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機耕路

第926章 機耕路

多多馬市,洛林根鎮。

“好好的莊稼地就這麼推了,這真是暴殄天物,放在遠東那是要遭人唾棄的啊!”

東非老農民王維莫看着自己辛苦耕耘幾十年的土地被大家一齊推平後忍不住在一旁痛惜着。

“爹,你可不能抱着老觀念,我們東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就是土地多,聽說現在世界第二大國就是東非,這點土地對東非而言不算什麼。”王維莫德大兒子王輪在一邊勸說道

“你個小兔崽子懂什麼?崽賣爺田不心疼,當年我在遠東的時候……,你爺爺,奶奶雖說不是餓死的,那也差不多,現在不能因爲莊稼多了,就糟蹋啊!什麼世界第二大國,那也耽誤不了這塊地的價值。”王維莫恨鐵不成鋼的說教道。

這讓王輪人都麻了,他最聽不得父親拿自己遠東時候的生活說事了,雖然老爹在遠東帝國的日子確實艱苦,但是王輪這些新一代東非人沒有經歷過,所以那些“艱苦”的日子對王輪而言就是天方夜譚的故事一般。

當然,小時候王輪或許愛聽父親嘮叨遠東的生活和傳奇經歷,但是再吸引人的故事,聽了十幾年也該膩歪了,更何況其中夾雜着說教。

“好了,爹,說累了吧!你先喝口水,不是說我不懂不珍惜莊稼,我也知道這莊稼地毀了可惜,但是我們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採用新技術,新理念,這機耕路是必修不可的,你想一想原來那小田埂怎麼能通過拖拉機那種大傢伙,一壓估計就塌了。”

王維莫瞅了一眼遠處的“鐵疙瘩”,鄙夷的說道:“就那個拖拉機,他不是耕地的麼?我看未必有牛好使,剛來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生故障,拆來拆去搞了半天才弄好,根本不抗造。”

王輪安撫道:“那可不一樣,技術是會進步的,以前國產拖拉機那是半天就出故障,一天光顧着修理了,後來發展到兩三天才出一次故障,再到現在一兩個星期纔出一次故障,這種進步是肉眼可見的,未來說不定幾個月,甚至兩三年都不會再遇到這種情況。”

從莫桑比克開始普及拖拉機到如今,東非拖拉機性能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這個前提下東非政府開始在其他農業地區對拖拉機進行推廣。

“那現在還不是不可靠,咱們鎮上就沒有幾個見過拖拉機的,之前還是市裡來了人才把那堆廢鐵搗鼓好。”王維莫對於兒子的辯解不屑一顧。

“嗨,這什麼事都有個過程,前幾年咱們鎮通電你不也說沒啥用麼?現在還不是真香,機械取代畜力是大勢所趨,也就我早生了幾年,要不然也讀上書,你看咱幾個小的多聰明,這電力他們一搗鼓就會,這拖拉機也是一個道理,現在懂得人不多,以後肯定就多了。”

這話倒是說進王維莫心裡了,藉着東非義務教育的東風,東非誕生了大批“新青年”,和他們的父母輩不一樣,都是有一定文化和眼界的。

當然,這趟東風王維莫德大兒子王輪並沒有趕上,因爲他是在遠東誕生的,剛來來東非的時候都已經六歲了。

六歲這個年紀在當時東非其實不算大,第一批接受義務教育的人,因爲當時東非移民還沒來的及生,適齡兒童少,所以就是十二,三歲的小學生都不在少數。

但是在王輪那個年代,東非義務教育剛剛起步,所以最開始只在城鎮推廣,偏偏王輪所在的洛林根鎮當時還沒發展起來,連村子都算不上,只能叫殖民據點。

所以當時洛林根據點連一所小學都沒有,王輪自然也不可能有機會接受到教育。

不過這個機會倒是讓他的幾個弟弟趕上了,來到東非後,王維莫這些原來營養不良的成年壯漢,煥發了第二春,生的起養的起,所以王輪就多了四個弟弟,本來應該是六個,但是有兩個已經夭折了。

實際上據他爹說,他頭上還有一個哥哥,只不過在遠東的時候剛出生時就夭折了。

現在他哥哥的骸骨還留在遠東,這也是他爹孃心中的遺憾,本來早夭就被認爲不祥,現在家人都移民到萬里之遙的東非,這麼一想就更可憐了,不過時代如此,也只能扶額嘆息。

“你小子說的對,老嘍,不中用了,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王維莫嘆息道。

“爹,伱說什麼呢?你可是咱們鎮子上的寶貝,常青樹。”王輪勸說道。

王維莫實際上才五十三歲,不過放在東非這種國家,普通人裡比較長壽的,像東非國王康斯坦丁這種將近百歲的纔是真正稀缺的常青樹。

即便王維莫覺得可惜,東非對農村地區的改革也是不會發生變動的,因爲拖拉機和汽車的發展,原本很多農田道路顯然不再適應時代的新變化。

所以洛林根鎮的農田道路也要改良,這裡距離多多馬市不算太遠,所以也是東非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試點地區。

隨着時代發展,東非的高標準農田也更新到了第二代,其中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首先就是爲了適應機械化作業的農田合併,其次是灌溉水渠技術升級,主要是將原本用來提水的風車等手段改爲抽水泵等新技術,其三就是爲了機械化收割作爲,修建機耕路,方便大型機械的農田內作業,無外乎對農耕道路進行加固加寬。

而這也是洛林根鎮回填部分農田的原因,以前的農耕道路如果走人和牛,馬自然沒有問題,換成更笨重的拖拉機和汽車就不行了。

除此外,東非第二代高標準農田還應該有化肥,農藥使用等配套措施,但是這些目前是東非的短板,所以主要還是依賴農家肥或者進口肥料,農藥爲主。

當然,東非也不是完全依賴進口,在一些國內發達城市和沿海城市,有一定化工業基礎的地區周邊還是可以優先實行的。

就比如洛林根鎮的上級城市,多多馬就有小型化工企業,但是產量目前僅能滿足市區周邊地區,洛林根鎮距離多多馬市雖然近,但是並不屬於其郊區,所以也就分不到相關農藥,化肥配額。

……

第一鎮市。

農業部大臣歌爾韋斯坦正在就東非全國農業改良進行着彙報,爲了便於管理和推行機械化耕種,農業部將全國進行了分區。

歌爾韋斯坦:“現在東非已經形成了九大農業區,以及若干的小型農業區,九大農業區分別是東部沿海平原區(包括莫桑比克北部,肯尼亞,坦桑尼亞沿海),東非高原區(坦噶尼喀湖以東),大湖區(也主要分佈在東非高原),兩河流域區(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流域),中部高原區(主要在加丹加高原和馬塔貝萊高原),莫桑比克地區(南莫桑比克平原),馬拉維湖區,安哥拉地區,南非高原區。”

“除了這九大農業區以外,像阿贊德高原,尼羅河盆地,剛果雨林,西南非洲等等,受制於各方面條件限制,尚未形成大型成片農業規模。”

“在九大農業區中,中部高原區和莫桑比克地區發展最爲迅猛,有超過大湖區的潛力。”

第1504章 脫鉤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04章 坎帕拉第289章 教學第821章 裁軍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20章 萊茵人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49章 野心第595章 鼓動第70章 蒙巴薩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58章 密謀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67章 奧拓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49章 犧牲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83章 到達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99章 加入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60章 記者會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15章 清倉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91章 抵達第46章 船隊第973章 籌備第1474章 人口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58章 夜襲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32章 押解第189章 佔領第713章 不畏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79章 總部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36章 濱海區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792章 條件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36章 第九旅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381章 國禮第1199章 討論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369章 送別第70章 蒙巴薩第810章 海岸線第784章 自己人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82章 抉擇第1063章 推力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
第1504章 脫鉤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304章 坎帕拉第289章 教學第821章 裁軍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220章 萊茵人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449章 野心第595章 鼓動第70章 蒙巴薩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58章 密謀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67章 奧拓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49章 犧牲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83章 到達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399章 加入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560章 記者會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315章 清倉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991章 抵達第46章 船隊第973章 籌備第1474章 人口第693章 再次獨立!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58章 夜襲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832章 押解第189章 佔領第713章 不畏戰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79章 總部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36章 濱海區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792章 條件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36章 第九旅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381章 國禮第1199章 討論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369章 送別第70章 蒙巴薩第810章 海岸線第784章 自己人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82章 抉擇第1063章 推力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