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章 圈大一點

島嶼天然具有防禦性,能夠隔絕陸地勢力帶來的風險,英國本土就是利用這一點,從而挑動整個歐陸風雲,而英國只要保證海軍優勢就可以保證本土的安全。

反映在波斯灣地區亦是如此,英國佔據了波斯灣內幾個最重要的島嶼,比如面積最大的格什姆島,遏制霍爾木茲海峽的大通布島,小通布島和阿布穆薩島,波斯灣內的巴林島。

英國基本上就是以這幾個島嶼爲基地,從而控制整個波斯灣的政治形勢,從而英國肯定不會將這些島嶼割讓給東非。

而海盜海岸也就是阿聯酋,和卡塔爾屬於英國在波斯灣地區控制的二級勢力,卡塔爾作爲半島地形,加上處在巴林旁邊,英國也不會輕易放手。

至於其他地方,雖然英國影響力大,但是並不在英國直接控制之下,就算海盜海岸或者卡塔爾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爲價值太低,被英國順手抓在手裡的原因。

當地唯一還算有價值的產業就是撈珍珠,曾經卡塔爾和巴林其實就屬於一個國家,後來巴林王室爲了採珍珠搬到巴林,結果留在卡塔爾看家的管家自立爲王了。

這種狗血劇情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斯灣沿岸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貧困現狀。

這也是東非政府談判官員們爲什麼對英國政府開出條件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弗里爾對羅素直言不諱的說道:“這個地方不僅沒有經濟產出,而且你們劃的面積也太小了點,就是整個海盜海岸也只有幾個部落,連國家都算不上,所以貴國太沒有誠意了。”

海盜海岸也就是前世阿聯酋,阿聯酋的全稱叫做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光從國名就可以看出該國特徵,本質上就是幾個部落聯合在一起組成的國家。

畢竟酋長這種統治者,東非見的多了,東非在征服土著的過程中,殺掉的酋長沒有數萬也有上千。

在海盜海岸最頂級的政治勢力,其實和非洲大陸上沒有本質區別,都是以最基礎的部落文明爲主。

弗里爾接着說道:“而且海盜海岸這個名稱,就能看出來該地區的特產就是海盜,本地人都需要靠充當海盜才能過日子,如果我們東非拿到手,基本上等於賠錢生意。”

海盜海岸實際上是原阿曼帝國領土,18世紀,阿曼屢次內亂,阿聯酋地區各地方首領自命埃米爾,成爲獨立的政權。當時,不論是阿拉伯人的商船,還是歐洲的商船,均屢遭該地區各小國的劫掠,因此該地被稱爲“海盜海岸”。

19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艦隊摧毀了哈伊馬角、沙迦、迪拜等地的海岸要塞,以保障印度至埃及的航線通暢。

這也可以看出英國將該地區劃爲殖民地其實並不是因爲這裡有多重要,而是爲了遏制海盜滋生,最重要的是維護英國貿易航線的安全性。

所以說,海盜海岸對英國人來講,最開始也是一個包袱,英國每年在這裡其實並沒有太多利益存在,還要支付額外的治理成本。

現在英國實際上想將這個包袱甩給東非,同時換取政治上的利益,可謂“一舉兩得”。

羅素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不得不對海盜海岸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洗白,從而提高其“價格”。

羅素說道:“弗里爾閣下此言差矣,海盜海岸還是比較重要的,東非本身是糧食生產大國,你們又不需要海盜海岸來作爲糧食生產基地,所以海盜海岸的氣候問題其實對貴國而言並不算太重要,而獲得這裡,東非就有了穩固的基地,從而對波斯灣形成一定的政治影響力。”

“畢竟海外領土,從來都不能看經濟賬,還要看政治上的得失,毫無疑問,如果獲得這裡的宗主權,對貴國在波斯灣的政治影響力有着巨大的好處。”

羅素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殖民活動本身就是有經濟利益所推動的,歷史上西方殖民國家因爲某些殖民地入不敷出,從而主動放棄的例子並不算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俄國向萊茵皇室出售的阿拉斯加,本質上也是俄國對阿拉斯加經濟價值評估過低。

而以現在視野來看海盜海岸的經濟價值甚至還不如阿拉斯加,東非治理下的阿拉斯加還有皮毛和木材,礦石等產品產出,而海盜海岸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之前提到的珍珠產業了。

但是珍珠產業並不足以帶動海盜海岸的發展,整個海盜海岸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而且這裡的氣候過於惡劣,東非治理下的的阿拉斯加好歹還有溫帶海洋氣候分佈,是比較適合人類居住的,有一定農業基礎條件,至少土豆,大麥以及蔬菜種植條件。

反觀海盜海岸,淡水資源都極其匱乏,遊牧業也只能通過養殖少量的駱駝來實現,至於農作物產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一點從海盜海岸的人口也可以反應出了,雖然沒有準確數字,但是根據東非政府的評估,如今整個海盜海岸人口恐怕只有幾萬人。

要知道整個海盜海岸的面積可是高達十萬平方公里以上,這麼一點人口已經是此時海盜海岸的極限了。

前世阿聯酋從英國手中獨立時人口也不過三十多萬,而那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了,而且當時阿聯酋的石油產業已經發展了許多年,所以這個時候東非稱海盜海岸是不毛之地,完全不是貶低,而是海盜海岸的真實情況。

這也是東非政府官員對海盜海岸看不上眼的根本問題,如果單靠海盜海岸本身產出,就算將本地土著清空,東非最多也就安置萬餘人口。

畢竟東非雖然不算富裕,但是國民生活水平可比海盜海岸這種真正的窮鄉僻壤高了一大截,原本能供應當地土著生活的資源,不足以支撐同等規模的東非居民生存。

所以弗里爾對羅素說道:“海盜海岸的價值太低,所以想要以這裡爲談判條件,英國應該做出更大讓步,就比如這個圈就太小了,應該圈大一點,將整個海盜海岸都收攏其中。”

“其實我們唯一能看中的也只有阿萊茵綠洲,這裡好歹還有一點淡水資源,至於其他地區根本沒有太大價值。”

阿來茵綠洲是海盜海岸最大的綠洲,同時佔有前世阿聯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淡水資源。

當然,即便這個海盜海岸當前最優良的土地,在東非政府官員們看來也沒有太大價值,因爲阿萊茵綠洲雖然不是沙漠,但也差不了太多。

這裡唯一值得看中的就是淡水資源,前世阿聯酋最強大的阿布扎比部落就是依託這個綠洲發展起來的,而阿萊茵綠洲也是阿布扎比最早的首都,後來才因爲石油產業發展將首都遷往沿海。

弗里爾拿着紅色鉛筆,在羅素的注視下,將整個海盜海岸都圈了進來,差不多就是前世阿聯酋範圍。

實際上如果不是之前恩斯特的叮囑,弗里爾根本不可能買英國人的賬,畢竟圈這麼大一片沙漠,對東非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至少在大多數東非官員看來,這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第803章 威脅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447章 趣談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71章 生意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230章第647章 準備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67章 鐵甲艦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265章 新世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55章 震怖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303章 撤資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98章 香蕉園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549章 潰兵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45章 凱末爾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87章 太特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58章 夜襲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272章 犀牛園請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41章 新農業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552章 過往第128章 打探第290章 長絨棉第417章 炊事車第752章 軟柿子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58章 331師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76章 “老朋友”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07章 迂迴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027章 合金鋼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36章 間諜第483章 新民族第1265章 新世界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803章 威脅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447章 趣談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71章 生意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第230章第647章 準備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67章 鐵甲艦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265章 新世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55章 震怖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303章 撤資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98章 香蕉園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549章 潰兵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445章 凱末爾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487章 太特城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258章 夜襲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1272章 犀牛園請假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41章 新農業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552章 過往第128章 打探第290章 長絨棉第417章 炊事車第752章 軟柿子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58章 331師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76章 “老朋友”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07章 迂迴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027章 合金鋼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36章 間諜第483章 新民族第1265章 新世界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