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 赫赫兇名

比如前世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緬甸的皎漂港,柬埔寨的扶南運河等等,都是爲了保證能源安全,國防戰略安全,貿易暢通等等。

這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畢竟新加坡如果在東非手裡的話,那東非顯然也不用退而求其次選擇普吉島。

這次柯萊茨將軍親自帶隊東非印度洋艦隊下的第四艦隊前往普吉島,就可以看出東非對普吉島的重視程度。

第四艦隊是東非印度洋艦隊下的一支主力分艦隊,實力十分強大,裝備有四艘戰列艦,母港在拉穆港,而拉穆是東非上個世紀就積極建設的東海岸北方軍港。

不過隨着東非對普吉島海軍基地的規劃,第四艦隊的母港未來將遷往普吉島上的普吉港。

印度洋艦隊對普吉島的重視是相當高的,在東非本土三大艦隊中,印度洋艦隊雖然實力最雄厚,但是缺乏海外基地,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也就新增了北部灣海軍基地,但是北部灣領地缺乏優良港口,所以只能停靠一些次級主力艦艇。

波斯灣不是沒有優良港口,但是早就被英國人佔領了,就比如英國的巴林海軍基地等。

而普吉島一方面有優良海港,另一方面還處於印度洋艦隊從未涉足的東印度洋區域,自然十分受印度洋艦隊重視。

反觀東非實力最弱的太平洋艦隊,反而是三大艦隊中最不缺海港以及島嶼的,其覆蓋大半個太平洋區域,而東非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最多,尤其是繼承了德國的殖民地之後,一大堆羣島和島嶼併入東非。

而這次克拉地峽領地成立,太平洋艦隊同樣分的一杯羹,其已經擬定在克拉地峽領地東海岸的宋卡建立一處基地,從而監控整個暹羅灣海域。

不過,太平洋艦隊對宋卡並不太過重視,畢竟暹羅灣距離太平洋艦隊母港所在地的蘭芳海外省坤甸港並不遠。

宋卡港也是前世暹羅王家海軍基地之一,而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基地,而是沒有船和經費,所以太平洋艦隊對宋卡不上心也就情有可原。

……

北大年。

當東非和暹羅政府談判泄露出來後,在北大年地區掀起了軒然大波。

北大年各個村鎮都在議論目前的形勢,可以說人人自危。

“聽說了麼?曼谷把我們賣給了東非人,未來北大年將淪爲東非的殖民地。”

“該死,如果是這樣,我們就要小心了,畢竟東非人的殘忍和恐怖,已經在南洋地區出名了。”

“我記得東加里曼丹落入東非手裡之後,東非對那裡的阿拉伯教勢力進行了血洗,如果我們這裡被東非人佔領的話,恐怕也有可能步東加里曼丹人的後塵。”

“不止於此,東非當初佔領坤甸等地方的時候,也是搞大規模屠殺,現在坤甸連一個土著都沒有。”

“還有棉蘭老島,那裡的阿拉伯教信徒同樣遭受了屠戮,東非對阿拉伯教存在明顯的偏見。”

容不得北大年地區的民衆驚恐,畢竟北大年地區是典型的阿拉伯教分佈區域,而以東非對阿拉伯教的態度,暹羅政府將他們賣給東非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曼谷就這麼把我們拋棄了麼?他們應該不會輕易將北大年丟給東非吧!”有人問道。

“你知道什麼,縱觀這些年暹羅人的歷史,那就是一段屈辱史,不管法國人還是英國人來了,暹羅政府投降速度最快,連柬埔寨的肥沃土地國王都能放棄,我們北大年被出賣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曾經我們北大年南部就已經被曼谷出賣給了英國人,如今東非人再佔領北大年全境顯然不是大問題。”

北大年地區早在一戰前就被英國人分走了一部分,而時間僅僅是幾年前的1909年,纔過去不到八年時間,所以暹羅北大年的民衆自然對暹羅政府不會信任。

“我們應該去總督府問一問,希望暹羅政府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答覆。”

此時,曾經最反對暹羅統治的北大年阿拉伯民衆,終於想起了暹羅政府的好,畢竟暹羅的統治向來是比較平和的,當然,這只是和其他國家對比。

就比如暹羅政府之前的排華運動,就沒有造成大規模殺戮,頂多發生一些小衝突,而且說句公道話,暹羅政府從本民族立場禁止遠東帝國文化傳播和滲透本來就沒有錯。

事實上任何國家,尤其是類似暹羅這種有着一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自然都希望本國,本民族文化發揚光大。

所以北大年地區的阿拉伯教信徒其實算是比較幸運的,如果他們面對的是西方那種極端仇視阿拉伯教信徒的宗教分子,恐怕早就被屠戮殆盡了。

而很不幸,東非顯然也是西方“文明”中的一員,東非對待南洋地區阿拉伯教信徒的態度,甚至不如東非曾經對待本土黑人的態度,畢竟東非在本土就很少大規模有目的性的屠殺黑人土著。

不過這並不是真正的“真相”,東非爲什麼對待南洋地區阿拉伯教信徒如此兇殘,其實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畢竟,如果說東非對阿拉伯教有偏見的話,這一點肯定沒有問題,但有偏見不意味着仇恨。

至少東非和中東的奧斯曼帝國,阿曼,波斯,以及中亞地區部分阿拉伯教勢力關係都算不錯。

而真正導致東非無情對南洋阿拉伯教,舉起屠刀的原因其實是爲了“騰出”空間。

東非這些年來“萊茵人”概念興起,畢竟東非強行融入德意志或者其他文明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所以培養自己人顯然更能讓東非放心。

而南洋地區的土地,顯然不是東非人所宣稱的“無主之地”,阿拉伯教在這裡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所以爲了將這些阿拉伯教人手中的土地奪走,並且永絕後患,學習美國對待印第安人的態度自然是最佳選擇。

當然,東非對南洋地區的阿拉伯教這麼幹,和國際環境也有很大關係,畢竟作爲異教徒,西方世界可以說和阿拉伯教國家有着幾千年的仇恨歷史。

這也就意味着東非對這些阿拉伯教狠下殺手,能夠把負面輿論降到最低,這就頗爲類似前世西方世界對猶太人的放縱一樣。

畢竟大航海時代,歐洲很多航海家就是教會出資,甚至很多教士自願前往海外傳教,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和老對手阿拉伯教發生衝突,就比如菲律賓如今變成基督教區域,要是說西班牙人沒有下狠手,那也不可能有人信。

在東非海軍正在趕往暹羅接管克拉地峽領地和普吉島的時候。

克拉地峽領地內部徹底陷入動亂,暹羅政府和暹羅人大量向北部國內轉移,而有條件的阿拉伯教人也在託關係向南部的英國殖民地內逃亡。

就比如北大年很多人選擇投靠南方英國北大年區域的親戚。

而引發這次克拉地峽領地大量民衆逃亡的根本原因還是近幾年東非在東加里曼丹的屠殺引起的。

畢竟東加里曼丹和英國殖民地接壤,這使得很多人逃亡英國的砂拉越,文萊等殖民地,而也正是這批人的逃亡,將東非的赫赫兇名傳播到整個南洋地區,甚至是中東,印度等域外阿拉伯教分佈地區。

第673章 象牙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413章 拉攏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43章 屯田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6章 交戰第27章 地圖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92章 入籍第57章 探險隊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49章 戰敗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61章 檢閱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6章 船隊第1145章 機遇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6章 濱海區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17章 炊事車第1045章 教育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03章 萊茵宮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65章 高原省第515章 狗咬狗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05章 封賞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50章 移民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09章 事後第195章 拜訪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64章 貴人第1281章 酒館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33章 拖拉機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701章 城市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04章 “流放”?“潤”!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36章 道路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21章 申請第616章 行蹤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811章 送行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184章 通吃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
第673章 象牙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413章 拉攏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28章 “圈地運動”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343章 屯田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96章 交戰第27章 地圖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92章 入籍第57章 探險隊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949章 戰敗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61章 檢閱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46章 船隊第1145章 機遇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2章 菸草種植第36章 濱海區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417章 炊事車第1045章 教育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903章 萊茵宮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65章 高原省第515章 狗咬狗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05章 封賞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50章 移民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809章 事後第195章 拜訪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564章 貴人第1281章 酒館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33章 拖拉機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701章 城市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04章 “流放”?“潤”!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36章 道路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21章 申請第616章 行蹤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811章 送行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184章 通吃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