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1章 蘇聯算盤

弗朗茨皇帝和魯道夫皇儲對此倒是沒有太大意見,畢竟對奧地利人而言,什麼混血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塞爾維亞人,意大利人……他們其實都是一樣的,都不如奧地利人。

所以此前,奧地利甚至能接受和匈牙利二分天下,現在接納混血德意志人也完全沒有心理負擔,而且從語言文化角度來說,後者可比匈牙利可靠的多。

就比如一戰前,匈牙利各種拖後腿的行爲,爲了反對而反對,與之相比達爾馬提亞王國簡直猶如帝國忠犬。

當然,對於此前哈布斯堡家族而言,匈牙利的忠誠是可以信任的,但是哈布斯堡是哈布斯堡,奧地利是奧地利,兩者並不能直接劃等號。

魯道夫靠在沙發上,對克拉維爾吩咐道:“既然如此,接下來對匈牙利的處理就按照你的建議來執行吧!不過,在執行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下匈牙利的民族情緒。”

奧地利接下來的政策,顯然會損害匈牙利原本統治階層的利益,雖然這個階層已經被匈牙利工黨重創,但匈牙利作爲一個整體民族,其力量依舊不可小覷。

克拉維爾首相也清楚這一點,他對魯道夫解釋道:“皇儲殿下放心,我們會盡可能採取比較柔和的辦法,讓匈牙利的反對者有苦難言。”

克拉維爾作爲強硬派,他自然不可能放過這個整合帝國的大好時機,所以一些衝突是無法避免的。

而魯道夫默認了克拉維爾的操作,他更多的作用是盯着克拉維爾,防止他接下來操之過急,使得結果適得其反。

1927年1月末,在奧匈帝國的邀請下,德國軍隊正式東進,幫助匈牙利政府平定叛亂。

匈牙利的位置在德國的東南方向,所以德軍可以藉助奧匈帝國波西米亞的鐵路,進入匈牙利地區。

面對德國軍隊的加入,匈牙利工黨政權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而蘇聯方面,能夠給予匈牙利工黨政權的支持很有限,當前蘇聯政府無法向匈牙利派出軍隊,甚至是更多物質支持,這是因爲匈牙利本身是一個內陸國家,它被原同盟國成員國家牢牢的鎖死在中歐腹地。

除非,蘇聯先解決掉波蘭,西烏克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這些國家,重新和匈牙利接壤,就像一戰時期,沙俄和奧匈帝國接壤一樣。

但這也意味着可能挑起新一輪的世界大戰,蘇聯顯然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尤其是蘇聯如今脆弱的國防工業,在上一次和德國等國家的交手中,已經被證明完全沒有優勢。

而關於是否支持,以及如何支持匈牙利這個繼蘇聯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現存工黨國家,也在蘇聯內部引發了爭議。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約瑟夫同志,如今匈牙利的情況十分危急,在去年,匈牙利工黨沒有抓住機會,擴大戰果,這導致了他們今年的窘境,就在前天,德國的兩個師已經南下,這將進一步加劇匈牙利工黨政權的困境。”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現任一把手亞戈達向約瑟夫彙報着匈牙利的情況。

所謂的國家政治保衛局也就是東非口中的“契卡”,東非對蘇聯這一情報機關的稱呼延續了原本的叫法。

約瑟夫皺着眉頭聽完了亞戈達的彙報,對於匈牙利工黨政權,約瑟夫等蘇聯領導人還是很上心的。

畢竟,匈牙利工黨政權是蘇聯之後出現的第二個工黨政權,匈牙利工黨很多人曾經甚至參加過俄國內戰。

“亞戈達,你們部門是否有辦法,通過特殊途徑,將更多的物資輸送到匈牙利去,從而幫助我們匈牙利的同志。”約瑟夫淡淡的開口道。

亞戈達面露難色的說:“如果是大規模對匈牙利進行軍事援助,以我們目前的情況很難辦到。”

“匈牙利和我們被西烏克蘭僞政府截斷,所以想要從陸地上對匈牙利進行支持,唯一的辦法就是消滅西烏克蘭僞政府,但現在的情況就是,西烏克蘭僞政府背後還有德國等同盟國成員撐腰。”

“至於其他方向,也被同盟國牢牢堵死,我們對匈牙利的物質支持,基本上只能通過小規模的走私來實現。”

“但是,光靠走私進入匈牙利的物資,對於匈牙利政府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蘇聯對匈牙利工黨政權的支持很有限,畢竟匈牙利作爲曾經奧匈帝國的二巨頭之一,他本身底子也算不錯,單從工業角度來說,雖然比不上奧地利,可也比蘇聯要好一些。

所以,匈牙利工黨在奪取匈牙利政權後,也順手接管了原本匈牙利的大部分工業,不過,匈牙利的工業和如今蘇聯一樣,重工業比較薄弱。

奧匈帝國重工業,尤其是軍工業高度集中在東部,也就是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等地區。

而且更讓匈牙利工黨政府難受的地方在於,同盟國對匈牙利的封鎖,導致他們的貿易和原材料供應被截斷,這再一次對匈牙利原本工業形成了打擊。

這也是匈牙利工黨爲什麼在軍事上遲遲不能有所進展的重要原因,如果這次奧匈帝國的工黨叛亂不是發生在匈牙利,而是波西米亞,情況或許就會截然不同。

畢竟波西米亞也就是捷克地區的軍工業十分發達,掌握了該區域,可以說掌握了奧匈帝國軍事工業的大動脈,對其他地區具有武器裝備上的優勢。

而匈牙利則恰好相反,匈牙利的農業在奧匈帝國內部最爲突出,但這也讓匈牙利工黨接管政權後,難以和奧地利進行較量,這是工業對農業社會的優勢。

如今蘇聯之所以如此迫切的發展本國工業,也是看到了這一點。

約瑟夫聽完了亞戈達的話,對這種情況很不滿意,他問道:“難道我們就沒有其他途徑對匈牙利進行支援麼?”

亞戈達略帶緊張的搖搖頭:“約瑟夫同志,這是真的沒有辦法,匈牙利的鐵路公路和水路都被封死,而匈牙利的鄰國和區域,也都是反動勢力所掌控,我們如今還能把物資走私到匈牙利,就已經實屬不易。”

“而且,說句不好聽的,光靠外部的物資支持,對於如今的匈牙利政府聊勝於無,無法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想解決只有我們對帝國主義國家發動戰爭這一個途徑。”對於亞戈達的後一句話,約瑟夫完全當他是放屁,就蘇聯如今的國情,拿什麼和帝國主義打,靠戰士們的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鋼鐵洪流?

但凡蘇聯如今的工業能達到東非那種程度,蘇聯早就下場了。

約瑟夫說:“既然如此,你認爲匈牙利政府還能堅持多久?”

亞戈達嘆了口氣說:“很難撐過今年,外無強援,內部空虛,而且匈牙利的地形說難聽點,只能捱打,連還手都很難做到。”

“匈牙利還被帝國主義國家封鎖,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性。”

他的話其實還沒有說盡,那就是匈牙利工黨政權的結局大概率和巴黎公社類似。

這次匈牙利工黨面臨的局面和巴黎公社確實很相似,都是面臨本國勢力和德國(普魯士)的聯合絞殺,而且布達佩斯很有可能變成1871年的巴黎。

匈牙利工黨政權唯一比巴黎公社幸運的地方,可能就是他們在發動事變之初,策動了布達佩斯周邊地區,而不僅僅是侷限於布達佩斯一地,但這也很難改變匈牙利工黨的命運。

實際上,約瑟夫也是這個看法,他說道:“匈牙利工黨的錯誤在於小看了奧匈帝國政府,這次奧匈帝國的運動,僅僅侷限於匈牙利一地,而其他地區依舊牢牢的控制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尤其是奧匈帝國的工業區,光是這一點就更不利於匈牙利工黨的發展壯大,如果他們能在去年就策動奧匈帝國其他地方的工黨同志,一起行動,或許局勢也不至於惡化到這個程度。”

“如今,匈牙利的局面已經無力迴天,那我們對於匈牙利的支持方向也應該發生轉變。”

“如果匈牙利工黨政權被帝國主義國家剿滅,這毫無疑問會增強他們的實力,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任匈牙利的資源被奧匈帝國反動政府拿回去。”

“現在開始,和匈牙利的同志們進行溝通,幫助他們轉移人員,重要物資,保留火種。”

約瑟夫說的比較隱晦,實際上是在打匈牙利國庫的主意,這就像前世西班牙內戰時期一樣,蘇聯最終將西班牙的黃金儲備搬回國內。

而匈牙利工黨手中的好東西肯定也少不了,畢竟他們起事之初,就拿下了完整的布達佩斯,而布達佩斯可是奧匈帝國的兩個首都之一,其匯聚的財富難以估量。

而現在蘇聯發展工業的最大問題之一,就是資金上的匱乏,如果能夠利用匈牙利積累的財富發展蘇聯工業,勢必能極大緩解財政上的壓力。

這種做法雖然有些不道德,但是站在約瑟夫的角度來說,並沒有太大問題,畢竟與其便宜帝國主義國家,還不如幫助蘇聯完成工業建設。

在約瑟夫看來,全世界的工黨都是一家,至少總的目標是如此,所以蘇聯強大了,才能更好的帶動其他各國工黨的發展。

就像這次,匈牙利工黨政權孤立無援,很大原因就是蘇聯自身實力落後,無力對匈牙利工黨起到太大的幫扶作用。

亞戈達心領神會,他向約瑟夫保證道:“約瑟夫同志您放心,我們絕對不會給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們留下一個金幣,同時儘可能的保障匈牙利同志們的安全,將他們安全的送到蘇聯來!”

契卡往匈牙利走私軍火等物資難度確實大,可如果是黃金之類的運回國內,還是可以辦到的,畢竟後者體量不大,而且如今契卡建立的走私線路,已經經受了長期檢驗,安全性很高,否則也不可能持續向匈牙利走私物資,還沒有被發現。

於是在1927年初,匈牙利炮火遍地,烽煙四起的時候,蘇聯契卡再一次將注意力涌入這個焦點區域。

匈牙利工黨開始有計劃的配合蘇聯,轉移國庫,當然,在比較純粹的匈牙利工黨看來這些是“復國資金”,是用於未來匈牙利工黨捲土重來的重要保證,而蘇聯方面也是這套說辭。

就這樣,布達佩斯積累的百年財富順着一條條隱秘的走私渠道向蘇聯流入,甚至是匈牙利有限的工業技術資料,也被打包送走。

匈牙利工業雖然算不上發達,但在部分領域也有所長,就比如布達佩斯的鋼鐵還有軍工業,鐵路,化工,電力等。

就比如位於布達佩斯切佩爾島的曼弗雷德·魏斯鋼鐵和金屬工廠,它是匈牙利乃至奧匈帝國最大的軍火製造商之一,生產產品涉及步槍,炮彈,甚至是飛機發動機等重要裝備,這顯然能夠對蘇聯本國軍事工業發展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和補充。

匈牙利鐵路公司,其負責整個匈牙利境內鐵路網絡運營和維護,對蘇聯鐵路建設能起到一定幫助。

除此外還有成立於上個世紀中期的幹孜工廠,能夠生產發電機、電動機和鐵路設備,一戰期間爲奧匈帝國提供鐵路機械和軍事裝備配件,通薩姆電器,生產一些電器零部件……

匈牙利的工業高度集中在布達佩斯這座城市,而這也方便了匈牙利工黨和蘇聯收集這些匈牙利比較知名企業的技術和成果。

蘇聯從匈牙利獲取的財富和技術,極大補充了蘇聯工業發展的短板問題,而這也導致匈牙利工黨政權還沒有垮臺,蘇聯就吃了個三分飽。

不過,整體而言,蘇聯從匈牙利獲取的資源,大部分來自布達佩斯,而布達佩斯一座城市的財富,對於蘇聯這種規模的國家而言,只能算餐前的甜品,對蘇聯工業發展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畢竟,從之前匈牙利企業的生產中也可以看出來,匈牙利的工業嚴重依賴奧匈帝國的工業體系,而匈牙利的工業僅僅負責其中一小部分環節,主要生產一些比較低端的工業零部件。

這也意味着即便蘇聯從匈牙利獲取了一些關鍵技術,也不能直接應用,而必須進行改良,來適應蘇聯本國的工業體系,而蘇聯本國的工業體系,因爲之前內戰的原因,都是殘缺不堪的。

所以說蘇聯的工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本土技術人員的體系化培養問題,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即便蘇聯通過各種手段,從海外獲取技術,也不可能完全高效的爲己所用。

而這一點其他後發國家已經做出了表率,也就是德國,東非,美國和等,過去都是靠着抄襲山寨勉強度日,而現在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人才梯隊和創新能力。

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3章 誘拐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16章 萊茵盾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89章 態度第304章 調停第70章 蒙巴薩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509章 起步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343章 屯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0章 水權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99章 預判第86章 咖啡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165章 抵押物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505章 提速第1045章 教育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20章 購艦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03章 威脅第496章 交戰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998章 貝拉市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58章 夜襲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844章 魯道夫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92章 入籍
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23章 誘拐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316章 萊茵盾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89章 態度第304章 調停第70章 蒙巴薩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509章 起步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343章 屯田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0章 水權第28章 “圈地運動”第299章 預判第86章 咖啡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165章 抵押物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505章 提速第1045章 教育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20章 購艦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803章 威脅第496章 交戰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998章 貝拉市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58章 夜襲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844章 魯道夫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992章 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