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人才召回

德國,柏林。

格萊林紡織工廠。

格萊林紡織工廠是德國的一家中小型民辦紡織企業,在1875年,經濟危機中時險些破產。

隨後在黑興根銀行的考察中,被評爲優質企業,進而獲得資金注入,得以繼續維持。

在八十年代更是得到飛速發展,成爲柏林的優質紡織企業之一,這裡也是黑興根財團重要的人才實訓基地。

而格萊林紡織工廠能被黑興根財團青睞的重要原因,就是格萊林家族對技術的重視,還有嚴格的企業管理模式。

格萊林家族本身是容克土地貴族轉資產階級貴族,所以工廠也實現了全面的軍事化管理。

因爲軍事化管理的原因,廠房內各項生產程序,井然有序,工人各司其職。

第三車間的技術維護人員威爾斯正在辦公室裡處理文件,大多是一些機械圖紙。

咚咚咚……

敲門聲響起,威爾斯依然埋頭處理文件,沒有細看來人,他下意識認爲是機器又出現了故障。

“威爾斯先生,格萊林先生叫你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好像是有什麼大人物找你。”

威爾斯放下手中的筆,問道:“找我?不是廠長麼?”

“看起來是一個陌生人,不過應該是大人物,格萊林廠長對來人挺恭敬的。”

聽到這裡,威爾斯心裡有了底,所謂的大人物恐怕是東非官方人物了。

威爾斯把桌子上的物品都放置好,拿起書籤夾在還沒完工的草紙裡,然後把鋼筆收好,放進口袋,然後出門向着廠長辦公室方向而去。

格萊林早就已經等待在這裡,他旁邊的沙發上已經坐着一位西裝革履的人。

“威爾斯,你來了,我記得你是東非人對吧?”格萊林笑呵呵的對着威爾斯詢問道。

“是的,格萊林先生。”

“你在這裡工作幾年了?”

“總共是八年時間,我是在1878年下半年到格萊林紡織廠工作的,當時剛剛從學校畢業不久。”

“嗯,這位是你們東非的約翰李德斯先生,也是黑興根銀行柏林米特街道支行的總經理,他今天來主要是安排你到東非工作,具體情況就由他來和你談談。”

約翰李德斯:“威爾斯先生伱好!”

“你好約翰李德斯先生!”威爾斯客氣的說道。

約翰李德斯說道:“之前負責和你聯絡的塞爾瓦先生退休了,所以我來接替他的工作,現在國家需要你們這些年輕人爲國家建設出力,所以我們只能讓你回國了。”對於迴歸祖國,威爾斯早就有心理準備,畢竟這是當初出國協議裡早就寫明瞭的。

威爾斯:“約翰李德斯先生,我想知道國家要我回去是繼續從事相關專業工作麼?”

“是的,目前有三個選項供你選擇,分別是內羅畢,布拉瓦約還有基桑市,這幾個城市前兩個是東非重要的紡織業城市,最後一個則是準備大力發展紡織業的城市。”

“內羅畢和歐洲城市相比,各方面都不差,當然,我說的肯定不是柏林或者慕尼黑,以內羅畢市的人口體量放在德國應該是斯圖加特,杜塞爾多夫這樣的大城市,至於布拉瓦約也不差,但是因爲起步晚的原因,城市上升空間很大,尤其是紡織業是該市重點發展方向。”

“至於基桑市,它的紡織業基礎最薄弱,只有三十多家紡織廠,不過國家準備重點投資基桑市,現在去的話機遇很大,甚至有可能直接成爲管理層的一員,至少不比你在德國的待遇差,且上限更高。”

畢竟威爾斯待在德國也不可能取代格萊林成爲廠長,像威爾斯這種高學歷平民人才,頂多成爲高級打工人,要麼去創業,但是作爲混血創業,且沒有什麼人脈和資金是相當困難的。

去哪都是打工,還不如回東非打工,當然,這只是東非政府方面的想法,對於已經在德國發展不錯且不是太重要的人才,東非也是捨得放手的。

當然,更多的東非留學生肯定是要回國的,畢竟家人都在東非,除非連家都不要了,學習前世那些“潤”人,這種人東非也不敢用啊!

“約翰李德斯先生,回國自然是我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畢竟我也有好幾年沒有見過父母了,就是不知道這一去東非,是不是還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威爾斯問道。

約翰李德斯從桌子上拿出一個檔案袋,交給威爾斯道:“你家的情況早就變了,現在你又多了一個妹妹,都在這裡,想必你父母還沒有來的及發電報到這裡來,不過現在你可以直接回去看看了。”

東非有管理留學生的專門機構,所以對他們家庭情況一清二楚,每年都會記錄在案。

威爾斯打開牛皮紙檔案袋,上面着重記錄着他的個人信息以及家庭情況,威爾斯留學和務工德國的這段時間的經歷都詳細記錄在案。

“你父母身體健康,而且今年還給你添了一個妹妹,算上你一家總共都六口人了,現在他們照顧幾個小傢伙都忙不過來,主要還是擔心你在德國過的怎麼樣,不過這邊也有你的親人,我估計你已經和他們見過面了吧?”

東非是人口“貔貅”,整體上只進不出,普通人想要出國千難萬難,所以很多到東非的移民,只能通過電報和親人聯繫,遠東移民更慘,很多人都是流民或者家裡早就失去聯繫了,只能好好在東非生存,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纔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有小塊田地,可以用來安身立命都屬於“富農”階層,用歐洲標準也就是自耕農。

像東非這種雖然土地多,但是隻有使用權,且服從國家安排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應該算農業工人或者是“農奴”,畢竟東非人也是被戶籍限制在土地上的,包括城市和鄉村都是如此。

“等你選擇職業地點以後,我們是可以對你父母工作進行調整的,所以不用擔心相關的問題,而且這幾個地方的條件都不算差,就是最差的基桑市,等到明年黑森鐵路開通,基桑市也就徹底結束沒有鐵路的歷史,你們這一代人可算是趕上好時候了。”約翰李德斯說道。

不過這件事威爾斯也要仔細考慮一下,內羅畢他是聽說過的,因爲在他離開東非的時候,內羅畢就是東非的五大城市之一,而且是東非的紡織業中心。

至於布拉瓦約,還有基桑市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不過按照約翰李德斯的描述,這兩個城市在東非應該也挺重要。

實際上,這三座紡織業城市,都是依託東非棉花種植而形成相關產業的,當然,這三座城市是先上車後補票,先有東非城市建設,後來纔有紡織產業佈局。

東非還有其他的紡織業中心,不過以棉紡織業爲主的城市就是這三座,比如坦噶市和塔波拉市是麻紡織業中心,新漢堡港市是毛紡織業中心,盧薩卡市是絲織品生產中心。

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的紡織業也佔有重要地位,其他城市或多或少也有一些佈局。

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52章 軟柿子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0章 各國反應第749章 南下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62章 後續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871章 “萊茵”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03章 撤資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01章 招人第1402章 契卡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72章 犀牛園第926章 機耕路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53章 新家第1230章 水權第191章 青檸第351章 過往第961章 危與機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546章 許可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1章 坦噶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199章 討論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49章 戰敗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4章 貿易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90章 自治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549章 潰兵第782章 近衛師第564章 貴人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59章 誣陷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07章 換牌第243章 70式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00章 分裂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87章 西逃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7章 探險隊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49章 戰敗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87章 太特城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695章 納塔爾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
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752章 軟柿子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0章 各國反應第749章 南下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62章 後續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871章 “萊茵”市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03章 撤資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01章 招人第1402章 契卡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72章 犀牛園第926章 機耕路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53章 新家第1230章 水權第191章 青檸第351章 過往第961章 危與機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546章 許可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51章 坦噶港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199章 討論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949章 戰敗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44章 貿易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90章 自治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549章 潰兵第782章 近衛師第564章 貴人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559章 誣陷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07章 換牌第243章 70式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00章 分裂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87章 西逃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57章 探險隊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49章 戰敗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87章 太特城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695章 納塔爾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