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這些區域的缺點和短板過於突出,綜合條件遠遠比不上大湖區。

所以大湖區將是東非四五規劃期間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這也一直都是東非經濟發展的一個套路,從最開始的東部沿海,到西進運動對中部地區的開發,最後再到新西部開發。

現在終於輪到大湖區這個在東非也算元老級別的區域,畢竟大湖區納入東非版圖的歷史還是比較早的。

說完了大湖區,恩斯特開始將話題轉向南方,南方其實也可以理解爲南非,只不過因爲英國南非殖民地的存在,所以還是用南方區域來描述更加準確。

“過去二十多年,我國對南方地區的開發是趨向於保守的,畢竟南方併入我國曆史較短,早期面臨着重大的國防壓力。”恩斯特說道。

南方地區尤其是南非高原東北部,完全併入東非的歷史也就才二十多年,而東非在拿到南非高原地區之後,當時剛剛落敗的英國政府可不是一個好招惹的對象。

所以東非對南方的開發一直都沒有使勁,本來輸掉南非戰爭的英國心裡就不平衡,東非要是大規模開發前世南非的礦產,恐怕英國真有可能跳腳。

畢竟光是南非高原的金礦資源,就足以讓這個時代的任何國家眼紅了,而南非其他礦產資源同樣不遜色世界任何國家。

當時,東非政府可不敢保證英國政府一定不會捲土重來,而南方又緊挨着邊境,兩國之間只有區區一條奧蘭治河阻隔,要是真再次發生戰爭對於彼時的東非而言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實際情況也差不多,光是這些年新漢堡港市和馬普托等地區的發展,就足以讓英國人眼紅了。

雖然這主要是東非自己努力的結果,可英國人可不會這麼想,東非對非洲的開發,可以說是給了歐洲國家極大的刺激和啓發。

這也加劇了20世紀初,歐美各國對西非地區的爭奪,不過這一激烈過程,最終被一戰打斷。

恩斯特說道:“如今英國已經不是我們的威脅,南方地區的國防壓力大大減小,所以開發南方區域的工農業資源,也就要重新提升日程上來,尤其是對黑興根省,奧蘭治省和巴登省這三個內陸省份的建設要加速。”

東非對南方地區的開發,並不是沒有,只不過過去的產業投資集中於沿海地區,還發展出了新漢堡港市和馬普托市,貝拉市這三個在東非有數的大城市。

而同樣屬於南方沿海的平原省的經濟雖然看起來不怎麼樣,但也比南方內陸強的多,而平原省在東非的定位可是農業省份。

就是平原省省會新鄉市的經濟也要超過內陸三個省會太多,要知道在南非戰爭結束時,新鄉市的前身邵奎也不過是一座殖民地小鎮,而當時黑興根省會確是前德蘭士瓦共和國首都,並且在東非治下發展了幾年時間,奧蘭治省省會則是前奧蘭治自由邦首都。

這兩個曾經作爲布爾人首都的地區,基礎條件可是比新鄉市好的太多,而今短短二十多年時間,就已經被新鄉市甩在身後,可謂命途多舛。

所以恩斯特說道:“以奧托市(比勒陀利亞),布隆方丹市,哈博羅內市,金伯利市,阿平頓市等,建設一批新興工業城市,振興南方內陸經濟。”

“建設一批火電,水電能源基地,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大力開發礦產資源,建設一批能源,礦產和科技型企業。”

毫無疑問,南非高原東北部的基礎條件是十分優異的,尤其是當地的能源礦產,也就是煤礦資源十分豐富。

所以開發當地的火電資源是重要目的,畢竟火電在東非當前能源中佔據重要地位,而南方的水電資源同樣比較豐富,不過集中在德拉肯斯山脈區域,也就是沿海地區。

東非對南方能源的建設是火電和水電並重,這和大湖區截然不同,畢竟大湖區水電潛力巨大,而且十分缺乏煤炭資源。

南方就不一樣了,煤炭資源豐富,而水電潛力雖然也比較可觀,但受制於氣候因素,並不能完全取代火力發電。

尤其是內陸地區,氣候十分乾燥,河流水量小且不穩定,這就導致了兩個區域截然不同的能源發展路徑。

而事實上,東非對於南方地區,特別是南方內陸的發展是十分沒有誠意的,雖然恩斯特說了很多,但是能落到當地的實惠並不算多。

這和對大湖區的開發有着顯著區別,在對大湖區的描述中,可是有大湖區經濟帶這個概念,而南方地區恩斯特只提到了幾個城市。

這說明東非對南方內陸地區的經濟和產業投資,將會集中在幾個點,而非面。

當然,這也和南非高原的氣候條件有關,之前已經說了,南方內陸是缺水的,這工業發展顯然離不開水資源的充足供應。

所以就算恩斯特全力開發南方內陸,最終南方工業和城市也會受制於水資源不足這個重要因素。

更何況恩斯特對於南方地區的農業也十分重視,在規劃中重點提及了將當地打造成東非重要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雖然相對缺水,但是不可否認前世南非的農業條件在非洲諸多國家中是十分優異的,前世南非共和國就是靠着當地的自然條件建設了非洲最好的一批農場和牧場。

而農業發展本來就會佔用大量水資源,再加上礦業開採也相當耗水,這也就意味着南方內陸城市發展對水源的壓力更大,所以還不如不將工業規模攤的太大,這對於當地城市和生態都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樣一來,東非對南方內陸的規劃,反而有點類似前世21世紀遠東帝國的東北和西北的集合體。

兩個任務,一個是種地,一個則是負責提供礦產和能源,當然,東非這個種地顯然有很大區別,恩斯特之前已經提及了,是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所以當地農業發展大概率向前世南非看齊,也就是全面機械化,集約化,農場化等等。

不過東非南方內陸人口相對東非全國其他地區較少,礦產資源更加豐富,並且人口分佈也更加集中。

這意味着未來東非南方內陸的國民生活和收入水平不會太差,至少要比大湖區整體有前途的多。

更何況東非南方還包括東部沿海地區,貝拉,馬普托,新漢堡港等地區的經濟和工業實力本來就處在東非的上游水平,起步階段要比近些年陷入停滯的大湖區要強的多。

反觀大湖區,其東部只有蒙巴薩和內羅畢兩個大城市,只有蒙巴薩一個出海口,距離海岸線距離也相對較遠,資源也沒有南方豐富。

所以雖然政策上更利好於大湖區,但是恩斯特反而更看好南方地區的經濟和工業發展。

而恩斯特和東非政府這麼做,自然是從東非經濟發展的大局考慮,趁着現在東非經濟發展強勁,才更應該多照顧東非經濟落後且基礎條件較差的地方。

而北方毫無疑問是東非經濟最差的地方,而且可以說是全面落後,不管是人口,城市,工業,資源各個方面都遠不及東非其他區域。

第464章 勸說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25章 造船業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37章 補丁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45章 孤兒第735章 廓爾喀第390章 勸離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9章 起步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364章 燃燒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326章 野望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58章 巴拉圭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008章 分析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293章 肢解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658章 方針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章 普奧聯動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08章 滲透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61章 影響第766章 集結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390章 勸離第1402章 契卡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099章 鋼鐵第1272章 犀牛園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20章 萊茵人第680章 緩衝區第782章 近衛師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57章 爆金幣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3章 在柏林第357章 索加第207章 換牌
第464章 勸說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925章 造船業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37章 補丁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545章 孤兒第735章 廓爾喀第390章 勸離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9章 起步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364章 燃燒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326章 野望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958章 巴拉圭第1513章 兩黨合流第1008章 分析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293章 肢解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658章 方針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章 普奧聯動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08章 滲透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61章 影響第766章 集結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390章 勸離第1402章 契卡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099章 鋼鐵第1272章 犀牛園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1220章 萊茵人第680章 緩衝區第782章 近衛師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457章 爆金幣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3章 在柏林第357章 索加第207章 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