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海軍合作

“接下來兩個星期,海軍要適應這裡的氣候環境,迅速恢復戰鬥力,同時這也可能是東非海軍自成立以來經歷的第一次實戰,所以大家心裡都嚴肅一點,務必認真對待。”

停靠在珠海通商區的東非海軍艦隊,在這裡開始了適應性訓練,雖然東非海域很廣闊,但是像這樣到遠東,並且執行作戰任務,還是第一次。

在珠海附近訓練,實際上東非海軍很不適應,當然,作爲東道主的遠東帝國也很不適應,不過鑑於負責該地區海務的廣東水師實力太差,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在遠東海軍序列中,有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大水師,其中北洋最出名,同時是遠東帝國的親兒子,這也很好理解,北洋水師負責整個北方海域防務,而遠東帝國的政治中心,京畿重地在渤海之濱,以清政府對南方的提防,北洋水師自然能得到最大的支持。

南洋水師就有些名不副實了,當然,這個名不副實只得是字面意思,南洋水師名字裡有南洋二字,實際上基地在江浙沿海,而這個時代的南洋,在恩斯特眼裡自然是東南亞和東印度羣島海域。

南洋水師的主要裝備爲江南製造局及福州船政局製造,少量購買自英國及德國。無論是噸位、裝備、人員還是實力,南洋水師都與北洋水師相差甚遠,但是實力僅次於北洋水師。

前兩支水師在甲午年之前,一直是遠東水師實力前二,不過要論歷史,福建水師的歷史最早且國產化程度最高,受福建船政局節制。

至於排在最後的廣東水師,實力是最弱的,規模也最小,而且和南洋水師一樣不太出名,此時廣東水師共有艦艇十幾艘,總排水量數千多噸,不足萬噸,而東非一艘頂級鐵甲艦就七千多噸,兩國海軍差距一目瞭然。

這次東非海軍帶隊的“鷓鴣號”排水量不算太高,但是也達到六千八百多,其餘兩艘鐵甲艦排水量也在五千噸以上,光是三艘鐵甲艦噸位就超過了廣東水師所有主力艦之和。

廣東水師在東非這支遠征艦隊面前顯得有些小豆丁,而且廣東水師最先進的主力艦還是風帆戰艦,就是東非這次帶來的炮艇都能讓這些船隻折戟沉沙。

而廣東水師下次得到發展恐怕要等到1882年以後了,現在服役的這些最新主力艦還是1868年之前的老產品。

“羅艦長希望你這次回去後和貴國海軍部門多溝通一下,這次兩國聯合海上軍演期間還望貴國多行方便,我們此次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南琉球羣島而來,並不會行葡萄牙人那樣鳩佔鵲巢的骯髒事。”

東非海軍在遠東帝國海域內休整和訓練,自然不能隨意處置,這畢竟是人家的領海,所以東非就找了藉口,以兩國海軍聯合演義,打擊海盜爲由開進了遠東。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按照東非的辦法,那就是等到南琉球羣島的海港修繕完畢後,未來東非自己的太平洋艦隊基地就可以放在南琉球羣島,現在這南琉球羣島還沒有這個能力,南琉球羣島的海港水平還停留在古代,需要大規模改造,而現在東非連南琉球羣島的陸地設施都還沒有完成。

“格萊士將軍,這話太客氣了,貴國的信譽我們還是相信的,不過在這裡我也交一下底,我們的要求也不高,就是希望貴國同日本之間的衝突,不要牽扯到我國。”

“這一點你們放心,和日本的衝突,我們東非自然全權負責,就算髮生意外,也不會責怪貴國,而今你們能提供便利讓我們在這裡短暫休整停靠,這個情東非就已經承了,我們自然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格萊士向羅義軍保證道。

“哈哈,那就祝伱們這次行動順利。”雖然嘴上這麼說,羅義軍心裡卻不是這麼想,在他看來日本不是東西,這東非也不是什麼好人,不過在這個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的時代,反而把東非襯托的不是那麼讓人厭惡。

如果東非和日本兩敗俱傷那就最好不過!次之也要東非把日本海軍打殘,這纔是羅義軍心裡真實的想法。

日本這個惡鄰的威脅顯然要遠大於東非,東非畢竟離遠東十分遙遠,也就比歐美國家近一些。

這一點從地球儀上就很容易看出來,如果朝着太平洋的一面,那就看不到遠東和美國本土,而對着印度洋,基本上能把遠東和東非大部分地區包括在內,至於歐洲陸地上比東非距離遠東更近,但是海上就比東非差的多。

“羅艦長也不要認爲我說的是空話,這次你們幫助了我國,下回在海軍方面我們可以找補回來,就比如人員訓練和軍艦和武器採購方面,我國都可以幫忙,至少我們和奧匈帝國還有德國海軍交情很不錯。”

“好,如果有這個機會,我希望雙方還能一起合作。”這次羅義軍沒有推辭。

實際上這個機會很快就會到來,歷史上從1880年以後,除了遠東帝國和德國以外,美國,日本之流海軍都會迎來一次大發展。

不過恩斯特不確定這會日本還能不能跟上,因爲東非的出現,很多國家命運發生了改變,就比如日本,當前日本最值錢的產業,那就是生絲產業,雖然發展很不錯,但是絕對比不上原歷史。

因爲東非和德意志商人在遠東的投資,遠東帝國在紡織業領域發展比原歷史強上不少,尤其是晉商和徽商這種大商業團體參與。

遠東帝國政府主要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相對的輕工業,主要是紡織業也就由民間力量發展,而這個時候,淮海經濟區和珠海通商區的作用就顯現出來的,那就是麻煩事少,很多遠東商人也跟着在兩處經濟區內投資,而他們向黑興根銀行貸款,這就造成了雙贏的局面。

而吃虧的就是遠東競爭者的日本,東非這些年從遠東撈走的移民有將近千萬規模,而這些過剩人口被分擔,遠東也有更多的精力來發展工業。

就比如土地,人少了,自然更多土地可以拿來投資實業,遠東的紡織業必然和日本這個勞動力同樣廉價的國家形成競爭,而且更有優勢,東非可以爲遠東提供部分原材料和機器,以及資金,甚至可以提供一部分市場。

日本當然也可以向英國借錢發展,但是英國也改變不了日本土地狹小這個天生缺陷,要是把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送給日本,說不定憑藉這個時代日本的勤勞和虛心學習,還真有可能逆襲,不過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也只能想一想而已。

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97章 日常第782章 近衛師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203章 車展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22章 蘇聯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67章 推銷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67章 推銷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03章 撤資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51章 人口(續)第395章 耍無賴第1203章 車展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20章 購艦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063章 推力第930章 漢薩省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560章 記者會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14章 輕工業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49章 犧牲第882章 出口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012章 萌芽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8章 奧匈帝國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54章 發“貨”第1114章 抉擇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296章 接見第1117章 輿論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379章 黃金葉第780章 追蹤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09章 起步第179章 總部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99章 結款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1章 捷徑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39章 鄰居論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164章 爭議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567章 電工技校
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97章 日常第782章 近衛師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203章 車展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22章 蘇聯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67章 推銷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67章 推銷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03章 撤資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51章 人口(續)第395章 耍無賴第1203章 車展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20章 購艦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063章 推力第930章 漢薩省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560章 記者會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14章 輕工業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49章 犧牲第882章 出口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012章 萌芽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78章 奧匈帝國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54章 發“貨”第1114章 抉擇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296章 接見第1117章 輿論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379章 黃金葉第780章 追蹤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09章 起步第179章 總部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99章 結款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981章 捷徑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539章 鄰居論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164章 爭議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567章 電工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