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南方形勢

年末,恩斯特從歐洲結束出訪,回到東非,這次出訪,東非實際上還是很受歡迎的,尤其是德國最爲積極。

這一點就和前世08年金融危機時,歐美國家對遠東帝國的歡迎態度是一樣的,在七十年代,東非對德國的重要性無疑上了好幾個層次,對穩定德國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讓德國認識到了東非的部分實力。

前世有一個意大利,被各方拉攏,現在意大利分裂成三個國家,一部分還被奧匈帝國佔領,所以導致歐洲本土少了一個強國,這樣東非就進入了德國的視線範圍,不過東非畢竟在非洲,所以重要性反而比不上奧斯曼帝國。

而東非也不需要儘早站隊,所以對德國的拉攏比較模棱兩可,但是本質上還是更傾向於德國或者說德意志陣營。

畢竟東非也是德意志體系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都天然和德意志地區靠攏,但是東非的地理位置和實力允許東非繼續保持中立。

“恩斯特,你們終於回來了,弗里德里希可是很想你們!”康斯坦丁一見到兒子就驚喜的說道。

“爸爸,媽媽!”弗里德里希上來就撲到懷裡來,大半年不見這小傢伙一點也不陌生。

恩斯特摟着小傢伙,對父親說道:“父親,現在我回來了,其他事就可以交給我了。”

康斯坦丁沒好氣道:“我這把老骨頭早就不想折騰了,你回來正好,我還想着多四處走走呢!”

本來在恩斯特出國前,康斯坦丁就已經不再多問政務,而是在東非四處散心,現在恩斯特回來了,所以康斯坦丁理所當然的想要繼續自己的退休生活,至於治理國家這種累活,還是交給恩斯特這種年輕人的好。

卡琳娜也揪着兒子肥嘟嘟的臉蛋,心疼不已,本來這次去歐洲只打算待幾個月時間,但是東非受歡迎程度顯然拖延了一家人的行程,各種筵席和酒會數不勝數,這讓在東非自由慣了的卡琳娜反而有些不適應。

所以後半程,卡琳娜一直抱怨說下次儘量少來歐洲,主要是應酬太累了,每天假笑的面部肌肉都僵硬了。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回到第一鎮市,不過離開久了,積攢的事務一大堆,恩斯特顧不得休息,又開始回到工作狂的狀態。

東非高度集權,同時也意味着恩斯特的壓力和責任更大,所以在和父親交接了事務後,恩斯特開始查看這一年來東非積攢的問題。

首先就是奧蘭治自由邦,這個問題在恩斯特離開東非之前,就一直是東非重點關注的。

陸軍總參謀思維特一直負責盯着這項事務,所以彙報道:“今年奧蘭治人和德蘭士瓦人大規模戰爭爆發了三次,前兩次都以奧蘭治人的微弱優勢而告終,但是第三次,也就是今年九月份,德蘭士瓦人在英國人的協助下,一舉改變頹勢,在迪爾斯維爾重創奧蘭治人聯軍主力。”

雖然早知道德蘭士瓦人會取得優勢,這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畢竟東非又不能像英國那樣無條件給予奧蘭治人援助,而是要掏錢的。

但是恩斯特還是想知道其中發生了的細節,尤其是前兩次奧蘭治人爲什麼能取勝。思維特說道:“根據我們的情報人員和軍事顧問發回來的消息,德蘭士瓦復國軍一開始戰鬥力水平低下,畢竟布爾人一開始並沒有常備武裝需求,所以經驗不足,反而不如奧蘭治人那種傳統的布爾人武裝。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德蘭士瓦人相關經驗積累也足夠了,戰鬥力水平提升,加上英國人在一旁指導,德蘭士瓦人進步很快。”

“其中第一次戰爭是發生在奧蘭治自由邦北部,艾克塞爾西奧,德蘭士瓦的伯爾特方丹守軍和奧蘭治聯軍的盧塞爾部發生大規模交戰,這次是德蘭士瓦人主動出擊,結果被盧塞爾藉助地形,打了埋伏,伯爾特方丹守軍損失慘重,這使得整個北方局勢瞬間變得對奧蘭治人有利起來,而德蘭士瓦人只能把兵力龜縮回伯爾特方丹範圍之內。”

“這次戰爭德蘭士瓦人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輕敵,盧塞爾可以說是奧蘭治人北方實力最強的,西北部基本都在他控制範圍之下,結果德蘭士瓦人還敢大搖大擺的過去,連情報都沒搞清楚,導致慘敗。”

當然,盧塞爾因爲在奧蘭治西北的原因,這使得他的部隊能更好接觸東非,獲取東非的支持,這個原因就沒有必要講出來,而德蘭士瓦人想拿盧塞爾開刀的重要原因,就是爲了切斷奧蘭治人和東非之間的北方聯絡通道。

“五月份,奧蘭治人和德蘭士瓦人發生第二次大規模衝突,這次主要發生在西南地區,德蘭士瓦人一直在積極壓縮奧蘭治人的生存空間,所以以布隆方丹爲中心,向四周修建工事和據點。

所以爲了破局,西南地區的奧蘭治人,對境內的德蘭士瓦復國軍進行了清理,這對於奧蘭治人來說屬於本土作戰,所以很容易就取得了對德蘭士瓦人的勝利。”

“第三次大規模衝突,還是由奧蘭治人發起,前兩次重大勝利,導致奧蘭治人有些膨脹,所以他們在西部集合了大規模兵力,準備再次給予德蘭士瓦人重創,甚至準備一鼓作氣奪回布隆方丹。”

“但是,奧蘭治人顯然忘了他們本省的優勢,德蘭士瓦復國軍雖然戰鬥力水平不高,但是再怎麼說也算職權分明,有細緻的指揮系統框架,而奧蘭治人各自爲戰,內部並不團結。

所以這次正面戰爭,德蘭士瓦人面對一團散沙的奧蘭治人,取得了空前勝利,而英國人也開始主動下場,從金伯利附近出兵,使得奧蘭治人腹背受敵,兩股勢力合流之下,奧蘭治人在西南部的勢力遭到重創,現在大多不成氣候。

北部勢力雖然因爲各種原因,依然存在,但是他們也參與了第三次大規模衝突,短時間裡掀不起風浪,所以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趁勢擴大戰果,目前主戰區已經轉移到了北方,甚至有好幾次雙方在費特河南岸交手,被我們的軍隊觀測到。”

“也就是說現在奧蘭治人已經成了強弩之末?”

“差不多,現在奧蘭治自由邦境內,只有北方因爲我們的原因還在堅持抵抗,其他區域,德蘭士瓦人和英國人差不多掃清問題,尤其是當初勢力最強的西南部奧蘭治人勢力,很多都已經選擇向新政府投降。”

“新政府?”

“德蘭士瓦臨時政府正式取締了原奧蘭治自由邦政府,現在奧蘭治自由邦可以說就剩下一個名字,還屬於奧蘭治人,其他都被德蘭士瓦人架空了。”

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08章 會面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20章 雙標第1053章 波斯灣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55章 震怖第711章 歸國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99章 預判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63章 年底第353章 下一站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77章 “貨物”到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32章 稻種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305章 封賞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52章 黑幫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27章 地圖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61章 分贓第1211章 集中營第471章 漏洞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65章 高原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015章 市場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96章 推測第113章 野望第925章 造船業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64章 在東非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871章 “萊茵”市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624章 要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936章 軍售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402章 妥協第861章 分贓第736章 第九旅第847章 畜牧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42章 宣戰第832章 押解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82章 出口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80章 英法合謀
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08章 會面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320章 雙標第1053章 波斯灣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55章 震怖第711章 歸國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299章 預判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63章 年底第353章 下一站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77章 “貨物”到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32章 稻種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305章 封賞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152章 黑幫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27章 地圖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61章 分贓第1211章 集中營第471章 漏洞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865章 高原省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015章 市場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396章 推測第113章 野望第925章 造船業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264章 在東非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871章 “萊茵”市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624章 要人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936章 軍售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402章 妥協第861章 分贓第736章 第九旅第847章 畜牧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942章 宣戰第832章 押解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882章 出口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80章 英法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