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南非形勢

“鐵路是我們東非軍事通道的核心,圍繞整個鐵路系統,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把兵力輸送到想要到達的地點,就和普法戰爭一樣,普魯士通過鐵路把後方兵力源源不斷的輸送到前線,以至於法國人難以應對!”東非總參謀部做出同樣的判斷。

東非陸軍的學習對象是普魯士,雖然現在走的有點“歪”,但是核心內容還是一樣的。

畢竟東非國情和普魯士,甚至整個德國對比,十分不一樣,東非幅員遼闊,註定了現在鐵路系統無法像德國那樣密集。

“實際上,黑森鐵路修建完畢,我們東非的總鐵路里程也才突破一萬五千多公里,這還是算上很多支線和礦區鐵路,還有正在動工的黑森鐵路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鐵路到目前爲止也就和俄國在一個水平。”總參謀長思維特說道。

“達不到,俄國鐵路在1880年就突破三萬公里了,現在可能更多,應該是我們的兩倍。”默爾克說道。

“但是不要忘了,沙俄的國土面積也是我國的兩倍,所以在鐵路密度上兩國處在同一水準,除非是美國那種過度的鐵路建設。”

在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後,短時間內美國鐵路建設確實遇到了挫折,一時間鐵路公司紛紛破產,股票價格大跌。

但是沒過幾年,美國鐵路建設反而比危機前更加大張旗鼓的建設,到1880年,美國鐵路總里程就突破了9萬公里。

這也是各國應對經濟危機的一個體現,像德國和奧匈帝國就是實行鐵路國有化,然後加快鐵路國家投入,拉動內需,促進上下游發展,保證就業問題,其他國家沒有這麼極端,但是也有類似做法。

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後期,反而鐵路建設進度加快了,東非當然也不例外,在經濟危機爆發的同時就開始了大規模鐵路建設。

英國鐵路基本上已經飽和了,德國還有潛力翻一倍,而美國或許還會像前世那樣修建誇張的鐵路網,然後再廢棄掉大部分。

而第二大動脈的北方鐵路總里程是三千多公里,兩者加在一起纔不到一萬公里總里程。

當然,最誇張的還是德國,達到了三萬多公里,是世界第二大鐵路網,但是要注意德國比美國小太多,所以德國的鐵路密度僅次於英國本土,而且值得注意現在英國本土是要算上愛爾蘭全境的,那其鐵路密度其實差不了多少。

但是即使是中央鐵路這種大動脈,也不到五千多公里,算上還在建設中的黑森鐵路也就六千多公里里程。

“還用不到那麼極端,鐵路肯定是要和軍方對接的,但是也不能影響國內的生產生活活動,尤其是戰爭烈度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大的情況下。”思維特反駁道。

所以東非的鐵路建設遠不及美國和德國誇張,目前東非鐵路里程僅僅能和英國這樣的“小”島國做比較,英國的鐵路里程剛好是一萬八千多公里。

“我們要把鐵路的優勢發揮出來,就需要鐵道部門的緊密配合,像德國在戰爭狀態時那樣,集中全部運力來應對。”默爾克說道。

只有東非和沙俄屬於同病相連的情況,但是東非財政狀況比沙俄政府強太多,這也是東非鐵路里程迅速追趕沙俄的原因。

到目前爲止,戰爭只要沒有打起來,那東非就不能確定戰爭的規模會向何處發展。

因爲敵人主要分爲三股勢力,一個是德蘭士瓦人,雖然德蘭士瓦人地盤最小,實力最弱,可濃縮的的纔是精華。

德蘭士瓦人比英國人還有葡萄牙人更加武德充沛,而且德蘭士瓦人對東非的恨意最深,畢竟當初東非對德蘭士瓦共和國可是滅國之戰,以至於現在德蘭士瓦人都只能寄存在“兄弟”奧蘭治自由邦的土地上。誠然現在德蘭士瓦人取得了奧蘭治自由邦的主導權,但是爲了復國,所以奧蘭治人依然是他們最主要的拉攏對象。

所以德蘭士瓦人對奧蘭治人是有許諾的,那就是復國以後,德蘭士瓦人會主動把奧蘭治自由邦主導權交還給奧蘭治人。

這可能只是一個“藉口”,畢竟已經吞進肚子裡的東西,再吐出來可就不容易了,而且德蘭士瓦人也需要曾經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併。

因爲相比較於英國,東非,葡萄牙人,布爾人的地盤太小了,人口太少,如果還分成幾個國家更不能集中力量和幾大勢力抗衡,那樣布爾人只會重蹈當年德蘭士瓦共和國被東非滅亡的覆轍。

隨着德蘭士瓦共和國和格里瓜蘭共和國被東非覆滅,如今實際上還有兩個布爾人國家存在。

一個就是奧蘭治自由邦,還有一個則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依舊存在。

東非滅亡的格里瓜蘭共和國,也就是前世英屬貝專納,應該被叫做西格里瓜蘭共和國,在英國納塔爾殖民地的西側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小的東格里瓜蘭共和國,也是布爾人建立的國家之一。

不過,現在布爾人這個概念恐怕也只有德蘭士瓦人念念不忘了,首先就是奧蘭治人對德蘭士瓦人已經不可能像當年那樣和睦,二者實際上已經分裂。

其次東格里瓜蘭共和國也不想參與這種“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紛爭,畢竟哪一個勢力都不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能夠招惹的存在,也包括現在的德蘭士瓦人。

當然,這種站隊不是東格里瓜蘭共和國想逃避就能躲過去的,他們早在1879年就和奧蘭治自由邦一樣成了開普敦的“附屬國”。

而東格里瓜蘭共和國能夠倖免於難,還要感謝英國納塔爾殖民地把他們和東非隔離開來,所以沒有和東非接壤。

實際上東非對東格里瓜蘭共和國的土地也不太感興趣,他所在的位置是萊索托東南部,也就是德拉肯斯山脈的山區位置。

東非早就完成了對德拉肯斯山脈,萊索托地區的軍事佈局,北方就在東非控制手中,南部則是納塔爾殖民地,想要居高臨下對東非發動攻擊是不可能的。

至於可憐的萊索托王國,早就被東非,奧蘭治自由邦和納塔爾殖民地三家瓜分掉了。

說罷布爾人,其次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也不像想象中那麼團結,至少被東非隔開的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就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

這主要是雙方在資源上的爭端,兩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希望得到王國本土的庇護,免遭東非毒手,所以在這一點上,兩個殖民地都一樣本土能更偏向己方,很顯然安哥拉殖民地目前受到本土的青睞更多一些。

最後是英國人,英國人情況比前兩者好的多,至少英國本土的話還是要聽的,這也是英國霸權的好處。

如果英國霸權沒了,那什麼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之流早就獨立了,所以現在英國的霸權依然是極其穩固的,本土和殖民地之間合作大於矛盾。

第327章 南下第499章 建交熱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316章 萊茵盾第1280章 達沃市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25章 卡塔爾第1389章 定居第382章 渡河第140章 新品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49章 野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63章 年底第191章 青檸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55章 安卡村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520章 發電廠第299章 預判第1296章 接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32章 雙輸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204章 “流放”?“潤”!第206章 “收破爛”第1259章 同意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60章 衝突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189章 邀請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21章 申請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117章 輿論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608章 會面第238章 三把“刀”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26章 深入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04章 暴富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444章 到家第163章 年底第108章 歷史課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
第327章 南下第499章 建交熱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316章 萊茵盾第1280章 達沃市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325章 卡塔爾第1389章 定居第382章 渡河第140章 新品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830章 蓄水池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49章 野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63章 年底第191章 青檸第42章 移民熱潮第355章 安卡村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520章 發電廠第299章 預判第1296章 接見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732章 雙輸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204章 “流放”?“潤”!第206章 “收破爛”第1259章 同意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460章 衝突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189章 邀請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21章 申請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1117章 輿論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608章 會面第238章 三把“刀”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26章 深入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404章 暴富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444章 到家第163章 年底第108章 歷史課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