要看貴國的經濟實力能否支撐鐵路建設。”

卡布里爾這話等於沒說,畢竟就波斯現在的經濟環境,國庫不說窮的叮噹響,也可以說見者傷心,聞者落淚了。

畢竟每隔幾年,俄國和英國等國家就來敲詐一筆,就算波斯政府清正廉潔,也不可能存下多少錢,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全清正廉潔的政府,而波斯這種國家的官僚更是毫無下限的存在。

所以,波斯的唯一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向東非借債。

當然,東非這次來不是爲了竭澤而漁的,而是爲了在波斯實行新殖民主義,所以肯定不會要價太狠。

艾哈邁德愁眉苦臉的說道:“現在波斯的國庫窮的連老鼠都養不起,而且拆除原本的鐵路,建設新的鐵路,這無疑會讓波斯的財政雪上加霜。”

卡布里爾將軍寬慰道:“國王陛下,也不需要如此憂慮,畢竟我們也是爲了貴國的安全着想,如果不這麼做,那波斯的積累,最後也不過是爲俄國人做嫁衣,他們已經奪走了阿塞拜疆,以後只會得寸進尺。”

“就看俄國周邊哪個國家,沒有被俄國侵略過?歷史證明,俄國這種國家對別國土地的貪婪,就像狗改不了……一樣,而且他們完全沒有羞恥心。”

“而俄國工黨再怎麼往自己臉上貼金,這也改變不了他們作爲俄國人的事實,這種人性上的弱點,不是喊幾句政治口號就能改變的。”

“我們或許想從波斯獲得收益,但至少東非會講規則,而俄國工黨只需要煽動不明真相的人羣,他們就能空手套白狼得到波斯的一切,其中還包括你們的生死。”

站在這個角度來說,卡布里爾也不算污衊俄國工黨,實際上俄國工黨的理想很偉大,但是他們自己都做不到自己所追求的世界大同。

前世弗拉基米爾死後,俄國馬上變成了新版沙皇俄國,或者說沙皇俄國加強版,到了七十年代之後,連遮羞布都不要,直接變成帝國主義。

當然,現階段俄國工黨的這些問題還顯露不出來,但是不管俄國是否會延續沙皇俄國時代的擴張政策,都已經不再重要,從俄國意識形態發生變化之後,其他國家的統治階層在心裡根本允許俄國這樣的怪物存在。

不過,鑑於俄國的強大實力,大部分人也只能心裡想一想,除非真有擊敗俄國工黨的實力。

就像帝國主義國家,根本就不敢直接和現在的俄國直接對上,而是扶持俄國周邊的國家和俄國對抗。

對於卡布里爾所說,艾哈邁德國王自然十分清楚,東非是慢性毒藥,但是俄國就直接是砍頭臺了,而且他們連自己的沙皇都敢殺,更別說自己這個波斯的小國王了。

當然,就算卡布里爾說破天,艾哈邁德還是能理直氣壯的說道:“閣下,話雖如此,但是我們波斯窮啊!”

卡布里爾說道:“窮不是問題,反正波斯地大物博,你們的礦產資源也不少,我們幫你們開發,經濟發展,你們也就有能力還債了。”

沙俄時代,波斯北部包括德黑蘭在內的環裡海大片國土都是俄國的勢力範圍。

而在原沙俄的勢力範圍內,波斯的礦產資源還算豐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都排在世界前列,除此外波斯的銅、鋅和鉻鐵礦均爲極具開採價值的富礦。

而後面這三種礦產資源中,東非比較看重的是鋅礦,至於銅礦和鉻鐵礦本身就是東非的優勢資源,其中東非更是世界鉻鐵礦儲量和產量第一大國。

而東非的鋅礦資源並不算豐富,波斯的鋅礦主要以鉛鋅礦形式存在,從其國土西北到東南分佈廣泛。

總而言之,即便是俄國勢力範圍的波斯,礦產資源也是很可觀的,尤其是東非最重視的油氣資源。

當然,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波斯境內俄國勢力範圍的概念了,而是波斯境內東非勢力範圍。

卡布里爾苦口婆心的勸說道:“我也給國王陛下交個底,我們東非政府是支持卡扎爾王室對波斯統治的,而國王陛下,你作爲卡扎爾王室的代言人,想必也很清楚,如今卡扎爾王室在波斯所面臨的困境,只有和我們東非合作,卡扎爾王室才能平穩落地,否則別說俄國,恐怕波斯本國民衆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會將你們送上末路。”

卡扎爾王室祖上是突厥部落,本來就和波斯本土有些離心離德,還遇上了波斯歷史最差的時期,也就是歐洲殖民者的崛起,加上落後經濟基礎,卡扎爾王室在波斯的統治可以說天怒人怨。

而前世,1925年卡扎爾王室就被推翻了,所以如果沒有東非介入的話,卡扎爾王室的命運估計比前世好不了多少。

而卡布里爾的這番話,也讓艾哈邁德下定了決心同東非合作,畢竟波斯的利益不等於王室的利益,爲了王室的利益犧牲波斯的利益又有何妨。

他咬咬牙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卡扎爾王室可以支持貴國在波斯的利益,但是貴國也應該表現出支持王室的誠意。”

卡布里爾拍着胸口說道:“這是自然,這次帝國爲什麼派我到波斯來,就有這層考慮,而接下來我的提議也和保障波斯王室的安全有關。”

“關於我們東非和波斯的合作,除了鐵路建設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幫助你們波斯王室,組建一支完全效忠王室的軍事力量。”

“除此外,我們東非也要在德黑蘭,馬赫夏赫爾等地區派駐一定數量的駐軍,並且租借波斯北部港口作爲兩國經濟合作區。”

卡布里爾提到的第一點是修路權,這是爲了打通東非和波斯經濟合作的基礎,第二點則是駐軍權,主要是維護東非在波斯的利益,同時對波斯軍隊進行滲透,扶持親東非力量,取代原本的親俄國勢力。

對於第二點,艾哈邁德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就目前波斯的情況,反而東非這種外來者更值得信任。

而一但搞定了軍事,其他方面的合作也都可以看做小問題。

卡布里爾接着說道:“兩國在經濟領域應該展開深度合作,首先就是萊茵盾應該成爲波斯的主要流通貨幣,同時波斯的部分資產應該寄存到東非,方便兩國的貿易結算,尤其在波斯北部,波斯政府應該支持東非企業的投資行爲。”

波斯畢竟被東非和英國瓜分,所以東非政府也不指望波斯政府的政策能夠影響到波斯全境。

所以,即便是經濟領域的合作,東非也只能默契的控制在東非的勢力範圍之內,也就是波斯的北部。

“同時,帝國將會幫助波斯新建一批高等院校,幫助波斯向着文明國家進步。”

這是從文化思想上對波斯的滲透,而事實上,前世伊朗的表現,正說明了這種文化思想上滲透的成功性,東非這些年來也積累了相關經驗,可以應用到波斯身上,從而在波斯扶持一批“精神東非人”。

“帝國基於波斯的國情,重點扶持波斯的農業,礦業和工業的發展,幫助波斯擺脫極端貧困問題。”

新殖民主義往往都以農業和採礦業爲突破點,從而使其目標區域淪爲原材料附庸地,當然,即便如此,新殖民主義好歹給本地人留了點湯喝。

聽着卡布里爾的大吹特吹,艾哈邁德心裡十分鬱悶,不過心裡總算好受了一些,畢竟東非就算明“搶”,也比沙俄講點禮貌,如果沙俄還存在,那恐怕就是直接帶着軍隊過來了。

僅僅兩個月後,東非就達成了和波斯的一系列協議,並且彙總爲《東波友好互助條約》。

而條約的簽訂,也正說明了英國在區域影響力的進一步衰退,放在一戰前,英國肯定是要對波斯的事務進行過問的,現在卻只能對東非的小動作睜一眼,閉隻眼。

和前世一樣,一戰雖然沒有結束英國的霸權,但是這也讓世界各國意識到英國霸權的衰落,只不過前世美國人吃下了英國衰落的大部分紅利,而這個時空裡,對這些權利進行搶奪的國家更多。

歐洲方面,俄國,德國,奧匈帝國,歐洲之外,美國,東非和日本,各顯神通,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影響。

而英法等傳統帝國,只能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區域,對於權力真空地帶也沒有能力參與進去。

而這也導致了世界小國和落後國家和地區在1920年之後,處境變得危險起來,衆多列強,以及升級版的俄國,你來我往,一時間讓衆多國家連如何站隊都搞不清楚。

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46章 許可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389章 定居第861章 分贓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63章 站隊第598章 新年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44章 魯道夫第1182章 中間商第357章 索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942章 宣戰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24章 奔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29章 教育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399章 加入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71章 生意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01章 恭賀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152章 黑幫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421章 鑄鐵廠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03章 萊茵宮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13章 站隊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章 接觸戰第1437章 徵兵第1293章 肢解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878章 無線電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49章 戰敗第673章 象牙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03章 “大殺器”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364章 燃燒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6章 船隊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30章 入侵第1324章 預謀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62章 慫恿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71章 漏洞
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546章 許可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389章 定居第861章 分贓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63章 站隊第598章 新年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844章 魯道夫第1182章 中間商第357章 索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942章 宣戰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24章 奔逃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29章 教育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399章 加入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71章 生意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801章 恭賀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152章 黑幫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421章 鑄鐵廠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903章 萊茵宮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04章 坎帕拉第1013章 站隊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88章 衝突升級第9章 接觸戰第1437章 徵兵第1293章 肢解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878章 無線電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49章 戰敗第673章 象牙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03章 “大殺器”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364章 燃燒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6章 船隊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30章 入侵第1324章 預謀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62章 慫恿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71章 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