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 肢解

而印度作爲殖民地,英國的企業顯然就能放開手腳,在英國本土搞鐵血鎮壓,會引發輿論和社會問題,而在印度,印度底層民衆是沒有人權的,加之印度“完美”的種姓制度,乍一看印度就是投資天堂。

這是英國其他殖民地所不具備的“優點”,畢竟當年英國人只是稍微加高了一點對美洲的稅收,結果北美十三州的莊園主和商人們就起義了。

當然,在印度投資工業顯然不是沒有問題,就比如印度人組織性差,上進心弱,得過且過,善於辯論而不善於解決問題等等。

即便如此,印度的缺點也不是沒有辦法克服,而這也是東非政府所擔心的問題。

弗里爾說道:“印度有成爲大國的基礎,一但從英國獨立,並且繼承英國在印度的工業,立刻就能變成我們在印度洋最大的威脅。”

“所以爲了提前排除這個隱患,我們應該增強在印度的影響力,最好鼓勵和支持印度不同民族和宗教之間的矛盾,讓未來的印度,即便從英國手下獨立,也不可能成爲一個統一的國家。”

“這就類似我們對荷蘭人治下東印度羣島(印度尼西亞)的安排一樣,東印度羣島能威脅到我們在南洋的殖民地,我們就必須爲提前拆分這個地區做好準備。”

“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中,有潛力對東非造成的威脅的國家中,印度就是之一,其次則是奧斯曼帝國和波斯,最後則是英國的殖民地澳大利亞。”

在印度洋沿岸的世界大國,目前僅有兩個,一個是東非,另一個則是奧斯曼帝國,當然,東非是公認的列強之一,而奧斯曼只能算大國。

東非對能夠對東非印度洋霸權造成威脅的國家和地區,評定標準也很簡單,那就是看面積和人口,而綜合來說,顯然印度是印度洋地區,僅次於東非的強大地區。

毫無疑問,奧斯曼帝國目前要比印度強大一些,畢竟奧斯曼帝國再怎麼說也是一個獨立國家,可以自由發展本國的軍事和工業,在排除英國的情況下,奧斯曼帝國完全可以武力征服印度。

但是,奧斯曼帝國面積僅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很大一部分地區還是沙漠,人口也才兩三千萬左右,而印度人口是奧斯曼帝國的十倍還多,面積也是奧斯曼帝國的將近兩倍,並且擁有大量耕地資源。

除此外,奧斯曼帝國長期受到西方世界的打擊,這使得其在印度洋的勢力僅萎縮在紅海和波斯灣這兩個狹窄區域,連可以利用的港口都沒有幾個。

所以,東非將奧斯曼帝國排在印度之後,當然,如果奧斯曼帝國重整個阿拉伯半島,這種情況肯定也不是東非願意看到的。

而除了印度和奧斯曼帝國以外,波斯同樣是東非要防範的國家,只不過東非一直沒有找到滲透波斯得藉口。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則是過去波斯背後有兩個大國扶持,也就是英國和俄國。

不過隨着俄國政權的更迭結束,東非就有能力和義務代表全世界反動勢力大肆進入中亞和波斯等地區了。

過去,其他國家可以容忍俄國這樣的落後政權控制中亞,畢竟俄國再強大也不至於趕盡殺絕,而俄國工黨政權那就是全世界反動勢力的眼中釘和肉中刺了。

最後,則是澳大利亞,雖然英國殖民地澳大利亞現在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擺脫不了罪犯流放地這個名頭,但是在東非列入印度洋威脅的國家地地區中,澳大利亞是面積最大的一個。

弗里爾說道:“帝國不能容忍任何一個可能威脅到我們在印度洋權利的國家誕生或者崛起,所以我們必須爲這些可能威脅到帝國戰略安全以及未來印度洋秩序的國家和地區,準備好相對應的方案。”

“而針對印度地區,我的看法是藉助當地複雜的民族,宗教,在未來將印度分成三到四個,甚至更多的國家和地區,並且要嚴防阿拉伯教在印度地區死灰復燃。”

爲什麼弗里爾要重點提到阿拉伯教,除了東非一貫對阿拉伯教勢力的警惕以外,其根本原因在於阿拉伯教最有可能威脅到東非的印度洋霸權。

在西方國家插足印度洋以前,阿拉伯教勢力廣泛分佈在印度洋沿岸,就比如西部被東非消滅的桑給巴爾,索馬里諸國,布幹達王國,亦或者目前印度洋北部沿岸存在的一干阿拉伯國家。

亦或南洋,包括馬來半島,加裡曼丹島,東印度羣島等存在的阿拉伯教國家或者地區。

試想一下,如果在具有強大思想統合能力的阿拉伯教影響下,形成一個地跨印度洋周邊絕大部分地區的阿拉伯教統一國家,那對東非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甚至不需要他們統一,只需要他們形成一個鬆散的聯盟,那都將改變整個印度洋範圍的權力構成。

而阿拉伯教恰好也是南亞次大陸上的優勢宗教,這並非虛言,畢竟近代史上最後統一印度的莫臥爾政權就是阿拉伯教政權,如今,印度不少土邦的統治者就是阿拉伯教信徒。

如果不是西方勢力的到來,那阿拉伯教必然會繼續統治印度,並且消滅掉印度本土的各種教派。

就拿前世21世紀的印度來說,即便孟加拉和巴基斯坦被分割出去,可印度依舊有着兩億多阿拉伯教人口,由此可見阿拉伯教在印度強大的競爭力。

畢竟前世印度政府對阿拉伯教的打壓不可謂不嚴厲,在這種情況下還能產生如此多的阿拉伯教人口,正說明其頑強生命力。

弗里爾說道:“我們應該支持阿拉伯教以外的印度其他勢力發展,如果印度獨立並且成爲阿拉伯教國家,他將直接成爲南洋和中東阿拉伯教溝通的橋樑和樞紐。”

“所以肢解後的印度,必然要分爲幾個有能力和阿拉伯教勢力對抗的國家,不管他們是印度教,錫克教,佛教亦或者天主教,甚至東正教,只要不是阿拉伯教都可以扶持。”

“除此外,我們也可以按照民族和種族支持印度內部勢力,就比如廣泛分佈於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

“法國試圖交易給我們的三塊殖民地,正好處在達羅毗荼人範圍之內,我們可以通過虛構達羅毗荼民族,從而在南亞構建一個新的民族。”

達羅毗荼人其實就是印度最原始的土著,可能就是古印度文明的創造者,隨着雅利安人南下,達羅毗荼人被不斷征服,所以位於印度南部的達羅毗荼人勢力,反而更好的保留了祖徵。

而達羅毗荼人也是棕色人種的代表之一,和南洋地區亦或者曾經澳大利亞的土著有些淵源。

弗里爾的想法就是恢復一個達羅毗荼人國家,至於方案,就像當初法國對外輸出民族主義,從而導致如今奧匈帝國半死不活一樣。

即便這個國家不能獨立,但只要他們能發揮出如今匈牙利的作用,拖住印度發展的後腿,對東非未來也是比較有利的。

當然,前世英國人以印度教和阿拉伯教爲基礎,將印度分成兩個國家,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隔絕阿拉伯教的擴張。

在弗里爾的戰略裡,印度顯然沒有這麼重要,畢竟英國人這麼做,是因爲印度獨立後,英國基本插不上手。

而現在東非既然是一個“有能力”且有“責任心”的印度洋大國,自然承擔着對印度洋沿岸阿拉伯教勢力打擊的重任,並且只要東非不衰落或者政權更迭,這種情況就會一直維持下去。

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3章 消化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96章 交戰第469章 鯨灣港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114章 抉擇第837章 颱風第37章 戰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967章 奧拓第981章 捷徑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930章 漢薩省第1421章 鑄鐵廠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49章 犧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47章 畜牧業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61章 分贓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87章 勸說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03章 萊茵宮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38章 教唆第1361章 影響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404章 暴富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63章 代理人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45章 孤兒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296章 接見第563章 熱心腸第426章 回歐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015章 市場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57章 索加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609章 提升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272章 犀牛園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293章 肢解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30章 蓄水池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2章 出口
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3章 消化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496章 交戰第469章 鯨灣港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114章 抉擇第837章 颱風第37章 戰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967章 奧拓第981章 捷徑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930章 漢薩省第1421章 鑄鐵廠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349章 犧牲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847章 畜牧業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861章 分贓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187章 勸說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903章 萊茵宮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238章 教唆第1361章 影響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404章 暴富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463章 代理人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45章 孤兒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296章 接見第563章 熱心腸第426章 回歐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015章 市場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357章 索加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609章 提升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1272章 犀牛園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293章 肢解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830章 蓄水池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82章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