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

威尼斯。

在奧匈帝國手下的威尼斯遠比意奧戰爭之前看起來蕭條,戰爭的原因威尼斯人口流失最爲嚴重,基礎設施破壞嚴重,元氣大傷至今都沒有緩過勁來。

當然,換來的是威尼斯地區統治的更加穩定,在意奧戰爭時期有十幾萬意大利前往東非成爲東非重要的人口來源地之一,同時有數十萬意大利人因爲戰爭而出走其他國家和地區,留下大量真空人口地帶被奧地利人填充。

同時威尼斯地區的貴族和豪強也遭到奧匈帝國的清算,使得奧地利的各項人口政策在威尼斯得以實行,這使得未來威尼斯脫離奧匈帝國的難度也大大提升。

不過相比較於隔壁的倫巴第,威尼斯人還是幸福的,在匈牙利政府的壓迫下,倫巴第經濟一塌糊塗,大量工廠設備被摧毀或者遷徙。

而匈牙利政府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對對倫巴第進行再建設,畢竟整個奧匈帝國財政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匈牙利,想讓匈牙利自己掏錢建設倫巴第根本沒有可能性,反而是倫巴第的稅收比威尼斯更重。

而進入八十年代後,隨着奧地利政府對威尼斯的投資,修通了直達維也納之間的鐵路,這裡重新成爲奧匈帝國的重要通商口岸。

當然,威尼斯暫時依舊被的裡雅斯特壓制,只能成爲奧匈帝國第二大港口城市,這就是歷史慣性的結果。

“目前來看威尼斯已經擺脫了經濟上的頹勢,市區內很多工廠復工,或者說被重新建設,奧匈帝國對這裡的建設還是不錯的。”東非外交大臣赫爾曼對同行的馮德萊恩說道。

當然,威尼斯重新超越蒂羅爾是指日可待的,這裡畢竟在交通地形,等各個方面都比蒂羅爾優越,只不過有的裡雅斯特在前,想重新成爲奧匈帝國第一大港這個目前很困難。

蒂羅爾是奧匈帝國南部領土,在阿爾卑斯山區,原本落後於威尼斯,隨着威尼斯經濟基礎被摧毀,人口大量流失,機器設備被賤賣,反而被蒂羅爾超越,更不要說和隔壁的的裡雅斯特相比。

“說起來,威尼斯對東非經濟發展的貢獻確實不小,在戰爭前威尼斯放在意大利或者奧匈帝國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區域,傳統手工業,工業在區域內都名列前茅,而現在連蒂羅爾都不如。”

“現在威尼斯只是恢復它原本在奧地利帝國時期的作用,不過奧地利天然是陸權國家,即便獲得威尼斯也改變不了整個國家出海口受困於亞得里亞海內的結果,當然,這對奧匈帝國已經是最好的結果,畢竟威尼斯更重要的作用是壓制整個亞平寧半島,防止意大利統一國家的出現。”馮德萊恩分析道。

可以說內羅畢市紡織業第一城的是踩在威尼斯的屍體上崛起的,同時東非造船業也離不開威尼斯人的幫助,在東非造船廠裡同樣生活着大量威尼斯人。

作爲配合恩斯特挖意大利牆腳的東非老臣們,還是比較瞭解東非在意奧戰爭中幹過的缺德事。

“是這個道理,說道意大利分裂其實也算,我們當年貌似也是推手,內羅畢等幾個城市生活着大量威尼斯人,而且這些人以手工業者,農業生產者爲主,可以說切斷了威尼斯當年的根基。”

畢竟奧匈帝國也不是傻子,在威尼斯吃過一次大虧後,註定未來繼續建設已經崛起的的裡雅斯特。

的裡雅斯特經濟必須依賴奧地利,而且完全由奧地利建設完成,除非發生戰爭,不存在脫離或者獨立風險,能保證奧匈帝國出海戰略安全。

而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的裡雅斯特距離維也納等奧地利腹地距離近,更容易控制,成本並不比威尼斯高。

“作爲對比,現在威尼斯反而發展不如我們的內羅畢市,我記得1880年內羅畢人口就已經突破了二十多萬,而威尼斯市區人口不增反降,現在可能只有十幾萬出頭。”

對於威尼斯人口的具體數字,馮德萊恩自然不是很清楚,不過在意奧戰爭之前可以肯定威尼斯人口是接近二十萬的,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威尼斯城人口就超過十二萬。

而從19世紀歐洲的城市都處在擴張之中,尤其是近幾年只要是正常國家,發展都不錯,像比利時就是這一時期完成工業化的,當然也有葡萄牙這種極速衰落的國家,軍費支出嚴重拖累了經濟發展,而葡萄牙經濟狀況本來就不好。

“威尼斯恐怕有不少人還是奧地利人,這樣算下來原本的威尼斯人恐怕只有幾萬人左右。”赫爾曼補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東非對威尼斯人口掠奪重點反而不是威尼斯城區,而是區域內的鄉村地帶。

一個是當時威尼斯長期封鎖,移民工作不好展開,一個是恩斯特刻意加強奧地利實力。

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一般都不怎麼樣,尤其是威尼斯這種從中世紀就十分富庶的地區,同時民衆文化程度也比較高。

而東非截胡大量鄉村人口,更是讓威尼斯自然人口增長率陷入低谷,大量土地被奧地利人所佔領,那未來整個威尼斯人口就會慢慢向德意志人偏移,配合上人口同化政策,真有可能實現德意志人的威尼斯這一目標。

當然,東非對威尼斯市區人口掠奪也不算少,不過主要集中在工人和手工業從業者這兩項,典型的就是之前所說的紡織業和造船業,放在這個時代都是技術性人才。

當然,也有大量威尼斯人選擇通過黑船偷渡到南美等地區,巴拉圭就是如此。

隨着東非談判團成員的到來的到來,威尼斯這座城市在這一天登上了歐洲報紙報紙的頭條,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這個擊敗葡萄牙和大英帝國的非洲國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自古以來在歐洲眼裡就是貧窮,落後,荒蠻之地,而在這片土地上卻誕生了一個由歐洲殖民者建立的強大國家,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當然,作爲背景板的葡萄牙王國和大英帝國自然不這麼認爲,東非王國的地位是踩着兩國士兵屍骨上位的,尤其是葡萄牙可以說丟光了顏面。

被歐洲報紙描述爲:“葡萄牙——一個被殖民地國家擊敗的歐洲‘強國’!”葡萄牙輝煌歷史和近年來的種種都被扒出來,包括巴西獨立和這次南非戰爭都說明這個國家已經爛泥扶不上牆。

一些不懷好意的編輯調侃到:“像葡萄牙這種國家應該踢出文明世界的行列。”

在歐洲人看來文明世界自然是歐洲,這也是19世紀世界的共識,當然,歐洲以外的國家的人,肯定把自己的國家放在和歐洲同樣的“文明人”行列,就比如隨着英國人在英國殖民地耀武揚威的印度人,急於“脫亞入歐”的日本,亦或者是宣揚德意志國家的東非都是如此。

第195章 拜訪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6章 船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0章第441章 回國第505章 提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11章 歸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961章 危與機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96章 油井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519章 會議第752章 軟柿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66章 比較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287章 西逃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11章 送行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62章 慫恿第882章 出口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25章 造船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26章 回歐第1389章 定居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784章 自己人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953章 新家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36章 敖德薩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422章 蘇聯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566章 比較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49章 戰敗第82章 麪粉廠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80章 追蹤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9章 農忙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40章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428章 談論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35章 休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38章 換血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309章 領土置換
第195章 拜訪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46章 船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0章第441章 回國第505章 提速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711章 歸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961章 危與機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696章 油井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519章 會議第752章 軟柿子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566章 比較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287章 西逃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811章 送行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62章 慫恿第882章 出口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25章 造船業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26章 回歐第1389章 定居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784章 自己人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953章 新家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36章 敖德薩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422章 蘇聯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566章 比較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49章 戰敗第82章 麪粉廠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80章 追蹤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9章 農忙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40章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428章 談論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35章 休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38章 換血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309章 領土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