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

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

馬尼拉灣海戰的結果雖然有一定變數,但是被美軍封鎖後,其戰敗命運已經註定,在被封鎖之後沒有外部物資補給來源的情況下,菲律賓的西班牙軍隊頂多拖延一段時間,恩斯特也只不過想借此機會給美國找些麻煩,所以也不再關注。

當然,想要翻盤也不是沒有可能,那就是西班牙在加勒比海全殲美國海軍主力,並且威脅美國本土,但這個可能性更小,在本土海軍保存實力,不能傾巢而出的情況下,西班牙海軍的下場大概和遠東帝國差不多。

……

1889年6月5日。

布拉瓦約市。

“人類對天空的嚮往古來有之,而勇氣號承載着我們的迫切希望,如果這次實驗成功,那對於東非乃至全世界而言,都將是改變歷史的一天。”

此時,在布拉瓦約西部的實驗場地上,科研人員和東新社記者已經嚴陣以待。

而主導這場實驗的總設計師劉萊德和他的研究所團隊更是萬分緊張,作爲混血裔。

劉萊德接受過東非本土的正統教育,其父親是黑興根軍校畢業生,爲東非開疆拓土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按照常規做法,應該子承父業進入軍隊發展。

但是劉萊德不走尋常路,天生對發明創造更感興趣,後來進入歐洲的維也納大學深造,畢業後被直接招入黑興根能源動力實驗室維也納分部實習,最後回到東非本後被委以重任,搭建起了布拉瓦約市飛機研究所。

飛機,簡而言之就是飛行的機械,飛行器,在19世紀正式對該項目研發的關鍵時期,世界上大量科研人員前赴後繼,但都沒有取得成功,卻積累了足夠多的經驗。

劉萊德對飛機也是有所瞭解的,當然,他所瞭解的“飛行器”,很多都是沒有成功的案例。

而之所以劉萊德能成爲東非布拉瓦約飛機研究所的領導,完全是因爲東非手下缺人,所以只能重用本土人才。

畢竟像這種科研項目,恩斯特自然設定了極高的保密級別,這就意味着一些項目要隱姓埋名,而對於很多追求名的歐美科學家或者發明家而言,即便東非給的待遇再高,那也不划算。

而劉萊德這種本土人才,雖然年輕了一點,但是東非也不是沒有辦法彌補缺陷,就比如劉萊德的核心團隊成員就有四十多人,都是東非的高材生。

衆人拾柴火焰高,而本來就屬於教育“過剩”的東非,相對於其他國家而言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數量,可能東非缺乏頂尖人才,但東非能做到以十抵一,甚至以百抵一,這種粗暴的人海戰術,對東非的科研是有巨大幫助的,東非很多國家實驗室就是由這種年輕人才堆積起來的,並且取得了很多成就。

而且相對於現在19世紀歐洲很多發明創造,大多數依賴個人的奇思妙想,東非的科研團隊模式本來就具有優勢。

比如原歷史第一個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他們只有高中文憑,並且以修自行車謀生。

這種情況下,和東非的飛機研究所相比,萊特兄弟連雜牌軍都算不上,更何況還有恩斯特給東非科研人員指明方向。

事實也是如此,眼下布拉瓦約市的這架“飛機”,光從外觀上就比前世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要“豪華”不少,不僅僅具有簡單的機械結構,甚至裝備了一定電子產品,同時還有外殼。

前世萊特兄弟的飛機,是沒有外殼的,只有粗暴的骨架,坐在上面估計和開敞篷車差不多。

實際上,這款東非自主研發的飛機,早在今年的三月初就進行了首飛,只不過這次更是有備而來,並且中央政府專門派來了記者,記錄這一珍貴的歷史影像。

“嗡嗡嗡……”

隨着前面的螺旋槳帶動,賽爾號發出巨大的噪音,隨後笨拙的沿着跑道向前推動。

對於在場的“非專業”人士而言,感覺還未起飛的所謂飛機有些像形狀怪異的跑車。

一位軍方代表就不以爲意的說道:“這種東西真能飛上天麼?他的兩個翅膀明顯是固定的,而且完全由金屬構成,怎麼也不可能像鳥兒或者昆蟲那樣依靠翅膀振動飛……”

話還沒有說完,只見賽爾號已經脫離地面,成仰間向上,轉瞬間就離開了地面,貼地飛行,然後再極短的時間裡迅速攀升,最終在天空中直線飛行。

事實勝於雄辯,而布拉瓦約飛機研究所的成員雖然不是第一次見識到飛機起飛,還是高興的幾乎蹦起來。

而東新社的記者更是手忙腳亂的記錄這一歷史性時刻,在攝像機的矚目中,人類第一架飛機圓滿完成了它的任務,在天空中飛行了將近七八分鐘後,才重回跑道平穩落地。

原歷史上,萊特兄弟的第一架飛機在五十九秒內飛了不到三百米,由此可見東非第一架飛機的起點之高。

當然,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東非第一架飛機背後不僅是四十多名核心科研人員,還有其他科研機構共享數據,東非各個工廠提供最優秀的零部件,東非財政上的支持等等,而相比之下萊特兄弟團隊只能算小作坊。

在如此支持力度下,東非第一架飛機如果還像前世那樣簡陋,那就太說不過去了。

而東非科研團隊此時也是揚眉吐氣,畢竟作爲世界第一架飛機的研發者,他們就有揚眉吐氣的資本。

這也是對東非科研機構衆多年輕人的鼓舞,東非人才質量上雖然落後於歐美國家,但這並不是說智商不夠,而是他們的積累和經驗不足。

而東非政府無疑爲他們提供了優良的平臺,讓他們有機會大展拳腳,並且在國家項目中迅速成長,隨着時間的推移,像劉萊德等人也會和如今歐洲那些“大師”一樣,成爲青史留名的存在。

而這也是恩斯特所希望看到的,頂尖人才不能僅靠引進,如果東非本土人才能夠不斷作出成績,自然再好不過,畢竟科學與國家,科學家有國界。

實際上也是如此,在東非外聘的很多歐美科學家或者學者,他們爲了金錢或者其他原因來到東非,但是心中的歸屬終究不是東非。

就比如東非聘用的很多大學教師,僅僅是以東非爲跳板,最終心裡想的還是回到歐洲發展。

而本土人才就不一樣了,至少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人,天然對東非有着強烈的歸屬感,也是東非最容易留得住的人才。

……

第一鎮市。

“很好!看來過不了多久,軍費又要漲了!”在獲悉這次飛行實驗成功後的恩斯特心裡想到。

實際上早在三月份恩斯特就知道賽爾號起飛成功,但是再次確認之後,還是忍不住激動,畢竟飛機也是能改變人類歷史的重大發明之一,而能在東非手中實現,這讓恩斯特對未來東非的前景更加樂觀了不少。

加上前世飛機的第一次大規模應用就是戰爭,具有偵查,打擊,運輸等功能,而東非飛機成功起飛,也就意味着第三大軍種空軍將要誕生。

而隨着賽爾號起飛,這樣一來東非也應該提早籌備空軍,爲以後的戰爭做準備。

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45章 援助團第79章 閒談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758章 331師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60章 革新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40章 工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73章 象牙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525章 血清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84章 訓練第938章 換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30章 漢薩省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43章 屯田第287章 西逃第1166章 體驗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595章 鼓動第736章 第九旅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25章 造船業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361章 影響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61章 檢閱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200章 分裂第381章 國禮第50章 教育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56章 氣吐血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991章 抵達第73章 消化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596章 壓迫感第1303章 撤資第515章 狗咬狗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92章 入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862章 後續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20章 雙標第523章 旱情第850章 移民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01章 恭賀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28章 軍隊讓路
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345章 援助團第79章 閒談第1280章 達沃市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758章 331師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60章 革新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640章 工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673章 象牙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525章 血清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84章 訓練第938章 換血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30章 漢薩省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343章 屯田第287章 西逃第1166章 體驗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595章 鼓動第736章 第九旅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25章 造船業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361章 影響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61章 檢閱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200章 分裂第381章 國禮第50章 教育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556章 氣吐血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991章 抵達第73章 消化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596章 壓迫感第1303章 撤資第515章 狗咬狗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92章 入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862章 後續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20章 雙標第523章 旱情第850章 移民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01章 恭賀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28章 軍隊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