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

威尼斯。

在奧匈帝國手下的威尼斯遠比意奧戰爭之前看起來蕭條,戰爭的原因威尼斯人口流失最爲嚴重,基礎設施破壞嚴重,元氣大傷至今都沒有緩過勁來。

當然,換來的是威尼斯地區統治的更加穩定,在意奧戰爭時期有十幾萬意大利前往東非成爲東非重要的人口來源地之一,同時有數十萬意大利人因爲戰爭而出走其他國家和地區,留下大量真空人口地帶被奧地利人填充。

同時威尼斯地區的貴族和豪強也遭到奧匈帝國的清算,使得奧地利的各項人口政策在威尼斯得以實行,這使得未來威尼斯脫離奧匈帝國的難度也大大提升。

不過相比較於隔壁的倫巴第,威尼斯人還是幸福的,在匈牙利政府的壓迫下,倫巴第經濟一塌糊塗,大量工廠設備被摧毀或者遷徙。

而匈牙利政府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對對倫巴第進行再建設,畢竟整個奧匈帝國財政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匈牙利,想讓匈牙利自己掏錢建設倫巴第根本沒有可能性,反而是倫巴第的稅收比威尼斯更重。

而進入八十年代後,隨着奧地利政府對威尼斯的投資,修通了直達維也納之間的鐵路,這裡重新成爲奧匈帝國的重要通商口岸。

當然,威尼斯暫時依舊被的裡雅斯特壓制,只能成爲奧匈帝國第二大港口城市,這就是歷史慣性的結果。

“目前來看威尼斯已經擺脫了經濟上的頹勢,市區內很多工廠復工,或者說被重新建設,奧匈帝國對這裡的建設還是不錯的。”東非外交大臣赫爾曼對同行的馮德萊恩說道。

當然,威尼斯重新超越蒂羅爾是指日可待的,這裡畢竟在交通地形,等各個方面都比蒂羅爾優越,只不過有的裡雅斯特在前,想重新成爲奧匈帝國第一大港這個目前很困難。

蒂羅爾是奧匈帝國南部領土,在阿爾卑斯山區,原本落後於威尼斯,隨着威尼斯經濟基礎被摧毀,人口大量流失,機器設備被賤賣,反而被蒂羅爾超越,更不要說和隔壁的的裡雅斯特相比。

“說起來,威尼斯對東非經濟發展的貢獻確實不小,在戰爭前威尼斯放在意大利或者奧匈帝國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傳統手工業,工業在區域內都名列前茅,而現在連蒂羅爾都不如。”

“現在威尼斯只是恢復它原本在奧地利帝國時期的作用,不過奧地利天然是陸權國家,即便獲得威尼斯也改變不了整個國家出海口受困於亞得里亞海內的結果,當然,這對奧匈帝國已經是最好的結果,畢竟威尼斯更重要的作用是壓制整個亞平寧半島,防止意大利統一國家的出現。”馮德萊恩分析道。

可以說內羅畢市紡織業第一城的是踩在威尼斯的屍體上崛起的,同時東非造船業也離不開威尼斯人的幫助,在東非造船廠裡同樣生活着大量威尼斯人。

作爲配合恩斯特挖意大利牆腳的東非老臣們,還是比較瞭解東非在意奧戰爭中幹過的缺德事。

“是這個道理,說道意大利分裂其實也算,我們當年貌似也是推手,內羅畢等幾個城市生活着大量威尼斯人,而且這些人以手工業者,農業生產者爲主,可以說切斷了威尼斯當年的根基。”

畢竟奧匈帝國也不是傻子,在威尼斯吃過一次大虧後,註定未來繼續建設已經崛起的的裡雅斯特。

的裡雅斯特經濟必須依賴奧地利,而且完全由奧地利建設完成,除非發生戰爭,不存在脫離或者獨立風險,能保證奧匈帝國出海戰略安全。

而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的裡雅斯特距離維也納等奧地利腹地距離近,更容易控制,成本並不比威尼斯高。

“作爲對比,現在威尼斯反而發展不如我們的內羅畢市,我記得1880年內羅畢人口就已經突破了二十多萬,而威尼斯市區人口不增反降,現在可能只有十幾萬出頭。”

對於威尼斯人口的具體數字,馮德萊恩自然不是很清楚,不過在意奧戰爭之前可以肯定威尼斯人口是接近二十萬的,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威尼斯城人口就超過十二萬。

而從19世紀歐洲的城市都處在擴張之中,尤其是近幾年只要是正常國家,發展都不錯,像比利時就是這一時期完成工業化的,當然也有葡萄牙這種極速衰落的國家,軍費支出嚴重拖累了經濟發展,而葡萄牙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

“威尼斯恐怕有不少人還是奧地利人,這樣算下來原本的威尼斯人恐怕只有幾萬人左右。”赫爾曼補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東非對威尼斯人口掠奪重點反而不是威尼斯城區,而是區域內的鄉村地帶。

一個是當時威尼斯長期封鎖,移民工作不好展開,一個是恩斯特刻意加強奧地利實力。

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一般都不怎麼樣,尤其是威尼斯這種從中世紀就十分富庶的地區,同時民衆文化程度也比較高。

而東非截胡大量鄉村人口,更是讓威尼斯自然人口增長率陷入低谷,大量土地被奧地利人所佔領,那未來整個威尼斯人口就會慢慢向德意志人偏移,配合上人口同化政策,真有可能實現德意志人的威尼斯這一目標。

當然,東非對威尼斯市區人口掠奪也不算少,不過主要集中在工人和手工業從業者這兩項,典型的就是之前所說的紡織業和造船業,放在這個時代都是技術性人才。

當然,也有大量威尼斯人選擇通過黑船偷渡到南美等地區,巴拉圭就是如此。

隨着東非談判團成員的到來的到來,威尼斯這座城市在這一天登上了歐洲報紙報紙的頭條,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這個擊敗葡萄牙和大英帝國的非洲國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自古以來在歐洲眼裡就是貧窮,落後,荒蠻之地,而在這片土地上卻誕生了一個由歐洲殖民者建立的強大國家,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當然,作爲背景板的葡萄牙王國和大英帝國自然不這麼認爲,東非王國的地位是踩着兩國士兵屍骨上位的,尤其是葡萄牙可以說丟光了顏面。

被歐洲報紙描述爲:“葡萄牙——一個被殖民地國家擊敗的歐洲‘強國’!”葡萄牙輝煌歷史和近年來的種種都被扒出來,包括巴西獨立和這次南非戰爭都說明這個國家已經爛泥扶不上牆。

一些不懷好意的編輯調侃到:“像葡萄牙這種國家應該踢出文明世界的行列。”

在歐洲人看來文明世界自然是歐洲,這也是19世紀世界的共識,當然,歐洲以外的國家的人,肯定把自己的國家放在和歐洲同樣的“文明人”行列,就比如隨着英國人在英國殖民地耀武揚威的印度人,急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亦或者是宣揚德意志國家的東非都是如此。

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942章 宣戰第564章 貴人第1305章 封賞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51章 過往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73章 籌備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26章 機耕路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96章 壓迫感第327章 南下第926章 機耕路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70章 投降!第1155章 震怖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027章 合金鋼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00章 掠奪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28章 開端第930章 漢薩省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98章 魚餌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00章 掠奪第315章 清倉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772章 心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47章 登陸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200章 電氣化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32章 押解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320章 雙標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766章 集結第520章 發電廠第809章 事後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556章 氣吐血
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942章 宣戰第564章 貴人第1305章 封賞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51章 過往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973章 籌備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26章 機耕路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96章 壓迫感第327章 南下第926章 機耕路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570章 投降!第1155章 震怖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027章 合金鋼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300章 掠奪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128章 開端第930章 漢薩省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98章 魚餌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300章 掠奪第315章 清倉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772章 心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547章 登陸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200章 電氣化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32章 押解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320章 雙標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766章 集結第520章 發電廠第809章 事後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556章 氣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