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準備插手

第1007章 準備插手

但是,俄國近些年的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在外交和軍事領域都沒有太大發展,雖然有百萬灰色牲口,但是灰色牲口終究是牲口,沒有辦法和其他裝備精良的歐洲軍隊相提並論。

縱觀俄國軍事發展史,幾乎沒有太亮眼的戰績,都是靠着堆積炮灰和敵人消耗,具體到細節戰爭上,更是慘不忍睹,也就是血太厚,才能支撐這種玩法。

即便俄國在歷史上戰勝過法國,可那還是被敵人攻破首都,放火燒了莫斯科後,靠着天氣將拿破崙逼回西歐。

這種打法,雖然取得戰爭最終勝利,可在恩斯特看來並不值得稱讚,一方面,當時有英國人在東面鉗制法國,另一方面,法國(包括佔領區)內部有大量封建貴族勢力搗亂,而當時俄國首都莫斯科失陷本身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但凡俄國軍隊戰鬥水平和軍事素養水平高一點,也不至於靠着灰色牲口的性命來填充勝利,可以說是一種殺敵四百,自損一千的勝利,也就是這個時代俄國人口多,並且能生才能支撐這種戰爭形勢。

所以俄國的軍事能力在恩斯特看來沒有前世一些自媒體吹噓的“戰鬥民族”那麼強。

當然,不可否認,俄國人的韌性是值得肯定的,每次敵人都以爲能把俄國掐死的時候,俄國人都能反敗爲勝,一定程度上說明俄國內部,尤其是最高層對於外敵強硬態度的非投降派佔據多數,至少依照恩斯特前世獲悉的歷史來看,基本事實是這樣的。

至於俄國的外交,那就更慘不忍睹了,不管是俄國,蘇聯,還是後來的俄羅斯,外交水平都是一塌糊塗,但凡出現一個俾斯麥式的人物,俄國也不至於總是成爲被“全世界”圍剿的那一個。

當然,軍事和外交領域不行,根本原因是國力不夠強大,而國力中經濟水平又佔據重要地位。

俄國經濟的高光時刻也就是蘇聯時期,這也是俄國距離世界霸權最近的時候,只可惜“傻大笨粗”的俄國人,終究是玩不過美國人。

想到這裡,恩斯特說道:“在我們一五計劃完成階段,日本和俄國大概率可能發生戰爭,現在英國就是在給日本輸血,讓其代替英國和俄國對壘。”

國防安全局局長莫林皺着眉頭說道:“以日本的國力,他們應該不太可能挑戰俄國吧!”

莫林認爲皇儲殿下的想法有些驚人,雖然說國防安全局和日本打交道比較多,但是日本的國力實在難以想象如何和俄國這種世界級大國對抗。

恩斯特很理解屬下的想法,這也是世界大多數國家對日本的看法,而前世日本列強地位真正實現,在恩斯特看來就是通過對俄國勝利而坐穩的。

日本雖然戰勝過遠東帝國這樣一個世界大國,但不會有人認爲日本強大,而是此時遠東帝國太菜,而擊敗俄國那就不一樣了,雖然俄國水平也不算太高,但是全世界能說穩贏俄國的國家屈指可數。

“你們常年和日本打交道,應該很清楚,日本這個國家是不可小覷的,他們文化有一種癲狂,而正是這種癲狂,使得所有日本人就像不眠不休,吃得少,乾的多的機器,日本人的精神狀態根本就不是正常人類。”

對於恩斯特的這些話,莫林沉思了一下,隨後細想日本的社會狀況,他不得不承認皇儲殿下的話十分有道理。

“正如殿下所言,日本人確實是一幫瘋子,當今世界很難找到日本這種吃苦耐勞,並且對倭皇政府瘋狂迷信的人類羣體。”

“我們日本分部的成員,就說日本人雖然矮小瘦弱,但是工作起來不比世界任何國家差,而他們的軍隊也有些視死如歸的精神,這可能源於日本畸形的武士道文化,比軍國主義的德國更加極端。”

“日本能在資源匱乏,國家貧困的情況下,成爲近些年來亞洲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和日本極端的國民性有很大關係。”

“如果我們萊茵帝國國民也有這種性格,那恐怕東非現在的經濟體量能再翻一倍,亦或者在全世界挑起戰爭,至少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早期東非在國際社會上看來,也屬於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家,並且侵略成性,但是日本可比東非極端的多,畢竟東非幾乎沒有越級挑戰過什麼對手,雖然英國在東非手裡吃過癟,那是對東非國力認知不清晰。

而日本可不像東非,只要稍微在意一點的國家,就能對日本的國情有較爲清晰的認知,包括人口,工業,軍隊等信息。

就拿遠東戰爭來說,雙方都是明牌的,但是遠東帝國對日本情報做的太差,或者說根本不重視,反而日本對遠東帝國研究頗深,這個細節就極大影響了戰爭走勢。

所以說南非戰爭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越級挑戰,遠東戰爭纔是,而恩斯特判斷,接下來日本還要繼續挑戰世界上的各個比自己強大的多的對手,先是沙俄,隨後英國和美國都跑不了。

而這只是時間問題,只要日本不斷髮展,他就勢必會不斷對外擴張。然後和遠東各個利益國家發生衝突。

包括東非也在這種可能性之中,畢竟東非在太平洋的很多軍事基地和殖民地也很重要,尤其是南琉球羣島和北夏威夷王國,這兩個(羣)島嶼甚至可以說是通往日本的命門。

“密切關注英,俄,日三國動態,如果日俄兩國之間真的爆發戰爭,我們不能沒有準備,尤其是俄國,能不能插手其中,俄國就是關鍵國家。”恩斯特對着莫林吩咐道。

一如既往,每一次事關世界格局的戰爭,恩斯特都是要發一筆戰爭橫財的,而日俄戰爭很有可能就是二十世紀的第一次大國間的戰爭。

雖然現在日本國力達不到列強水平,甚至比歷史同期差了很多,但是日本背後有英國和美國輸血,加上日本瘋狂的軍事政策,日俄戰爭爆發的可能性極大。

沒有前世兩億兩白銀賠款後,日本工業發展相對困難,但是依舊從遠東帝國敲了幾筆竹槓。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完全無能爲力,主要還是遠東戰爭以後,遠東帝國封建政府的膝蓋更軟了,而日本沒有在遠東戰爭中拿到完全滿意結果,所以日本在遠東戰爭之後又對遠東帝國政府進行了幾次恐嚇。

但這次沒有人站出來和日本對峙,畢竟負責遠東海戰的負責人戰後依舊被清算,已經失去戰爭前途,所以內部權力之爭使得沒有人敢於承擔爆發戰爭的責任。

不過恩斯特估計,遠東帝國現政府距離死亡也沒有多長時間了,到時候東非又要轉變和遠東帝國新政府的外交政策。

畢竟東非在遠東帝國利益不能流失,倒不是恩斯特心黑,而是這些利益自己不佔,很有可能被遠東帝國政府轉手賣給其他國家,那還不如用來提升東非的國力。

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30章 漢薩省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章 岸防炮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519章 會議第7章 擴大生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57章 索加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821章 裁軍第850章 移民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18章 良知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09章 事後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40章 鐵路橋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25章 血清第228章 留學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91章 歸途第865章 高原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037章 電氣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74章 搬遷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81章 金沙薩第925章 造船業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531章 協商第789章 態度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616章 行蹤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69章 鯨灣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732章 雙輸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46章 災情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63章 代理人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37章 戰爭第430章 客人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0章 入侵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26章 野望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30章 跑路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41章 回國
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30章 漢薩省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9章 岸防炮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519章 會議第7章 擴大生產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57章 索加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821章 裁軍第850章 移民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618章 良知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7章 西北之亂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809章 事後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40章 鐵路橋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525章 血清第228章 留學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91章 歸途第865章 高原省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1037章 電氣化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74章 搬遷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81章 金沙薩第925章 造船業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531章 協商第789章 態度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616章 行蹤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69章 鯨灣港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732章 雙輸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446章 災情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63章 代理人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37章 戰爭第430章 客人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0章 入侵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26章 野望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30章 跑路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441章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