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

在世界海軍力量中,英國皇家海軍屬於獨一檔的存在,而美國,德國,法國海軍屬於第二梯隊,而日本和東非屬於第三梯隊,其他海軍還可以細分,比如奧匈帝國和沙俄,西班牙這種屬於第四梯隊……

但是拋開英國皇家海軍這個超然物外的存在,第二梯隊的任何一個國家,就已經對世界其他國家形成巨大優勢,而法國就是第二梯隊的守門員。

即便這個守門員,也比第三梯隊的東非或者日本海軍強大了近一倍,所以當前世界海軍之間的差距過於懸殊。

思維特說道:“法國海軍在世界海軍中屬於第二梯隊的末流,我們東非海軍至少應該擠入第二梯隊行列,並且法國海軍在和德國,美國這樣國家競爭中,已經顯得後勁不足,所以也是我們最好的參考對象。”

依照目前世界各國經濟和工業發展情況來看,法國其實已經掉隊了,法國海軍在軍備競賽中的能力和精力也顯得捉襟見肘。

如果是英國,美國和德國,就不至於像法國這樣,事實上東非海軍發展迅猛,英國,美國和德國海軍同樣如此,現在這三個國家在軍備競賽中遠遠沒有展現出頹勢。

只不過英國皇家海軍考量比較多,他的競爭對手從來不侷限於單一國家,而是整個世界,這也是英國爲什麼壓力比較大的原因,如果失去海軍優勢,那英國霸權也會隨之瓦解。

恩斯特說道:“本次會議結果已經顯而易見,東非海軍至少應該達到第二梯隊的實力,這也是我們接下來和英國談判的底線,當然,這個標準是浮動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浮動來給予英國壓力讓英國做出更多讓步。”

就算通過和英國談判,從而將本國海軍發展限制在一定空間裡,東非海軍也應該發展到一定階段,至少目前東非海軍四十萬噸噸位水平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東非政府內部的共識,畢竟海軍力量不足,那東非未來恐怕就有可能淪爲待宰羔羊。

恩斯特接着說道:“現在確定了我國海軍的底線,那我們再討論應該從英國手中獲得哪些利益,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

思維特:“首先就是南美洲問題,南美洲是目前東非錨定的新興市場,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和英國之間存在分歧,不過都是些小問題,所以南美市場向我國放開應該是基礎條件之一。”

“我國工業目前發展到一定階段,迫切需要開闢更多的市場,如果單純壓榨本國市場,容易帶來很多問題,所以需要國內和海外市場齊頭並進。”

“除了南美市場以外,英國的其他經濟勢力範圍我們也應該有所倡議,就比如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我們和印度的貿易因爲英國限制,實際上一直以來都是暗地裡進行,難成氣候,反映在整個英國控制的國際市場上更是如此。”

“所以這次我們和英國的接觸,或許可以嘗試和英國在經濟,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解凍,這對於我國工業發展是極其有利的。”

英國的制裁,雖然沒有起到預想中的效果,但這絕對不意味着東非政府不難受,尤其是在英國在國際市場中佔據主導權的情況下,整個英國直接控制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涵蓋四億人口,除此外英國還能間接影響歐洲,中東,中亞,東南亞,遠東,南美,北美等地區的獨立國家市場。

而剩下的市場也面臨狼多肉少的局面,畢竟除了英國以外,還有諸多世界列強和區域強權,包括東非本身亦是如此。

雖然現在英國工業上,已經不足以支撐英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優勢,但是英國手中控制着貿易渠道,這個貿易渠道隨便漏一點給一些小國,甚至中等國家,乃至大國都足夠這些國家吃的滿嘴流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根廷和日本以及美國。

阿根廷是英國的天然牧場,而日本也是英國政府扶持出來均衡遠東地區的工具,至於美國也受到了英國的大量投資,而這些投資想要獲得收益,英國自然要給美國開放後門。

畢竟美國工廠背後的老闆很大概率就是英國人,現在美國工業事實上扮演着英國代工廠的角色。

由此可見,英國在世界經濟領域的強大影響力,對於這種影響力,東非自然十分眼饞,可惜東非因爲和英國的關係,使得東非在過去無法加入到進來,所以思維特纔會提到藉助這次機會實現了英國關係的解凍。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也持肯定態度,他說道:“雖然英國在以往一直對我國持敵對態度,但是這對於我們亦或者英國而言,其實都是一種政治負擔,所以趁此機會和英國緩和關係,對於我國而言是有利的。”

事實上,恩斯特還想到了一點,那就是前世世界大戰,美國能在英國背後大吃特吃,離不開兩國經濟上的綁定,如果歐戰爆發,東非和英國關係卻沒有實質性變化,那是不利於東非獲取戰爭紅利的。

所以提前改善兩國關係,吸引英國商人到東非投資,提前打好框架基礎,未來東非才能獲取更多的優勢,所以趁此機會,和英國實現經濟上的合作利大於弊。

至於以後,那東非就更不需要考慮了,等到戰爭結束,英國也差不多到了帝國餘暉的時代,到時候就是東非,美國,日本等新興國家開展倒英活動了。

甚至,體現在軍事領域也是如此,當前東非慷他人之慨,順應英國號召,減緩本國海軍規模擴張速度,但是等到歐洲戰爭打響,那時候英國哪裡還有精力找東非的茬。

畢竟東非海軍發展快一些,慢一些都無所謂,雖然嘴上說已經遠落後於其他國家,那也是世界第六的水平,在世界各國相互牽制的大背景,沒有國家能抽出全部精力對付東非海軍。

所以,東非在和英國政府的這次接觸中,實際上東非佔據着主動權,只要最終達成共識,對東非都會造成有利結果。

當然,前提是東非能夠找好自己的定位,只要東非不像德國那樣採取稍微極端的外交策略,英國並非不可接觸。

當然,給予東非政府底氣的還是綜合國力的顯著提高,沒有國力上的提升,英國也不可能心平氣和的和東非坐在一張桌子前,一切都是從實力和地位出發。

在確定了和英國關係解凍的大前提後,恩斯特說道:“現在我們再一次達成共識,那就是同英國緩和關係,加強兩國經濟領域的合作,拿到更多的市場。”

而東非政府這麼想並不是異想天開,兩國確實存在極大的合作空間,東非眼饞英國市場不錯,反過來英國又何嘗不眼饞東非國內市場。

而且兩國經濟合作還有一個最大的基礎,那就是兩國產業上的差異化,之前提到過,東非在產業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和德國,而不是英國,這也就意味着東非和英國在經濟領域的利益衝突小。

所以從產業角度來說,東非是英國現階段潛在的優質合作對象,就像英國在美國的投資一樣,東非完全願意承擔美國的那部分,而對於東非和美國間競爭,難道英國不樂見其成麼?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60章 衝突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01章 恭賀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49章 戰敗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255章 五五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1章 青檸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章 穿越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88章 換師請假第740章 古戰法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041章 新農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23章 “療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91章 歸途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184章 通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35章 休整第499章 建交熱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572章 停火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84章 談判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114章 抉擇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015章 市場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600章 嘗試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82章 抉擇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33章 尋找“光明”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59章 誣陷第355章 安卡村第820章 購艦第830章 蓄水池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48章 訂婚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60章 衝突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34章 兩步溝通
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60章 衝突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01章 恭賀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49章 戰敗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255章 五五開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1章 青檸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章 穿越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88章 換師請假第740章 古戰法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041章 新農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223章 “療養”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91章 歸途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184章 通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35章 休整第499章 建交熱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572章 停火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84章 談判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114章 抉擇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015章 市場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600章 嘗試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82章 抉擇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33章 尋找“光明”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59章 誣陷第355章 安卡村第820章 購艦第830章 蓄水池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48章 訂婚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53章 土豆種植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60章 衝突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34章 兩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