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

蘇聯每年流亡海外的人數大約在幾百、數千人規模,近期一段時間,增加到萬人左右,他們越過國境線,出逃到遠東,歐洲甚至是中東各個國。

不過相比較德國和奧匈帝國,蘇聯的人口外流情況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當下,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出入境管理還是比較寬鬆的。

兩國公民想要離開很簡單,只要能找到落腳點即可,而蘇聯方面就還要考慮到是否會被邊境管理部門抓住的問題了。

當然,對於蘇聯當前的人口外流情況,東非政府並不感興趣,恩斯特就說道:“當下蘇聯的出逃人員,無非是一些異見分子,亦或者是被區別對待的羣體。”

當然,恩斯特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那就是當下蘇聯流亡人員,多爲“劣質”資源,要麼是一些手高眼低的社會評論家,學者,文化創作者,要麼是一些沒有技術和高學歷的普通人。

恩斯特說道:“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德奧兩國,尤其是德國,不過針對於德國的理工科人才,我們也要重點甄別,尤其是對‘猶…’人,查清楚他們的背景,人脈關係。”

“東非可以接受‘猶…’人裡的理工科人才和科學家,但是要確保他們來東非之後不會抱團,被猶…資本集團利用。”

“當然,對於那些非‘猶…’人的德國科學家,理工科人才,可以放鬆限制。”

這次東非試圖從德奧截胡兩國人才的慾望是十分強烈的,畢竟前世從德國逃離的那些科學家,都十分有分量,比如愛因斯坦,珀恩,薛定諤等等。

當然,眼下德國人才出逃肯定和前世有所區別,就比如薛定諤,他現在是奧匈帝國人,而不是德國人(德奧合併),而奧匈帝國現在雖然困難,這些高端人才離開國家的意願並不強烈。

東非願意爲這些尖端領域的人才開綠燈,畢竟真讓他們跑到美國,英國等國家,對於東非來說也是一種“資敵行爲”,這些人哪怕在東非混吃等死,也比增強其他國家國力好。

所以,恩斯特說道:“能多騙幾個就騙幾個,即便不能爲我所用,也不能讓這些人才輕易的流入美國等國家。”

雖然德國的科學十分強悍,但是如今東非也不差多少,東非本身有大量高端人才儲備,就比如核物理研究,航空航天工程,導彈研發等等,目前核心團隊就以東非本國人爲主如果連這些領域的人才都沒有,那東非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名號,也就太名不符實了。

也正是因爲如此,東非才有把一些德國人才“圈養”起來的底氣。

弗里德里希將恩斯特的話一一記下,然後他問道:“父親,如今奧匈帝國的局面,我們是否應該插手,此前魯道夫皇帝已經向我們發出了求助信號。”

對於奧匈帝國,或者說哈布斯堡家族目前的處境,恩斯特是有些猶豫的,畢竟奧匈帝國就是一個爛攤子,雖然恩斯特希望奧匈帝國繼續存在,可即便東非全力支持,也未必能夠有太大作用。

恩斯特沉思了片刻後,說道:“奧匈帝國還是要救的,不過,我們也不能抱太大期望,奧匈帝國根本的問題是內部民族矛盾。”

“這就要求哈布斯堡家族有極爲高超的手段,纔有可能維持住他們的統治,我們可以適當在經濟上再幫他們一把。給他們提供一些武器,糧食和貿易上的支持。”

奧匈帝國目前極有可能爆發內戰,因此,哈布斯堡家族想繼續統治帝國,就只能通過戰爭把其他勢力鎮壓下去。

這就要求它的基本盤,也就是奧地利和匈牙利不出問題,匈牙利還好說,現在就怕奧地利人對哈布斯堡家族進行反對,奧地利如果崩盤,奧匈帝國基本上神仙難救。

總而言之,恩斯特對於現在哈布斯堡家族的處境持悲觀態度。

他對弗里德里希說道:“我們也要考慮奧匈帝國解體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做好兩手準備,從今天開始,加強和達爾馬提亞王國的聯絡。”

達爾馬提亞王國是東非唯一釘在地中海和歐洲的釘子,因此不容有失,如果奧匈帝國解體的話,達爾馬提亞王國就成爲東非在歐洲唯一能依靠的戰略支點。

……

意屬利比亞。

進入1933年後,意大利的貝尼託政府加強了對利比亞的控制,並且開始推動殖民定居政策,試圖全面將此地本土化。

在班加西的意大利總督府裡,巴多格里奧總督和其他政府人員,就在對此事進行討論。

巴多格里奧總督面色嚴肅的說道:“如今國內已經傳來消息,在利比亞,王國將全面對當地實施本土化,爲納入帝國版圖做最後的準備。”

“王國面臨着嚴峻的人口過剩問題,耕地面積有限,糧食供應壓力極大,所以,貝尼託首相囑託,爲了意大利民族的命運和發展,對利比亞區域的本土化,必須以鋼鐵般的強硬手段執行,拓展意大利民族的生存空間。”

“除了將利比亞打造成帝國新的糧倉以外,這裡也是我們和東非未來貿易的重要通道,通過貿易方式,進一步加強帝國的糧食安全問題。”

自19世紀末開始,東非就一直是意大利的重要糧食供應國,只不過,此前東非對意大利糧食和農產品出口,完全依賴於蘇伊士運河通道。

而蘇伊士運河掌握在英國人手中,所以這條通道在貝尼託看來是並不安全的。

利比亞鐵路如果通車,那意大利和東非之間的貿易,就不用經過蘇伊士運河,兩國間可以直接進行貿易活動。

當然,相較於依靠進口來保證本土的糧食安全,貝尼託顯然更傾向於自給自足。

所以,意大利政府試圖對意屬利比亞實施本土化策略,將這裡變成帝國糧倉,緩解意大利糧食壓力。

巴多格里奧總督對此做出瞭解釋:“經過帝國農業和水利等專家的預估,如果能夠在利比亞沿海地帶,建設大量水利工程,提高當地土地利用效率,未來利比亞甚至足以供應一百萬人的口糧。”

這是比較樂觀的預期,實際上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很困難。前世利比亞總人口大約六、七百萬,糧食自給率不足百分之三十,當然,在和平時期,也就是卡扎菲時代,利比亞通過水利建設等手段,糧食自給率還是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的。

但是,意大利目前掌握的利比亞部分,並不完整,僅僅是前世利比亞的東部地區,也就是昔蘭尼加,當地的水源即便充分利用,能養活人口的極限也就是一百萬左右。

不過,意大利沒有其他選擇,哪怕這片土地再爛,也總比沒有好,意大利本土的人口壓力實在太大,所以不得不採取措施,將利比亞開發出來。

巴多格里奧總督說道:“如今紅海殖民地的總人口就突破三百萬,而利比亞未來至少也要突破五十萬人口。”

意大利的紅海殖民地包括前世的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東部,目前人口在三百多萬,這是一個十分誇張的數據,因爲紅海殖民地的這些人口,基本上是意大利人。

也就是說僅僅幾十年時間裡,意大利紅海殖民地的意大利人就增加到一個小國家人口規模。

同時期東非的東加里曼丹殖民地也就這個水平,這也說明了意大利在土地問題上的窘境,而且紅海殖民地的移民還在繼續快速增加。

不過這也很好理解,在意大利政府眼下紅海殖民地就是“第二個意大利人的家園”,意大利紅海殖民地的面積和意大利本土差不多大,可以說紅海殖民地的存在,極大緩解了意大利人口壓力。

有了這個先例,意大利對利比亞的開發也就更加上心,試圖將當地打造成爲新的糧倉。

當然,在貝尼託的野望還遠遠不止於此,在他看來,紅海殖民地和利比亞兩國殖民地完全開發後,夾在中間的埃及,未來意大利也未必不能拿到手裡。

這樣意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就能夠連成一片,而埃及本身就是整個北非農業條件最優越的地區之一,同時扼守紅海和蘇伊士運河交通要道。

貝尼託之所以敢對埃及動心思,也不是沒有底氣,那就是他認爲英國的衰落已經不可逆,而未來英國勢力必然收縮回本土,也就是大西洋,退出地中海地區。

而在地中海範圍,貝尼託自認爲沒有比意大利適合做區域內的霸主。

當然,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英國以外,那意大利還要解決奧匈帝國和法國這兩個心腹大患。

貝尼託的終究目標是妄圖恢復古羅馬帝國的疆域,而北非是其中的關鍵,但是在北非地區,法國的勢力過大。

尤其是西利比亞,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這三塊地區,貝尼託也十分眼饞,突尼斯和意大利的直線距離甚至只有一百多公里。

當然,這些都是貝尼託的遠景規劃,他現在最先要實現的還是推動意屬利比亞的本土化,再以此爲跳板,進行後續擴張活動。

而想要實現利比亞本土化,就還需要解決一個“小麻煩”。

關於這個“小麻煩”,巴多格里奧說道:“利比亞是意大利人的利比亞,所以當地的土著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性。”

“只有將當地的反抗勢力徹底消滅,我們才能吞併當地的土地,並且爲意大利服務。”

這番話可謂殺氣騰騰,實際上意大利對當地的滅族活動一直都在展開,在意大利之前,當地人口大約六七十萬。

而到了1932年,本地人口已經下滑到僅三十多萬,與之相反的則是意大利人口的快速增長,截止到目前,當地的意大利移民就超過十萬人。

因此,意大利政府認爲徹底消滅土著人口的時機已經成熟,即便將土著屠戮一空,也不會對當地生產造成太大影響。

所謂的“本土化”,其實就是類似美國和東非,對當地進行“騰籠換鳥”,將當地人口完全變成意大利人。

巴多格里奧總督說道:“雖然這有可能讓我們背上罵名,但是爲了意大利的未來,我們不得不這樣做,一個徹底意大利化的利比亞,纔是我們需要的,而不僅僅是一塊殖民地。”

“未來意屬利比亞將徹底成爲王國的一個行省,納入帝國的治理體系,同時也是帝國在北非戰略的重要支點。”

“所以,接下來各個部門,要積極配合王國軍隊的行動,徹底清掃當地的一切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前世意大利在利比亞也是這麼幹的,他們掠奪當地人的土地,然後從意大利本土移民,對當地的土地進行耕種。

只不過後來因爲二戰失敗的原因,這種政策沒有延續下去,否則的話,還真有可能將利比亞完全變成意大利的一部分。

而本時空裡,意大利政府變得更加激進,前世因爲意大利國力更加強大,所以他們還能盯着埃塞俄比亞,以及巴爾幹等更加富饒的地區。

但是現在,埃塞俄比亞方面,因爲東非的存在,阿比西尼亞帝國得以維持下去,意大利在當地的擴張行動不得不停止,而巴爾幹方向,奧匈帝國阻止了其向東擴張的可能性,而且奧匈帝國還佔據着其威尼斯,東倫巴第的土地。

這種情況下,意大利只能將全部精力集中到現有殖民地上,不過,這也並非沒有好處,前世意大利用於埃塞俄比亞戰爭,亦或者巴爾幹方向的資源,現在完全可以集中到紅海殖民地和利比亞地區的開發上。

這使得意大利在當地的統治更加穩定,至少不需要擔心當地民族的反抗問題,因爲現在土地上意大利人佔據絕對優勢。

意屬利比亞雖然意大利人口少於當地土著,可是意大利的軍事實力,加上近十萬本國移民,還有背靠本土的支援,想要徹底消滅當地土著人口,也只是時間問題。

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5章 牛馬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008章 分析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3章 “大殺器”第1437章 徵兵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26章 機耕路第86章 咖啡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053章 波斯灣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60章 革新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540章 鐵路橋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91章 “偷國”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61章 危與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0章 農業第726章 深入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5章 電燈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63章 年底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749章 南下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676章 摩托第3章 在柏林第238章 三把“刀”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62章 後續第742章 大捷第123章 誘拐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53章 新家第925章 造船業第368章 插曲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424章 奔逃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37章 戰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
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7章 大臣路線第35章 牛馬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008章 分析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3章 “大殺器”第1437章 徵兵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26章 機耕路第86章 咖啡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053章 波斯灣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60章 革新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540章 鐵路橋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91章 “偷國”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961章 危與機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80章 農業第726章 深入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5章 電燈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63章 年底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749章 南下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676章 摩托第3章 在柏林第238章 三把“刀”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862章 後續第742章 大捷第123章 誘拐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53章 新家第925章 造船業第368章 插曲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424章 奔逃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37章 戰爭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