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7章 徵兵

在達爾馬提亞王國一邊內部戒嚴,掃除境內民族破壞分子的時候,本區域的軍隊也在維也納的安排下,進入波斯尼亞州進行維穩。

波斯尼亞州是奧匈帝國塞爾維亞人最集中的地區,而這爲代表着該地區此時有可能成爲高風險地區。

普洛切市。

相對於達爾馬提亞北方的首府扎達爾,普洛切這座新崛起的南方港口城市,纔是如今達爾馬提亞地區混血德意志人真正的經濟中心。

這些年,普洛切在經濟領域超過了王國內的希貝尼克和斯普利特等城市,經濟總量和產業規模,僅次於首府扎達爾市。

而之所以稱普洛切爲混血德意志人的經濟中心,是因爲在這座城市,混血德意志或者說德意志人完全佔據主導優勢。

在達爾馬提亞王國的人口分佈中,越往南德意志人佔比越高,所以,普洛切這座最靠南的海岸城市,德意志人口比例接近百分之百。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還有一個,那就是原本達爾馬提亞地區的開發程度太低,人口太少。

在當地大量移民之前,達爾馬提亞王國作爲奧匈帝國的一級行政區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存在感。

除了這裡比較偏遠以外,還在於當地的地形條件較差,雖然優良港口雖然不少,但是地形以較難開發的山地爲主。

這也是一戰前東非能夠鑽空子把移民播撒到這裡的重要原因之一,前世一戰前,整個達爾馬提亞人口只有六十萬左右,就很能說明問題。

而大量德意志人的增加,對達爾馬提亞的開發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雖然在1926年,達爾馬提亞在奧匈帝國的經濟依舊排名相對落後,但是在人口總量上,兩百萬的人口數據已經不容忽視。

因爲北方的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人口也纔不過兩百六十多萬。

達爾馬提亞王國人口幾乎和斯洛伐克地區或者相當。

而且達爾馬提亞在奧匈帝國的劃分中,從一開始就帶有制衡目的,因爲奧匈帝國是衆所周知的二元制國家,所以奧匈帝國整體可以分爲兩部分,也就是內萊塔尼亞部分,也可以稱爲奧地利統治區域。

而另一部分自然就是匈牙利統治區域,也可以稱爲外萊塔尼亞。

而在奧匈帝國成立之初達爾馬提亞和克羅地亞,兩地人口結構相似,且相互接壤,主要以克羅地亞人居多。

但是克羅地亞卻屬於外萊塔尼亞,而達爾馬提亞則屬於內萊塔尼亞,也就是分別以布達佩斯還有維也納爲首,這種劃分顯然有壓制克羅地亞人的想法存在。

在東非的推波助瀾下,更是加速了達爾馬提亞和克羅地亞的裂隙,即便奧匈帝國解體,克羅地亞也不大可能像前世一樣接管達爾馬提亞。

整個普洛切的城市風貌和19世紀末的東非很像,帶有東西方結合特徵的德意志人,可以說滿大街都是。

有不少東非企業在這座城市投資,東非資本也是普洛切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達爾馬提亞的地形以山地居多,但是正是因爲如此,這裡的礦產資源也比較豐富,更何況這裡兼具海運優勢,所以近些年來,達爾馬提亞的工業發展在整個奧匈帝國算是相對來說比較快。

一戰後,東非對當地的投資重新續接,這裡也成爲了東非和奧匈帝國經濟領域合作的重點港口地區之一,僅次於北部的的裡雅斯特港還有威尼斯港。

當然,除了普洛切等少數城市以外,達爾馬提亞的經濟還是以農業爲主,達爾馬提亞非常適合經濟作物的種植,是奧匈帝國葡萄,橄欖,菸草和棉花等農產品的重要種植區域之一,唯一可惜的地方在於當地的平原面積較少。

而且平原主要分佈在中南部,這也是近些年來,德意志人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普洛切市徵兵處。

徵兵官赫爾正在徵兵處向前來報到的預備役士兵們介紹道:“根據帝國的要求,整個達爾馬提亞王國這次要徵兵大約兩萬人,我們普洛切市這次也在其中,按照人口和經濟水平等因素,至少要完成兩千的最低份額。”

“不過,大家也不需要擔心,這次徵兵的目的,主要是爲了前往帝國各個區域,尤其是波斯尼亞等地,進行維穩,大概率不會遇到戰爭爆發。”

顯然,在一戰中,達爾馬提亞兵員的表現,贏得了奧匈帝國政府的信賴,除了英勇善戰以外,達爾馬提亞軍隊的忠心程度更值得維也納的重視。

具體表現是達爾馬提亞的士兵具有更好的服從性,且沒有其他奧匈帝國地區那麼強烈的獨立意識。

而今,達爾馬提亞的常備部隊,已經被調往匈牙利平定叛亂,但是奧匈帝國還需要更多的達爾馬提亞士兵,進入那些比較敏感的地方,防止它們趁亂鬧事。

一位一戰後退役的老兵,弗萊德對赫爾說道:“赫爾少尉,如今匈牙利的戰爭形勢如何了,帝國是否需要更多的兵力,進入匈牙利平定叛亂?”

弗萊德參加過一戰,並且隨部隊在一戰期間,輾轉多個地區,甚至最後隨軍到奧斯曼帝國,參與和英國人的戰鬥。

所以,他的軍事素養不需要多說,只不過戰爭結束後,隨着歐洲各國大規模裁軍,弗萊德也不得不退役回鄉。

赫爾少尉很是客氣的說道:“布達佩斯地區的情況比較糟糕,不過匈牙利大部分地區,整體情況還在可控範圍之內。”

“隨着,帝國軍隊的介入,我相信很快布達佩斯的叛亂就會被鎮壓下去。”

聽到這裡,弗萊德反而有些惋惜的說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還想着有沒有機會參加匈牙利的戰爭呢!”

赫爾少尉有些疑惑的問道:“爲什麼弗萊德先生,你會這麼說,戰爭可是要死人的,很多帝國民衆巴不得能夠遠離戰爭呢?”

弗萊德笑道:“其實,也沒有太多原因,畢竟戰爭雖然殘酷,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而且我的年齡也比較大了,所以也更想拼一把。”

戰爭中底層士兵能夠撈油水的機會不少,尤其是出國作戰的情況下,而弗萊德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只要能活着回來,基本上身家能夠漲不少。

達爾馬提亞王國可不像東非,這裡作爲奧匈帝國的偏遠山區,經濟情況實際上並不算很理想,尤其是近些年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發展速度較慢的原因。

所以,達爾馬提亞王國已經成爲了奧匈帝國主要的人口外流區域之一,爲了謀生,很多達爾馬提亞人會選擇到奧地利,斯洛文尼亞等奧匈帝國經濟相對發達地方打工。 而與之相比,軍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幾年達爾馬提亞士兵在奧匈帝國軍隊內部的發展就相對不錯。

赫爾少尉大概也瞭解了弗萊德心理想法,他略帶讚賞的說道:“果然達爾馬提亞不愧是帝國最好的兵源地,如果帝國其他各族民衆,能夠有你們這種覺悟,帝國也不至於陷入如今的困境。”

赫爾少尉是正兒八經的奧地利人,甚至是一位家道中落的貴族。

而作爲奧地利人,他們和德國人有着極大的不同,那就是對混血德意志人的看法。

畢竟德國完全以德意志人爲主體,而奧匈帝國卻是多民族國家。

而生活在多民族國家裡的奧地利人,他們在和其他羣體接觸的時候,會比德國人要包容的多,畢竟再不滿,也生活在一個屋檐下。

相對於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徹頭徹尾的異族,混血德意志人在奧地利人看來,反而算是“自己人”。

所以,絕大多數奧地利人對帝國境內的混血德意志抱有好感,而德國人恰好相反,在德國絕大多數人眼裡,混血德意志屬於“血脈不純正”的存在。

當然,也不是所有奧地利人都能接納這種混血德意志人,尤其是極端民族主義分子,但這種極端民族主義在奧地利極其稀有,還有一部分跑到了德國。

同理,這種以血統爲區分依據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大多也不待見東非。

弗萊德對赫爾少尉說道:“赫爾少尉,多謝你的理解,當然,就我個人來說,更多的是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軍隊就很不錯,可惜世界大戰後,我們就被軍隊裁員了。”

“當初,在軍隊,不僅能吃飽喝足,還能向家裡匯款,離開軍隊後,這幾年我主要在家務農,但是這幾年經濟情況不是太好,所以,反而軍隊更適合我這種人。”

對於帝國糟糕的經濟情況,赫爾少尉也有自己的想法,他說道:“事實上,在世界大國裡,帝國經濟發展相對於其他國家比較緩慢。”

“而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帝國分裂的局面,因爲這種事實上的分裂局面,導致整個帝國的工業無法有效整合,所以,在國際競爭中,帝國實際上處於劣勢。”

“如果,帝國其他地區,能和達爾馬提亞一樣徹底實現德意志化,經濟情況說不定會大幅度好轉。”

“別的不說,就以我們軍隊而言,一個國家的軍隊,居然存在着數種語言,還有很多的方言。”

“這就極大的阻礙了帝國軍隊的發展,如果不是這樣,或許在世界大戰中,帝國軍隊就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奧匈帝國纔是真正的邦聯國家,甚至出現了兩個政治中心的,也就是維也納和布達佩斯共存的情況。

這也使得奧匈帝國無法將本國的資源和產業,統合起來,無端的形成了內耗和浪費。

而在經濟層面上的反饋就是,奧匈帝國在國際競爭中,逐漸跟不上其他大國的腳步。

對於赫爾的想法,弗萊德並不能太深入理解,畢竟他僅僅接受過最基礎的小學義務教育,而達爾馬提亞的義務教育,除了推廣德語比較積極以外,真正能學到的東西並不多。

所以,在簡單和弗萊德聊了幾句後,赫爾少尉又忙起了自己的工作。

而在普洛切的徵兵工作很順利,僅僅不到半個月,指標就已經全部完成。

而這些倉促徵集來的士兵,在簡單的訓練後,就被奧匈帝國急匆匆的調往其他地方。

因爲很多士兵本身參加過一戰的原因,所以也不用太擔心戰鬥力的問題,更何況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前往一些動盪地區維穩,而不是到匈牙利前線平叛。

普洛切市的士兵,在徵召完畢,就勢通過鐵路,送到莫斯塔爾進行混編,隨後前往波斯尼亞地區,尤其是重點提防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王國的邊境地帶。

不過,塞爾維亞王國顯然這個時間段,也沒有趁火打劫奧匈帝國的想法,因爲塞爾維亞也爆發了工黨事變。

作爲一戰的失敗者,塞爾維亞的情況可以說相當糟糕,不僅割地賠款,並且經濟一直都沒有緩過來。

而且,在一戰前,塞爾維亞就是俄國的重要盟友,所以,蘇聯成立後,同樣十分重視塞爾維亞。

在匈牙利事件發生的同時期,塞爾維亞工黨,也開啓了他們推翻塞爾維亞王國的行動。

而且,相較於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工黨成功的概率很大,因爲塞爾維亞王國早就人心盡失。

在此前,塞爾維亞就發生過多次動盪,塞爾維亞王國政府可以說一直都處於苟延殘喘的狀態。

所以,這次工黨在塞爾維亞成功的概率很大,而且和匈牙利不同,蘇聯直接表達了對塞爾維亞工黨的支持。

畢竟,匈牙利牽涉到整個奧匈帝國,雖然蘇聯也希望瓦解這個封建帝制帝國,但是,如今蘇聯因爲經濟發展的原因,並不想和奧匈帝國直接對上,除非匈牙利工黨能夠發揮出超出預期的表現,反之也就是奧匈帝國處理匈牙利事件十分拉胯,否則蘇聯不會輕易下場。

而對塞爾維亞,蘇聯就沒有這麼多顧忌了,因爲塞爾維亞之前本身是協約國的一員,而蘇聯對英法可沒有什麼顧慮,畢竟兩國距離這裡太遠。

同時,塞爾維亞是小國,所以,對塞爾維亞進行軍事上的援助,完全在蘇聯的能力範圍之內。

於是,在1926年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這兩個世界大戰時期的死對頭,同時陷入到工黨的麻煩之中,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對工黨的警惕和仇視。

第474章 討論第1507章 大水災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97章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353章 下一站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62章 後續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49章 戰敗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5章 牛馬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976章 開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200章 電氣化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426章 鋁都第428章 談論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9章 聖誕節第867章 推銷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31章 準備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82章 出口第612章 美食節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22章 卡賓達第564章 貴人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155章 震怖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395章 下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64章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11章 送行第945章 空軍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32章 圖謀琉球還在審覈……
第474章 討論第1507章 大水災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797章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353章 下一站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62章 後續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209章 第一鐵路立項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949章 戰敗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5章 牛馬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976章 開始第87章 西北之亂第1200章 電氣化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426章 鋁都第428章 談論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09章 聖誕節第867章 推銷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31章 準備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882章 出口第612章 美食節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22章 卡賓達第564章 貴人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155章 震怖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395章 下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64章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11章 送行第945章 空軍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32章 圖謀琉球還在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