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創業團隊

而且鮑勃現在可付不起工資,所以只能和別人合作做生意,沒有比李萊特這個中學好友更好的選擇。

但是李萊特也有自己的顧慮,李萊特作爲一名東非低廉義務教育培養出來的學渣,在校園裡大部分時間都在浪費光陰,所以他還是希望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李萊特分配到的工作是傢俱廠工人,並不比鮑勃的麻紡織廠好多少,但是李萊特自認爲還是比較能吃苦賴勞的,畢竟在東非中等教育中,學生體魄都在合格線以上,雖然不如歐洲很多幼年就因爲家庭等原因被迫參加工作的童工,但也不至於成爲那種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書呆子。

這其實也好理解,東非的窮教育發展體育成本低,連教材都不需要,也不需要有太高素質的體育課教師,加上課時少,管理鬆懈,睡眠充足,大部分學生體魄十分健康。

所以李萊特說道:“我感覺我還是適合傢俱廠的工作,畢竟我沒有你這樣的動手能力,傢俱廠的工作雖然累一點,但是勝在穩定,沒有必要瞎折騰。”

鮑勃勸誡道:“但是上升空間也小,沒有人脈的話很難出頭,但是和我一起創業就不一樣了,我們自己就是老闆,能夠自由分配時間,而且賺多少錢全靠我們的能力。”

“我負責產品生產,你負責銷售,這樣分工合作,肯定不會比廠裡賺的少,現在政策已經放開,日後自由擇業肯定是大勢所趨。”

鮑勃深知李萊特的口才不錯,至少比他要強上不少,而鮑勃正需要李萊特幫助自己銷售產品。

李萊特點點頭道:“這麼一說確實很有道理,但是恐怕我父母不會同意。”

鮑勃:“你父母又不能管你一輩子,再說我們現在已經成年了,可以爲自己的人生做主,而且除了我們東非以外,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是自由市場,這種情況下,和我一起創業也並不丟人,我們說不定就能創造美國那些財富神話的成績……”

在鮑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拉攏下,李萊特終於鬆口道:“要不然我們先嚐試一下,我們以三天爲限,如果銷售成績不錯,我就和你一起幹。”

鮑勃點點頭道:“沒問題,我負責提供產品,你到街頭推銷,三天後我們看成績再做最後決定。”

於是兩個人開始了初步嘗試,在鮑勃連夜趕工了一批收音機成品,第二天李萊特帶着頗爲簡陋的成品,開始了自己的推銷之旅,有些類似前世街頭賣光碟或者潛入學校賣圓珠筆的銷售員。

鮑勃手搓的收音機,雖然比較簡陋,但收音機作爲一種電子產品在東非還屬於高檔家電。

兩人在計算成本後,制訂了相對合理的價格,比市面上的收音機銷售價格低了三分之一,再不考慮外觀和來源的前提下,具體功能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而出乎兩人預料的是產品相當好賣,達累斯薩拉姆市作爲東非最發達的城市,市民的消費能力還是不錯的,僅三天時間,就銷售了八臺收音機,而且分賬的時候明顯比工廠工作的日薪要高的多。

看着手中通過銷售手搓收音機賺到二十多萊茵盾,李萊特異常興奮:“鮑勃,從小到大我還是第一次拿到這麼一大筆鉅款,僅僅是三天就賺這麼多,如果能做一年簡直不可想象。”

鮑勃也很激動:“我就說這門生意大有前途,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有錢人還是多,我們低估了市場潛力,現在市面上做的人少,就是我們的優勢,只要取得先機,我們就能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這總比我們在工廠裡累死累活要強的多,等我們賺的再多一點,或許就可以開一座小工坊,最後再升級成工廠,我們也能做廠長級別的大人物。”

李萊特對鮑勃的話深以爲然,畢竟實打實的收益比任何話語都更激勵人心,而這更加堅定了兩人創業的底氣,就這樣靠着手搓收音機,鮑勃和李萊特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而未來這兩個年輕人靠着這門生意進一步做大做強,並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專門生產和銷售電器產品,算是小有成就。

在東非全國範圍內,像鮑勃和李萊特這樣選擇創業的人不在少數,也創造了一大批有錢人,在外資的注入下,整個東非社會經濟一片欣欣向榮。

當然,因爲啓動資金少的原因,東非民間資本和國有資本之間差距依舊十分顯著,東非政府控制着國家經濟的命脈,東非依舊以計劃經濟體制爲主,自由市場只能算當下東非經濟的重要補充,對東非整體經濟影響較小。

但是卻極大改善了東非服務業和輕工業,手工業的發展情況,使得東非產業結構開始更加均衡且全面發展。

而與之伴隨的則是1911年到1913年間,東非社會的局部動盪,放開市場競爭直接導致一批東非國有企業經營困難,尤其是許多不思進取的小型地方企業。

這種小型地方企業很容易被一些手工作坊或者其他私營企業取代,東非政府不得不對這些企業進行升級和淘汰。

而失業這個詞彙也在東非開始出現,這導致東非的犯罪活動開始一定程度提升,東非警局的業務量也隨之提高。

但整體在政府的控制範圍之內,雖然失業問題出現,但是在經濟過熱的狀態下不成規模,只要不是好吃懶做,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但人心經不起考驗,總有人想走捷徑鋌而走險。

新經濟政策的優劣開始有了明顯的體現,但是相對於歐美社會的混亂程度,東非整體社會秩序可以說十分優良。

總的來說,如今東非經濟發展呈現一片勃勃生機的狀態,東非工業增速甚至超過了一五計劃和二五計劃。

按照常理,進入三五計劃時期東非工業發展是不可能比前兩個五年計劃更容易出成績的,但是新經濟政策和大借款,等於給東非經濟注入了新的血液。

而在三五計劃期間,東非伴隨着人口高速增長壓力,海外市場拓展相對滯後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取得比頭兩個五年計劃更輝煌的發展成就,新經濟政策立了大功。

對於這點,恩斯特是樂見其成,雖然爲了發展經濟導致了許多問題,但是爲了應對日後一戰可能出現的產能不足問題,這些小問題可以先不用理會,等到戰爭結束後在着手調整解決就可以了,恩斯特只保證整個國家大方向正確,至於細節上的失誤,很多都無法避免。

即便沒有新經濟政策,東非也會出現許多相對應的社會問題,任何一種政策都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而進行調整,一成不變的社會纔是死路一條。

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74章 討論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62章 激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426章 鋁都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255章 五五開第820章 購艦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19章 繳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38章 換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332章 稻種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519章 會議第1539章 中東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82章 渡河第735章 廓爾喀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93章 肢解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40章 鐵路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9章 聖誕節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063章 推力第8章 普奧聯動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71章 “萊茵”市第381章 國禮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41章 回國第183章 到達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53章 新家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17章 行動第964章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19章 會議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1章 衣錦還鄉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63章 年底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83章 到達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145章 機遇第1148章 軍火貿易
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74章 討論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62章 激戰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426章 鋁都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255章 五五開第820章 購艦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19章 繳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38章 換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332章 稻種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519章 會議第1539章 中東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82章 渡河第735章 廓爾喀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93章 肢解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540章 鐵路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09章 聖誕節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1063章 推力第8章 普奧聯動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871章 “萊茵”市第381章 國禮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41章 回國第183章 到達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953章 新家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617章 行動第964章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519章 會議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1章 衣錦還鄉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63章 年底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83章 到達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145章 機遇第1148章 軍火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