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

第1521章 蘇亞雷斯港

“北大西洋怪物房”,就是對這個時代北大西洋地區的真實寫照,在南大西洋東非一家獨大,東非也是僅有的工業國。

而北大西洋範圍內,容納了當今世界的各種強大勢力,這裡要提一句,北大西洋同時包括北海、波羅的海、地中海、黑海、裡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哈德遜灣、幾內亞灣等附屬海灣。

學術界通常以赤道爲界,因此幾內亞灣等非洲海域也被歸爲北大西洋範疇。

不過,東非海軍對南北大西洋的分界有自己的內部辦法,也就是以巴西的塔納爾和法國塞內加爾殖民地的達喀爾兩座城鎮中間的直線,將大西洋分爲南北兩部分。

這條直線也是大西洋中間兩片陸地間最近的距離,差不多三千公里。

不管依據哪種分法,北大西洋國家的實力,都比南大西洋強上一大截,包括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蘇聯,亦或者地中海的奧匈帝國,他們都屬於北大西洋國家。

前世美國的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就是“北約”,就在這個範圍之內,不說這些北大西洋附屬海域沿岸的國家,單單是英國,美國和法國海軍的實力,就足以讓看出北大西洋海域強大了。

其中,英國海軍實力公認世界第一,美國海軍第二,法國海軍能排到世界第五位。至於第四,則是東亞的日本海軍。

當然,世界第二海軍有所爭議,有人認爲是東非,有人認爲是美國,所以存在爭議,但毫無疑問,世界海軍排名前三的就是英國,東非和美國。

這也就是說世界海軍實力前十的國家中,除了東非和日本以外,全在歐美,也就是北大西洋沿岸國家。

……

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省。

公元十六世紀初,也就是明朝時期,西班牙殖民者就進入到今聖克魯斯省地區建設殖民據點。玻利維亞獨立後,聖克魯斯成爲玻利維亞的九個原始省份之一,隸屬於科恰班巴省管轄。

1863年玻利維亞政府正式將聖克魯斯升格爲自治省,並且擁有獨立的行政和立法機構。

在查科戰爭失敗後,聖克魯斯省南部部分領土,劃歸巴拉圭,不過,這對聖克魯斯省而言,完全達不到傷筋動骨,因爲聖克魯斯省的面積高達三十多萬平方公里。

查科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玻利維亞長期對聖克魯斯省的忽視,全部人口僅不到二十萬,且集中於東部區域。

對於這一點,蘇亞雷斯軍事基地的東非官兵深有體會。

“以前,我一直認爲東非就已經夠地廣人稀的了,可到了玻利維亞,我才真正體會到與世隔絕的絕望,如果不是靠近巴西和巴拉圭,我想玻利維亞人可能連一座村莊都捨不得在這裡建設。”

“也難怪玻利維亞此前會輸掉戰爭,他們的軍隊別說作戰,可能連物資補給都十分困難,我敢打賭,如果不做好充足的準備,就是這種環境,普通人都有可能迷路。”東非士兵李傑一邊鏟着土,一邊和隊友訴說。

他的戰友納西爾對此深感認同:“事實證明,南美這些國家之所以發展成今天這個樣子,還是他們自身的問題,聖克魯斯省的條件不算差,可這麼多年,幾乎沒有太大發展,要知道玻利維亞的歷史可是帝國的幾倍多。”

也不怪納西爾這麼說,因爲他們所駐紮的蘇亞雷斯鎮,當地的氣候就是和東非國內一樣的熱帶草原氣候。

東非在同種氣候類型下,基本都是些工農業發達區域,人口相對稠密,也就熱帶雨林和沙漠氣候,確實難以開發。

而蘇亞雷斯及周邊區域,幾乎沒有得到有效開發,除了村鎮就是荒野,但是,蘇亞雷斯缺乏大型野生動物這一點,可比當年東非強多了。

聖克魯斯省比較有威脅的生物就是美洲豹和美洲獅,但是地處聖克魯斯省東南的蘇亞雷斯及周邊區域卻沒有分佈,當地比較常見的大型野生動物,比如食蟻獸,野豬等對人類威脅不大。

所以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玻利維亞人卻沒有大規模開發,在東非人看來,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事實上,前世聖克魯斯省得到開發,那基本上都是20世紀中期以後的事了,彼時,大量德國和日本移民進入當地,加上聖克魯斯省天然氣的發現,才讓這裡快速發展起來。

到21世紀,聖克魯斯省已經是玻利維亞人口第二大省份,經濟更是佔到全國的三成以上。

這充分說明了聖克魯斯省巨大的發展潛力,可惜此前玻利維亞人根本沒有對當地重視起來。

李傑就說道:“說到底還是玻利維亞的移民政策不行,這也是南美大部分地區開發落後的重要原因,這些年也就阿根廷和巴西等幾個南美國家,在吸引大量移民後,經濟纔有不錯的成績。”

“但這種成績也很有限,要知道我們東非和這些南美國家相比,可謂是從零起步,幾十年過去了,東非已經成爲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南美地區,連一個工業國都沒有,就算髮展最好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工業上都不如歐洲的一些小國。”

“不談工業,農業領域,南美各國表現也很差勁,唯一值得讚賞的也就是阿根廷的農業,不過和帝國還有歐美國家相比,表現也只是差強人意。”

“就玻利維亞這種農業條件,如果能利用起來,它的人口至少也能翻個兩三倍,但是整個聖克魯斯這麼好的區域,居然連二十萬人可能都不到,我們東非的一些沙漠城鎮,都不可能如此落後。”

東非能從一介殖民地,成爲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人口發揮了巨大作用,而這個時代,南美各國除了阿根廷和巴西憑藉優渥的條件,吸引大批移民以外。

其他國家人口都不算多,數量不夠也就算了,南美各國的人口質量也不行。

南美各國在沒有外部威脅的情況下,從上層到底層民衆一般沒有什麼進取心,同時忽視教育,科技發展。

就比如南美地區的教育,甚至還是以宗教學校爲主,數量也不多,平民受教育的門檻也很高。

這可能也是前世南美地區進步宗教反而成爲社會改革和思想解放推動者的主要原因之一,畢竟僅有的少量受教育羣體,還是在這種宗教影響深厚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 推動社會進步的改革者,也是需要知識和學識的,這一點不管是歐洲資產階級還是工黨,皆是如此。

因此,南美大多數國家在早期發展中,人口問題格外突出,要數量沒數量,要質量沒質量,而且還有種族,民族,國家各種社會羣體之間的激烈衝突。

就比如玻利維亞,全國人口僅兩百萬出頭,其中印第安人佔到六成以上,而印第安人基本不受玻利維亞白人政府待見。

也就是說玻利維亞連統一民族,甚至是國家共識都沒有,這種國家要是能發展起來,才反而比較奇怪。

東非剛好是這些國家的反面教材,早期東非大量吸納移民,並且鼓勵生育,而在有條件後,義務教育體系就開始建設,並且不斷推進民族融合,這也是東非能在短短几十年時間就成爲世界強國的重要基礎。

李傑說道:“玻利維亞人,表面上看起來和東非人很像,但在文化,認同,素養,精神方面,又完全是兩個極端。”

玻利維亞人也可以看做是黃白混血人種的國度,所以,外貌和東非比較還真不容易分辨,這也是李傑這麼說的原因。

納西爾點了點頭:“出身在東非,應該算是比較幸運的了,我們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衣食無憂,最重要的是所有人無貴賤高低之分,和玻利維亞相比,帝國確實堪稱文明國度……”

就在兩人閒聊的時候,班長莫馬達拿着鐵鍬走了過來,呵斥說:“你們兩個交頭接耳什麼?還不趕快工作,在今年結束前,我們至少要把整個軍營建設出來,工作量不小,今天晚飯前,必須把這片草地清理出來。”

李傑和納西爾瞬間被拉回現實,拿着鐵鍬埋頭苦幹起來,雖然班長莫馬達的口氣有些嚴厲,但是二人沒有絲毫不滿。畢竟,官兵一體思想下的東非軍隊,即便軍官也和士兵一樣幹活。

莫馬達在警告了二人一句後,就滿意的拿着鐵鍬,在旁邊一起剷土。

當然,有條件的情況下,東非軍隊自然不需要士兵幹這種苦力,就比如國內,可以使用大型機械,至於國外,東非也可以僱傭當地人完成施工建設。

但是,蘇亞雷斯鎮深處南美內陸,交通不便,人煙稀少,因此,東非即便想把機械運過來,也要耗費不少功夫和時間,而當地人口僅有數百人的鎮民,說是一個鎮,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不大的村子。

因此,蘇亞雷斯軍事基地的東非官兵,只能自己動手建設居所和各種設施。

雖然東非軍隊在世界的口碑不太好,畢竟東非是殖民帝國,而且策劃過不少種族滅絕和不義戰爭,但是誰能想到,恩斯特對東非國防軍的建設,卻是按照前世遠東帝國模板打造的。

當然,東非軍隊也分爲兩種,國防軍和殖民地軍隊,而南美地區的東非軍隊,也由這兩個體系軍隊組成,蘇亞雷斯的駐軍就屬於東非國防軍序列,因此,東非政府基本不會安排他們幹些髒活。

在東非的設想裡,蘇亞雷斯將是未來玻利維亞的“模範城市”,並且將這裡打造成玻利維亞新的經濟中心之一,而蘇亞雷斯軍事基地,也會一直安家在這座未來玻利維亞最發達的城市。

沒錯,蘇亞雷斯鎮就是之前《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中涉及玻利維亞部分的代表城鎮。

實際上,聖克魯斯省還有一些港口,可以通往巴拉那河航道,但是那些港口和亞松森—利馬鐵路在作用上重合,因此,蘇亞雷斯港就被單挑出來開發建設。

而這裡距離巴西的科倫巴港僅有十五公里左右距離,前者條件更好,之所以蘇亞雷斯港被東非重視的一個原因,就在於東非可以在這裡駐軍。

科倫巴處於河流交匯地帶,而且是巴拉那河支流巴拉圭的主幹道,但是它畢竟屬於巴西領土。

巴西作爲南美大國,並不是東非能輕易拿捏的,所以,科倫巴港在東非政府眼裡,也就只有經濟上的合作價值。

某種意義上而言,巴西比阿根廷還要特殊一些,那就是巴西在外交上比阿根廷更加靈活,它同時和歐美非各國交好。

這也和巴西的經濟有關,巴西不像阿根廷,農業以穀物和畜牧業爲主,他更側重於經濟作物種植,而這使得巴西和美國,歐洲各國的關係都不錯。

加上巴西自身實力也還算強大。巴西海軍就是南大西洋第二強大的海軍勢力,放在全世界也能排到十幾位。

因此,東非在和巴西的外交關係中,並沒有掌握主動權,畢竟,巴西隨時可以拉攏美國等國家,制衡東非,還有,他的體量和地形,就算東非真的採取強硬手段,也未必討得了好,巴西的高原,還有沿海山脈,終究能起到防禦作用。

阿根廷的經濟和人口比巴西更加集中,布宜諾斯艾利斯集中全國大部分經濟和人口,而布宜諾斯艾利斯往西就是無險可守的潘帕斯大草原。

假設東非攻陷里約熱內盧,巴西還有聖保羅,薩爾瓦多等城市,並且可以撤到內陸藉助地形打游擊,甚至是組織反攻。

阿根廷就沒有這個條件,基本拿下其首都,阿根廷就沒有多少反抗能力,剩下的科爾多凡,羅薩里奧根本無法和巴西那些城市相比。

總而言之,在東非眼裡,巴西算是一個大國,並且不像阿根廷那樣容易拿捏,東非也不好採取強硬手段。

關於這一點,在《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中就有體現,巴西對於這份協定的熱情就不高,因爲巴西本身不重視巴拉那河航運,而是其東部的那些海港。

這也意味着對科倫巴港,巴西不會有太大投入,巴西人自己都不重視,東非更不可能下大力氣建設科倫巴港。

而蘇亞雷斯港就完全不同了,現在玻利維亞已經成爲東非的附庸勢力,蘇亞雷斯港也等於東非的勢力範圍,所以,後續東非資本可以放心大膽的對蘇亞雷斯港進行投資建設。

這就像前世美國爲什麼下敢於大功夫扶持日韓兩國經濟是一個道理,只要日韓的狗繩攥在美國人手裡,所以,美國就不用擔心兩國經濟上背刺美國。

(本章完)

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6章 平衡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44章 魯道夫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64章 貴人第976章 開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354章 電報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435章 雙總部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40章 古戰法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471章 戰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166章 體驗第1章 穿越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33章 拖拉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4章 動員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942章 宣戰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758章 331師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49章 戰敗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67章 推銷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426章 鋁都第591章 歸途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81章 捷徑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斐迪南大公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9章 王位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26章 機耕路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45章 空軍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389章 易手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01章 恭賀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
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6章 平衡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98章 東非氣象局第844章 魯道夫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64章 貴人第976章 開始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354章 電報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435章 雙總部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40章 古戰法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1471章 戰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166章 體驗第1章 穿越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33章 拖拉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34章 動員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80章 達沃市第942章 宣戰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04章 卡賓達第688章 巡邏兵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758章 331師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949章 戰敗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867章 推銷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426章 鋁都第591章 歸途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981章 捷徑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斐迪南大公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9章 王位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926章 機耕路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45章 空軍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389章 易手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01章 恭賀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