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紹奎

最後經過布吉瓦爾和羅伯茨伯爵的共同協商,決定把聯軍指揮部連同總督府在內的大部分莫桑比克行政機構全部搬遷到紹奎地區。

紹奎也位於前世莫桑比克加扎省,如今還只是一個鎮大小,但是鎮在莫桑比克就已經算髮展不錯的行政級別,畢竟莫桑比克的葡萄牙人稀少,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帶的幾個城市。

現在整個莫桑比克沿海都不安全,所以像紹奎這樣的內陸城鎮,自然就顯得非常突出。

如果單從內陸地區的葡萄牙人聚居點來看,那紹奎絕對是最佳選擇,這裡在整個莫桑比克內陸都是規模比較大的城鎮,尤其是在丟失大量國土以後。

所以有條件成爲聯軍指揮部和莫桑比克政府辦公地點的選項並不多,莫桑比克政府和聯軍指揮部加起來人員有上千多人,這麼多人吃喝拉撒,小村鎮根本負擔不起。

布吉瓦爾:“紹奎在林波波河南岸的平原地帶,一直是莫桑比克農業較爲發達的區域,所以在那裡我們可以解決糧食問題,最重要的是林波波河下游航運條件還算不錯,物資調配也比較方便。”

當然,布吉瓦爾所說的航運條件,自然比不上馬普托,馬普托有天然港灣,接收本土的援助更加便利。

但是馬普托偏離整個莫桑比克的中心地帶,反而處在最南部的角落地帶,這就不利於馬普托集中整個莫桑比克的資源。

反觀林波波河,雖然在南非算是比較大的河流,下游航運條件也不算差,但是林波波河的出海口淤積非常嚴重,有大量的淺灘和淤泥,所以沒有辦法形成河口港。

林波波河只有內陸水運價值,但這對現在聯軍而言再合適不過,畢竟有出海港就意味着東非軍艦也能開進內河來。

而迫使羅伯茨伯爵和布吉瓦爾遷徙首府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東非軍艦能夠直接威脅馬普托的安全,所以林波波河流域的紹奎在安全方面更能讓聯軍安心。

而林波波河流域是莫桑比克重要的農業區域,所以即便東非切斷莫桑比克外部資源通道,也不會發生缺糧缺水問題。

“林波波河有百米之寬,具備軍事防禦功能,本身就是我們預留的防線之一,即便東非人突破薩葦河防線,我們依舊可以通過林波波河同其周旋,而且紹奎三面被林波波河包圍,這就是類似中世紀巴黎一樣的有利地形,我們可以只需要在南面構築工事,就能輕鬆的完成防禦工作。”羅伯茨伯爵從軍事價值角度分析道。

當然,羅伯茨伯爵只是誇張的說法,紹奎的位置雖然不錯,但是遠遠達不到巴黎古城的標準,巴黎古城是建設在塞納河的河心島上。

林波波河雖然也有類似的地形,但是處在紹奎的下游,而紹奎下游河段可以說非常“桀驁不馴”。

就和古代黃河一樣經常變道,所以留下不少廢棄河道和牛軛湖,但是黃河改道有泥沙問題,林波波河只是受地轉偏向力影響。

這也是林波波河流域農業比較發達的重要原因,下游大片的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

唯一可惜的就是葡萄牙對林波波河流域的開發力度太弱,下游林波波河全部是天然河道和大量未開發的土地。

放在遠東帝國林波波河怎麼說也能開發的和江漢平原等那樣農業發達的區域,就是在東非手裡也可能變成東非的又一糧食基地。 而實際上東非對莫桑比克的安排也是如此,莫桑比克整個區域的農業條件,放在東非唯有大湖區可以媲美,是天然的農業基地,放在葡萄牙這種習慣走捷徑的民族手裡有些暴殄天物。

“紹奎和能更加方便的和西部防線還有薩葦河防線主力聯繫,同時還有馬普托,現在馬普托屬於前線,而且東非在新漢堡港市周邊囤積了大量兵力,這也使得馬普托承受着難以想象的壓力。”

“而紹奎距離馬普托僅僅一百七十多公里,這樣即便把指揮部遷到紹奎也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唯一的弊端在於紹奎建設程度比較低,沒有馬普托那樣的城防優勢,所以我們還要徵集大量黑奴建設紹奎,這需要當地政府的配合。”羅伯茨伯爵說道。

現在羅伯茨伯爵手下最缺的就是兵力,所以紹奎的建設肯定不能軍隊來做,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做,指導和監督工作還是要自己人來完成的。

如果完全放任不管,依照葡萄牙人的效率,加上黑人的懶散,恐怕紹奎的城防會直接變成“豆腐渣”工程。

這一點羅伯茨伯爵深有體會,當然,相對於自己手下的印度人,葡萄牙人還是要好上不少,雖然磨蹭,但是基本工作還是能做好的,就像馬普托城防很堅實牢靠。

當年葡萄牙帝國時代,葡萄牙人肯定不這樣,但是後來隨着葡萄牙帝國的衰落,整個葡萄牙社會都充滿腐朽墮落的氣息,連帶莫桑比克這種殖民地也是一樣。

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就不會像葡萄牙殖民地這樣死氣沉沉,拿英國來說,印度,加拿大,就連囚犯流放地澳大利亞都建設的不錯。

對於羅伯茨伯爵心裡的牢騷,布吉瓦爾是沒有察覺的,他的任務就是輔助好這位英國來的“太上皇”。

葡萄牙完全倚仗英國苟延殘喘,這一點連葡萄牙本土都不能意外,而且英國這個大哥還是比較靠譜的。

就像這次南非戰爭,如果沒有英國的支持,按照布吉瓦爾的估計,葡萄牙連半個月可能都頂不住,東非人的軍事相較於葡萄牙而言太過於強大。

所以布吉瓦爾說道:“即便是黑人,我們也需要時間從周邊抓捕,不過戰爭狀態下,這件事應該不算太難,而且東非人的壓迫下,莫桑比克的黑人數量也比以前更多,讓他們參加工作,還是很划算的。”

東非當初佔領莫桑比克北部以後(贊比西河以北),大量的黑人被驅趕到南莫桑比克境內,所以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黑人密度反而更加稠密了。

所以向各個部落徵用黑奴不是一件難事,雖然這些黑人部落實力也有所上升,但人口增加也抵不過葡萄牙人手中的槍炮,加上葡萄牙數百年的積威,當地黑人早就被“馴服”,更何況相對於東非人而言,葡萄牙人都顯得“慈眉善目”。

“很好,我們的時間不多,所以最好能在年內把紹奎的框架搭建好,如果今年不能破解東非的攻勢,來年我們的處境更加危險。”羅伯茨伯爵說道。

第1402章 契卡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86章 忽悠合資請假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694章 訛詐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211章 集中營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3章 萊茵宮第1325章 卡塔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11章 輸血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15章 交涉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445章 凱末爾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61章 威脅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30章 蓄水池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00章 分裂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8章 密謀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40章第1008章 分析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96章 鐵路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276章 “老朋友”第640章 工地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11章 送行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75章 大逃亡第300章 掠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9章 定居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36章 軍售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
第1402章 契卡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86章 忽悠合資請假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694章 訛詐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211章 集中營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3章 萊茵宮第1325章 卡塔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511章 輸血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215章 交涉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445章 凱末爾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61章 威脅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30章 蓄水池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00章 分裂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58章 密謀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40章第1008章 分析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96章 鐵路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276章 “老朋友”第640章 工地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11章 送行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75章 大逃亡第300章 掠奪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9章 定居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936章 軍售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