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電報

馬車行駛在通往第一鎮市平整寬闊的公路上,沒有絲毫顛簸感,透過車窗,東非公路的建設水平讓遠東援助團成員們大開眼界。

李格對着第一鎮市政府派來接人的維力克斯問道:“維力克斯先生,道路旁的那些每隔一段距離的木杆上掛着的線是什麼東西?”

由於維力克斯是奧地利人,所以兩人的溝通需要雅利安進行翻譯。

雅利安:“那是用於通信的電線,它可以將達累斯薩拉姆市和第一鎮市聯繫起來。”

李格:“通信?就靠那兩條線麼!”

雅利安:“是的,這就是科學的魅力,如果對你解釋起來可能你會不理解,但是你只要知道靠着這些線纜,一天之內,歐洲的消息就能傳到東非。”

李格懷疑雅利安在質疑自己的智商,他不和自己解釋其中的原理,自己怎麼知道這兩條線的運行機制。

李格:“雅利安先生,我知道伱們西方人在技藝方面有許多創造,可以造出蒸汽大輪船,先進的槍支大炮,各種用途的工業製品,這方面可能比我們遠東先進一點,但是我們只是之前並不重視科技的研究。”

雅利安:“這一點我當然清楚,李格先生我曾經也是遠東人,對於這點還是比較瞭解的,遠東在這方面確實相當落後,不用說普通民衆對科學的瞭解,就是許多官員可能也會對電報這種東西存在感覺匪夷所思。”

遠東的教育水平可以肯定現在是遠遠落後於德意志地區的,畢竟普及義務教育這種事,現在整個世界也就德意志地區比較獨樹一幟。

雅利安接下來和雅利安講述了電報的大概運行原理,聽的李格一愣一愣的,這對於只讀四書五經的李格來說確實有些燒腦。

李格:“你是說你們製造了雷電,並用他來傳遞消息?”

雅利安:“那並不是雷電,只是普通的電,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沒有人可以掌握雷電,它的能量太強大了,而且不可控。”

李格:“那你所說不是說用發電機就可以創造出雷……電麼!”

雅利安:“電本來就存在於自然之中,而歐洲的科學家通過研究電本身,把電力通過能量轉換出來,這個能量就是磁場。”

“磁場?”李格由聽到一個新名詞,不過還是難以理解,在李格看來雷電是“天怒”,這些洋夷妄圖操控雷電簡直大逆不道。

實際上遠東自古以來就存在無數具有科學精神的能人異士,並不像李格這樣迷信天人感應這一套。

比如漢代《淮南子》中就認爲“陰陽相薄爲雷,激揚爲電”,雖然《淮南子》對雷電的理解沒有什麼依據,但是說明古人對雷電的辯證思維,而不是迷信儒家的天人感應理論。

成書於戰國時代,《榖樑傳》中更早記載:陰陽相薄,感而爲雷,激而爲霆。

陰陽正好對應正負電荷,想一想就感覺毛骨悚然,畢竟幾千年前科學技術如此低下的情況下的古人就能有這樣的認知,哪怕只是巧合也會讓人肅然起敬,但是,真的只是巧合麼!

雅利安:“李格先生,實際上你也不用驚訝,電報這種東西,其實遠東現在也有,只不過你可能不知道。”

李格:“遠東也有?”

雅利安:“是的,今年年初英國、挪威、沙俄和丹麥主持敷設的香港至上海、長崎至上海的電報線估計快完工了,黑興根電力公司也正在謀劃從上海到膠州的電報線路。”

雅利安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是因爲當時協調這件事的負責人就有自己,在遠東想找個德語翻譯確實不容易,所以黑興根財團經常會在東非大使館借人手。

在雅利安和援助團一行人人離開遠東的時候,上海到膠州的海底電纜已經開始鋪設,到時候會直接和丹麥主導的“丹國大北電報公司”電報線路連接,這樣東非未來聯繫遠東也可以通過電報來完成。

只不過消息要從歐洲中轉,多了一道程序,不過無傷大雅,“丹國大北電報公司”總部在丹麥的哥本哈根,雖然有多國資本背景,但還是一家丹麥公司。

遠東鋪設電報線路這種事只有遠東政府的高層和一些地方要員知道,像李格這種小人物還真不瞭解。

實際上遠東政府對於外國公司在遠東鋪設電報線路還是持反對態度的,但是形勢比人強,所以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中黑興根財團是最過分的,直接咋咋呼呼的拉着奧地利商人投資淮海經濟區內的以徐州爲中心的電報網絡,而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還沒有徹底普及電報,所以這種做法有些超前。

如果這個網絡建成,初期能不能盈利尚且不確定,因爲當前淮海經濟區算是遠東經濟落後地區,空有許多貧困人口,他們許多人可消費不起電報的費用,或者說沒有這種消費概念,除非等淮海經濟區發展起來,電報這種新事物也被人所熟知。

而淮海經濟區雖然由東非提出,但是東非本身對當地的投資並不多,大頭還是東非拉來的奧地利商人,他們投資建設的不少工廠未來可以帶動當地發展,但是這裡經濟發展起來誰也不知道要多少年。

不過難度也不算太大,畢竟投資排除了地方政府幹擾的因素,只要沒有外國人來搗亂,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問題,而淮海經濟區背後代表着德奧兩個世界列強,就算英法俄國等也要量力而行。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就是需要時間,初期能不能盈利還是看徐州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南北交通樞紐能不能擔負起其樞紐城市的功能。

不過從奧地利商人的投資熱情來看,他們是比較看好這個項目的,時代在發展,電報這種東西肯定會在全世界普及,雖然遠東平均消費水平不高,但是體量足夠大,而徐州又地處中原,直隸,山東,皖,江蘇中心,這些地區的聯絡中心就是徐州。所以在徐州建設電報公司應該,大概率,可能會盈利吧!

這件事,黑興根財團只是牽個頭,具體怎麼辦還是讓德意志遠東商會聯盟來決定。

黑興根財團的關注點則在於如何加強東非和遠東的聯繫,初步設想的徐州電報公司只是一個內陸信息交流節點,同時也比較注重盈利問題,而淮海經濟區的對外交流節點則在膠州,整個淮海經濟區也只有這一個優良港口,這也是上海到膠州電報線路鋪設的背景。

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8章 開墾第1185章 速成第101章 招人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28章 留學生第381章 國禮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72章 心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882章 出口第840章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013章 站隊第10章 各國反應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26章 機耕路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36章 軍售第552章 過往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5章 電燈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536章 間諜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37章 徵兵第938章 換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446章 災情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93章 入關!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19章 農忙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9章 聖誕節第774章 搬遷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5章 耍無賴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97章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5章 休整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
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8章 開墾第1185章 速成第101章 招人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28章 留學生第381章 國禮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72章 心態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882章 出口第840章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1013章 站隊第10章 各國反應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26章 機耕路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36章 軍售第552章 過往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65章 電燈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536章 間諜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37章 徵兵第938章 換血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446章 災情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93章 入關!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19章 農忙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9章 聖誕節第774章 搬遷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5章 耍無賴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97章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5章 休整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