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佈局遠東

時間轉眼來到1912年,今年在前世完全可以說是多事之秋,幾乎在各個大洲都發生了許多大事。

亞洲方向,遠東帝國國內矛盾徹底爆發,歐洲也爆發了巴爾幹戰爭,美洲阿根廷勞工運動,美國總統大選,非洲則是黑人土著對葡萄牙人的反抗運動。

當然,最後一件事已經不可能發生,該事件的兩個主角,一個被東非趕回歐洲,一個則在東非的長期消耗下,完全不成氣候。

而東非政府此時最關注的顯然是遠東帝國內部發生的社會變革,作爲東非最重要的市場,遠東帝國內部任何變化都有可能對東非造成重要影響。

而且,東非在遠東帝國影響力最深的淮海經濟區處在一個比較微妙的位置,這裡可以說是遠東帝國中央政權和南方勢力的過渡地帶,所以爲了避免淮海經濟區成爲雙方勢力衝突的熱點,東非政府必須時刻關注遠東帝國政局變化。

爲此在局勢已經比較緊張的1911年末,東非就派遣外交人員和雙方進行了“交涉”。

……

東非作爲一個國家,維護本國利益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即便恩斯特本人也不會因爲個人情緒,過度干預東非國家層面上的外交行爲。

徐州。

雖然淮海經濟區的經濟核心是膠州,但是東非對淮海經濟區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徐州來實現。

爲此,東非駐徐州領事館於1912年初,將淮海經濟區內的各個地方勢力叫過來,進行了一次會議。

東非駐徐州領事館總領事曼海姆對參會的各方勢力說道:“在淮海經濟區內,任何勢力都不應該對南,北雙方表現出明顯的政治傾向,或者參與南,北方政府的爭端,在這場席捲遠東帝國的政治動盪中,我們只站在最終勝利者一方。”

如今遠東帝國境內人心思動,而淮海經濟區內也是如此,淮海經濟區可以說是一個相當錯綜複雜的地方。

作爲一個貿易協作區,在過去幾十年裡,東非雖然起着主導作用,但終究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具有威懾力,所以東非政府只能通過談判來暫時壓制區域內的矛盾。

畢竟淮海經濟區涉及蘇魯豫皖冀五個省份的交匯地帶,光是官方層面就要和五個省份打交道。

曼海姆說道:“想必在座的各位也知道戰爭的危害,可以說遠東帝國內部的每一次大規模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就是淮海地區,從貴國有文字記載以來,這裡就是天然的古戰場。”

“而上個世紀,發生的動盪和黃河水患可以說將整個淮海區域變成了一片丘墟,以至於如今整個淮海地區在遠東帝國沿海區域內都是經濟最孱弱的地方之一。”

當然,淮海地區是這個情況,淮海經濟區並非如此,畢竟山東半島東部並不屬於淮海地區,只是因爲東非以膠州爲核心開展貿易活動,才被東非強行划進來。

而且淮海地區也沒有曼海姆說的那麼落魄,畢竟時間過了這麼久,淮海地區經濟早就恢復差不多了,並且在和東非,德國,奧匈帝國三國的貿易中,這裡的經濟水平實際上超過了戰前水平。

東非不像其他殖民者,會採用多種辦法,對當地的工業和商業進行打擊,所以淮海經濟區內實際出現了一大批遠東帝國的民族資本。

當然,東非作爲工業強國,肯定在對當地貿易中佔據優勢,但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也不可能說東非真損害自身利益,賣血支援遠東民族資本發展,能做到比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相對公平已經算仁至義盡了。

曼海姆接着說道:“經濟話語權就是政治話語權,你們如今的權力可以說來自我們東非的扶持,要不然完全無法和珠江或者長江流域的利益集團競爭。”

“如果淮海經濟區發生戰爭,重演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慘劇,對你們不利,對我們東非也十分不利,所以能夠維持區域的穩定,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你們也不要有什麼小心思,畢竟其他列強可不像我們東非這麼好說話,想必你們也經常和英國,美國人打交道,也知道列強國家的真實面目,東非算是對華態度最友好的國家之一了。”

“所以在如今貴國的大變局中,你們應該和我國保持一致,不要輕易插手遠東帝國內部的政治或者軍事衝突。”

東非開誠佈公的和這些地頭蛇討論,實際上也符合當地政治勢力的想法,事實上,正如曼海姆所說,和東非合作至少有吃肉的權力,不像其他買辦集團,只能喝口湯。

而且當年淮海地區經濟什麼樣,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除了皖南,以及江西這兩個完全被打成白地的地方,就屬淮海地區最慘。

東非雖然不講道理,但是這幾十年來,整個淮海地區維持了基本穩定,一方面大量流民移民東非,緩解了矛盾,另一方面,本地工業發展,讓整個淮海地區經濟甚至比戰前更加發達。

所以對曼海姆的話,大家基本上是比較認同的,如果能和平發展,誰又喜歡戰爭呢!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曼海姆背後的國家讓大家心服口服,東非作爲世界大國,威懾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

除了和地頭蛇們進行談判,東非政府同時和南北方政府進行了一番“友好”的交流。

“凡是我國和貴國簽訂協議的淮海經濟區內,不允許發生大規模戰爭,任何勢力如果將戰火引入到淮海經濟區內,我們東非不可能坐視不管,同時東非政府也不會主動干涉雙方在其他區域的戰爭行爲。”

總而言之,東非要保證在遠東帝國境內,淮海經濟區維持和平狀態,這個要求其實並不算過分。

實際上到如今爲止,遠東帝國內部主要矛盾暫時已經不如去年那樣激烈,南方政府和北方政府暗地裡已經達成了一些交易,所以東非的所作所爲,並不會對遠東帝國政治造成太大影響。

至於恩斯特爲什麼要保證淮海經濟區的穩定,最重要的目的,實際上是爲了保存遠東帝國的在淮海地區的工業和經濟。

而恩斯特這麼做的目的,也是爲了給以後的日本挖坑,在恩斯特看來,東非以後肯定是要主動放棄在遠東利益的,畢竟東非的核心力量在印度洋,南洋,南大西洋,而非遠東海域。

可以說除了美國以外,沒有一個國家能遏制日本近些年來在遠東地區軍事實力的暴漲,所以不如直接扶持遠東帝國本土勢力給以後日本添堵。

畢竟,單從東非海軍實力來說,也沒比日本強多少,而東非還要照顧家門口的印度洋和南大西洋,更不可能抽出兵力和日本對峙。

而美國和英國這兩個狼狽爲奸的國家,又都對日本持放任態度,甚至未來兩國有可能通過日本來清繳東非在遠東帝國的利益存在也是有大概率發生的事,所以東非要時刻做好放棄遠東利益的準備,這個時間段,單靠東非很難壓制日本,更何況日本背後站着英國和美國兩個絲毫不遜色於東非的頂級強國。

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540章 鐵路橋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17章 輿論第276章 “老朋友”第758章 331師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0章 農業第1282章 學習營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67章 奧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32章 押解第1041章 新農業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420章 客戶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20章 購艦第123章 誘拐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113章 大借款第194章 迎接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832章 押解第924章 海洋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99章 鋼鐵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52章 過往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521章 申請第1377章 賄賂第1238章 教唆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52章 過往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5章 牛馬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52章 軟柿子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78章 無線電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766章 集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65章 高原省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11章 輸血第1128章 開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359章 瘟疫肆虐
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540章 鐵路橋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17章 輿論第276章 “老朋友”第758章 331師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0章 農業第1282章 學習營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967章 奧拓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32章 押解第1041章 新農業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420章 客戶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20章 購艦第123章 誘拐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113章 大借款第194章 迎接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832章 押解第924章 海洋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099章 鋼鐵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552章 過往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521章 申請第1377章 賄賂第1238章 教唆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552章 過往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35章 牛馬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752章 軟柿子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78章 無線電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766章 集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65章 高原省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11章 輸血第1128章 開端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359章 瘟疫肆虐